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的实施,促使高中地理教育职能发生转变。教师不仅要普及地理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从实践角度来看,现行方法过于老套,难以达成目标。要想扭转这个局面,需要引入案例教学法。本文结合笔者的自身学习和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开展案例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
时至今日,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依然盛行。这种做法会招致一个后果,那就是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不足,结果自然差强人意。要想满足新课标要求,需要引入新的方法。实施案例教学,不失为一个良策。能否实现最终目标,关键要看教学是否得当。为此,本文就如何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研究,仅供参考与借鉴。
一、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效果比较显著。具体来说,面对真实具体的语言,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被唤醒,课堂表现自然积极。在整个教学中,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师只负责监督和引导。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的认知得以补全,能力得以提升。在课后,教师全面搜集资料,用心制作每一个案例,并将其上传至平台,以供学生下载学习所用。学生通过反复观看,能够快速弥补薄弱点。随着时间的积累,学生的地理知识框架不断完善。至此,教学目标得以完成。
二、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地理学科感兴趣,才会全力以赴的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直奔主题。学生还未做好准备,就要面对抽象复杂的知识。一旦无法及时吸收,学习兴趣势必会下降。要想让学生一直保持高昂状态,需要以案例教学开启课前导入。举例来说,在《人口迁移》一课中,教师可以介绍中国古代几次人口迁移的案例,如“闯关东”“走西口”等。闯关东的关是指山海关城东门,从明清到民国期间,山东、河北等地区的百姓,为了躲灾避难,纷纷向关外涌去。西口并不止一个,而是多个,包括杀虎口、府谷口、独石口。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很多百姓背井离乡,深入蒙古草原,不仅带动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文化交流。这些内容能够让学生眼前一新,进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地表形态的变化》一课中,用视频展示桂林山水或喀斯特地貌。学生一边看,一边发出感慨,大自然果真是鬼斧神工。待浏览完毕后,学生心中难免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地貌是怎么形成的?此时,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课本。经过深入学习,学生对于地表形态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高原、盆底等地形。另一种是只有外力发挥作用,形成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
(二)突破重难点知识
地理知识比较抽象,不易被理解和掌握。倘若不解决难点,就会成为学习路上的绊脚石,而突破重难点知识的有力武器就是案例教学法。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挑选案例,助学生更好的消化吸收。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一课的重难点在于太阳高度受两方面要素影响,一是纬度,二是季节。要想准确把握变化规律,还需学生学好立体几何。可以看出,学习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但这并难不倒教师。以北半球为例,展示不同节气的正午太阳高度。通过细致讲解,让学生明白何为太阳高度角,以及角度是如何变化的。随即,演示动画案例,让学生清楚太阳高度角是如何变化的。在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先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动,以至于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待学生掌握基本要点后,就可用来解决生活案例。案例一:如何安装热水器,才能使太阳能储备最为充足?当找到答案后,就能给他人提供意见。案例二:解决《两小儿辩日》中的问题。待问题被解决后,学生还能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知识是无穷的,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探求客观真理。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只是呈现案例还不够,还要设置一定问题,引发学生思考[3]。在积极思考中,理解才会透彻,记忆才会深刻。例如,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一课中,就可这样开展教学。上课之初,教师引入一个有趣的案例。话说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对直布罗陀海峡采取封锁措施,但却履遭德国潜艇的攻击,使其蒙受极大的损失。那么问题来了,二战德军潜艇为何能“神出鬼没”?看着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探索欲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随即,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学习。反观学生,必然是迫不及待的去揭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知道了什么叫洋流,以及其产生原因,还清楚了很多专业名词,如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等等。密度流,顾名思义是指由于密度存在差异,从而引发海水运动。直布罗陀海峡位于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两片海域的海水温度、盐度各不相同,因而产生差异。这种差异会使地中海的海水流向大西洋,而二战德国潜艇正是利用这一点,无需发动马达,就能移动位置。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躲避雷达的监测。在神不知、鬼不晓的情况下发起攻击,才能获得最大的收获。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多引用此类案例,不仅能活跃氛围,提升学习效率,还能促进思维发展,强化学习能力。
经过实践验证,传统地理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倘若教师一意孤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大幅下降。正确做法是,引入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学生学情及教材内容设计教案。在执行过程中,要巧妙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将重难点知识攻克。待扫除一切障碍后,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敬雯.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综合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60-61.
[2]冯明.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研究[J].科技风,2019(17):76.
[3]孔颖.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策略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8(05):187.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
时至今日,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依然盛行。这种做法会招致一个后果,那就是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不足,结果自然差强人意。要想满足新课标要求,需要引入新的方法。实施案例教学,不失为一个良策。能否实现最终目标,关键要看教学是否得当。为此,本文就如何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研究,仅供参考与借鉴。
一、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效果比较显著。具体来说,面对真实具体的语言,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被唤醒,课堂表现自然积极。在整个教学中,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师只负责监督和引导。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的认知得以补全,能力得以提升。在课后,教师全面搜集资料,用心制作每一个案例,并将其上传至平台,以供学生下载学习所用。学生通过反复观看,能够快速弥补薄弱点。随着时间的积累,学生的地理知识框架不断完善。至此,教学目标得以完成。
二、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地理学科感兴趣,才会全力以赴的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直奔主题。学生还未做好准备,就要面对抽象复杂的知识。一旦无法及时吸收,学习兴趣势必会下降。要想让学生一直保持高昂状态,需要以案例教学开启课前导入。举例来说,在《人口迁移》一课中,教师可以介绍中国古代几次人口迁移的案例,如“闯关东”“走西口”等。闯关东的关是指山海关城东门,从明清到民国期间,山东、河北等地区的百姓,为了躲灾避难,纷纷向关外涌去。西口并不止一个,而是多个,包括杀虎口、府谷口、独石口。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很多百姓背井离乡,深入蒙古草原,不仅带动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文化交流。这些内容能够让学生眼前一新,进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地表形态的变化》一课中,用视频展示桂林山水或喀斯特地貌。学生一边看,一边发出感慨,大自然果真是鬼斧神工。待浏览完毕后,学生心中难免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地貌是怎么形成的?此时,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课本。经过深入学习,学生对于地表形态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高原、盆底等地形。另一种是只有外力发挥作用,形成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
(二)突破重难点知识
地理知识比较抽象,不易被理解和掌握。倘若不解决难点,就会成为学习路上的绊脚石,而突破重难点知识的有力武器就是案例教学法。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挑选案例,助学生更好的消化吸收。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一课的重难点在于太阳高度受两方面要素影响,一是纬度,二是季节。要想准确把握变化规律,还需学生学好立体几何。可以看出,学习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但这并难不倒教师。以北半球为例,展示不同节气的正午太阳高度。通过细致讲解,让学生明白何为太阳高度角,以及角度是如何变化的。随即,演示动画案例,让学生清楚太阳高度角是如何变化的。在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先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动,以至于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待学生掌握基本要点后,就可用来解决生活案例。案例一:如何安装热水器,才能使太阳能储备最为充足?当找到答案后,就能给他人提供意见。案例二:解决《两小儿辩日》中的问题。待问题被解决后,学生还能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知识是无穷的,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探求客观真理。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只是呈现案例还不够,还要设置一定问题,引发学生思考[3]。在积极思考中,理解才会透彻,记忆才会深刻。例如,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一课中,就可这样开展教学。上课之初,教师引入一个有趣的案例。话说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对直布罗陀海峡采取封锁措施,但却履遭德国潜艇的攻击,使其蒙受极大的损失。那么问题来了,二战德军潜艇为何能“神出鬼没”?看着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探索欲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随即,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学习。反观学生,必然是迫不及待的去揭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知道了什么叫洋流,以及其产生原因,还清楚了很多专业名词,如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等等。密度流,顾名思义是指由于密度存在差异,从而引发海水运动。直布罗陀海峡位于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两片海域的海水温度、盐度各不相同,因而产生差异。这种差异会使地中海的海水流向大西洋,而二战德国潜艇正是利用这一点,无需发动马达,就能移动位置。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躲避雷达的监测。在神不知、鬼不晓的情况下发起攻击,才能获得最大的收获。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多引用此类案例,不仅能活跃氛围,提升学习效率,还能促进思维发展,强化学习能力。
经过实践验证,传统地理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倘若教师一意孤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大幅下降。正确做法是,引入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学生学情及教材内容设计教案。在执行过程中,要巧妙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将重难点知识攻克。待扫除一切障碍后,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敬雯.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综合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60-61.
[2]冯明.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研究[J].科技风,2019(17):76.
[3]孔颖.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策略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8(0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