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承担着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任。可见,解决金融主体的风险规避问题则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具体的防范机制可从,制度创新、监管手段完善、信息披露等三个方面来展开。
【关键词】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分析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金融会计是我国会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按照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治理活动进行准确、完整、连续、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对金融机构财务信息进行衡量、加工和传送的专业会计。”
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承担着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任。但就现阶段实体经济发展环境不容乐观,以及国家对商业银行政策导向的压力下,解决金融主体的风险规避问题则是十分重要的课题,这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与否,也直接涉及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程度大小。为了使本文的主题讨论更为具体,以下将以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简称:中小商业银行)为考察对象。
一、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分析
由于这类型商业银行存在着天然的劣势,从而在风险防范方面的压力也就更大。
具体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
1.资产类业务方面
与国有商业银行一样,资产类业务构成了中小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途径,也是发生风险最大的领域。在金融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则下,区域内实体经济的还款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大小;而且,这类银行更多的受到区域内政策环境的导向,从而将可能因缺乏理性视角而增大风险的发生概率。
2.负债类业务方面
目前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存在着两类与中小商业银行竞争的主体,其一为国有商业银行,其二则是民间投融资公司。对于后者而言,因其可观的年化利率而吸引着区域内大量的民间资金。正因如此,诸多中小商业银行也试图通过业务创新(如所谓的零存整取)来吸引中小储户。但在实施这一系列创新业务时,也可能因业务成本控制问题而出现亏损。
二、分析基础上的应对模式定位
在以上分析基础上,结合金融会计原理就应对模式做出以下定位:
1.金融会计制度创新定位
不得不承认,在我国金融业几年来长足发展的同时,金融会计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面临着发展滞后的挑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我国缺少优秀的金融风险监管人才,而是这些人才无法利用现有的制度安排来全面管控风险。因此,从宏观层面来进行风险防范机制的设计,便在于对金融会计制度进行创新。创新的出发点并不一定在于“创造性毁灭”,而是针对目前金融风险防范的短板来设计出可行的监管流程。
2.金融会计业务监管定位
根据金融会计的定义便知,其在实施风险监管时追求的是全过程管控。也就是说,从金融决策到实施。这种在理论层面已经十分清晰的路径,但放在实践中来时则面临着诸多干扰。如中小商业银行业所存在的“三假”问题,以及人为调表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等。因此,在金融会计视角下还应解决对人为干扰因素的管控问题,这样才能减少风险防范中的不确定性风险。
3.金融会计信息披露定位
在金融会计视角下还应增强金融信息的披露,从而在连续的业务合作中来识别出优质客户,以及规避可能存在的逆向选择风险。这里的信息披露主要形式体现在,将企业相关信息录入银行系统的计算机系统,从而在业务范围内来共享企业的经济信息。
三、定位驱动下的防范机制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构建。
1.逐步建立适应商业化经营特点的管理型金融会计新体系
首先,要尽快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级授权核算相结合的会计核算体系,全面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加强会计的基础工作,积极治理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等“三假”现象。其次,要尽快实施统一的会计管理体制,杜绝违规经营、账外经营。
2.实现从决策实施到管理监督的金融风险监控机制
一要建立独立的会计及核算体制。金融会计人员在业务上只接受会计主管的领导,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的惟一依据是有效的会计凭证。二要突出抓好内控机制中重要风险环节的控制,尤其要抓好风险点的风险控制。要遵循双人、双岗、双职的原则,健全会计制度,推行会计委派制,强化财务核算,加强成本控制,加强对会计流程、印押证机、联行清算、承兑汇票、内部往来、现金出纳和财务的管理,重塑会计“三铁”形象。
3.加强和改善金融会计的信息揭示与披露系统
为弥补会计报表项目设置较为粗糙的不足,可以考虑要求银行在现有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再单独编制一张能够反映风险资产总额及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备付金及备付金比率、贷款风险集中度、短期及中长期贷款、逾期贷款及不良资产状况等内容的补充报表,以便更为集中、全面、真实地披露有关金融风险信息。
参考文献:
[1]吴军梅.我国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研究[J]. 福建金融,2009(3)
[2]罗春婵.金融危机传导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4月
[3]傅雪莹.全球金融危机传导的地理层级性及其对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启示[J].地理科学,2010,(4)
【关键词】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分析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金融会计是我国会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按照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治理活动进行准确、完整、连续、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对金融机构财务信息进行衡量、加工和传送的专业会计。”
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承担着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任。但就现阶段实体经济发展环境不容乐观,以及国家对商业银行政策导向的压力下,解决金融主体的风险规避问题则是十分重要的课题,这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与否,也直接涉及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程度大小。为了使本文的主题讨论更为具体,以下将以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简称:中小商业银行)为考察对象。
一、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分析
由于这类型商业银行存在着天然的劣势,从而在风险防范方面的压力也就更大。
具体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
1.资产类业务方面
与国有商业银行一样,资产类业务构成了中小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途径,也是发生风险最大的领域。在金融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则下,区域内实体经济的还款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大小;而且,这类银行更多的受到区域内政策环境的导向,从而将可能因缺乏理性视角而增大风险的发生概率。
2.负债类业务方面
目前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存在着两类与中小商业银行竞争的主体,其一为国有商业银行,其二则是民间投融资公司。对于后者而言,因其可观的年化利率而吸引着区域内大量的民间资金。正因如此,诸多中小商业银行也试图通过业务创新(如所谓的零存整取)来吸引中小储户。但在实施这一系列创新业务时,也可能因业务成本控制问题而出现亏损。
二、分析基础上的应对模式定位
在以上分析基础上,结合金融会计原理就应对模式做出以下定位:
1.金融会计制度创新定位
不得不承认,在我国金融业几年来长足发展的同时,金融会计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面临着发展滞后的挑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我国缺少优秀的金融风险监管人才,而是这些人才无法利用现有的制度安排来全面管控风险。因此,从宏观层面来进行风险防范机制的设计,便在于对金融会计制度进行创新。创新的出发点并不一定在于“创造性毁灭”,而是针对目前金融风险防范的短板来设计出可行的监管流程。
2.金融会计业务监管定位
根据金融会计的定义便知,其在实施风险监管时追求的是全过程管控。也就是说,从金融决策到实施。这种在理论层面已经十分清晰的路径,但放在实践中来时则面临着诸多干扰。如中小商业银行业所存在的“三假”问题,以及人为调表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等。因此,在金融会计视角下还应解决对人为干扰因素的管控问题,这样才能减少风险防范中的不确定性风险。
3.金融会计信息披露定位
在金融会计视角下还应增强金融信息的披露,从而在连续的业务合作中来识别出优质客户,以及规避可能存在的逆向选择风险。这里的信息披露主要形式体现在,将企业相关信息录入银行系统的计算机系统,从而在业务范围内来共享企业的经济信息。
三、定位驱动下的防范机制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构建。
1.逐步建立适应商业化经营特点的管理型金融会计新体系
首先,要尽快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级授权核算相结合的会计核算体系,全面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加强会计的基础工作,积极治理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等“三假”现象。其次,要尽快实施统一的会计管理体制,杜绝违规经营、账外经营。
2.实现从决策实施到管理监督的金融风险监控机制
一要建立独立的会计及核算体制。金融会计人员在业务上只接受会计主管的领导,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的惟一依据是有效的会计凭证。二要突出抓好内控机制中重要风险环节的控制,尤其要抓好风险点的风险控制。要遵循双人、双岗、双职的原则,健全会计制度,推行会计委派制,强化财务核算,加强成本控制,加强对会计流程、印押证机、联行清算、承兑汇票、内部往来、现金出纳和财务的管理,重塑会计“三铁”形象。
3.加强和改善金融会计的信息揭示与披露系统
为弥补会计报表项目设置较为粗糙的不足,可以考虑要求银行在现有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再单独编制一张能够反映风险资产总额及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备付金及备付金比率、贷款风险集中度、短期及中长期贷款、逾期贷款及不良资产状况等内容的补充报表,以便更为集中、全面、真实地披露有关金融风险信息。
参考文献:
[1]吴军梅.我国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研究[J]. 福建金融,2009(3)
[2]罗春婵.金融危机传导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4月
[3]傅雪莹.全球金融危机传导的地理层级性及其对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启示[J].地理科学,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