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深 言美 情真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H395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自然美不胜收,社会生活斑斓多彩,一切发生发展着的客观事物无不以其内在的形态闪烁出扑朔迷离的亮光。对此,普通人常常以自己的眼光为半径去认识周围的事物,而记者则须以天文学家观测无穷宇宙的宏大视角和生物学家分析细胞粒子时聚神聚焦之锐目去扫描永恒时空中的亮点,探视历史长河中的社会粒子成分,捕捉时代发展旋律中的最强音。
  生活和艺术"两者都是美",新闻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审美活动。这是因为,新闻与现实生活之间自然地存在着审美关系,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发现它、表现它。既要获得知识和信息,又要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这既是现代生活中人们审视新闻的主要特色,更是新闻写作中必不可少的主要成分。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新闻写作既要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更要给人以美的愉悦,这就要求记者在采写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动人的场景和细节,就要紧紧抓住不放、穷追不舍,及时地向读者提供意深、言美、情真的新闻佳作。
  那首信天游式的民歌《走西口》不知醉倒了多少人。但,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走西口》所浓缩出的酸甜苦辣的感受是不同的。通讯《哥哥今日走西口妹妹欢喜不再留》以三个不同时期民歌变奏曲的形式述说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诗歌般的语言韵味浓厚--"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实在难留;提起你那走西口,两眼泪汪汪"、"哥哥你守泥坑,囤里没有粮;想走西口还不让,光棍排成行"、"哥哥你走西口,妹妹不再留;西口成了幸福路,日子有奔头"……同样是反映社会生活,这篇通讯却独具魅力,靠的是什么?意味深隽,美好的现实生活通过美好的形式,进一步使读者在愉悦中得到美的享受,也更进一步展示了新闻的力量。
  新闻写作的审美旨趣,归根结底是要表现出新闻的真善美。什么才是新闻的真善美呢?笔者以为,所谓新闻的真善美,就是符合事物客观真相和本质规律、符合正当目的的功利行为、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审美需求。这就是说,在新闻写作过程中,既要做到"合规律性",又要做到"合目的性",还要做到"始于真、止于善、成于美"。也就是说,新闻的真、善、美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要融于一个完美的形式之中,让美好的社会生活现实绽放出更加美丽的光环来。人们对新闻审美评价的本身即是对新闻审美旨趣的界定,将今日之新闻、明日之历史在逻辑的统一体中体现出自身之美,是我们这个时代新闻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以真善美、假恶丑论及客观对象,是华夏文明的传统之一。与之相成,取悦于读者程度的大小,便成了新闻写作审美过程中的第一要旨。伴随着那个野太阳光线的暗淡,"郑州亚细亚"这个曾经响彻大江南北的名字也淡淡地失去了光泽。然而,真正使"郑州亚细亚"的商业信誉一落千丈直至完全崩溃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荣获第九届中国新闻奖的《关于郑州亚细亚商场集团兴衰的调查》系列报道之所以令所有评委和读者叫好、叫座,也正是记者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言真意切地剖析了"郑州亚细亚"的兴衰过程,倾注的是记者深厚的情怀,在给人以教诲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和责任。可以说,这一典范之作更进一步地佐证了新闻写作审美过程中必须透过纷纭复杂的现象挖掘其内在的本质,以新闻体现人们可感可触的创造之为美、以新闻的揭示客观规律之为真、以新闻的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及目的和需要之为善等行为准则。
  面朝黄土背朝天、朴实憨厚的农村文明与华丽典雅的城市文明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出了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新闻写作应像白石画虾、板桥绘竹、悲鸿写马那样,寥寥数笔便形神活现,使之听之有声、闻之有香、触之有感、尝之有味,自然不自然地便体现着记者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意识和透过物化的表面现象去摄取其内在的本质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记者的采写过程便是记者审美(发现并去表现)的过程,能不能够捕捉到那些最富于闪光效能的客观事实并通过最佳的角度去开拓、再现美的本色--色彩斑斓、生动自然、具体形象,则是记者主观能动性能否充分发挥的有效的衡量标准之一。"凡操千音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当是新闻写作过程中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新闻写作的审美法则就是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内涵、以美为目标、以新为特点,就是以最引人注目的表现形式来传播新鲜的、真实的、美好的新闻。第七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请你理解我的爱》以"爱"写爱,把主人公对战斗英雄真挚的情感刻画得如涓涓细流般自然流淌,不枝不蔓中展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让人肃然起敬。所以,要在写作过程中体现形象、语言、结构、趣味、风格等新闻美感,靠的是开动大脑这部机器,大胆地去尝试、创新,以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可口宜人、美不胜收的新闻美文。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动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国企开展新闻宣传工作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助推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也是坚持党中央正确领导的表现。文章认为,由于国企长期囿于传统媒体思维,媒体融合的宣传内容缺乏鲜活性和灵活性,新闻宣传工作实效性较弱。为此,需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思维,创新新闻宣传的内容,引进新型媒体平台,促进国企思想宣传工作的实
期刊
《新闻爱好者》2002年第8期刊发了一篇对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希光教授的访谈。李先生针对"现在是否需要新闻立法"的问题回答道:"至少现在不需要吧。中国的观念还没有转变,新闻立法的目的在于保障新闻自由,没有这个前提就不要谈立法。中国公共利益的观念是相对薄弱的,容易走极端,中国宪法的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国公民有言论与出版自由,等等。我们现在好像缺少的是一种PROFESSIONAL的精神,通常情况下
期刊
【摘 要】融媒体背景下,出现不同的新媒体形式,对播音主持人员提供了机遇,但也带来许多新的挑战。文章认为融媒体使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渠道也更为丰富,这要求新时代的播音主持人员要积极学习新知识,利用新的技术和手段。文章分析了新时代融媒体发展对播音主持人员的影响以及主持人提高核心素养能力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当前播音主持人员的能力提升提出策略,以期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融媒体;播音主持人;能
期刊
近些年来,报纸上刊登了大量先进人物的典型报道,对广大人民群众起到了极大的鼓舞、激励、鞭策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但是,在一些先进人物典型的报道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先进人物典型报道的质量和宣传效果。依笔者之见,在先进人物典型报道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需要加以改进。    一忌没有时代感    报纸是新闻纸。报纸报道先进人物的目的,是要通过及时报道先进人物在
期刊
【摘 要】政务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板块,参加政务活动报道的记者常常有机会接触各类信息。文章认为,报道政务活动的同时,记者也得到了丰富多样的新闻线索,有采访的便利。因此记者要着力提高自身获取信息、解读信息、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认真细致做好题材策划及采访工作,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才能把政务活动变成重大新闻、独家新闻的“富矿”。  【关键词】政务活动;新闻报道;策划  按照宣传惯例
期刊
【摘 要】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凭借其速度快、信息大、渠道广的优势,已成为我国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文章通过分析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在媒体融合中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县级融媒新闻记者的转型策略。  【关键词】媒体融合;县级融媒体;新闻记者  媒体融合是时代所向,大势所趋。县级融媒体担负着向群众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是舆论宣传的“最后一公里”。[1]媒体融合时代对新闻记者尤其是县级融媒新闻
期刊
由于资料所限,这个采访故事实在是笼统了一些。但它毕竟有些意味。  那是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中国奋起抗美援朝的时候。1950年12月1日,作为美国侵略军的一等兵,美联社随军摄影记者弗兰克·诺尔在朝鲜长津湖战役中被中国人民志愿军俘虏,被押进了战俘营。一年之后,1952年1月2日,当美联社另外两名记者鲍勃·塔克曼和鲍勃·舒茨得知诺尔还活着时,便利用采访停战谈判的机会,在停战谈判的所在地--朝鲜"三八线
期刊
李顺胜1990年12月从山东海阳入伍,新兵连时就因工作突出,入伍仅6个月就被选送到北京军区军械修理工训练大队学习,回来后在连队当过战士、文书、修理技师。能够学到一门技术、当个"技术兵"对一般战士来说已经很满足了,但李顺胜偏偏"不知足",一门心思要搞报道、写文章、当作家。训练间隙、茶余饭后经常可以看到他拿个小本本写写画画,但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来说,写文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写了半年多,底稿攒了一大堆
期刊
新闻摄影担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任。但由于它与文字报道的方式不同,政策性摄影报道难免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新闻摄影怎样才能搞好政策性报道?  一是吃透精神,把握实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它的中心工作,中心工作的部署安排都要出台一系列重大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是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在一定时期内前进的航灯。作为摄影记者,要想搞好政策性报道,自己首先应弄通弄懂这些方针、政策,吃透精神,把握实质
期刊
2002年10月26日晚,我像往常一样点开"人民网",不料,这样一行文字赫然跃入我的眼帘:《人民日报社社长许中田同志因病逝世》。随手又点开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中国人民日报社社长许中田逝世》的字眼亦刺疼了我的眼睛。他--中国报业协会主席、人民日报社社长许中田,作为新当选的党的十六大代表,却未能参加这次历史性盛会,就在会议召开前夕的10月24日,因心脏病突发,倒在了办公室里,阖然离开了人世。泪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