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0)
摘要:为了解决电子商务行业巨大的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就业对口困难矛盾,本文通过分析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概况以及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总结出了产生就业困境的两个原因:方案执行周期不足和培养定位偏差。基于这两个原因,本文提出了四个改进策略:岗位导向、课程整合、任务驱动、实践检验。
关键词: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713.3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12-02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来电子商务人才市场的需求,《中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职业发展及薪酬研究报告》显示,预计未来十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约为200多万[1]。电子商务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应是供不应求,但现实是高职院校中电子商务学生就业成为对口就业困难专业之一[2]。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困境和改进策略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困境
1.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高职院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课程设置上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技术、电子商务安全与支付、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程序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等,同时开设管理学、市场营销、消费者行学、计算机基础等专业支撑课程。
2.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没有培养出理想中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
第一,方案执行周期不足。高职院校的培养周期为3年,且最后一年用于实习,学生要在两年内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犹显紧凑,只能导致教师删减教学内容或者省略动手实践环节。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结果直接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没有过硬的竞争实力,就业时专业对口
第二,培养定位偏差。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应当体现出职业性的特色,高职院校主要产出面向就业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更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实际应用的方面,这些实实在在能投入生产的技能为高职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加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内容必须动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
开发实施就业岗位所需要的课程,这样才会真正使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走上改革之路[3]。
二、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
以第二章的分析为基础,为了解决电子商务高职院校人才的困境,本章节将提出可供参考的人才培养策略。归纳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即岗位导向、课程整合、任务驱动、实践检验[4]。以下将对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岗位导向。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即就业单位大量需要掌握哪种技能的人才,院校就定向培养该种人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企业根据自己的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下达“人才订单”,学校根据“订单”的标准和要求来制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企业所需求的人才,最后把学生直接输送到“订单”企业,完美地完成就业接轨。省去了学生选专业到就业之间的很多环节,高效地促成就业[5]。
课程整合。前文中提及培养课程的实施时间不足的情况,为了在保证课程总体质量的情况下,对课程进行整合是必须进行的过程。培养方案中含有大量理论课程,如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等课程,对于高职学生的就业来说并不是必要条件,电子商务概论所授内容虽然不够深入,但足够达到高职学生就业的需求,因此可将理论课程进行选择。课程整合的目的使學生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核心专业课程,同时将学生的精力集中,提升学习效果,最终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
任务驱动。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基础较差,传统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引发学生的关注,加大实习实训教学安排,同时聘请企业的行家里手现场指导实践教学,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联系,实现在校实践教学与企业对接。这就要求我们将企业实际工作内容进行任务化,以任务为驱动力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避免理论教学的枯燥乏味,同时通过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
实践检验。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实践动手方面,为充分显现出该优势,高职院校应当在教学实践环节投入足够的关注。可提供学生与教师共同实施一个项目的机会,简称项目教学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侧重的是提高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参与度,从被动接受老师的教导,变为主动探究學习中的情况,达到丰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后,学生可构想感兴趣的项目,自行分组。项目成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提交,最后老师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
三、结语
本文通过调查总结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设置,得出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就业困境的原因,并且针对原因提出了四项改进的策略。在后续研究中,将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对研究进行补充,并形成精炼的理论框架;同时结合实际的就业数据、教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评价教学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琚春华, 刘东升,电子商务专业分类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 2011(3):87-89.
[2]周贤东.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状况分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2):244-245.
[3]王忠元. "大淘宝"战略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机会与教学改革[J]. 科教文汇旬刊, 2009(6):41-42.
[4]刘兴民, 楚金华. 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与定位思考[J]. 辽宁高职学报, 2012, 14(5):8-11.
[5]廖卫红.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电子商务, 2014(4):61-61.
作者简介:
刘绪兰.汉.1965.9.女.湖北.本科.档案馆员
摘要:为了解决电子商务行业巨大的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就业对口困难矛盾,本文通过分析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概况以及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总结出了产生就业困境的两个原因:方案执行周期不足和培养定位偏差。基于这两个原因,本文提出了四个改进策略:岗位导向、课程整合、任务驱动、实践检验。
关键词: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713.3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12-02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来电子商务人才市场的需求,《中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职业发展及薪酬研究报告》显示,预计未来十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约为200多万[1]。电子商务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应是供不应求,但现实是高职院校中电子商务学生就业成为对口就业困难专业之一[2]。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困境和改进策略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困境
1.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高职院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课程设置上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技术、电子商务安全与支付、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程序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等,同时开设管理学、市场营销、消费者行学、计算机基础等专业支撑课程。
2.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没有培养出理想中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
第一,方案执行周期不足。高职院校的培养周期为3年,且最后一年用于实习,学生要在两年内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犹显紧凑,只能导致教师删减教学内容或者省略动手实践环节。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结果直接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没有过硬的竞争实力,就业时专业对口
第二,培养定位偏差。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应当体现出职业性的特色,高职院校主要产出面向就业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更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实际应用的方面,这些实实在在能投入生产的技能为高职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加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内容必须动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
开发实施就业岗位所需要的课程,这样才会真正使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走上改革之路[3]。
二、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
以第二章的分析为基础,为了解决电子商务高职院校人才的困境,本章节将提出可供参考的人才培养策略。归纳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即岗位导向、课程整合、任务驱动、实践检验[4]。以下将对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岗位导向。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即就业单位大量需要掌握哪种技能的人才,院校就定向培养该种人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企业根据自己的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下达“人才订单”,学校根据“订单”的标准和要求来制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企业所需求的人才,最后把学生直接输送到“订单”企业,完美地完成就业接轨。省去了学生选专业到就业之间的很多环节,高效地促成就业[5]。
课程整合。前文中提及培养课程的实施时间不足的情况,为了在保证课程总体质量的情况下,对课程进行整合是必须进行的过程。培养方案中含有大量理论课程,如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等课程,对于高职学生的就业来说并不是必要条件,电子商务概论所授内容虽然不够深入,但足够达到高职学生就业的需求,因此可将理论课程进行选择。课程整合的目的使學生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核心专业课程,同时将学生的精力集中,提升学习效果,最终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
任务驱动。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基础较差,传统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引发学生的关注,加大实习实训教学安排,同时聘请企业的行家里手现场指导实践教学,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联系,实现在校实践教学与企业对接。这就要求我们将企业实际工作内容进行任务化,以任务为驱动力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避免理论教学的枯燥乏味,同时通过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
实践检验。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实践动手方面,为充分显现出该优势,高职院校应当在教学实践环节投入足够的关注。可提供学生与教师共同实施一个项目的机会,简称项目教学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侧重的是提高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参与度,从被动接受老师的教导,变为主动探究學习中的情况,达到丰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后,学生可构想感兴趣的项目,自行分组。项目成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提交,最后老师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
三、结语
本文通过调查总结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设置,得出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就业困境的原因,并且针对原因提出了四项改进的策略。在后续研究中,将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对研究进行补充,并形成精炼的理论框架;同时结合实际的就业数据、教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评价教学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琚春华, 刘东升,电子商务专业分类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 2011(3):87-89.
[2]周贤东.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状况分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2):244-245.
[3]王忠元. "大淘宝"战略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机会与教学改革[J]. 科教文汇旬刊, 2009(6):41-42.
[4]刘兴民, 楚金华. 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与定位思考[J]. 辽宁高职学报, 2012, 14(5):8-11.
[5]廖卫红.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电子商务, 2014(4):61-61.
作者简介:
刘绪兰.汉.1965.9.女.湖北.本科.档案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