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校企合作兴校之路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ro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企合作是华北电力大学的优良传统,是学校主动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服务社会、区域及行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渠道。学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调动人才、智力、信息资源,通过紧密的校企合作,准确把握企业发展脉搏,捕捉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并且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凝练和发展学科特色和办学特色,增强了学校的竞争能力。
  近年来,学校领导审时度势,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进程中,战略性地选择了“走校企合作兴校之路”,把校企合作当作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此助推学校作为电力高科技重点研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促使产学研强力结合,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多年来,学校努力搭建以大学理事单位为核心、战略合作伙伴为主力、广大能源电力企业为普遍联系的,多层次、多角度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大学服务功能与企业发展需求的有机结合。在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构建以大学理事会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平台
  
  学校伴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而成长壮大,是一所以电力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为了保持电力学科特色、满足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学校在教育部和7大电力企业的大力支持下,于2003年6月成立了校董事会——由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组成,与教育部共同建设学校。2006年,作为董事会的延续,学校成立了理事会,仍由这7家电力企业担任理事会成员单位。
  在校企合作平台上,理事会成员单位筹集资金,支持学校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技进步等全面发展:支持“211工程”建设,并对服务于电力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予以重点支持;支持学校参与企业科技攻关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申报与联合攻关,吸纳学校参与本企业科研和技术改造项目;推荐企业高水平专家到学校兼职或兼任研究生指导教师,支持学校建立专兼结合、体现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新型师资队伍;协助学校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实习,进行社会实践和科技项目实验。
  学校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积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大批电力事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为理事单位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通过充分发挥和利用学校在学术、师资、实验室等方面的优质资源,通过开展国际合作教育和高层次培训,结合理事会成员单位创建学习型企业工作,提供各种技术和管理人才培训等教育服务,做好理事会成员单位职工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围绕电力科技发展进行原创性研究,加强校企双方的科研合作,共同进行技术攻关、技术开发、技术改造,为理事会成员单位提供长期、稳定的科技服务和支持,为电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作出贡献。
  以校理事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搭建,促进了学校产学研合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使学校有效地融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化”的国家创新体系。5年来,理事会共为学校筹资1.935亿元,开办各类培训600多期,赢利近3.5亿元,与企业的科技合作项目经费超过7亿元。
  
  二、探索以战略合作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在与理事会成员单位构建全方位合作平台的同时,积极加强与理事会成员单位下属集团公司和其他大中型电力企业的合作,不断签署各类战略框架协议,不断丰富、完善和深化合作平台。
  依照校企战略合作模式,学校先后与国电电力、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国电科技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吉林省电力公司、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公司、华北电网公司、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科技、培训1等方面开展合作。2006年,学校作为主要签约单位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7家龙头企业集团签署了“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制约煤炭行业发展的重大难题和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带动我国相关行业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三、校企联合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在强调注重实践、增强能力、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的同时,还积极尝试订单培养、联合培养的方式为企业培养人才,让企业参与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到毕业生就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帮助企业选聘急需的专业人才,同时为学生创造高质量的就业环境。学校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部分三年级学生通过“双向选择”与企业签订“就业意向书”,构建“3 1”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的学校学历教育、1年的企业专业学习与实践,教学计划由校企双方根据学校本科培养计划和企业专业培养要求共同制定。学生四年级的课程由校企双方共同开设,除原专业课程外,还要按照企业要求增加若干课程,学生毕业后按意向书约定就业。增加的课时一般为500学时左右,学生不需要为此增加额外支出,而且还能更早地了解企业,学以致用。目前,学校已连续4年为该企业联合培养120余人,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成本,为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了人才保障。
  为满足能源电力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学校充分利用能源电力企业的优质资源,与企业共建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除了拥有校内学业导师外,还能接受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的工程指导。学校与武汉高压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网公司、北京国电华北电力设计院等十几家单位共同开展了研究生培养合作,进站研究生已有数百名。研究生通过参与企业的课题研究、技术改造等,不仅培养了工程实践能力,而且还富有创新精神。学校还积极物色具有丰富工程实践背景的高级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为兼职教授,一是把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带进课堂,二是把企业的科技难题带给学生去研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能源电力企业的需要,学校一方面在培养体系中突出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企业进校园,通过开展学术讲座、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科技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大力营造有利于青年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良好氛围。国电科技环保集团有限公司、首航——艾启威股份有限公司、美国花旗银行等企业纷纷在我校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校企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
  在“走校企合作兴校之路”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学校提出“构建平台、强化服务、突出创新、实现双赢”的校企合作工作方针,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工作原则,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这种紧密、高效、广泛的校企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了学校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夯实了校企合作的基础,促进了双方核心竞争力的共同提升,使双方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找到了一条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学校经费结构的有效途径,探索出了一条大学发展的成功之路。
其他文献
刘淇在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指出,今后5年是北京市人均GDP从6,000美元向1万美元迈进的关键阶段。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GDP5,000美元~7,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进入发达经济圈的准备阶段,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是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志线。在这一阶段,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智力支撑,是进入发达经济圈的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特点,而对于一个国家或地
按照中央和北京市委统一部署,今年3月~8月,北京市属27所高校(含直属单位)参加了全市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顺利完成了3个阶段的各项任务。此次学习实践活动效果如何?有哪些成效和经验々针对这些问题,记者日前对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属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建进行了专访。  记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覆盖各行各业和各个系统。高校本身有鲜明的特色,请问市委教育
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展示中国国旗和中国标识,彰显中国自信!(新华社图片)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举行了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中国共产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创造了连续执政72年的历史。虽然在14亿多中国公民中仅有近7%的人是中共党员,但这丝毫不影响中国共产党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2020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民对中国
本刊讯由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和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共同主办,北京化工大学承办的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北京市大学生学情调查”成果报告会近日在北京化工大学召开。北京市高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锡章主持了会议,在京各高校的6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北京市大学生学情调查”项目是北京市高教学会学习科学研究会组织申请立项,由北京市15所高校的20余位教师历时4年完成的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首都高等教育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历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推进首都高等教育现代化,构建有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高等教育体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30年来首都高等教育发展的简要回顾    根据首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可以将30年的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全面恢复和加紧建
我好久没写阿尔巴尼亚的往事,几年来都没打开这扇记忆之门,但是总觉得这个门里还有几个人物被关在里面,他们经常会在里面敲打着门扇。尤其是其中的一个,他是一个不着眼的人,是一个从国内被招到阿国的下岗大学生。某种程度上说他是个倒霉蛋。娶了一个阿尔巴尼亚的姑娘,后来却被赶出家门。核心情節是他阿尔巴尼亚妻子在他回国时宣布他得SARS(非典)死亡,把他的物品当街烧掉,他到地拉那后进不了家门。这故事发生在二十年前
已经习惯了被人这么提问,你一天写多少字,写多长时间?这是个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回答的问题。我说不清楚,能說的就是,只要有可能,就会天天写。写多写少不一定,时间长短也不一定。在过去的半年里,几乎天天都是天不亮就起来写,我就是喜欢写,只是喜欢写。过多的解释会显得矫情,知道有很多人不屑这个,你写那么多干什么,写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   确实不想干什么,也知道写多了没什么用。《通往父亲之路》是我一直想写的一
何立千教授出生于1946年,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应用生物技术系教授、应用酶学和发酵技术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应用酶学和发酵技术”学科带头人,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教授、中国农产品储运加工学会理事等职。她十分注重教书育人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多次获得“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女教师”和“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选择做教师,就必须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要求。本文仅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近年来师德建设谈几点体会。    一、师德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是一所有着70多年办学历史的普通高校。70年变迁、5移校址、数易校名。31年前的1977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被批准升为大学。从此,她置身于改革和开放的大潮中,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开放的办学姿态,在改革中求索,在开放中发展,迈入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  30年的奋斗求索,30年的辛勤耕耘,学校秉承“服务首都,知行并重”的办学传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为首都城市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