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是一种完美,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存在的最理想的状态。语文教学是一门和谐美的艺术,学习语文更是追求和谐美的过程。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着力营造和谐的美的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和谐美。
一、平等对话——师生关系的和谐美
“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即民主、平等,人人有话可说,言无不尽;人人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人人求同存异,和谐共进。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才会因此而自尊、自重。当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时,学生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通过愉快的合作,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和谐美” 的语文课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沃土,能让学生鲜明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尊重他们的见解,尤其是他们求新、求异的见解。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从而会得出不同的观点。课堂上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共离合。如教学《宋定伯捉鬼》时,我说:“宋定伯大胆、沉着,能够随机应变,很有智慧,令人喜爱。……”一个学生马上就反对道:“我觉得宋定伯这个人很阴险、狡猾。”一语惊四座,惊讶之余,我问:“你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这个同学说:“其实鬼并没有伤害宋定伯,反倒是宋定伯先套出鬼的忌讳,然后把鬼变成羊,最后还去卖钱……”试想,如果没有平时的平等,没有平时的宽松,这时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会大胆说出来吗?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所创造。
二、合作共享——学习方式的和谐美
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这既是学生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他们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与个人责任。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热闹非凡,实际上学生交流的什么、交流得怎样呢?这时我们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适时点拨、启发学生的讨论,必要时还要参与学生的讨论,随时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度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师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三、流畅自然——教学过程的和谐美
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语文教学过程的流畅,讲究的是能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能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能在步骤过渡间用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微观的艺术。在教学时,我总是先让学生总览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概要,初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文本的距离缩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得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我根据文本的内容,筛选有价值的、全班学生必须掌握、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甚至多次品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零距离对话,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文本的情理之中,使“我中有书,书中有我”,达到“文我合一”的境界,在读中理解文本、掌握知识、感悟情感、品味语言、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呈线型,而这条线就是学生的读、问、思、议、品、悟。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较多且跳跃性较大时,我们应该动动脑筋,慎重处理教学过程。如果处理不好,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块状的感觉。我们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该精心编排问题的顺序,并在问题间的过渡语上多花心思。只有这样,问题与问题之间才显得有联系、有梯度、有前因后果,前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一个问题作铺垫,最后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教学过程流畅自然,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和谐美。
四、丰富有效——学习内容的和谐美
语文教材涉及到文学、人生、自然、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这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阅读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努力构建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训练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我们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后学习内容与前学习内容保持信息的联系、保持结构的一致。这样就会使增补的教学内容与课文的教学内容达到互相辉映、水乳交融的和谐状态,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类似的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即由课内到课外,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重组和深化,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迁移的能力。
总之,“和谐”,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和谐”,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以亲密的交流空间。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奏出和谐优美的旋律,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和谐的美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在和谐的美的兴趣乐园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一、平等对话——师生关系的和谐美
“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即民主、平等,人人有话可说,言无不尽;人人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人人求同存异,和谐共进。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才会因此而自尊、自重。当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时,学生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通过愉快的合作,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和谐美” 的语文课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沃土,能让学生鲜明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尊重他们的见解,尤其是他们求新、求异的见解。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从而会得出不同的观点。课堂上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共离合。如教学《宋定伯捉鬼》时,我说:“宋定伯大胆、沉着,能够随机应变,很有智慧,令人喜爱。……”一个学生马上就反对道:“我觉得宋定伯这个人很阴险、狡猾。”一语惊四座,惊讶之余,我问:“你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这个同学说:“其实鬼并没有伤害宋定伯,反倒是宋定伯先套出鬼的忌讳,然后把鬼变成羊,最后还去卖钱……”试想,如果没有平时的平等,没有平时的宽松,这时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会大胆说出来吗?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所创造。
二、合作共享——学习方式的和谐美
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这既是学生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他们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与个人责任。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热闹非凡,实际上学生交流的什么、交流得怎样呢?这时我们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适时点拨、启发学生的讨论,必要时还要参与学生的讨论,随时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度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师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三、流畅自然——教学过程的和谐美
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语文教学过程的流畅,讲究的是能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能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能在步骤过渡间用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微观的艺术。在教学时,我总是先让学生总览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概要,初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文本的距离缩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得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我根据文本的内容,筛选有价值的、全班学生必须掌握、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甚至多次品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零距离对话,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文本的情理之中,使“我中有书,书中有我”,达到“文我合一”的境界,在读中理解文本、掌握知识、感悟情感、品味语言、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呈线型,而这条线就是学生的读、问、思、议、品、悟。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较多且跳跃性较大时,我们应该动动脑筋,慎重处理教学过程。如果处理不好,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块状的感觉。我们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该精心编排问题的顺序,并在问题间的过渡语上多花心思。只有这样,问题与问题之间才显得有联系、有梯度、有前因后果,前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一个问题作铺垫,最后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教学过程流畅自然,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和谐美。
四、丰富有效——学习内容的和谐美
语文教材涉及到文学、人生、自然、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这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阅读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努力构建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训练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我们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后学习内容与前学习内容保持信息的联系、保持结构的一致。这样就会使增补的教学内容与课文的教学内容达到互相辉映、水乳交融的和谐状态,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类似的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即由课内到课外,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重组和深化,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迁移的能力。
总之,“和谐”,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和谐”,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以亲密的交流空间。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奏出和谐优美的旋律,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和谐的美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在和谐的美的兴趣乐园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