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入手,通过分析进而找出其原因——老师的刻板的讲解和用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进行教学,并进一步指出这样的做法会造成孩子们缺乏个性和创造性,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给出了改变目前教育困境状况的三点建议。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出路
很长时间以来,语文——这个在中学基础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学科的教学一直在应试的规则下艰难跋涉,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重视教,把重点放在形式主义的课堂分析和知识教学。这主要在以下两方面得到体现:①老师们的空洞、刻板、俗套的讲解,原本文学最能扣动人的心弦,引发人的情感,使人产生无限的联想。然而在现阶段语文教师的课堂上,文学的精神与审美性的全功能不复存在了,只剩下些很实用的功能,只剩下对文章词句方面的层层追问,基本的过程包括:字词意义、句子成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讲课方式以其简单性和通俗性而被每个老师在课堂上频频使用。
②使用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进行教学,现阶段我国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凭借教材来完成。教材的使用教育可以很好的普及。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育的成本,但是在目前使用的教材不僅是高度统一,使得学生和老师都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个性。而且教材的编写者们用意识形态来指导教材的编写,以教材统一性垄断着需求量很大的教材市场,只要随意翻阅一本语文教材,都可以感受其内容的政论化和陈旧感。
在上述的教育方式中,应试这根指挥棒使我们的老师往往不经意间在思想以及行为上为学生设置道道框框,像诸如不乱说呀、要规矩呀、沉稳呀等词语。
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会变的个性缺失、没有勇气与自信、变得畏首畏、缺乏活泼幽默!如果想找到一些标准(除了学习成绩)而把他们区分开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老师在当初培养他们的时候,就是要他们把个性重重地裹住,就是要他们让它们低眉顺目和服服贴贴,深怕他们有什么“出格行为”。或许现实中有些开明的老师也要求学生要活出自我,对这种现象我们也只能说是“无力回天”。在考试的高压下,任何有悖于此最高目标的行动都在本质上是不可能的,最后只能被老师课堂上近乎机械的讲解所压倒,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取得考分的最有效的方法,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如果不这么做家长也为未必愿意,毕竟这是家长们期望自己孩子“成龙成风”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家长们情愿让孩子现在呆板些,也不会希望孩子将来进不了高等学府。
当我们强调一种规规矩矩的教学方式时,它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做人以及生活方式,从而会不知不觉的压抑着学生的个性,更为可怕的是它会影响学生的创造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个性的东西是共性的东西的存在形式,因此,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阻碍了学生发展可能性的发现与形成,也阻碍了学生的一般发展。”我们知道在人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在面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时候,我们一方面通过实践将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为量的因素,使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即客体的主体化,同时也要在实践中将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客观成果),即主体的客体化,只拥用了这两个维度之后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客体的主体化,总是想让学生尽可能的接收老师所传授给他们的“客体”,而不管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个性,缺少了主体客体化这个不得不具有的环节。这种做法一方面不去考虑作为主体与主体的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有差异,但现实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性,另一方面会使得培养的学生非常的缺乏创造性。所以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更要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
面对目前的这种教学的困境,想要深化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培养高素质的中学语文教师队伍。从根本上废除老师“满堂贯”的教学方式成为改革与优化教法的关键。在这个问题上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要尽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与教学手段,坚决制止传统的教学方式——依靠讲授法和作业法在习惯上的延续,从而使得教学方法更具有魅力,进而真正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二要打破学生与老师传统的角色关系,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把老师从一个主宰者变成一个指导者。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跟老师的指导十分不开的,所以在深化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中,也要加将对中学语文老师的培养。当前应根据培养出高素质教师的要求,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寻找创新。实施在职语文教师素质终身提高制度,终身教育时代在社会中已经开始慢慢形成,老师更应该终身接受教育,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素质也将是语文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它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方面。为此,在现代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受学生以知识、智力和能力等这些传统的智力因素。更要在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和完善的性格等这些非智力因素上下工夫。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
③建立科学的中学语文教育评价系统。我们知道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不断自我完善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正确的中学语文教育评价系统,是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将来对中学语文教育提出的一个迫切要求,因为它一方面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中学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甚至人生观等。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语文教育应当是高扬人性。以人为本,应该是既符合理性的,又充满人类情感的。而为了使学生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更具有创造性和个性,就需要从教师的教法、培养高素质的中学语文教师队伍、重视非智力因素、建立科学的中学语文教育评价系统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出路
很长时间以来,语文——这个在中学基础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学科的教学一直在应试的规则下艰难跋涉,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重视教,把重点放在形式主义的课堂分析和知识教学。这主要在以下两方面得到体现:①老师们的空洞、刻板、俗套的讲解,原本文学最能扣动人的心弦,引发人的情感,使人产生无限的联想。然而在现阶段语文教师的课堂上,文学的精神与审美性的全功能不复存在了,只剩下些很实用的功能,只剩下对文章词句方面的层层追问,基本的过程包括:字词意义、句子成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讲课方式以其简单性和通俗性而被每个老师在课堂上频频使用。
②使用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进行教学,现阶段我国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凭借教材来完成。教材的使用教育可以很好的普及。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育的成本,但是在目前使用的教材不僅是高度统一,使得学生和老师都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个性。而且教材的编写者们用意识形态来指导教材的编写,以教材统一性垄断着需求量很大的教材市场,只要随意翻阅一本语文教材,都可以感受其内容的政论化和陈旧感。
在上述的教育方式中,应试这根指挥棒使我们的老师往往不经意间在思想以及行为上为学生设置道道框框,像诸如不乱说呀、要规矩呀、沉稳呀等词语。
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会变的个性缺失、没有勇气与自信、变得畏首畏、缺乏活泼幽默!如果想找到一些标准(除了学习成绩)而把他们区分开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老师在当初培养他们的时候,就是要他们把个性重重地裹住,就是要他们让它们低眉顺目和服服贴贴,深怕他们有什么“出格行为”。或许现实中有些开明的老师也要求学生要活出自我,对这种现象我们也只能说是“无力回天”。在考试的高压下,任何有悖于此最高目标的行动都在本质上是不可能的,最后只能被老师课堂上近乎机械的讲解所压倒,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取得考分的最有效的方法,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如果不这么做家长也为未必愿意,毕竟这是家长们期望自己孩子“成龙成风”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家长们情愿让孩子现在呆板些,也不会希望孩子将来进不了高等学府。
当我们强调一种规规矩矩的教学方式时,它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做人以及生活方式,从而会不知不觉的压抑着学生的个性,更为可怕的是它会影响学生的创造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个性的东西是共性的东西的存在形式,因此,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阻碍了学生发展可能性的发现与形成,也阻碍了学生的一般发展。”我们知道在人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在面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时候,我们一方面通过实践将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为量的因素,使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即客体的主体化,同时也要在实践中将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客观成果),即主体的客体化,只拥用了这两个维度之后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客体的主体化,总是想让学生尽可能的接收老师所传授给他们的“客体”,而不管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个性,缺少了主体客体化这个不得不具有的环节。这种做法一方面不去考虑作为主体与主体的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有差异,但现实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性,另一方面会使得培养的学生非常的缺乏创造性。所以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更要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
面对目前的这种教学的困境,想要深化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培养高素质的中学语文教师队伍。从根本上废除老师“满堂贯”的教学方式成为改革与优化教法的关键。在这个问题上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要尽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与教学手段,坚决制止传统的教学方式——依靠讲授法和作业法在习惯上的延续,从而使得教学方法更具有魅力,进而真正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二要打破学生与老师传统的角色关系,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把老师从一个主宰者变成一个指导者。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跟老师的指导十分不开的,所以在深化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中,也要加将对中学语文老师的培养。当前应根据培养出高素质教师的要求,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寻找创新。实施在职语文教师素质终身提高制度,终身教育时代在社会中已经开始慢慢形成,老师更应该终身接受教育,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素质也将是语文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它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方面。为此,在现代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受学生以知识、智力和能力等这些传统的智力因素。更要在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和完善的性格等这些非智力因素上下工夫。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
③建立科学的中学语文教育评价系统。我们知道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不断自我完善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正确的中学语文教育评价系统,是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将来对中学语文教育提出的一个迫切要求,因为它一方面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中学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甚至人生观等。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语文教育应当是高扬人性。以人为本,应该是既符合理性的,又充满人类情感的。而为了使学生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更具有创造性和个性,就需要从教师的教法、培养高素质的中学语文教师队伍、重视非智力因素、建立科学的中学语文教育评价系统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