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化学试题始终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重点考查化学学科的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试题命制的唯一依据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材是课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同学们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载体,熟悉教材并合理运用教材资源是同学们获得优异成绩的保证。
一、夯实基础、构建体系
精读教材是备考的首要环节,这有助于同学们积累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复习时要把各章知识、课后习题和拓展性资料串起来,编织知识网络,形成多层次、多线索和可调用的知识与方法体系。知识网络的形式并不唯一,下面是有关“水”的问题引领式知识网络:
(1)自然界中的水如何净化?
①污水处理;②硬水软化(鉴别);③海水淡化;④蒸馏水制备;⑤淡水资源保护等。
(2)生成水的化学反应有哪些?
①H2、CH4、酒精、蜡烛等物质的燃烧;②呼吸作用;③H2O2、H2CO3、NH4HCO3、Cu2(OH)2CO3的分解;④中和反应;⑤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⑥CO2与碱溶液反应;⑦碳酸盐与酸反应;⑧氢气与金属氧化物的置换反应等。
(3)水能参加哪些化学反应?
①电解水;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③水和氧化钙反应;④光合作用;⑤钢铁生锈等。
(4)水有哪些用途?
①最重要的溶剂;②最常用的灭火剂;③参与化学反应;④排水集气、排水量气;⑤处理某些有害气体;⑥防止容器炸裂;⑦生命的营养素之一等。
中考试题大多由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拓展、演变而来,对教材知识点多侧面、多角度地合理发散,有利于同学们在考试时快速分析和应变。
二、重视实验、凸显探究
探究性试题在结构上由“情境创设、探究过程、问题解决”组成;取材上主要源于教材实验、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等;命题方式上包括文字叙述型、图表数据分析型、实验装置型、实验报告型等;探究内容上包含探究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反应规律,探究实验的装置、方案设计、评价与反思,探究影响溶解或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物质的制备、检验、鉴别等。
在复习中要全面分析教材实验,多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要用新视角重新审视已做实验,学会观察分析、控制条件、解释现象并得出结论,学会设计方案并改进实验。中考试题常有似曾相识之感,因为试题往往是由教材中的典型实验改造、拓展和深化而来的。在做实验探究题时,同学们不要囿于思维定式,要将所学知识与原理运用到新情境中去。就化学学科而言,实验是手段,探究是目标,细节是关键。下面总结三点注意事项:
(1)题目往往紧紧围绕探究问题而设,要合理利用阅读资料,厘清探究过程再做题。边阅读、边填空的做法不可取。
(2)回答问题时,要思路清晰、步骤齐全、表述完整。检验或鉴别物质的操作可遵循“取物质→加试剂→观现象→得结论”的思路,其中添加的试剂要有“量”的描述。
(3)实验题中常会出现一些表述性语句,往往是“意”有所指。例如:①“控制较低温度”考查物质的挥发、不稳定性等;②“加入过量试剂”考查反应完全或增大产率等;③“能否用其他物质代替”考查是否引入杂质或影响产品纯度等;④“在空气中”考查O2、H2O、CO2或其他气体是否参与反应。
中考化学试题注重考查探究体验过程,关注过程比关注结果更加重要。
三、挖掘内涵、提升能力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化学思想,整合知識体系,形成学科思维和思想观念至关重要。
例如,学习控制变量法,可以通过总结教材中的相关实验加深认识:(1)氧气成分的测定;(2)催化剂;(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4)硬水和软水的鉴别;(5)探究分子运动;(6)探究燃烧条件;(7)探究金属活动性;(8)探究铁生锈条件;(9)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0)溶解和乳化;(11)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溶解性的因素;(12)二氧化碳与水、氢氧化钠反应的对比实验等。
中考化学计算题的解题依据是教材中定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变化规律的知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如下:
(1)要审清问题,看清元素顺序,注意元素质量比与原子个数比的区别;
(2)溶液计算题要牢记: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未参加反应的难溶性固体质量;
(3)恰当运用守恒法可提高解题效率。
总之,同学们在进行化学备考时要回归教材,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教材内容进行横纵联系,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数据、图表的分析处理能力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在中考中才能取得佳绩。
一、夯实基础、构建体系
精读教材是备考的首要环节,这有助于同学们积累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复习时要把各章知识、课后习题和拓展性资料串起来,编织知识网络,形成多层次、多线索和可调用的知识与方法体系。知识网络的形式并不唯一,下面是有关“水”的问题引领式知识网络:
(1)自然界中的水如何净化?
①污水处理;②硬水软化(鉴别);③海水淡化;④蒸馏水制备;⑤淡水资源保护等。
(2)生成水的化学反应有哪些?
①H2、CH4、酒精、蜡烛等物质的燃烧;②呼吸作用;③H2O2、H2CO3、NH4HCO3、Cu2(OH)2CO3的分解;④中和反应;⑤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⑥CO2与碱溶液反应;⑦碳酸盐与酸反应;⑧氢气与金属氧化物的置换反应等。
(3)水能参加哪些化学反应?
①电解水;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③水和氧化钙反应;④光合作用;⑤钢铁生锈等。
(4)水有哪些用途?
①最重要的溶剂;②最常用的灭火剂;③参与化学反应;④排水集气、排水量气;⑤处理某些有害气体;⑥防止容器炸裂;⑦生命的营养素之一等。
中考试题大多由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拓展、演变而来,对教材知识点多侧面、多角度地合理发散,有利于同学们在考试时快速分析和应变。
二、重视实验、凸显探究
探究性试题在结构上由“情境创设、探究过程、问题解决”组成;取材上主要源于教材实验、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等;命题方式上包括文字叙述型、图表数据分析型、实验装置型、实验报告型等;探究内容上包含探究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反应规律,探究实验的装置、方案设计、评价与反思,探究影响溶解或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物质的制备、检验、鉴别等。
在复习中要全面分析教材实验,多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要用新视角重新审视已做实验,学会观察分析、控制条件、解释现象并得出结论,学会设计方案并改进实验。中考试题常有似曾相识之感,因为试题往往是由教材中的典型实验改造、拓展和深化而来的。在做实验探究题时,同学们不要囿于思维定式,要将所学知识与原理运用到新情境中去。就化学学科而言,实验是手段,探究是目标,细节是关键。下面总结三点注意事项:
(1)题目往往紧紧围绕探究问题而设,要合理利用阅读资料,厘清探究过程再做题。边阅读、边填空的做法不可取。
(2)回答问题时,要思路清晰、步骤齐全、表述完整。检验或鉴别物质的操作可遵循“取物质→加试剂→观现象→得结论”的思路,其中添加的试剂要有“量”的描述。
(3)实验题中常会出现一些表述性语句,往往是“意”有所指。例如:①“控制较低温度”考查物质的挥发、不稳定性等;②“加入过量试剂”考查反应完全或增大产率等;③“能否用其他物质代替”考查是否引入杂质或影响产品纯度等;④“在空气中”考查O2、H2O、CO2或其他气体是否参与反应。
中考化学试题注重考查探究体验过程,关注过程比关注结果更加重要。
三、挖掘内涵、提升能力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化学思想,整合知識体系,形成学科思维和思想观念至关重要。
例如,学习控制变量法,可以通过总结教材中的相关实验加深认识:(1)氧气成分的测定;(2)催化剂;(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4)硬水和软水的鉴别;(5)探究分子运动;(6)探究燃烧条件;(7)探究金属活动性;(8)探究铁生锈条件;(9)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0)溶解和乳化;(11)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溶解性的因素;(12)二氧化碳与水、氢氧化钠反应的对比实验等。
中考化学计算题的解题依据是教材中定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变化规律的知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如下:
(1)要审清问题,看清元素顺序,注意元素质量比与原子个数比的区别;
(2)溶液计算题要牢记: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未参加反应的难溶性固体质量;
(3)恰当运用守恒法可提高解题效率。
总之,同学们在进行化学备考时要回归教材,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教材内容进行横纵联系,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数据、图表的分析处理能力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在中考中才能取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