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有限的时间里,在特定的情境中,在高度紧张焦急的精神状态下,能写出一篇打动阅卷老师、获得高分的文质兼美的考场文章,实属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自然是达到了思路畅通无阻的最高境界,也是考场作文成功的最佳思维。但是,种种原因所致,往往快速作文时会出现思路阻塞、难以畅行的状态。此时,应从哪些方面下手,尽快进入作文状态呢?
首先,应该尽快摆脱焦急状态,进入轻松愉悦环境,积极构思。
考场作文,因为特定环境、特定时刻,又因为自己没有经历过这种大场面,常常容易造成心情紧张、情绪焦急,从而致使思路往往容易阻塞,整个思维乱如一团麻,此时是最难下笔的时候。高考,一次从未经历过的考验,一场众人瞩目的挑战,致使很多考生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一种考前的恐惧状态,而这势必会影响考生的应试心理。有的自怨自艾,悲观失望,有的心里充斥着一些混乱甚至消极的杂念,严重的甚至想放弃高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默生说过:“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失败者,这就使你不能取胜;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所以,作文时,要增强自信,自我协作。自此,更应该提醒自己,千千万万不能急于求成,一心想把作文写好,反而更应该尽快采取紧急措施,活动大脑,从脑仓库中竭力寻求或回忆想象一些轻松愉快的情景,从而打开思路。此外,考生除了有自信外,还应该学会理性地解决一切困难,尽快告别灰色情绪,走出考前的困境。
有科学研究表明,人脑中有一种叫多巴胺的激素,又名快乐激素,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当你回忆愉快轻松的形象时,它可以使你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性迅速提高,思路活跃。所以在大脑高度紧张之际,多去回想一些幽默轻松的材料,往往会促使自己灵感大发,从而有作文的强烈欲望。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若多是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乃至命题作文,只要你认真审题,根据命题的特点,确定一个主旨,然后去积极搜索准备材料,安排好思路,便会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写出一篇考场作文。然而关键就在于此时往往因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临场紧张,心理压力大,结果冷汗阵阵,瞬间,大脑一片空白,连平时最基本的写法,基本的材料也荡然无存。此时,就更要保持冷静,极力摆脱话题的束缚,丢开考试枷锁的压抑,而促使自己极力回忆一些让人感到兴奋或刺激或轻松愉悦的与话题有关无关的事实。如在构思“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作文题时,就可暂时抛弃话题的严肃性、科学性,而去想象记忆移植后会出现的一些可笑或可喜的片段,可以想象假如大作家王蒙的记忆移植给“我”,今天的高考作文便一定会妙笔生花;或将笑星赵本山的记忆移植给“我”,又将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快乐;或将牛顿的记忆移植给“我”,说不定又有新环境下的新牛顿定律的产生,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慢慢地,在轻松美好愉悦材料的畅想里,便会悄悄地进入作文状态,也就不会出现思路无法延生的苦境。
又如在构思“遭遇挫折和放大挫折”一文时,也不要一味局限自己于“苦难挫折”之中,而更应该去想到一个人成功后,鲜花掌声会铺天盖地而来时的那种催人奋进、让人永远难以忘怀的快乐境界,不就慢慢地悟出了“不吃苦中苦,怎能人上人”,“没有风雨怎能见彩虹”的意境吗?
其次,要及时“悬崖勒马”,勇吃“回头草”。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从而促使自己更高效完成作文。
如果在思索中,思路突然中断,此时应该切忌浮躁,要及时扭转方向,要“悬崖勒马”,重新去审读话题材料,捕捉写作契机,敢吃“回头草”。有些名列前茅的考生在高考中却屡屡失利,有些实力相当强的运动员在赛场上却容易发挥异常。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实力雄厚”“赛场失误”的唯一解释只能是心理素质问题,即得失心过重。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竞技场上失败的“詹森效应”。那么,如何走出“詹森效应”的怪圈呢?因此要沉着冷静,发挥潜能。
所以,在作文过程中,有些同学思索文章时,往往急于求成,不管三七二十一,拿到作文话题就下笔,自以为成竹在胸,哪知道写着写着,就不知所云了。结果思维就陷入凌乱不堪、迷迷糊糊之中,这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认清自己走入赛场的终极目的,克服恐惧感,平心静气地走出患得患失的阴影,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再者,应该使思路由多元化向一元化转化。
当一拿到作文材料,便要思索,在此过程中,往往可以调动神经细胞运用“发散型”、“天马行空型”的思维,天南地北,纵横驰骋,可谓“胡思乱想”,这样运作下去,大脑中便会有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铺天盖地,纷至沓来。此时,如果笼而统之,全部浓缩在自己800字的作文中,便会心血付诸东流。因为高考作文切忌全面开花、撒大网,而提倡以“点”为触及点,去构思、立意、作文。因此,在思维多元化的情形下,就要促使自己,集中精力,要有意识地联系话题向一个方向思索,促使思维一元化,防止多主题、多思路影响作文得分。在观点的筛选中,要独具慧眼,选择那些最具有生命力、最富有时代气息、最能耳目一新、最具有人文气息、最切合自身实际的、最有话说的观点,那便是本次作文搏击的方向。只要如此,思路才会畅通无阻,汩汩前行,才会避免作文中到一定地方突然又冒出一个新观点来,于是停了,又去写另一个观点,结果写着写着,又不对了,又来了一个新观点,又丢弃了,又来写一个,如此,则像猴子掰包谷,既费时又费力,结果两手空空,从而使自己作文陷入困境之中。
最后,要快速进入作文状态,还得多联想、回忆,寻找“似曾相识”来作为诱导基因。
作文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但也是一个继承的过程,不理解基本掌握模式也无法去谈作文有新意,有创意。拿到作文材料以及作文题目,可以认真审读分析,捕捉字里行间蕴含的相关信息,一面理解消化,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联想回忆,是否有“似曾相识”之感。如此,则可以回忆、揣摩类似文体的立意、思路及有关材料,从而促使自己积极思维如何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更上一层楼;如何巧妙引用与本次话题相关的材料乃至主旨?但借用的目的只是有助于自己思索,而不是让自己去抄袭。这样,便会更及时、更高效投入作文情境中。
诚然,各人有各人的思维习惯、写作习性及作文妙方,因此,固然不可强求他人千篇一律,但针对学生平时作文拿到材料很难下笔的现状,我想,也许会有一点启示。
首先,应该尽快摆脱焦急状态,进入轻松愉悦环境,积极构思。
考场作文,因为特定环境、特定时刻,又因为自己没有经历过这种大场面,常常容易造成心情紧张、情绪焦急,从而致使思路往往容易阻塞,整个思维乱如一团麻,此时是最难下笔的时候。高考,一次从未经历过的考验,一场众人瞩目的挑战,致使很多考生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一种考前的恐惧状态,而这势必会影响考生的应试心理。有的自怨自艾,悲观失望,有的心里充斥着一些混乱甚至消极的杂念,严重的甚至想放弃高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默生说过:“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失败者,这就使你不能取胜;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所以,作文时,要增强自信,自我协作。自此,更应该提醒自己,千千万万不能急于求成,一心想把作文写好,反而更应该尽快采取紧急措施,活动大脑,从脑仓库中竭力寻求或回忆想象一些轻松愉快的情景,从而打开思路。此外,考生除了有自信外,还应该学会理性地解决一切困难,尽快告别灰色情绪,走出考前的困境。
有科学研究表明,人脑中有一种叫多巴胺的激素,又名快乐激素,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当你回忆愉快轻松的形象时,它可以使你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性迅速提高,思路活跃。所以在大脑高度紧张之际,多去回想一些幽默轻松的材料,往往会促使自己灵感大发,从而有作文的强烈欲望。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若多是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乃至命题作文,只要你认真审题,根据命题的特点,确定一个主旨,然后去积极搜索准备材料,安排好思路,便会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写出一篇考场作文。然而关键就在于此时往往因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临场紧张,心理压力大,结果冷汗阵阵,瞬间,大脑一片空白,连平时最基本的写法,基本的材料也荡然无存。此时,就更要保持冷静,极力摆脱话题的束缚,丢开考试枷锁的压抑,而促使自己极力回忆一些让人感到兴奋或刺激或轻松愉悦的与话题有关无关的事实。如在构思“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作文题时,就可暂时抛弃话题的严肃性、科学性,而去想象记忆移植后会出现的一些可笑或可喜的片段,可以想象假如大作家王蒙的记忆移植给“我”,今天的高考作文便一定会妙笔生花;或将笑星赵本山的记忆移植给“我”,又将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快乐;或将牛顿的记忆移植给“我”,说不定又有新环境下的新牛顿定律的产生,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慢慢地,在轻松美好愉悦材料的畅想里,便会悄悄地进入作文状态,也就不会出现思路无法延生的苦境。
又如在构思“遭遇挫折和放大挫折”一文时,也不要一味局限自己于“苦难挫折”之中,而更应该去想到一个人成功后,鲜花掌声会铺天盖地而来时的那种催人奋进、让人永远难以忘怀的快乐境界,不就慢慢地悟出了“不吃苦中苦,怎能人上人”,“没有风雨怎能见彩虹”的意境吗?
其次,要及时“悬崖勒马”,勇吃“回头草”。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从而促使自己更高效完成作文。
如果在思索中,思路突然中断,此时应该切忌浮躁,要及时扭转方向,要“悬崖勒马”,重新去审读话题材料,捕捉写作契机,敢吃“回头草”。有些名列前茅的考生在高考中却屡屡失利,有些实力相当强的运动员在赛场上却容易发挥异常。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实力雄厚”“赛场失误”的唯一解释只能是心理素质问题,即得失心过重。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竞技场上失败的“詹森效应”。那么,如何走出“詹森效应”的怪圈呢?因此要沉着冷静,发挥潜能。
所以,在作文过程中,有些同学思索文章时,往往急于求成,不管三七二十一,拿到作文话题就下笔,自以为成竹在胸,哪知道写着写着,就不知所云了。结果思维就陷入凌乱不堪、迷迷糊糊之中,这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认清自己走入赛场的终极目的,克服恐惧感,平心静气地走出患得患失的阴影,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再者,应该使思路由多元化向一元化转化。
当一拿到作文材料,便要思索,在此过程中,往往可以调动神经细胞运用“发散型”、“天马行空型”的思维,天南地北,纵横驰骋,可谓“胡思乱想”,这样运作下去,大脑中便会有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铺天盖地,纷至沓来。此时,如果笼而统之,全部浓缩在自己800字的作文中,便会心血付诸东流。因为高考作文切忌全面开花、撒大网,而提倡以“点”为触及点,去构思、立意、作文。因此,在思维多元化的情形下,就要促使自己,集中精力,要有意识地联系话题向一个方向思索,促使思维一元化,防止多主题、多思路影响作文得分。在观点的筛选中,要独具慧眼,选择那些最具有生命力、最富有时代气息、最能耳目一新、最具有人文气息、最切合自身实际的、最有话说的观点,那便是本次作文搏击的方向。只要如此,思路才会畅通无阻,汩汩前行,才会避免作文中到一定地方突然又冒出一个新观点来,于是停了,又去写另一个观点,结果写着写着,又不对了,又来了一个新观点,又丢弃了,又来写一个,如此,则像猴子掰包谷,既费时又费力,结果两手空空,从而使自己作文陷入困境之中。
最后,要快速进入作文状态,还得多联想、回忆,寻找“似曾相识”来作为诱导基因。
作文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但也是一个继承的过程,不理解基本掌握模式也无法去谈作文有新意,有创意。拿到作文材料以及作文题目,可以认真审读分析,捕捉字里行间蕴含的相关信息,一面理解消化,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联想回忆,是否有“似曾相识”之感。如此,则可以回忆、揣摩类似文体的立意、思路及有关材料,从而促使自己积极思维如何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更上一层楼;如何巧妙引用与本次话题相关的材料乃至主旨?但借用的目的只是有助于自己思索,而不是让自己去抄袭。这样,便会更及时、更高效投入作文情境中。
诚然,各人有各人的思维习惯、写作习性及作文妙方,因此,固然不可强求他人千篇一律,但针对学生平时作文拿到材料很难下笔的现状,我想,也许会有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