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 还原本真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ecu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欣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学生
  【作者简介】
  电影《死亡诗社》海报 《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无疑是一部经典的电影,其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让后人执着探讨,而基廷(John Keating)老师与学生之间真挚感情又让观者感动。这部历时两年创作出的电影每一处都尽善尽美,导演彼得(Peter Weir)追求自然真实地表现出20世纪50年代的男子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每个画面都在尽力展现真实的基础上取得了艺术的美感。全片没有绚丽的布景、奇异的幻想,却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流露出浪漫主义的情怀,赏心悦目又引人深思。
  《死亡诗社》的故事发生在一所名叫威尔顿预备学院(Wilton Prepare School)的中学里。这是一所拥有一百多年历史和良好的声誉但实际上非常保守陈旧的学校,一批新生入学了,他们也迎来一个异类——基廷老师。基廷老师摒弃刻板与教条,以诗歌、音乐、运动、深厚的学识和热诚的心灵,在无拘无束的分享中开启了一颗颗懵懂的心灵:他教会学生们抓住今天,及时行乐,教育他们达到思想上的自由。他们成立了“死亡诗社”,查理(Charlie Dalton)开始施展他恶作剧的才能;诺克斯(Knox Overstreet)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他的爱情;尼尔(Neil Perry)第一次违背父亲的意愿,去实现自己的演员梦。基廷就像是一个船长,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领导着学生们,尽管最后有尼尔放弃生命这样的悲剧发生,但同学们依然追随着这种信念。
  电影理论家谢尔曼(Germain Dulac)认为,电影可以通过视像结构的流畅安排、画面的协调、光影的明暗、节奏的轻重缓急、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来宣泄情绪。[1]电影完美的视觉画面,以及由动态画面构成的有节奏和韵律的视觉转换都是感染观众的关键所在。[2]《死亡诗社》在视角设计、影像画面方面获得了成功。该片侧重叙事,影片中的同一故事线索下的画面剪切自然紧凑,毫无矫揉造作之感,故事线索变换时场景变化的特征较为明显。影片中的画面大多将主人公们放于中心,在构图中简单朴素,既体现出主人公们的重要性,又总能暗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发展,偶尔利用焦距调整或明暗对比刻意突出的部分总是在画面的某一特定位置,恰到好处地服务于故事和情绪;光影效果在部分情节中尤为突出,在月夜穿行于树林、山洞聚会等部分成功地带来了突出人物的立体感和朦胧神秘的美感。下文撷取部分片段略做赏析,体会导演独具匠心之处。
  一、刻板严肃的校园投射出人性的叛逆
  与追求 电影开头部分,学生们举着写有校训的旗子,步入一个布局规则的礼堂。礼堂是电影中出现了多次的场景,是对学生和老师两方刻画的重要部分,包括新生入学、校方查问、葬礼纪念等。礼堂中让人感到有冲击力的画面是层层相同的拱券配合灯光展示出整齐延伸的立体结构,镜头切换,礼坛上的布置如教堂般庄重,对称的画面衬托出安详沉稳的氛围,整个色调几乎仅剩黑与灰,导演在此有意让观众感受庄重严肃的学校风气,与不时掠过的学生们年轻的面庞形成对比,也让他们在画面中非常突出。
  与此相同的还有楼梯场景,楼梯上学生们总是忙忙碌碌走过,老师们在一旁或催促或督导秩序,让人联想到有多少学生曾经在这样一个严格的校园生活,而这个学校可能还会继续着这份传统代代不变;黑衣与白墙的碰撞增添了这幅严肃画面的视觉冲击,无处不体现着这是一个一丝不苟的精英学校,没有多余的情感蕴涵其中。
  ·外国电影评论黄欣然:行云流水 还原本真 当然,最富有冲击力的一幕在电影的结尾,当陶德(Todd Anderson)和其余的学生们纷纷站上课桌践行基廷老师独立视角的观点时,镜头闪过他们挣扎而激动的脸颊,跟随他们的身形向上,而后仰视学生们,镜头的移动与焦距的快速变换使得节奏感加快,忽而突出愤怒的教师,忽而转向某位同学,反映出此时各个角色的内心情感的激昂,带动观众的情绪变化。当画面定格在所有学生站起的全景,普通的教室和学生们瞬间高大起来,他们仿佛矗立着不可动摇,压迫式的角度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体现出学生们在表达强烈意愿,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爆发出来,这是对基廷老师的教育方式无比的尊重与敬佩,同时暗示着学生们会践行老师的信念。
  二、景致变化的季节融合了理想与现实
  的无奈 电影中多次出现湖畔和校园景色。在主人公尼尔出场之前,影片定格数秒——微红晕染的天空、远方模糊的尖塔、秋天深绛的树叶、沉静幽寂的湖面。整个画面只有静物没有人物,镜头透过树木的间隙延伸向湖泊,如此直接的远景给人以开阔而又寂寥的心情。画面色彩温暖而唯美,仿佛诉说着这座校园永远都会这般安静沉稳,也迎接着年轻的生命在此处开始漫长的学习生涯。
  冬天的到来使得外景变为一片雪白。这片白色既是纯洁跳跃的欢乐,也是悲伤肃杀的哀悼。当诺克斯和心爱的女孩克丽丝(Chris Noel)相会在大雪之夜时,纷纷扬扬的雪花成为了奇特的装饰,它成功装点了单调的夜色,也使得观众跳出了一贯的平静安宁,用喜悦温馨的情绪体会剧情。尤其当镜头正对克丽丝时出现的空旷黑夜和皑皑白雪,由于被导演刻意模糊,原本僵硬的直线线条变得圆润可爱,增添了温馨与快乐。画面的色彩越单纯,视觉的张力越强烈,可以说冬景的单纯色彩和强烈对比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这相似的冬景融入不同的拍摄技巧,致使视觉感官大不相同。
  三、聚会山洞点燃人的生激情与未来
  山洞是影片的重要场景,在这个小小的空间中学生们的真实情感才能得以充分流露,而对这样一个灰暗的场景处理效果直接影响观众对影片情节的体会程度,只有适当的光线和角度才能合适地展现出主人公们情绪的变化,才能赋予一个普通的山洞以浪漫情怀。
  当学生们出发寻找山洞时,他们穿着黑色的袍子,手持手电筒跑着穿过密林与浓雾。镜头跟随他们的身影移动,又刻意保持一定距离使得场景不够清晰。画面中的光源只有手电与月光,透过雾气后电影《死亡诗社》剧照黑夜也变成灰色,唯有深秋中落光叶子的树木距离镜头更近,显示出浓重的黑色。空间有效地分割为几个层次,支离却不杂乱,带来几分神秘几分可怖,导演的布光非常真实,却在拍摄的特殊环境下像是幻觉。对于这番景色,主人公们没有丝毫恐惧跑着快速向前,几分激动几分向往,这群青春洋溢的年轻人,踏破了未知和忐忑,走向了未来。
  山洞中的诗人们有些害羞、有些忐忑,画面切换于两处:只余朗读者和所有人。手电被放置向上,所照到的就是这一画面中最重要的地方,当光束直接打在朗读者脸上,甚至除了面部周围全黑无法看清,促使观众全然关注于诗人与诗歌本身,狭小的景别又给人几分奇异的感受。整个山洞中拍摄的画面单纯直接,通过细部特写和变幻的剪接,主人公们的影像清晰而不夸张地被捕捉,并成功地左右观众的情绪。
  结语
  纵观全片,能明显地感受到这不是一部强烈依靠拍摄技巧取胜的电影,《死亡诗社》经久不衰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感人的故事;忠诚地还原小说是导演构想画面的最大目标,因而影片的画面都取自生活场景,没有刻意布局改造以追求强烈的冲击力,许多画面都被精心选择以增强感官效果,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基廷老师打开尼尔的书桌,如查理宣誓自己正行使不行走的权利时那斜靠墙的身影……虽然普通,但是和谐自然,总能平易近人地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一部好的叙事电影不需要奇幻的布景和大量蒙太奇手法,它只要还原本真说好故事即可。《死亡诗社》中每一个画面都真切近人,是一部真正走进观众内心的电影。
  《死亡诗社》中的画面给影片的助力功不可没,它在色彩、光影、视角都有独到之处。导演追求还原生活本真,使观众得以体会到上世纪50年代的学生生活,也深深被基廷老师和学生们感动,在细腻展现校园风貌学生生活中,散发出浪漫情怀,让人沉醉于这一份属于自由理想的成长历程。
  参考文献:
  [1]周安华.《电影艺术理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2]李岩.电影画面构成与视觉形式美法则[J].电影文学,2007(12):8-9.
其他文献
若论2014年春节档的票房赢家,当属《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以下简称《大闹天宫》)。这部据称耗资5亿人民币,由星皓电影出品、郑保瑞导演的魔幻动作影片,不仅汇聚两岸三地众多巨星,如甄子丹(扮孙悟空)、周润发(扮玉皇大帝)、郭富城(扮牛魔王)等著名演员,还综合运用3D、IMAX-3D等先进的电影拍摄技术。《大闹天宫》在2014年农历春节黄金档一经推出,连续打破一个又一个销售记录,取得令人咂舌的票房战绩。
[摘要] 新媒体动画短片《LSD》是一部风格独特的艺术实验动画短片,以“Log”、“Somebody Passed By”与“Deep Dance”(“私人航海日记”、“有人路过”与“深埋之舞”)三段式的结构,表达了作者一段时间内对现实生活的主观个人思考。作品流露出欧洲艺术实验动画的鲜明气质,曾获得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与陕西科技大学创新教育项目“一等奖”。  [关键词] 《LSD》 新媒体动
一、 符号、符号经济及其社会历史背景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起源于符号,符号是文化的根基。区别于普通“记号”、“信号”的符号,不仅形成了人类种种文化景观,更是人类文化的独有标志。卡西尔曾提醒世人:“符号,就这个词的本来意义而言,是不可能被还原为单纯的信号的。信号和符号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信号是物理的存在世界之一部分,符号则是人类的意义世界之一部分。”(《论人:人类文化哲学导论》,卡西尔著,刘述先译,广
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过去了70余年,这段充满残酷与悲怆的历史,在过去的数十年里通过电影不断被记忆。以镜语重述战争,不仅意味着如何讲述过去,更意味着如何书写现在和未来。注重对战争中个体生命情感的呈现,以及战争残酷真相的反思,已成为近年来反法西斯题材影片愈加显性的趋向。这种特征在《血战钢锯岭》《敦刻尔克》等作品中有着非常清晰的展现。中国影片《何去何从》也是如此,这是一部以个体记忆视角完成的历史想象,包含着
[摘要] 岩井俊二在以残酷青春为题材的影片《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对日本“个人化”时代青少年问题进行求解,父亲形象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弱化是造成青少年社会化进程受阻的主要原因,岩井俊二对现代文明包裹下的青少年个体精神成长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个人化 自我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9.025  2000年岩井俊二创
一个弃婴,一架钢琴,一艘游轮,一片大海。法国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在作品《海上钢琴师》中,以其浪漫荒诞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弗吉尼亚号上一位传奇人物——1900的悲剧人生。电影里的1900拥有天才般的钢琴技艺,一双飞舞在黑白键之间的双手,谱写出一首首看似无章法却又能紧扣人们心弦的优美旋律,其身上永远散发着一股无拘无束恣意洒脱的浪漫气息。然而,正是这样的气质与心境,将他永久地留在了与陆地生活隔离的大海之中。
《八月迷情》是一部由华纳兄弟2007年度出品的音乐剧情片,影片以男主角音乐神童奥古斯特·拉什的神秘身世揭开音乐烘托渲染着的光影帏幕。影片的内涵不仅仅是赞扬奥古斯特·拉什对音乐这一不灭梦想的执着,更是对基于人性化的积极正能量的宣扬。片中的八月迷情(奥古斯特·拉什)一语双关,既以其抽象化能指指代着天赋神童奥古斯特,又以其滚烫的热浪能指着音乐创制与音乐梦想。  一、 音乐感人力量的纯粹化表达  (一)肇
宁浩曾经说过:“其实,每次拍电影之前我都喜欢给自己一个命题,我到底要在影片中解决什么问题。”《心花路放》主要讲述了耿浩、郝义的猎艳之旅,耿浩是一个音响店老板,妻子与自己离婚,悲伤地不能自己。在旅程中,耿浩经历了一系列争情,学会了正视,振作起来。该片贯穿宁浩独到的视角,以诙谐幽默、嬉闹调侃的方式,展现了当下大众文化心理,展示了杀马特、剩女、代际差异、同性恋等社会热点现象,反衬出普罗大众的生活百态。 
电影《消失的爱人》改编于吉莉·安弗琳的同名小说,故事讲述的是一对平凡而幸福的夫妻,但是在结婚纪念日当天妻子艾米失踪了,丈夫尼克从此开始了疯狂的寻找。但是,在妻子留下的日记中却显示妻子是被丈夫杀害的。绝望的尼克在找寻妻子的过程中,慢慢发现了这件事的真相——原来,整件事件都是妻子艾米策划的,她故意留下线索,让警方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丈夫尼克的身上。而艾米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她对自己的婚姻生活感到绝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创意产业以其低耗能、高产值的巨大优势,成为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宠。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早,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吸引了更多的文化关注、拉动了经济增长、推动了文化观光旅游业的发展。2018年7月1日至7日,为期7天的第八届两岸期刊研讨会暨期刊展在台湾举办,与会49家大陆期刊单位代表参观了松烟文创成品书局、台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驳二创意园区、十鼓桥糖文创园区等文化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