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品读。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才能把文本读得有深度,才能快乐地享受文本之美。
咬文嚼字——感知语言美
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很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特别是古诗,虽然短小精悍却语言凝炼、韵律优美、意境深远。这些作品是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陶冶情感、提高鉴赏能力的好素材。我们要善于在阅读课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品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古诗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例如,杜甫的《绝句》语言明快,对偶工整,韵律优美,意境和谐。
师:同学们,很多读过杜甫《绝句》的人说,这一首诗的语言特别关,简直就是一首动听的歌,一幅美丽的画。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能说一说你的体会吗?
生1:老师,在读这一首古诗的时候,我觉得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特别多,整首诗简直就是一幅迷人的画。
师:同学们,你们有这种感觉吗,能不能具体地说一说?
生1:我在这首诗中,看到了柳枝,柳枝是翠绿色的。
生2:我看到了两只黄鹂,它们停在柳枝条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生3:我看到了晴朗的天空中两只白鹭在高兴地跳着舞蹈,你们看,它们的舞姿好美呀。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老师也体会到了这幅画的美了。那么,这首诗的诗句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每一句都是七个字,很工整。
生:我发现这首诗中的诗句工整还体现在用的词语都是对等的。比如,第一句中的“两个”和第二句中的“一行”是对等的。
师:你的发现很好。这个语言现象在古诗中叫做对仗,对仗的特点就是字数相同,意义相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同学们,你们还能够找出这样的词语吗?
生:“黄鹂”和“白鹭”相对。
生:“翠柳”和“青天”相对。
生:“呜”和“上”相对。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以上案例中是学生对古诗进行最浅显的赏析,在这个赏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领略到古诗的语言的简洁美、工整美,体验到了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揣摩语句——感受形象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写都很生动传神。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要善于从揣摩文本的语言文字出发感受这些人物的形象美。
例如,《“番茄太阳”》这一篇课文,作者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可爱、善良、乐观、坚强的盲童形象。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这一篇课文的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对“一栋灰色的旧楼房”进行描写呢?
生:在作者眼中,楼房是灰色的,这是因为当时他的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
师:你说得对,为什么作者的心情会灰暗无比呢?
生:作者是一个残疾人,所以心情会灰暗。
师:你怎么知道作者是一个残疾人?
生:在课文中写到,明明听出了我拐杖的声音。
生:在课文中还写到了“明明长大了要把腿给我”。
师:同学们,那么你现在对作者了解了吗?
生:作者是一个生活艰难、腿有残疾的人。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不仅要读明白文章字面的东西,更要读懂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层次的意思。在以上片断中,我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揣摩,学生透过表面的文字读到了文字背后的本质内涵,学生在揣摩语言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了人物形象,丰满了人物形象。
启发想象——感悟意境美
由于小学生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所以他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启发学生想象,把阅读课堂营造为学生想象放飞的空间,这样,他们才能感悟文本的意境美。
例如,教学《军神》一课:
师:“同学们,善于读书的人每当读到一个句子,在他们的脑海中就会出现许多情节。如果我们现在假如就在手术台旁边,第一刀下去、第二刀下去、第三刀下去,你仿佛看到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的汗水湿透了整条床单。
生:我仿佛看到他咬紧牙关,受着巨大的痛苦……
师:当你看到这些情景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生:我很为他担心。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勇敢的人,简直是一块钢板……
引导学生开展想象能够使学生把一行行文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意境,在这个过程中,能实现学生与作者的思想对话,把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悦来中心小学)
咬文嚼字——感知语言美
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很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特别是古诗,虽然短小精悍却语言凝炼、韵律优美、意境深远。这些作品是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陶冶情感、提高鉴赏能力的好素材。我们要善于在阅读课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品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古诗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例如,杜甫的《绝句》语言明快,对偶工整,韵律优美,意境和谐。
师:同学们,很多读过杜甫《绝句》的人说,这一首诗的语言特别关,简直就是一首动听的歌,一幅美丽的画。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能说一说你的体会吗?
生1:老师,在读这一首古诗的时候,我觉得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特别多,整首诗简直就是一幅迷人的画。
师:同学们,你们有这种感觉吗,能不能具体地说一说?
生1:我在这首诗中,看到了柳枝,柳枝是翠绿色的。
生2:我看到了两只黄鹂,它们停在柳枝条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生3:我看到了晴朗的天空中两只白鹭在高兴地跳着舞蹈,你们看,它们的舞姿好美呀。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老师也体会到了这幅画的美了。那么,这首诗的诗句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每一句都是七个字,很工整。
生:我发现这首诗中的诗句工整还体现在用的词语都是对等的。比如,第一句中的“两个”和第二句中的“一行”是对等的。
师:你的发现很好。这个语言现象在古诗中叫做对仗,对仗的特点就是字数相同,意义相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同学们,你们还能够找出这样的词语吗?
生:“黄鹂”和“白鹭”相对。
生:“翠柳”和“青天”相对。
生:“呜”和“上”相对。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以上案例中是学生对古诗进行最浅显的赏析,在这个赏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领略到古诗的语言的简洁美、工整美,体验到了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揣摩语句——感受形象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写都很生动传神。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要善于从揣摩文本的语言文字出发感受这些人物的形象美。
例如,《“番茄太阳”》这一篇课文,作者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可爱、善良、乐观、坚强的盲童形象。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这一篇课文的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对“一栋灰色的旧楼房”进行描写呢?
生:在作者眼中,楼房是灰色的,这是因为当时他的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
师:你说得对,为什么作者的心情会灰暗无比呢?
生:作者是一个残疾人,所以心情会灰暗。
师:你怎么知道作者是一个残疾人?
生:在课文中写到,明明听出了我拐杖的声音。
生:在课文中还写到了“明明长大了要把腿给我”。
师:同学们,那么你现在对作者了解了吗?
生:作者是一个生活艰难、腿有残疾的人。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不仅要读明白文章字面的东西,更要读懂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层次的意思。在以上片断中,我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揣摩,学生透过表面的文字读到了文字背后的本质内涵,学生在揣摩语言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了人物形象,丰满了人物形象。
启发想象——感悟意境美
由于小学生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所以他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启发学生想象,把阅读课堂营造为学生想象放飞的空间,这样,他们才能感悟文本的意境美。
例如,教学《军神》一课:
师:“同学们,善于读书的人每当读到一个句子,在他们的脑海中就会出现许多情节。如果我们现在假如就在手术台旁边,第一刀下去、第二刀下去、第三刀下去,你仿佛看到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的汗水湿透了整条床单。
生:我仿佛看到他咬紧牙关,受着巨大的痛苦……
师:当你看到这些情景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生:我很为他担心。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勇敢的人,简直是一块钢板……
引导学生开展想象能够使学生把一行行文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意境,在这个过程中,能实现学生与作者的思想对话,把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悦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