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吉林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吉林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吉林;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1-11-02
一、加快吉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义
现代服务业既包括由邮政、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升级改造而来的服务业,也包括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兴起的如网络、传媒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吉林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服务业已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其发展程度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还十分不足。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服务业发展水平不一。北京和上海代表了国内服务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基本能够确定今后服务业的主导地位。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尤其是吉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吉林现代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十二五”时期重要的战略选择。对于国民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服务业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满足民生、扩大就业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支撑。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吉林推进“三化”(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实施“三动”(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吉林应该把握“十二五”开局的大好时机,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吉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推进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
目前条件下,吉林老工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本文就吉林现代服务业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吉林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和模式进行了探讨。
二、吉林现代服务业现状及历史成因
1.吉林现代服务业现状
近年来吉林现代服务业持续较快增长,不仅总量得以扩张,同时也有质的提升。但吉林现代服务业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据相关资料显示,2004年吉林现代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为1017.94亿元,虽比上年增长12.33%,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居全国第23位,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服务业从业人员为206.5万人。占就业人员比重的53%,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吉林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6%,低于发展中国家50%左右贡献率:吉林人均GDP为1088美元。与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平均水平比差距较大,服务业比重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48%的平均水平。
2.历史成因
首先,吉林是典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与其他地区相比较缓,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落后明显。这种局面的形成除了自然条件和历史积淀方面的因素,更主要的是没有跟上我国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步伐造成的。改革开放初期,吉林的企业都是公有制。吉林对国有企业主要采取企业承包制,造成了诸如短期行为效应等极大后患。其次,对乡镇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发展,没有前瞻意识,致使吉林的乡镇企业发展没有形成规模、层次也不高;反过来,南方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对吉林国有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冲击巨大。第三,南方及沿海地区大量引入外资和民营资本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吉林再次失去了发展先机。以上原因不仅加大了吉林和其他地区经济差距,加重了吉林地方财政负担,更加持续的影响是人才的大量流失。此外,在开发区的建设过程中,吉林对国家政策利用不足,开发区设立的规模小、层次低,基础设施投入不够,发展模式僵化而粗放,没有对吉林经济的突破性进展起到支撑和促进的作用。
三、吉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给吉林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除了积极探索老工业基地升级改造、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积极探寻城市战略化发展层次和水平的路径,提升吉林在东北城市群的地位和区域竞争力以外,更加关键的因素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原因有二:一是吉林作为老工业基地。一直以来累积的社会经济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以解决。二是,目前吉林各大城市主导产业和相关优势产业的地位和优势已经明确,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城市综合功能也显著提升,为开发区向综合产业区和现代新城区发展以及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吉林只有突破传统思维模式,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道路,才能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走出特色。
吉林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是:抓紧国家进一步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的时机,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出发,把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到战略地位。以吉林区位地理优势和特色支柱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生活服务业水平,推进发展高端服务业,朝着区域特色商贸中心、物流中心、休闲度假旅游中心、制造业服务中心和宜居宜商城市目标迈进。基本指导思想是:将社会发展目标定位在推进和谐社会发展,不再仅仅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为以结构调整带动总量扩张,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力争做到目标定位科学、发展方式转变、政策措施到位。
四、吉林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一)在振兴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发展现代服务业
1.统筹规划,推进服务业与工业的融合
将长吉图开放合作区规划与生产型服务业发展规划综合在一起考虑,推进服务业与工业的融合发展。从政府层面而言,应该发挥发展规划的先导作用,从提升区域经济层次和地位出发,积极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同时把握高端服务业发展出现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明确服务业发展的定位、目标、布局和策略等,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平台,为提高服务业整体运作水平和推进与工业的融合发挥作用。
2.结合城市功能建设产业园区
在实施主导产业园区化运作的基础上,推动城市功能化建设,以提高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撑作用。园区建设水平是产业基地在区域经济中层次和地位的重要支撑。吉林产业园区建设已经开始实现由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到产业整体运作的转变。以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以项目建设为主向基础设施优先发展的转变。产业园区的建设应该结合城市综合功能的提升进行。围绕产业发展定位和园区规划以及其他资源性产业项目开发。策划能够相应对接的服务项目,如以提高城市物流功能为目标发展物流园区、以提高对工业的支撑为目标规划商务发展区等,通过建设相应完善的高端服务区以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
(二)在建设文化城市中发展现代服务业
纵观历史,经济强国或者经济发达地区都需要文化作为支撑。有了文化的积淀,经济发展才有根基,才能够在困难中有支柱、衰败后能复兴。吉林的振兴也不可能例外。吉林地处长白山余脉和松花江流域,地域文化积淀厚重,有独特的文化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吉林应该挖掘和打造城市文化优势,以城市文化作为新的战略资源,提高城市整体运作水平,增强对内部要素的整合力度以及对外部资源的吸引力。其次。国家战略的建设发展使得吉林的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文化消费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品牌优势成为城市、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文化含量成为名牌产品的主要附加值。吉林应通过对城市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运作,发展旅游、创意等以文化消费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与此同时,扩大文化消费是我国现阶段扩大内需的重要趋势和重点方向,吉林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乘势发展旅游、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不仅促进了文化对城市品牌、企业品牌的提升,优化了城市产业结构,也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文化含量。
(三)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中发展现代服务业
吉林不仅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还拥有浓郁特色的关东风情。可以依托长白山脉。挖掘和提炼长白山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和丰富性、松花江流域良好生态的文化内涵,形成生态文化品牌,为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自主创新提供发展平台,在创建独具生态魅力城市群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此外,还应传承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大型国有企业在多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主流文化,如信义、包容、争先、务实等价值观,注重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居民人文素质,加强社区建设,在创建宜居城市群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关键词:吉林;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1-11-02
一、加快吉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义
现代服务业既包括由邮政、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升级改造而来的服务业,也包括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兴起的如网络、传媒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吉林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服务业已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其发展程度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还十分不足。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服务业发展水平不一。北京和上海代表了国内服务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基本能够确定今后服务业的主导地位。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尤其是吉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吉林现代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十二五”时期重要的战略选择。对于国民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服务业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满足民生、扩大就业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支撑。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吉林推进“三化”(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实施“三动”(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吉林应该把握“十二五”开局的大好时机,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吉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推进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
目前条件下,吉林老工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本文就吉林现代服务业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吉林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和模式进行了探讨。
二、吉林现代服务业现状及历史成因
1.吉林现代服务业现状
近年来吉林现代服务业持续较快增长,不仅总量得以扩张,同时也有质的提升。但吉林现代服务业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据相关资料显示,2004年吉林现代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为1017.94亿元,虽比上年增长12.33%,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居全国第23位,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服务业从业人员为206.5万人。占就业人员比重的53%,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吉林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6%,低于发展中国家50%左右贡献率:吉林人均GDP为1088美元。与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平均水平比差距较大,服务业比重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48%的平均水平。
2.历史成因
首先,吉林是典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与其他地区相比较缓,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落后明显。这种局面的形成除了自然条件和历史积淀方面的因素,更主要的是没有跟上我国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步伐造成的。改革开放初期,吉林的企业都是公有制。吉林对国有企业主要采取企业承包制,造成了诸如短期行为效应等极大后患。其次,对乡镇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发展,没有前瞻意识,致使吉林的乡镇企业发展没有形成规模、层次也不高;反过来,南方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对吉林国有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冲击巨大。第三,南方及沿海地区大量引入外资和民营资本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吉林再次失去了发展先机。以上原因不仅加大了吉林和其他地区经济差距,加重了吉林地方财政负担,更加持续的影响是人才的大量流失。此外,在开发区的建设过程中,吉林对国家政策利用不足,开发区设立的规模小、层次低,基础设施投入不够,发展模式僵化而粗放,没有对吉林经济的突破性进展起到支撑和促进的作用。
三、吉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给吉林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除了积极探索老工业基地升级改造、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积极探寻城市战略化发展层次和水平的路径,提升吉林在东北城市群的地位和区域竞争力以外,更加关键的因素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原因有二:一是吉林作为老工业基地。一直以来累积的社会经济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以解决。二是,目前吉林各大城市主导产业和相关优势产业的地位和优势已经明确,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城市综合功能也显著提升,为开发区向综合产业区和现代新城区发展以及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吉林只有突破传统思维模式,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道路,才能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走出特色。
吉林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是:抓紧国家进一步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的时机,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出发,把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到战略地位。以吉林区位地理优势和特色支柱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生活服务业水平,推进发展高端服务业,朝着区域特色商贸中心、物流中心、休闲度假旅游中心、制造业服务中心和宜居宜商城市目标迈进。基本指导思想是:将社会发展目标定位在推进和谐社会发展,不再仅仅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为以结构调整带动总量扩张,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力争做到目标定位科学、发展方式转变、政策措施到位。
四、吉林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一)在振兴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发展现代服务业
1.统筹规划,推进服务业与工业的融合
将长吉图开放合作区规划与生产型服务业发展规划综合在一起考虑,推进服务业与工业的融合发展。从政府层面而言,应该发挥发展规划的先导作用,从提升区域经济层次和地位出发,积极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同时把握高端服务业发展出现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明确服务业发展的定位、目标、布局和策略等,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平台,为提高服务业整体运作水平和推进与工业的融合发挥作用。
2.结合城市功能建设产业园区
在实施主导产业园区化运作的基础上,推动城市功能化建设,以提高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撑作用。园区建设水平是产业基地在区域经济中层次和地位的重要支撑。吉林产业园区建设已经开始实现由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到产业整体运作的转变。以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以项目建设为主向基础设施优先发展的转变。产业园区的建设应该结合城市综合功能的提升进行。围绕产业发展定位和园区规划以及其他资源性产业项目开发。策划能够相应对接的服务项目,如以提高城市物流功能为目标发展物流园区、以提高对工业的支撑为目标规划商务发展区等,通过建设相应完善的高端服务区以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
(二)在建设文化城市中发展现代服务业
纵观历史,经济强国或者经济发达地区都需要文化作为支撑。有了文化的积淀,经济发展才有根基,才能够在困难中有支柱、衰败后能复兴。吉林的振兴也不可能例外。吉林地处长白山余脉和松花江流域,地域文化积淀厚重,有独特的文化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吉林应该挖掘和打造城市文化优势,以城市文化作为新的战略资源,提高城市整体运作水平,增强对内部要素的整合力度以及对外部资源的吸引力。其次。国家战略的建设发展使得吉林的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文化消费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品牌优势成为城市、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文化含量成为名牌产品的主要附加值。吉林应通过对城市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运作,发展旅游、创意等以文化消费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与此同时,扩大文化消费是我国现阶段扩大内需的重要趋势和重点方向,吉林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乘势发展旅游、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不仅促进了文化对城市品牌、企业品牌的提升,优化了城市产业结构,也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文化含量。
(三)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中发展现代服务业
吉林不仅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还拥有浓郁特色的关东风情。可以依托长白山脉。挖掘和提炼长白山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和丰富性、松花江流域良好生态的文化内涵,形成生态文化品牌,为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自主创新提供发展平台,在创建独具生态魅力城市群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此外,还应传承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大型国有企业在多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主流文化,如信义、包容、争先、务实等价值观,注重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居民人文素质,加强社区建设,在创建宜居城市群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