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各种公开课也就成为了改革的呈现形式。可谓是花样繁多,观摩、竞赛、研讨、汇报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组织者主观上是为了让这些课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参赛的教师为了上好一节这样的课绞尽脑汁。无论从教学设计到课后的作业,从教师的提问到学生的回答,从课件的制作到动画的设计都精心准备。务求尽善尽美,甚至教师的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表情都苛求完美,一节课教师反反复复的操练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这样的课堂当然是按照设想一样精彩纷呈,这样的教师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但结果是上课的教师累,听课的学生烦,参加活动的老师看了一场表演秀,真正吸收的东西并不多,这样的公开教学失去了组织者的本意,语文教学也呈现出表面的喧哗,虚假的繁荣。在听完市级赛课后,我校听课的很多教师发出感叹:“我们不是专业的计算机老师,这样的课件我们做不出来”“我们教师每天要备课、上课、改作业等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做这样的课件”“我们的学生素质没有这么高,不会有这么精彩的回答”等。语文公开课是为了观摩教师今后的教学方向或教学理念提供有效的参考,所以更应该接近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从老师的教学出发的公开课更接地气,让语文课堂走向本真教学。
思考一:好的公开课适用吗?
好的教育是人们在观念上对理想教育的体现,也是人们教育实践上的目标追求;既有现实的超越性,也有实现的可能性。反思当前我们认为的“好”的公开课,实有一些澄清的必要。
首先,好课要有先进的并且适合我国教育教学实情的理念。从西方引入的教育理论能否解决我们自己的教育现实问题?任何教育理论都有其适用的针对性和局限性,纵观教育史上各种教育思潮和流派,没有哪个称得上是朴实有效和绝对正确的。自赫尔巴特创立独立的“科学教育学”以来,各种理论派别缤纷呈现,各种思想流派轮番上场,世界教育理论经历了一个躁动的发展进程。但是,教育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别人的理论,看似很好,但是不一定适合自己。我认为好的教学就是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我在写景作文教学中,由于现在孩子们大多数都被以安全的名义关进了笼子,很少有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写景成了无病呻吟,我采取让学生到野外去感受,激发灵感,再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看到景物的诗句,說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效果就很好。写活动的作文教学时,我采取先让孩子去做游戏,再引导观察细节和谈自己的感受,效果也很好。这就是所说的“鞋子好不好只有脚知道”我们的教育思想,应该根植于自身的传统与现实。别人的理论我们可以借鉴,但绝不能机械地生搬硬套。
其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公开课、示范课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但要注重因材施教。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我在庐山区上公开课《威尼斯的小艇》时,我吸收了王崧舟老师的读书感悟法,我还根据我区孩子的胆子大、敢说特点,运用了列表法去完成威尼斯小艇的作用,和游戏法去完成了威尼斯船夫驾驶技术高超,可谓是取长补短,因材施教。
思考二:运用了精美的课件就是好课吗?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整个人类世界,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各地中小学纷纷追求教育的信息技术化,把它看作是对传统教育的彻底革命,把它当作衡量一堂好课的关键标准。当然教师的公开课上肯定是非运用不可了。而且是力求课件精美,堪比动画片大赛。反而淡化了语文课教学的本身。运用了精美的课件就是好课吗?其实道理并非这样简单。现代信息技术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发展带来许多负面的因素。如网络、电脑是教育的手段还是教育的替代品?在网络课面前,教师是否消亡了?有多少老师又能精通计算机呢?毕竟教育是术业有专攻。事实上,网络、电脑只是教育的手段而不能成为其替代品。很多年轻的老师现在是离开了课件上不到课,教师上课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失去了教学目标,一节课看似花样百出,但是学生真正地学到了多少知识,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培养了什么学习习惯就很难达到要求,语文教学不能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而要达到扎扎实实的让学生学到知识,运用语文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的目的。我欣赏窦桂梅老师的课堂,他的课堂很精彩,有的甚至没有课件,却显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她在教学《捶捶乐》的作文教学时,直接让孩子参与到模拟现场推销捶子的活动。写出活动的经历和感受,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感受颇多,窦老师的写真话、舒真情水到渠成。
思考三:好的一堂课是不是就应该尽善尽美,面面俱到?
北师大国家教师培训项目特聘专家祖阿芳老师说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由于公开课的特殊性,执教老师把每一个环节的预设都精打细算,唯恐出现差池。《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执教者犹如牧羊人放羊。羊儿怎么走,全靠牧羊人。这种掌控让学生千方百计地往教师提供的答案里走。如果有的学生回答不够“标准”,老师们总是不厌其烦地“点拨”,让其乖乖进入预设好的“瓮”中。其实课堂亦是错堂。不允许学生出错其实是一把无形的枷锁。课堂应该注重生成性,学生的变化才造就了课堂的艺术,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通过品读关键的词句,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过程。并把自己的感受或用口,或用笔表达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发现亮点,随时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引导孩子积极学习,老师适时传授他们的学习方法,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天然课堂才真的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好课堂。语文课的核心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用最原始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真读,真写,真思考,真评价。卸下“花架子”,过分追逐其外在的条件,有可能让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失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思考一:好的公开课适用吗?
好的教育是人们在观念上对理想教育的体现,也是人们教育实践上的目标追求;既有现实的超越性,也有实现的可能性。反思当前我们认为的“好”的公开课,实有一些澄清的必要。
首先,好课要有先进的并且适合我国教育教学实情的理念。从西方引入的教育理论能否解决我们自己的教育现实问题?任何教育理论都有其适用的针对性和局限性,纵观教育史上各种教育思潮和流派,没有哪个称得上是朴实有效和绝对正确的。自赫尔巴特创立独立的“科学教育学”以来,各种理论派别缤纷呈现,各种思想流派轮番上场,世界教育理论经历了一个躁动的发展进程。但是,教育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别人的理论,看似很好,但是不一定适合自己。我认为好的教学就是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我在写景作文教学中,由于现在孩子们大多数都被以安全的名义关进了笼子,很少有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写景成了无病呻吟,我采取让学生到野外去感受,激发灵感,再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看到景物的诗句,說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效果就很好。写活动的作文教学时,我采取先让孩子去做游戏,再引导观察细节和谈自己的感受,效果也很好。这就是所说的“鞋子好不好只有脚知道”我们的教育思想,应该根植于自身的传统与现实。别人的理论我们可以借鉴,但绝不能机械地生搬硬套。
其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公开课、示范课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但要注重因材施教。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我在庐山区上公开课《威尼斯的小艇》时,我吸收了王崧舟老师的读书感悟法,我还根据我区孩子的胆子大、敢说特点,运用了列表法去完成威尼斯小艇的作用,和游戏法去完成了威尼斯船夫驾驶技术高超,可谓是取长补短,因材施教。
思考二:运用了精美的课件就是好课吗?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整个人类世界,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各地中小学纷纷追求教育的信息技术化,把它看作是对传统教育的彻底革命,把它当作衡量一堂好课的关键标准。当然教师的公开课上肯定是非运用不可了。而且是力求课件精美,堪比动画片大赛。反而淡化了语文课教学的本身。运用了精美的课件就是好课吗?其实道理并非这样简单。现代信息技术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发展带来许多负面的因素。如网络、电脑是教育的手段还是教育的替代品?在网络课面前,教师是否消亡了?有多少老师又能精通计算机呢?毕竟教育是术业有专攻。事实上,网络、电脑只是教育的手段而不能成为其替代品。很多年轻的老师现在是离开了课件上不到课,教师上课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失去了教学目标,一节课看似花样百出,但是学生真正地学到了多少知识,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培养了什么学习习惯就很难达到要求,语文教学不能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而要达到扎扎实实的让学生学到知识,运用语文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的目的。我欣赏窦桂梅老师的课堂,他的课堂很精彩,有的甚至没有课件,却显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她在教学《捶捶乐》的作文教学时,直接让孩子参与到模拟现场推销捶子的活动。写出活动的经历和感受,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感受颇多,窦老师的写真话、舒真情水到渠成。
思考三:好的一堂课是不是就应该尽善尽美,面面俱到?
北师大国家教师培训项目特聘专家祖阿芳老师说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由于公开课的特殊性,执教老师把每一个环节的预设都精打细算,唯恐出现差池。《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执教者犹如牧羊人放羊。羊儿怎么走,全靠牧羊人。这种掌控让学生千方百计地往教师提供的答案里走。如果有的学生回答不够“标准”,老师们总是不厌其烦地“点拨”,让其乖乖进入预设好的“瓮”中。其实课堂亦是错堂。不允许学生出错其实是一把无形的枷锁。课堂应该注重生成性,学生的变化才造就了课堂的艺术,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通过品读关键的词句,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过程。并把自己的感受或用口,或用笔表达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发现亮点,随时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引导孩子积极学习,老师适时传授他们的学习方法,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天然课堂才真的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好课堂。语文课的核心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用最原始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真读,真写,真思考,真评价。卸下“花架子”,过分追逐其外在的条件,有可能让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失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