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据景观生态学有关理论,在城市范围内,居住区是一个典型的人工干扰嵌块,在较小尺度上,居住区又是一个由斑块、廊道、基质等結构要素构成的景观单元,其中各组成要素之间通过一定的活动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上构成特定的分布组合形式,共同完成居住区系统所承担的生产、生活以及还原自净等功能。进行社区居住环境详细规划的过程即通过对社区外部空间组织建立社区的环境生态网络。
关键词:生态社区;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中图分类号:B845文献标识码: A
一、斑块-廊道-基质模型的含义
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二、构建生态社区的主要要素
1. 斑块——生态社区内空间节点
斑块的基本原理包括斑块尺度、斑块数目、斑块形状、斑块的位置等等。应用景观生态学斑块理论的目的是合理调整居社区内各类斑块的尺度、数量、形状、位置等,以便更好地组织社区的生态空间网络,发挥各个斑块的最大作用。社区景观中的斑块则是组成社区景观中的重要空间节点,分别针对不同的功能要求具有不同的设计侧重点。
(1)广场空间
广场空间作为景观的过渡,在社区景观节点处经常会以硬质铺装形式存在,并提供居民以休闲活动的场所。在规划设计中应当注意广场的尺度,通常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为重点,尺度不易过大。结合自然景观要素设计最好,不应只注重图案化的构图等形式,同时配有舒适的室外家具及活动器材。从而形成尺度宜人、有景可赏、功能齐全的广场将会更好的发挥综合生态效益。
(2)康体空间
居民健身康体的场所主要分布在社区内会所及社区附近的集中休闲体育设施,但在社区的自然环境中进行健身运动仍然是更多居民的首要选择,因此设置良好的生态社区环境对康体空间的营造具有重要意义。适合低强度运动的康体空间主要有散步道、足底按摩路、缓坡等;适合中强度运动的主要有慢跑道、健身器械场等:适合高强度运动的有泳池、球场等。在康体空间的周围可配置有益身心健康并具有治疗作用的植物,比如广玉兰、香樟、桂花、丁香、薰衣草等。
(3)娱乐场所
“儿童活动区”为孩子提供了运动、游戏、学习、交往等场所,不仅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并为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提供条件。设计应考虑到孩子的特质,比如善于发现、善于想象,好奇心重等,因此,具有色彩鲜明、形状独特、草丛和流水等变化中的各类事物都能够激发孩子的探求欲望。设计应该满足孩子的这些身心特点,不仅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进行考虑,注意预防危险和伤害,提供成人庇护条件,注意激发他们从小对自然的热爱。
(4)停车场
近年来,私家车需求量的增加给社区停车场的布置了不少压力,并带来了各种环境问题,因此采用更多的公共交通是未来的趋势,但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导致对私家车的需求仍呈急速上升趋势。因此对于居住区机动车停车场的建设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停车方式有三种:地上停车、地下停车和半地下停车,对景观绿化的营造都造成一定消极作用。通常都可以用绿化进行弥补。地上停车场可采取绿化遮荫来创造良好的场地微气候,并采用透水型地面等。
2. 廊道——生态社区内交通休憩空间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几乎所有的景观在被廊道所分割的同时又与廊道相接,该特性使廊道在绿地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廊道理论普遍应有于系统连接、资源保护和美学效力等方面,几乎可通过任何形式渗透到各个景观中。廊道理论在景观结构设计中的景观系统化、生态效力最大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社区环境系统中廊道的结构和功能差别,廊道具有绿带、绿色及滨水廊道多种。
绿带廊道多设置于社区与道路相接处,隔离道路的噪音及大气污染,同时为社区增加了绿色景观。绿带廊道还连接了社区内部空间与城市,增强社区绿地系统的完整性,提高绿地景观的生态效能。
绿色廊道主要形式有步行林荫道路和社区内干道次干道两旁的道路绿化。设计形式从游憩交通等功能为出发点,草花植被与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相结合,形成视线通透、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
滨水廊道是指河流,道路及绿带系统,即社区居住环境中所有呈线状或带状的空间形式。滨水廊道的规划须尊重自然环境,不仅要提高社区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还要保护生态区生物多样性,因此恢复和重建被破坏的自然景观是其很重要的设计内容。
3. 基质——生态社区的绿地系统
基质主要指的是社区的绿地系统。对社区绿地系统的布局形式主要是点、线、面的相互结合。一般的设计中,组团绿地和庭院绿地以及宅前的小块绿地等作为绿地系统的“绿点”,道旁树和行道树都被认作“绿线”,而社区内的景观广场和游园等则被称为“绿面”,这些景观要素的“点、线、面”的组合形式仅仅是一种概念性的组合。
从实际出发,即从自然生态的角度考虑,强调社区绿地形式点、线、面的结合,必须归结到如何利用这种结合,促进社区绿地形成一个具有较好的整体性与联系性的完整系统。根据上述对保持居社区“基质”连续性与完整性的认知,可以作以下一些进一步的考虑:
(1)改变“见缝插针”的绿地景观设计观念:传统的设计中通常是把建筑与道路景观格局确定下来后,再考虑绿化景观的具体设计,这种思路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绿化景观的连续性。实际上由绿化景观与步行系统共同构成的“绿色景观系统”,在改变了居民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有利于保证居社区绿化系统自身的健康。因此,设计中可以考虑以“绿色景观系统”为主轴,将建筑景观的布局与之相结合的设计方式。
(2)绿化景观面的扩展:保证基底绿化景观的连续和完整有助于提高社区绿化的生态效益,而要使绿化生态效益迸一步提高,应当将绿化景观面进行扩展,比如利用建筑、廊、架、景墙等硬质景观的立面或顶面。
(3)“基质”的连续性与底层架空:“底层架空”是南方地区多层(高层)公寓型居住区设计常用的手法,在设计中应该注意将“底层架空”纳入到“绿色景观系统”的整体考虑中,而非随意设置。确保“底层架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提高架空的层数,以保证大型植物廊道的通过。
三、结语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面临着许多严峻问题,诸如人口爆炸、城市膨胀、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等。可以预见未来的人类居住环境将是一个复杂的的生态巨系统,它将利用人类的最新科技成果完善自己,随着党的十八大报告“五位一体”的新提法,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思想随即顺应发展起来,为时代的进步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不可阻挡的发展方向。绿色生态社区的建设立足于节约、健康、环境、人文,强调整体性、开放性、高效性和智能性。因此,生态社区设计更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就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李静.城市绿色生态社区理念的构建与案例研究——以银川市为例[D].新疆师范大学.2005.
[2]大卫.路德林,尼古拉斯.福克著.王健,单燕华译.营造21世纪的家园——可持续的城市邻里社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吴林春,丁金华.绿色生态住区的水环境建设[J].住宅科技,2003(2):18一20.
[4]李静.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廊道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
[5]张凯.城市生态住宅区建设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生态社区;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中图分类号:B845文献标识码: A
一、斑块-廊道-基质模型的含义
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二、构建生态社区的主要要素
1. 斑块——生态社区内空间节点
斑块的基本原理包括斑块尺度、斑块数目、斑块形状、斑块的位置等等。应用景观生态学斑块理论的目的是合理调整居社区内各类斑块的尺度、数量、形状、位置等,以便更好地组织社区的生态空间网络,发挥各个斑块的最大作用。社区景观中的斑块则是组成社区景观中的重要空间节点,分别针对不同的功能要求具有不同的设计侧重点。
(1)广场空间
广场空间作为景观的过渡,在社区景观节点处经常会以硬质铺装形式存在,并提供居民以休闲活动的场所。在规划设计中应当注意广场的尺度,通常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为重点,尺度不易过大。结合自然景观要素设计最好,不应只注重图案化的构图等形式,同时配有舒适的室外家具及活动器材。从而形成尺度宜人、有景可赏、功能齐全的广场将会更好的发挥综合生态效益。
(2)康体空间
居民健身康体的场所主要分布在社区内会所及社区附近的集中休闲体育设施,但在社区的自然环境中进行健身运动仍然是更多居民的首要选择,因此设置良好的生态社区环境对康体空间的营造具有重要意义。适合低强度运动的康体空间主要有散步道、足底按摩路、缓坡等;适合中强度运动的主要有慢跑道、健身器械场等:适合高强度运动的有泳池、球场等。在康体空间的周围可配置有益身心健康并具有治疗作用的植物,比如广玉兰、香樟、桂花、丁香、薰衣草等。
(3)娱乐场所
“儿童活动区”为孩子提供了运动、游戏、学习、交往等场所,不仅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并为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提供条件。设计应考虑到孩子的特质,比如善于发现、善于想象,好奇心重等,因此,具有色彩鲜明、形状独特、草丛和流水等变化中的各类事物都能够激发孩子的探求欲望。设计应该满足孩子的这些身心特点,不仅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进行考虑,注意预防危险和伤害,提供成人庇护条件,注意激发他们从小对自然的热爱。
(4)停车场
近年来,私家车需求量的增加给社区停车场的布置了不少压力,并带来了各种环境问题,因此采用更多的公共交通是未来的趋势,但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导致对私家车的需求仍呈急速上升趋势。因此对于居住区机动车停车场的建设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停车方式有三种:地上停车、地下停车和半地下停车,对景观绿化的营造都造成一定消极作用。通常都可以用绿化进行弥补。地上停车场可采取绿化遮荫来创造良好的场地微气候,并采用透水型地面等。
2. 廊道——生态社区内交通休憩空间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几乎所有的景观在被廊道所分割的同时又与廊道相接,该特性使廊道在绿地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廊道理论普遍应有于系统连接、资源保护和美学效力等方面,几乎可通过任何形式渗透到各个景观中。廊道理论在景观结构设计中的景观系统化、生态效力最大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社区环境系统中廊道的结构和功能差别,廊道具有绿带、绿色及滨水廊道多种。
绿带廊道多设置于社区与道路相接处,隔离道路的噪音及大气污染,同时为社区增加了绿色景观。绿带廊道还连接了社区内部空间与城市,增强社区绿地系统的完整性,提高绿地景观的生态效能。
绿色廊道主要形式有步行林荫道路和社区内干道次干道两旁的道路绿化。设计形式从游憩交通等功能为出发点,草花植被与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相结合,形成视线通透、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
滨水廊道是指河流,道路及绿带系统,即社区居住环境中所有呈线状或带状的空间形式。滨水廊道的规划须尊重自然环境,不仅要提高社区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还要保护生态区生物多样性,因此恢复和重建被破坏的自然景观是其很重要的设计内容。
3. 基质——生态社区的绿地系统
基质主要指的是社区的绿地系统。对社区绿地系统的布局形式主要是点、线、面的相互结合。一般的设计中,组团绿地和庭院绿地以及宅前的小块绿地等作为绿地系统的“绿点”,道旁树和行道树都被认作“绿线”,而社区内的景观广场和游园等则被称为“绿面”,这些景观要素的“点、线、面”的组合形式仅仅是一种概念性的组合。
从实际出发,即从自然生态的角度考虑,强调社区绿地形式点、线、面的结合,必须归结到如何利用这种结合,促进社区绿地形成一个具有较好的整体性与联系性的完整系统。根据上述对保持居社区“基质”连续性与完整性的认知,可以作以下一些进一步的考虑:
(1)改变“见缝插针”的绿地景观设计观念:传统的设计中通常是把建筑与道路景观格局确定下来后,再考虑绿化景观的具体设计,这种思路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绿化景观的连续性。实际上由绿化景观与步行系统共同构成的“绿色景观系统”,在改变了居民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有利于保证居社区绿化系统自身的健康。因此,设计中可以考虑以“绿色景观系统”为主轴,将建筑景观的布局与之相结合的设计方式。
(2)绿化景观面的扩展:保证基底绿化景观的连续和完整有助于提高社区绿化的生态效益,而要使绿化生态效益迸一步提高,应当将绿化景观面进行扩展,比如利用建筑、廊、架、景墙等硬质景观的立面或顶面。
(3)“基质”的连续性与底层架空:“底层架空”是南方地区多层(高层)公寓型居住区设计常用的手法,在设计中应该注意将“底层架空”纳入到“绿色景观系统”的整体考虑中,而非随意设置。确保“底层架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提高架空的层数,以保证大型植物廊道的通过。
三、结语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面临着许多严峻问题,诸如人口爆炸、城市膨胀、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等。可以预见未来的人类居住环境将是一个复杂的的生态巨系统,它将利用人类的最新科技成果完善自己,随着党的十八大报告“五位一体”的新提法,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思想随即顺应发展起来,为时代的进步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不可阻挡的发展方向。绿色生态社区的建设立足于节约、健康、环境、人文,强调整体性、开放性、高效性和智能性。因此,生态社区设计更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就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李静.城市绿色生态社区理念的构建与案例研究——以银川市为例[D].新疆师范大学.2005.
[2]大卫.路德林,尼古拉斯.福克著.王健,单燕华译.营造21世纪的家园——可持续的城市邻里社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吴林春,丁金华.绿色生态住区的水环境建设[J].住宅科技,2003(2):18一20.
[4]李静.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廊道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
[5]张凯.城市生态住宅区建设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