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里的小画书摊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 越时光的隧道,重拾搁置在记忆深处的 那份美好。
  刚参加工作时,一个人住在城里,远离家乡和父母。
  周末,排遣寂寥时光的最好去处,是在陌生城市的一隅。一个美丽温婉的小人书画摊前,靠墙支着的木架上摆满了各种小画书,琳琅满目。洁净温润的土地上整整齐齐摆放着一些小木凳。小画书已有些陈旧,淡淡泛黄的纸页,有点残缺的封面,记忆着历经的沧海桑田。经营小画书摊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伯,戴一副眼镜。当有人来看书时,他便抬起头从架在鼻梁上厚厚的眼镜片上方瞥一眼,继续低下头看手中的画书。
  看一本书五分钱。我坐在小木凳上,随意地翻阅。来看书的人不多,大都是一些中老年人。街上的行人稀疏,鲜有汽车喇叭的声音,正是读书的好地方。沐在春阳暖融融的光晕里,再温童年的旧梦。比起大本小说来,小画书神形兼备,字与画的结合获得了感官和视觉上的冲击,曾经一度羡慕同学手里新换的小画书,现在已拥有。
  近旁的院落里,一树梨花开得繁盛。一枝斜过墙来,有几片雪白的梨花纷落在书间。来回飞的几只燕子衔泥筑巢。空气里弥漫着花香与书的尘封的气息。
  坐在这异乡街头清幽的環境中阅读,实是人生一件美事。听花开的声音,看闲云舒卷。淡适了心情,让疲惫的身心安放,再交上几角钱,一上午的时光便在书香中漫过。小小的书画摊畔丰盈了时光,温馨了青春的岁月,夯实了我的人生的轨迹。
  后来与老公领着儿子,一家人坐在小画书摊前一起享受上苍的赐予。青春的浮浅被岁月的时光镀上华丽的色彩。
  坐在电脑前阅读,在典雅气派铺着地毯的图书馆里看书,却在回眸的一瞬间仿佛又见街角的那一幕。现在繁华的街市已看不到这种弥漫着沧桑的小画书摊,取而代之的是喧闹的街头伫立的书报亭。步行街上与卖塑料制品、卖鞋袜的挤在一起的书摊,许多书散乱地随意地堆放在地上,飘落了世间的尘埃,失却了读书的那份雅致与心境。
  我常常怀念,那段温馨的经历。一个小书画摊永驻心间。
其他文献
孔 子站在河岸上,看到那奔流不息的河 水,因而兴起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永不停息,总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日月更新,昼夜更替,一天逝去;花開花落,四时变迁,一年结束了。天地万物皆是如此。从出生到呀呀学语,由青年学生到垂垂老者,每过一日,便少了一日,每过一年,便又长了一岁。由此,这世间没有一物不是遵循新陈代谢的规律,都像孔夫子眼中的流水,昼夜流淌,一经流去,便是“奔流到海不复回”了。  
期刊
一 块香木、一柄刻刀,木屑纷纷扬扬间,痕 迹作品永留于人世,精神传统永融于血骨。  陶二爷是镇上出了名的刻匠,我钟情于出自他手下的木雕,总忙中偷闲去学习雕刻,时常学到一半,便忍不住停下看陶二爷雕刻。  着实如行云流水。  他左手缠着胶布,右手捏着刻刀,指腹抵住香木,手腕微微发劲,香木上便留下一道深浅适中的痕迹,紧接着,发力,顿去,挥手,抬腕,木屑纷纷扬飞起,娴熟自如,片刻间,红鲤金凤,亭榭龙门,跃
期刊
我总觉得,在冬天,每一个有阳光的日子都是幸福的。  我常常搬一张小凳,坐在暖阳里,微闭着眼,任阳光肆意地照射在我的身上,回忆过往里那些珍贵的瞬间,计划着将来想做或必须做的事情,或者是,偎依在家人身边,说些生活里的趣事、乐事、“囿”事。  坐在暖阳里,喝一杯热茶是极舒服的。不管是绿茶、红茶、花茶,还是枸杞红枣茶,一杯热茶在手,总是暖暖的。看茶叶在玻璃杯里舒展身体,慢慢地呈现最美的样子,看红红的枸杞从
期刊
蒙 贾平凹先生之邀,我和锦平率《西南作 家》杂志社一行四人,大年初七,驱车北上西安,去谒见曾经数十次通话和短信往返但未睹真容的贾平凹先生。  正月初七是“人日”。传说女娲正月初一创世,七天内每天造出一种生物,前六天诞生了鸡、犬、豕(猪)、羊、牛、马,直到第七天正月初七才创造了人。历史上,唐代的高适、杜甫曾经在成都有著名的人日唱和。咸丰四年(1854年),时任四川学政的何绍基在果州(今四川南充)主考
期刊
时 隔多年,他依然记得那个夏日的早晨。 天是蓝的,树是绿的,小鸟儿是快乐的,而他,是笑着的。那天,是他第一次进幼儿园的日子。  幼儿园门口,当爸爸放手的那一刻,他一下子有了恐惧感:他要自己在幼儿园一天吗?想爸爸怎么办?放学的时候找不到爸爸怎么办?他一把抓住爸爸的手,惊恐地抬起头。爸爸蹲下来,双手使劲按了按他的肩膀,说:“你上学了,是个小男子汉了,以后,你的一切事情,爸爸都不再参与,你要自己拿主意,
期刊
那 年,我考到城里的高中,母亲不放心我 寄宿学校,把我托寄到远房亲戚家,虽说是亲戚,但平时又不大走动,关系其实很疏远。  是母亲送我去的,背着米,拎着菜籽油,母亲脸上挂着谦卑的笑容,让我叫那对中年夫妇“舅舅、舅妈”。舅舅是母亲的堂弟,在一家公司当经理,还是挺热心的,说都是自家人,以后城里就当自家一样。  我就这样在亲戚家住下了,早饭一般我都自己出去买着吃,中午和晚上我在学校吃,母亲每周都会来看我,
期刊
听雪。在静静的夜半时分,在老家的旧房子里。雪声细细。这是深冬的雪。雪声在寂静的夜色中,一点一点,有了无限的凉意。犹如是好久未曾来往的朋友,有一种安静的、淡淡的情愫。躺在黑暗中,听雪的声音,细细的清响,像是一句句的话语,不急不缓,不近不远,连绵不断,只是清晰而静静地持续着,向着前方,向着夜的深处,一声一声,从未走远,与人相伴,让人愉悦,让人安静。这样的雪夜,真的像极了我正在前行的时光,悠长而充满了酸
期刊
1975年,年轻的习近平就要赴清华大学读书,与朝夕相处7年的梁家河乡亲们离别时……  窗外,星河涟涟  炕上,他抱着乡亲们送的一本本笔记本  难以入眠  整整七個春夏秋冬啊,血脉相连  高原的风,唤醒了鸟和云彩  当他打开门的一刹那,涌进来的  是晨曦映红的一张张熟悉的脸  送一程,再送一程  沟壑纵横的黄土地上  房东大爷大娘依旧左拉右牵  两行热泪不知何时已如路旁的粟浪  绵连  这泪水,分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