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名研究生争当猪肉佬了”“某名牌大学生应聘当保安”“中山大学博士生当上了宠物美容师”“百名海归硕士争当居委会大妈了”“牛倌职位遭大学生哄抢”……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求职理念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究竟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职业》杂志提出“以变应万变”来适应特殊环境的新观点、新理念以及新解决办法,供读者参考。
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到2009 年底全球失业人数将首次突破两亿人;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2009 年《社会蓝皮书》预测,我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达2400 万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人们该转变哪些旧的求职观念,该树立哪些新择业观念,以更快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形势,进而获得职业上的发展?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前程无忧的CEO 甄荣辉先生。
人往“低处”走
——大学生也可做蓝领
在美国,很多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拥有双证:大学专业毕业证书和技能岗位培训证书。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甄荣辉先生说,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蓝领”“灰领”缺口相当大,尤其缺乏高端技术人才,而大学生介入做工人,就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学习和掌握岗位技能,提升技能人才的职业优化发展的速度。例如,大学生在毕业前夕就开始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岗位技能培训,掌握相关的班组长管理知识,投身技术岗位2 ~ 3年后,就可担任车间主任或者技术项目负责人,而5 年后升至管理层。
上山下乡
——农村天地宽
时代在发展,各行各业都蕴含着发展机遇,以往人们观念上有所偏颇的冷门职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甄荣辉先生指出,求职者还可以考虑去二级、三级城市以及西部地区锻炼。当村官、上山、下乡,既开拓了就业视野,还可以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确实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职业选择。
先立足后立业
——眼光转向小企业
在某大学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一家招“高级服务员”的咖啡厅吸引了10 多个研究生投简历;广州某街道招聘社区居委会专职人员,引来169 人报名,考录比例直逼广东省公务员1 ∶ 35 的录取比例,报考人员中不乏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很多求职者青睐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公务员工作,但是挤爆头的现象让很多人只能望之兴叹,退而求其次。
甄荣辉先生告诉记者,求职者最忌讳赶潮流,只盯着公务员、外企、事业单位一哄而上,应该抱着“先立足后立业”的择业心态,有好的发展平台的小私企也可以考虑。关键是要为自己设定宏伟的职业目标,从长远的角度和现实条件出发考虑职业发展,结合自身的优势先找到职业立足点,积累资源和经验,曲线实现职业目标。当然其间也需要长时间的奋斗和坚持。而就算是选择了看似稳定光鲜的职业也需要时刻保持危机感,注重技能更新甚于职业稳定,及时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因变而变,以变求稳,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运用“反常规”
求职法要适度
“人多肉少”的就业压力下,不少求职者在求职环节上挖空心思,有在街头穿戴怪异散发简历的,有在淘宝上以“精品高素质低价格劳动力”为名出售自己的……是不是越新、鲜、奇、怪的求职招数,在职场上就越管用呢?
甄荣辉先生认为,逆势下,就业、求职确实需要有突破性的思维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办法。但是采取“反常规”的求职办法也要注意适度原则,免得适得其反,招来企业的反感。企业最终看中的还是个人的经验和能力能否为企业所用并产生财富,以及个人的性格和态度能否适应企业的环境。因此,求职者在选择职业时,还是要突出自身具备职位的必需能力,以及相关的工作经验,再就是展示自己拥有一颗上进坚强的心,“就业难”就不会是你的问题。
对于时下流行的“以创业解决就业”的观念,甄荣辉先生认为,最好的创业阶段是在有了丰富的从业经验、人脉经验和市场知识之后。大学生可以而且应该有较高的创业或者创富目标,但是需要有持久的耐心和长期的准备。
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到2009 年底全球失业人数将首次突破两亿人;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2009 年《社会蓝皮书》预测,我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达2400 万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人们该转变哪些旧的求职观念,该树立哪些新择业观念,以更快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形势,进而获得职业上的发展?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前程无忧的CEO 甄荣辉先生。
人往“低处”走
——大学生也可做蓝领
在美国,很多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拥有双证:大学专业毕业证书和技能岗位培训证书。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甄荣辉先生说,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蓝领”“灰领”缺口相当大,尤其缺乏高端技术人才,而大学生介入做工人,就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学习和掌握岗位技能,提升技能人才的职业优化发展的速度。例如,大学生在毕业前夕就开始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岗位技能培训,掌握相关的班组长管理知识,投身技术岗位2 ~ 3年后,就可担任车间主任或者技术项目负责人,而5 年后升至管理层。
上山下乡
——农村天地宽
时代在发展,各行各业都蕴含着发展机遇,以往人们观念上有所偏颇的冷门职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甄荣辉先生指出,求职者还可以考虑去二级、三级城市以及西部地区锻炼。当村官、上山、下乡,既开拓了就业视野,还可以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确实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职业选择。
先立足后立业
——眼光转向小企业
在某大学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一家招“高级服务员”的咖啡厅吸引了10 多个研究生投简历;广州某街道招聘社区居委会专职人员,引来169 人报名,考录比例直逼广东省公务员1 ∶ 35 的录取比例,报考人员中不乏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很多求职者青睐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公务员工作,但是挤爆头的现象让很多人只能望之兴叹,退而求其次。
甄荣辉先生告诉记者,求职者最忌讳赶潮流,只盯着公务员、外企、事业单位一哄而上,应该抱着“先立足后立业”的择业心态,有好的发展平台的小私企也可以考虑。关键是要为自己设定宏伟的职业目标,从长远的角度和现实条件出发考虑职业发展,结合自身的优势先找到职业立足点,积累资源和经验,曲线实现职业目标。当然其间也需要长时间的奋斗和坚持。而就算是选择了看似稳定光鲜的职业也需要时刻保持危机感,注重技能更新甚于职业稳定,及时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因变而变,以变求稳,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运用“反常规”
求职法要适度
“人多肉少”的就业压力下,不少求职者在求职环节上挖空心思,有在街头穿戴怪异散发简历的,有在淘宝上以“精品高素质低价格劳动力”为名出售自己的……是不是越新、鲜、奇、怪的求职招数,在职场上就越管用呢?
甄荣辉先生认为,逆势下,就业、求职确实需要有突破性的思维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办法。但是采取“反常规”的求职办法也要注意适度原则,免得适得其反,招来企业的反感。企业最终看中的还是个人的经验和能力能否为企业所用并产生财富,以及个人的性格和态度能否适应企业的环境。因此,求职者在选择职业时,还是要突出自身具备职位的必需能力,以及相关的工作经验,再就是展示自己拥有一颗上进坚强的心,“就业难”就不会是你的问题。
对于时下流行的“以创业解决就业”的观念,甄荣辉先生认为,最好的创业阶段是在有了丰富的从业经验、人脉经验和市场知识之后。大学生可以而且应该有较高的创业或者创富目标,但是需要有持久的耐心和长期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