诌议消毒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2007110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
  碘是最古老的消毒剂之一,法国药剂师库尔图瓦利早在1811年首次发现单质碘,之后出现多种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课本中出现的碘酒是碘单质的酒精溶液。但传统碘制剂-碘酊,也就是药店中销售的一种消毒剂,是由碘、碘化钾溶解于乙醇溶液而制成,易挥发,通常储存于棕色瓶中,一般使用浓度为2%,其杀灭微生物主要依靠碘的沉淀和卤化作用。元素碘化学性质活泼,游离碘渗透性好,能迅速穿透细胞壁,与蛋白质氨基酸链上烃基、巯基、氨基、羟基结合,导致蛋白质变性、沉淀,从而使微生物丧失生物活性。它虽然广谱、高效、杀菌快,但需乙醇脱碘,且腐蚀性强、刺激性大、易过敏,因此碘酊不用于破损皮肤、口腔黏膜、眼的消毒,碘酊过敏者,过敏体质者慎用。
  75%医用酒精。酒精化学名称为乙醇,主要通过使细菌菌体蛋白质凝固并脱水而发挥杀菌或抑菌作用。但是,使用纯酒精消毒时,由于酒精的浓度很大,很快使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凝固,结果形成一层硬膜,这层硬膜对细菌有保护作用,防止酒精进一步渗入。相反,酒精浓度过低,酒精虽然可以渗透到细菌体内,但却不能将细菌体内
  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不能将细菌杀死。科学实验证明,75%的酒精杀菌效果最好。酒精并不急于使细茵表面的蛋白质完全凝固,而是渗入到细菌体内,然后把整个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起来,从而达到杀死细菌的目的。75%乙醇用于皮肤、手臂、注射部位、注射针头及小件医疗器械的消毒,不仅能迅速杀灭细菌,还具有清洁局部皮肤,溶解皮脂的作用。
  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3%的双氧水是一种氧化性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无毒的特点;遇有机物,可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分解放出新生氧,起杀菌、除臭、去污、止血的作用;可破坏破伤风杆菌滋生的厌氧环境,预防破伤风的发生;亦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等。医疗上用 3%的双氧水进行伤口或中耳炎消毒。
  高锰酸钾作为强氧化剂,遇有机物即放出新生态氧,通过氧化细菌体内活性基团而发挥杀菌作用。临床上常用浓度为 1∶2000~1∶5000的溶液冲洗皮肤创伤、溃疡、鹅口疮、脓肿等。溶液漱口用于去除口臭及口腔消毒。当高锰酸钾的浓度不同时,作用各异,0.08%~ 0.10%溶液具有杀菌作用;0.05%~ 0.10%溶液可使黏膜形成薄膜,并能刺激肉芽组织的增生;0.35%以上溶液能杀死除结核分枝杆菌以外的细菌繁殖体;2%~ 4%溶液作用组织1分钟以上时,可形成0.05~ 0.10 毫米厚的痂皮;2%~ 5%溶液可杀灭芽孢;3%溶液可杀死厌氧菌。
  生活饮用水采用氯(Cl2)消毒已有近百年历史,它在杀灭产生肠道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浮游生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漂白粉是最常用的饮用水消毒剂,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它在水中能分解出次氯酸根,并很快与水的氢原子结合成次氯酸。次氯酸的分子很小,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和穿透细胞壁的能力,并能与细菌体内的酶系统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抑制和破坏细菌体内酶的活性,使细菌不能吸收葡萄糖而死亡。它能有效杀灭水中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多种病菌,还能杀灭肝炎病毒和阿米巴原虫等有害生物体。
  二氧化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推荐的A1级广谱、安全和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在自然界中几乎以游离单体的形式存在,在水中的扩散速度比较快,它可有效氧化细胞内含疏基的酶,对细胞壁有较好的吸附性和渗透能力,可与半胱氨酸、色氨酸和游离脂肪酸反应,快速控制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并能改变病毒衣壳蛋白,导致病毒灭活。它可以杀灭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分枝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二氧化氯的杀菌作用不受水体pH影响,可在广泛的pH范围(3.0~9.0)内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二氧化氯的持续消毒能力强,它的水溶液很稳定,尤其在低浓度时更突出。给水管网是一个密封的系统,管道内阴凉且避光,因此,二氧化氯在管网中能够保持稳定的余量,控制细菌、病毒、藻类等微生物的再度繁殖。二氧化氯还能分解残留的浮游生物细胞结构,控制粘泥和生物的积聚,使微生物缺乏繁殖生长的条件和环境。
  硫酸铜水溶液呈弱酸性,对病原体有较强的收敛和杀伤作用。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铜离子(Cu2+)与病原体体内的蛋白质结合生成络合物(螯合物),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使酶失去活性,从而杀死病原体。常用于一些寄生虫引起的疾病,特别对原虫有很强的杀伤力。
  煮沸消毒法是最简便有效的消毒法。细菌在水温80℃左右不能存活,将水煮沸数分钟后,几乎可将水中的细菌、病毒全部杀死。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消毒方法。它利用紫外光摧毁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使其不能分裂复制。除此之外,紫外线还可引起微生物其他结构的破坏,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紫外线是一种波长范围为136 nm ~400 nm 的不可见光线,通常认为253.71nm是紫外线消毒的最佳波段。
  在19世纪,臭氧的强氧化性就被人们所认同,发现臭氧可氧化去除很多物质。当臭氧浓度较高时,臭氧可灭活芽孢、病毒、真菌、原虫胞囊等其它消毒剂难以灭活的微生物。由于臭氧存在水溶液中易生成二级氧化产物羟基自由基,其氧化性比分子态的臭氧强,从而加强了臭氧水溶液的氧化能力。短时间的接触,臭氧对病毒的消毒就比氯的消毒效果提高10倍。而且过程不生成二次副产物。
  (收稿日期:2016-01-25)
其他文献
摘要:在概述MSTP演进路线的基础上,文章从运营角度探讨了今后一段时期内MSTP设备应具有的功能和新业务支持能力,如VLAN组网能力、业务分类和服务质量(QoS)控制能力、多业务传送能力等。文章认为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继承了同步数字系列(SDH)的技术优势,同时又能承载以太网、IP和ATM等多种数据业务,并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统一的网络控制和管理,将发展成为城域传送网的主流技术。由于具有丰富的
期刊
1.对化学中考重要基本概念知识“点”的罗列  从近年来中考对化学概念的命题趋势来看,侧重于学生对基础化学概念知识的运用,由简单的“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字词的是非判断”转向“利用化学概念对一些事实和具体现象进行分析和说明”,并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化学概念知识,发展思维,提高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中考对化学概念的考查要点见表1。
期刊
一、对于新教材观的基本认识  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既是达成课程目标的主要载体,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如何使用,非常关键。旧的教材观,以教科书为主导,既不能擅自增减内容,也不能随意改变编排顺序和呈现方式,视教科书为唯一的教学资源。这种狭义的教材观显然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把教材当作“工具”和“材料”,更多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
期刊
一、设计思路  近年来,框图型推断题一直是各地中考化学试卷中常见而又十分重要的题型,框图型推断题具有关系复杂、知识点多、思维量大、变化多端、综合性强等特点,是考查学生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等能力的题型,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如何让学生能得心应手地解决这类题目,笔者设计了在导学稿的基础上添加几个微课,通过引导学生熟记解框图型推断题的基础知识点,掌握解推断题的一般思路,通过习题加以巩固和应用,构建高
期刊
灵感是指在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累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力的思路。灵感是创新的源泉,创新的灵感来自于联想。  烧杯是中学化学最基础、使用最广泛的玻璃仪器之一,主要用于溶解物质、配制溶液,及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将烧杯进行“扁平化”和“瘦身”变形联想,寻找适当的仪器替代品,可以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优化、创造,实现实验的绿色化、微型化、趣味化创新。  一、 烧
期刊
一、酸碱盐知识的考点分析与命题预测  1.酸碱指示剂在遇到酸性或是碱性溶液时会变色,怎样选择指示剂已经成为中考的热点。此外该类题目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自制的指示剂对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检测,主要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考中主要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2.考查溶液pH和酸碱性之间的关系。溶液的pH的测定以及日常生活中对pH的应用,通常是中考的热点,常常和人们的生
期刊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应该学会分析不同反应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配平。  本文介绍几种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一、电子得失法  适用范围: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式比较常规,比较容易判断其组成元素的化合价。这是最基础的一种应该重点掌握的配平方法,其主要配平过程有以下几个环节。  1.标好价标明反应前后化合价有改变的元素的价态;  2.列变化列出电子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讨论无线局域网(WLAN)如何接入软交换系统,通过对WLAN技术标准、网络架构及承载能力的探讨,揭示了软交换系统无线应用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有前景的应用,如VoWLAN、远程无线监控、无线即时消息不口定位服务等的解决方案。文章认为宽带无线接入标准WiMAX有望成为WLAN的升级版,一旦成熟,并与软交换等NGN技术相结合,将会实现人们追求的“网络无所不在,信息随手可得”的美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对某一课题的探究、讨论,实现知识的生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探究与研究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笔者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期刊
1.“原电池原理”的核心内容及其教学价值  原电池原理和化学电源的教学内容分别出现在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二章和选修四第四章中。在必修二中,学生通过由锌片、铜片和硫酸构成的单液原电池了解了单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而必修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带盐桥的较复杂的双液原电池,其核心内容包括: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其中原电池原理中盐桥的引入突破了学生的思维模式,通过盐桥的引入使氧化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