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与综合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型的意义,并探讨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实施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教育中,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如何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后,与阅读相关的改革内容越来越多。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必然的。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在人们日常交流与沟通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是人们进行文字处理与信息接收的重要依托,而人们要想理解信息内容,就必须去阅读信息,通过阅读才能进行分析与信息处理,因此阅读是语文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能力的主要构成。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为了让学生盡快地掌握语文知识,获得自我对文学内容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自我阅读文章内容,在阅读的基础上获得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这也是新课改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符合语文教学系统化、专业化学习的需求,使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与内容的联系度更高,教学相关性更加明显,因此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一)要求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实际教学中,学生常用的学习方式就是事先做好课程的复习,但是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学生预习工作比较敷衍,没能确定预习目标,这导致预习效果往往比较低下,并且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也不能仔细检查学生的预习结果,使得很多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下降,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出现迷茫的问题。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预习工作作为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内容,具体实施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事先预习即将学习的课程,通过分析文章的具体内容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求学生形成课文读后感,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读后感中所描述的课程相关度来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文前,教师就可以设置学生课前预习的任务,让学生通过预习与阅读全文,形成文章读后感,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读后感写作中涉及课程内容重点的数量及深度来评价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相应课程的教学情境,能够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目标。具体实施上,教师在备课期间,找出文章中能够通过联系实际或者想象构建情境的段落,在课堂中重点讲解该方面的内容,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比如,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走进鲁迅先生的文学世界,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文章中的具体段落来创设相应的课程情境,比如从“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这一句,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百草园的标志性景物,然后通过“鸣蝉”“油蛉”“蟋蟀”“蜈蚣”等动物,逐渐将学生带入到作者所描写的情境中,感受那种生机勃勃、自然清新的百草园形象,体会作者对小时候学堂的回忆。通过情境引入的方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更加准确、深刻的理解文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提倡小组合作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与合作,促使学生语文能力共同提升。但是从现实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学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即便是自主学习过程,也是以个人思考为主,对于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往往不会考虑选择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而同一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年龄相仿的群体,学生之间往往非常容易进行沟通与交流,且观念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冲突,因此进行合作学习是切实可行的。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主动阅读学习的时间,并且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各组学生通过阅读与讨论来解决相应问题。比如,在讲解《论语》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先由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并让学生通过阅读与讨论,最终通过比拼各组学生理解文言词句的数量与深度来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结果,并对最终胜出的小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使班级形成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
(四)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初中语文阅读学习的成果最终反映在写作与实际运用上,尤其是在语文写作中,阅读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完美结合,在学习完一节课程后,教师应及时布置写作内容,让学生能够及时运用所学知识。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导学生使用专用的笔记本摘抄或者激励学习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写作技巧。写作训练可以要求学生参照课文的实际内容进行仿写,尤其是仿写课程内容中有关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的语句,让学生掌握比较典型的写作方法,这能够帮助学生在后续的作文写作上更加有特色,从而实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共同提升。例如,在讲解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第二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描写自己怀念的某个地方,学生在具体实践后,能够掌握这种多景物、逐步推进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
三、结语
语文教学作为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的坚持与积累。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采取灵活、科学的教学手段,并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热爱语文阅读,从而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史振泉,韩克思.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31).
[2]邹燕柳.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教育中,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如何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后,与阅读相关的改革内容越来越多。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必然的。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在人们日常交流与沟通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是人们进行文字处理与信息接收的重要依托,而人们要想理解信息内容,就必须去阅读信息,通过阅读才能进行分析与信息处理,因此阅读是语文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能力的主要构成。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为了让学生盡快地掌握语文知识,获得自我对文学内容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自我阅读文章内容,在阅读的基础上获得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这也是新课改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符合语文教学系统化、专业化学习的需求,使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与内容的联系度更高,教学相关性更加明显,因此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一)要求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实际教学中,学生常用的学习方式就是事先做好课程的复习,但是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学生预习工作比较敷衍,没能确定预习目标,这导致预习效果往往比较低下,并且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也不能仔细检查学生的预习结果,使得很多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下降,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出现迷茫的问题。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预习工作作为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内容,具体实施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事先预习即将学习的课程,通过分析文章的具体内容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求学生形成课文读后感,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读后感中所描述的课程相关度来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文前,教师就可以设置学生课前预习的任务,让学生通过预习与阅读全文,形成文章读后感,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读后感写作中涉及课程内容重点的数量及深度来评价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相应课程的教学情境,能够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目标。具体实施上,教师在备课期间,找出文章中能够通过联系实际或者想象构建情境的段落,在课堂中重点讲解该方面的内容,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比如,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走进鲁迅先生的文学世界,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文章中的具体段落来创设相应的课程情境,比如从“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这一句,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百草园的标志性景物,然后通过“鸣蝉”“油蛉”“蟋蟀”“蜈蚣”等动物,逐渐将学生带入到作者所描写的情境中,感受那种生机勃勃、自然清新的百草园形象,体会作者对小时候学堂的回忆。通过情境引入的方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更加准确、深刻的理解文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提倡小组合作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与合作,促使学生语文能力共同提升。但是从现实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学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即便是自主学习过程,也是以个人思考为主,对于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往往不会考虑选择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而同一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年龄相仿的群体,学生之间往往非常容易进行沟通与交流,且观念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冲突,因此进行合作学习是切实可行的。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主动阅读学习的时间,并且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各组学生通过阅读与讨论来解决相应问题。比如,在讲解《论语》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先由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并让学生通过阅读与讨论,最终通过比拼各组学生理解文言词句的数量与深度来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结果,并对最终胜出的小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使班级形成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
(四)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初中语文阅读学习的成果最终反映在写作与实际运用上,尤其是在语文写作中,阅读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完美结合,在学习完一节课程后,教师应及时布置写作内容,让学生能够及时运用所学知识。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导学生使用专用的笔记本摘抄或者激励学习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写作技巧。写作训练可以要求学生参照课文的实际内容进行仿写,尤其是仿写课程内容中有关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的语句,让学生掌握比较典型的写作方法,这能够帮助学生在后续的作文写作上更加有特色,从而实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共同提升。例如,在讲解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第二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描写自己怀念的某个地方,学生在具体实践后,能够掌握这种多景物、逐步推进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
三、结语
语文教学作为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的坚持与积累。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采取灵活、科学的教学手段,并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热爱语文阅读,从而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史振泉,韩克思.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31).
[2]邹燕柳.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