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实际上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体现。反过来讲,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和依据。没有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公司必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也会流于形式而难以收到既定效果;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第二,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效保证。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权衡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债权人等各方利益。形成权力的制衡;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规范单位经营管理行为,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可靠性的达成,从而解决股权高度集中和所有者缺位等公司治理问题;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董事会有效行使控制权,董事会通过内部控制来进行战略决策,制定政策和制度;履行监督职责。
二、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风险评估及管理意识较差。我国现阶段大多公司经营目标设定不尽合理,有的根本就没有设定。在经营中片面地追求财务杠杆的运用,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意识,忽视经营风险,风险应对能力差,致使风险控制失效,以致影响了公司经营战略的及时调整。第二,控制措施有限,控制活动不全面。公司必须制定内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并予以执行,以帮助管理阶层实现控制的目标。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公司经营者对控制活动重视不够,或者管理当局不能准确的找到控制点,以致控制效果不佳。第三,信息系统不健全,沟通不顺畅。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信息与沟通系统不够完善,缺乏应有的可靠性,其作用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沟通的效果不够明显,没有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第四,监督体系不健全,监控不力。目前公司中关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情况不一,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同时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但对审计部门的定位却各式各样,有的由监事会领导,有的由董事会领导,还有的归总经理管理等等,这种情况容易造成责任不明。
三、对策建议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第一,应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审计委员会制度。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立包括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将财务、审计监督职能从监事会职能中独立出来,能够专司其职,成为股东监督职能的一个保证机制。同时,通过审计委员会可以将监督机制引入决策过程,弥补了监事会事后监督的不足之处。第二,应调整监事会的职能。中国的上市公司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与董事会平行的是监事会,监事会仅有部分监督权,没有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无权参与和否决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决策。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制度。(2)健全风险评估体系。企业在市场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有: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战略风险、信息风险、环境和法律风险以及由于战争、疾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力量带来的风险。因此,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就成为必然要求,只有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企业才能够敏锐的识别判断风险,搜集捕捉有效信息,及时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解决对策。(3)强化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力度。首先,要确定信息披露的内容。管理当局要求公司就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内部控制出具评价报告。其次,确定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针对我国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特点,应该把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确定为掌有实权的关键人物和实际负责公司资产安全和财务可靠性的高级管理人员。最后,统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和审核的标准。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应当遵循比较统一的标准。(4)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首先,强化审计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在公司内设审计处,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制订相应的检查监督制度,通过公司内部控制情况的内部审计实现对内部控制运行的监督,以及内部控制管理部门的工作评价,并将审计和评价结果汇总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报公司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监事会及总经理。其次,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监事必须由公司的股东、职工代表以及一定的外部监事组成,并且要确实做到监事会人员由股东大会和职工选举产生。
参 考 文 献
[1]池国华.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机制构建:战略导向与系统整合
[J].会计研究.2009(9)
[2]仇兵奎.谈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J].会计之友.2007(10)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实际上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体现。反过来讲,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和依据。没有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公司必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也会流于形式而难以收到既定效果;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第二,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效保证。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权衡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债权人等各方利益。形成权力的制衡;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规范单位经营管理行为,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可靠性的达成,从而解决股权高度集中和所有者缺位等公司治理问题;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董事会有效行使控制权,董事会通过内部控制来进行战略决策,制定政策和制度;履行监督职责。
二、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风险评估及管理意识较差。我国现阶段大多公司经营目标设定不尽合理,有的根本就没有设定。在经营中片面地追求财务杠杆的运用,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意识,忽视经营风险,风险应对能力差,致使风险控制失效,以致影响了公司经营战略的及时调整。第二,控制措施有限,控制活动不全面。公司必须制定内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并予以执行,以帮助管理阶层实现控制的目标。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公司经营者对控制活动重视不够,或者管理当局不能准确的找到控制点,以致控制效果不佳。第三,信息系统不健全,沟通不顺畅。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信息与沟通系统不够完善,缺乏应有的可靠性,其作用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沟通的效果不够明显,没有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第四,监督体系不健全,监控不力。目前公司中关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情况不一,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同时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但对审计部门的定位却各式各样,有的由监事会领导,有的由董事会领导,还有的归总经理管理等等,这种情况容易造成责任不明。
三、对策建议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第一,应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审计委员会制度。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立包括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将财务、审计监督职能从监事会职能中独立出来,能够专司其职,成为股东监督职能的一个保证机制。同时,通过审计委员会可以将监督机制引入决策过程,弥补了监事会事后监督的不足之处。第二,应调整监事会的职能。中国的上市公司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与董事会平行的是监事会,监事会仅有部分监督权,没有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无权参与和否决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决策。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制度。(2)健全风险评估体系。企业在市场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有: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战略风险、信息风险、环境和法律风险以及由于战争、疾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力量带来的风险。因此,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就成为必然要求,只有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企业才能够敏锐的识别判断风险,搜集捕捉有效信息,及时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解决对策。(3)强化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力度。首先,要确定信息披露的内容。管理当局要求公司就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内部控制出具评价报告。其次,确定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针对我国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特点,应该把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确定为掌有实权的关键人物和实际负责公司资产安全和财务可靠性的高级管理人员。最后,统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和审核的标准。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应当遵循比较统一的标准。(4)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首先,强化审计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在公司内设审计处,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制订相应的检查监督制度,通过公司内部控制情况的内部审计实现对内部控制运行的监督,以及内部控制管理部门的工作评价,并将审计和评价结果汇总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报公司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监事会及总经理。其次,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监事必须由公司的股东、职工代表以及一定的外部监事组成,并且要确实做到监事会人员由股东大会和职工选举产生。
参 考 文 献
[1]池国华.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机制构建:战略导向与系统整合
[J].会计研究.2009(9)
[2]仇兵奎.谈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J].会计之友.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