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社会的冲击是巨大的,深刻的影响着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习惯和方式。高校作为人员密集度高、社会敏感度高的特殊场所深受影响。当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更是对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验。高校工会作为学校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为高校疫情防控的一员,发挥了参与防控的“组织员、宣传员、保障员、调员”四大作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工会要更注重引导个人发挥自我的防控意识和承担对社会的防疫责任,在原有防控四大作用的基础上传承与创新,丰富与提升,为学校“战疫”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工会;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一年多来,国外疫情形势依旧十分严峻、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这场疫情的暴发已经而且必将继续深刻的影响着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习惯和方式。高校作为知识传播、人员集聚的特殊场所,正在经历着新冠疫情的冲击。高校工会作为学校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如何调整工作内容和方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值得大家深思。
一、高校疫情防控常态化面临的难题
目前,从当前国际和国内防控形势来研判,全社会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国内新冠疫情将长期处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阶段”。这意味着高校需要长期开展多维度的防控工作,对高校全方位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细、更新的要求。
1.从高校特点来看。一方面,高校是广大青年学生较长时间聚集活动的特殊场所,关系着千家万户,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另一方面高校不仅人员复杂、高度密集,而且存在开学季的大规模人员返流,疫情防控要求高、责任大、压力大。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目前在校生规模近万人,生源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每学期的开学季人员流动范围广、聚集程度高、对社会影响程度大,如何让如此多数量的学生安全有序返校是一项艰巨任务,若这成为一种常态,其工作难度和强度可以想象。
2.从高校管理来看。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时,高校实行靠行政指令“一刀切”的战时状态,体现的是高校的动员力、组织力和执行力。当防控进入常态化后,高校的治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应从战时状态向常态化状态切换,要求既要避免“千篇一律”、又要防止“放任自流”,既要尊重师生的“自由”、又要保持防疫的“刚性”。如果说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对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一次大检验的话,那么疫情防控持久战则本质上是对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验。
二、高校工会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各级高校均迅速行动、自上而下的建立了严密的防控体系和网络,精准施策、联防联控。以我校为例,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分管副校长任总指挥,下设9个工作小组。防控指挥部实行各工作组联合办公和定期会议制度,积极与当地教育、卫健、公安等部门沟通,构建运行通畅、校地协同的联防联控机制,及时掌握信息、接受专业指导、获取工作支持。各高校的工会组织作为所在高校疫情防控的一员,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充分发挥工会职能,积极参与联防联控。各高校工会的做法尽管百花齐放、各有特色,但是概况起来主要发挥了四大作用。
1.参与防控的“组织員”。发挥工会的组织动员作用,通过工会工作微信群、QQ群等,及时将学校的疫情防控信息和应急预案等传达给全体教职工,号召各分工会群策群力,上下联动。认真做好教职工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随时掌握教职工的反应,保证教职工开展校园防控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2.参与防控的“宣传员”。通过各种渠道,形式多样的宣传冠状病毒基础知识、不同场所的防控措施、防控的必要性及意义等内容,倡导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人员流动、减少外出,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引导教职工正确理解、科学参与,夯实疫情防控的群众基础工作。
3.参与防控的“保障员”。深入一线,关心教职工生活状况,及时掌握疫情对困难教职工的影响情况。针对生活困难的教职工,做到及时发现,特事特办,切实为教职工排忧解难。组织开展工会暖心慰问活动,切实做好防控人员的服务保障工作。
4.参与防控的“协调员”。充分利用工会联络社会各界的网络优势,联系、倡议社会各界汇聚“战疫”合力。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初期,面对消毒用品、防护用具紧缺的困难,各高校工会各显神通、积极争取、多方协调,助力学校防控。
三、高校工会应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需要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高校工会如何主动适应、创新作为,既是高校工会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应有之义,也是改进和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高校工会必须要在保持原有疫情防控“四大作用”的基础上,传承与创新、丰富与提升。
1.更加注重调动“人的因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社会治理的特点是强调个人发挥自我的防控意识和承担对社会的防疫责任。高校工会应在“多方沟通协作、激发每个人的主动性上来”上下功夫,这不仅是适应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做好高校工会工作的需要。一是要助力防控举措人性化。高校工会要充分利用联系教职工的优势,畅通教职工声音传递的机制,广泛倾听一线教职工的心声。要发挥高校分工会的作用,积极收集在校学生的合理建议和诉求。并在充分吸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推动高校完善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各项管理制度,比如师生普遍较关切的进出校园的管理要求,让制度既“接地气”又具“人情味”。二是要引导适应防控常态化。要防控就势必要有所禁止和规范,防控常态化势必要求将这些禁止和规范长期坚持,比如校园相对封闭管理、重点环境的消杀、个人要戴好口罩、吃饭要保持间距等要求。客观来说,这些举措的确会改变校园的学习生活方式,也是需要一个逐步适应和调整的过程。作为高校工会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精心策划、精心组织一些特色活动,引导全校师生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三是要化解教职工迫切之需。要从物质和心理两个层面入手,扎实做好化解工作,满足教职工的现实需要。要充分利用工会组织在帮扶慰问上的作用,及时帮助纾解家庭拮据和防疫一线教职工的现实困难。要协助做好全体教职工的健康引导和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者对的心理疏导等工作,坚定全校上下战胜疫情的信心。 2.创造性用好“互联网+”元素。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高校工会必须要主动拥抱互联网,积极打造“智慧工会”。一是要用好高校“云平台”。这2年为了适应学生延期开学、教师网上授课的需要,基本上每所高校都开发建设了“云平台”。全国学子的“网课”成为疫情的副产物。作为高校工会要善于借助 “云平台”,主动和教学部门合作,制作、上传优秀的公益宣传课件,向广大师生广泛宣传防控常态化的知识和要求,引导大家不松懈、不恐慌、不烦躁。二是要建好“网上工会”。利用高校已有的门户网站开辟高校工会网页,利用新媒体技术开通工会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发布高校党委行政的要求和工会工作动态,不定期的发布疫情权威信息。要开通线上民意调查和收集渠道,引导广大教职工通过信息化手段建言献策,提升高校民主管理和决策的水平。三是要推动“活动上云”。要主动适应防控常态化下对活动管控的要求,探索“活动上云”,推动“线上+线下”同步,通过活动形式的创新,做到防控常态化下活动不少、氛围不减,寓教于乐,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活力。要探索开展开通网上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模块,就教职工普遍关心的健康和心理问题进行自助式的宣传引导和疏导安抚。
3.积极打造校内外“两个循环”。从内部来看,高校工会是以广大教职工为主体的群众组织,是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从外部来看,天下工会是一家,高校工会与其他行业的工会在所属总工会的领导下,广泛联系、团结合作。因此,作为高校工会要夯实自身的链接功能,打通两个循环。一是要构建好“内循环”。要主动寻求高校主要领导的支持,打造“领导重视、中层支持、体系健全、会员参与”的高校工会组织,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工会组织的引领作用,带领教职工凝心聚力,共克时艰。二是要连接好“外循坏”。众人拾柴火焰高,尤其是疫情防控,必须要群策群力、联防联控。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高新区高职教育学校,作为高校工会更要主动与所在地的众多企业工会对接,深化校企合作,反哺学校发展。尤其在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助力疫情防控上,大有作为。
新冠疫情深刻的改变着世界、改变着组织、改变着个人,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年多来,作为高校工会已经感触到这种改变,未来能做的唯有主动适应、主动作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雅静.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工会工作的新对策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9(11):28-29.
[2]张青.“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1):249-250.
[3]李菁.新常態下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和发展解析[J].高教学刊,2017.17.
[4]杨雄飞.建设“网上工会”推进高校工会工作创新[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06):43-48.
(作者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关键词】高校工会;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一年多来,国外疫情形势依旧十分严峻、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这场疫情的暴发已经而且必将继续深刻的影响着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习惯和方式。高校作为知识传播、人员集聚的特殊场所,正在经历着新冠疫情的冲击。高校工会作为学校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如何调整工作内容和方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值得大家深思。
一、高校疫情防控常态化面临的难题
目前,从当前国际和国内防控形势来研判,全社会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国内新冠疫情将长期处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阶段”。这意味着高校需要长期开展多维度的防控工作,对高校全方位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细、更新的要求。
1.从高校特点来看。一方面,高校是广大青年学生较长时间聚集活动的特殊场所,关系着千家万户,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另一方面高校不仅人员复杂、高度密集,而且存在开学季的大规模人员返流,疫情防控要求高、责任大、压力大。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目前在校生规模近万人,生源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每学期的开学季人员流动范围广、聚集程度高、对社会影响程度大,如何让如此多数量的学生安全有序返校是一项艰巨任务,若这成为一种常态,其工作难度和强度可以想象。
2.从高校管理来看。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时,高校实行靠行政指令“一刀切”的战时状态,体现的是高校的动员力、组织力和执行力。当防控进入常态化后,高校的治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应从战时状态向常态化状态切换,要求既要避免“千篇一律”、又要防止“放任自流”,既要尊重师生的“自由”、又要保持防疫的“刚性”。如果说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对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一次大检验的话,那么疫情防控持久战则本质上是对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验。
二、高校工会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各级高校均迅速行动、自上而下的建立了严密的防控体系和网络,精准施策、联防联控。以我校为例,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分管副校长任总指挥,下设9个工作小组。防控指挥部实行各工作组联合办公和定期会议制度,积极与当地教育、卫健、公安等部门沟通,构建运行通畅、校地协同的联防联控机制,及时掌握信息、接受专业指导、获取工作支持。各高校的工会组织作为所在高校疫情防控的一员,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充分发挥工会职能,积极参与联防联控。各高校工会的做法尽管百花齐放、各有特色,但是概况起来主要发挥了四大作用。
1.参与防控的“组织員”。发挥工会的组织动员作用,通过工会工作微信群、QQ群等,及时将学校的疫情防控信息和应急预案等传达给全体教职工,号召各分工会群策群力,上下联动。认真做好教职工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随时掌握教职工的反应,保证教职工开展校园防控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2.参与防控的“宣传员”。通过各种渠道,形式多样的宣传冠状病毒基础知识、不同场所的防控措施、防控的必要性及意义等内容,倡导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人员流动、减少外出,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引导教职工正确理解、科学参与,夯实疫情防控的群众基础工作。
3.参与防控的“保障员”。深入一线,关心教职工生活状况,及时掌握疫情对困难教职工的影响情况。针对生活困难的教职工,做到及时发现,特事特办,切实为教职工排忧解难。组织开展工会暖心慰问活动,切实做好防控人员的服务保障工作。
4.参与防控的“协调员”。充分利用工会联络社会各界的网络优势,联系、倡议社会各界汇聚“战疫”合力。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初期,面对消毒用品、防护用具紧缺的困难,各高校工会各显神通、积极争取、多方协调,助力学校防控。
三、高校工会应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需要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高校工会如何主动适应、创新作为,既是高校工会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应有之义,也是改进和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高校工会必须要在保持原有疫情防控“四大作用”的基础上,传承与创新、丰富与提升。
1.更加注重调动“人的因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社会治理的特点是强调个人发挥自我的防控意识和承担对社会的防疫责任。高校工会应在“多方沟通协作、激发每个人的主动性上来”上下功夫,这不仅是适应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做好高校工会工作的需要。一是要助力防控举措人性化。高校工会要充分利用联系教职工的优势,畅通教职工声音传递的机制,广泛倾听一线教职工的心声。要发挥高校分工会的作用,积极收集在校学生的合理建议和诉求。并在充分吸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推动高校完善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各项管理制度,比如师生普遍较关切的进出校园的管理要求,让制度既“接地气”又具“人情味”。二是要引导适应防控常态化。要防控就势必要有所禁止和规范,防控常态化势必要求将这些禁止和规范长期坚持,比如校园相对封闭管理、重点环境的消杀、个人要戴好口罩、吃饭要保持间距等要求。客观来说,这些举措的确会改变校园的学习生活方式,也是需要一个逐步适应和调整的过程。作为高校工会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精心策划、精心组织一些特色活动,引导全校师生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三是要化解教职工迫切之需。要从物质和心理两个层面入手,扎实做好化解工作,满足教职工的现实需要。要充分利用工会组织在帮扶慰问上的作用,及时帮助纾解家庭拮据和防疫一线教职工的现实困难。要协助做好全体教职工的健康引导和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者对的心理疏导等工作,坚定全校上下战胜疫情的信心。 2.创造性用好“互联网+”元素。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高校工会必须要主动拥抱互联网,积极打造“智慧工会”。一是要用好高校“云平台”。这2年为了适应学生延期开学、教师网上授课的需要,基本上每所高校都开发建设了“云平台”。全国学子的“网课”成为疫情的副产物。作为高校工会要善于借助 “云平台”,主动和教学部门合作,制作、上传优秀的公益宣传课件,向广大师生广泛宣传防控常态化的知识和要求,引导大家不松懈、不恐慌、不烦躁。二是要建好“网上工会”。利用高校已有的门户网站开辟高校工会网页,利用新媒体技术开通工会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发布高校党委行政的要求和工会工作动态,不定期的发布疫情权威信息。要开通线上民意调查和收集渠道,引导广大教职工通过信息化手段建言献策,提升高校民主管理和决策的水平。三是要推动“活动上云”。要主动适应防控常态化下对活动管控的要求,探索“活动上云”,推动“线上+线下”同步,通过活动形式的创新,做到防控常态化下活动不少、氛围不减,寓教于乐,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活力。要探索开展开通网上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模块,就教职工普遍关心的健康和心理问题进行自助式的宣传引导和疏导安抚。
3.积极打造校内外“两个循环”。从内部来看,高校工会是以广大教职工为主体的群众组织,是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从外部来看,天下工会是一家,高校工会与其他行业的工会在所属总工会的领导下,广泛联系、团结合作。因此,作为高校工会要夯实自身的链接功能,打通两个循环。一是要构建好“内循环”。要主动寻求高校主要领导的支持,打造“领导重视、中层支持、体系健全、会员参与”的高校工会组织,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工会组织的引领作用,带领教职工凝心聚力,共克时艰。二是要连接好“外循坏”。众人拾柴火焰高,尤其是疫情防控,必须要群策群力、联防联控。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高新区高职教育学校,作为高校工会更要主动与所在地的众多企业工会对接,深化校企合作,反哺学校发展。尤其在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助力疫情防控上,大有作为。
新冠疫情深刻的改变着世界、改变着组织、改变着个人,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年多来,作为高校工会已经感触到这种改变,未来能做的唯有主动适应、主动作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雅静.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工会工作的新对策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9(11):28-29.
[2]张青.“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1):249-250.
[3]李菁.新常態下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和发展解析[J].高教学刊,2017.17.
[4]杨雄飞.建设“网上工会”推进高校工会工作创新[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06):43-48.
(作者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