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学生行为习惯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生的性格,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进城务工子女作为学生管理中的特殊群体,需要更多的关注。现以我校为例,谈一谈进城务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关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务工子女;习惯养成;教育;现状
一、现状
我校是教育局属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指定学校,现有学生330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占全校学生的70%,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进城务工子女在学习、生活等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给学校的管理造成很多困难。针对进城务工子女的行为习惯,我们进行了调查问卷。从调查中发现:自己东西随手乱扔、乱放的占75%;随手扔垃圾、杂物的占65%;自私、不懂得关心别人的占60%;偏食、挑食的占45%;着迷电视、电脑,不遵守作息时间的占73%;遇到困难不能主动解决的占81%;书写习惯、姿势不端正的占78%。以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孩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自私、自理和自控能力差的现象令人担忧。
二、原因分析
(一)家长学历层次较低,教育理念陈旧,无能力关心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据调查:我校进城务工子女学生家长接受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的占13%,高中教育的占24%,初中以下教育的占63%。家长的受教育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学习。一是家长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粗暴简单,说教、辱骂、泄愤较多,孩子成了家长的发泄器;二是家长有重男轻女思想,疏于女孩的管理;三是个别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学习、管理、教育完全交给了长辈代管,出现缺位、错位、溺爱现象等,不利于孩子的习惯养成。
(二)家庭子女较多,工作不固定,无时间、精力关注孩子。一是这些孩子当中有1—2个兄弟姐妹的占85%,某种程度上家长在他们身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缺少爱的温暖;二是为了生计,为使孩子接受相对优质教育资源,大多家长只能一边让孩子上学,一边在城市工作。由于工作不稳定,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生活待遇低,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部分学生一天的生活都是自己在地摊上解决,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和健康。
(三)入学前在农村生活时间较长,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率相对较低。入学前在农村生活长大的占70%,30%的学生入学前只接受过1—2年的学前教育。从小接受正规的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较少,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从小养成,上小学后纠正和规范的难度较大、花费时间长,效果欠佳。
(四)教师全员育人意识不强。一是教师职责认识不全面。教师的任务和职责是教书育人。部分教师只注重自己的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育人工作,认为学生的德育教育、行为习惯养成、学生活动等工作主要有学生处(少先队)及班主任负责,与自己无关,偏面的认识导致任课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多,关心学生身心健康、行为习惯的少。二是與家长接触沟通机会较少,对学生基本情况了解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
(五)班主任队伍现状有待提高。一是缺乏班级管理经验和方法。在现有的6个班主任中,只有1人担任班主任工作20年以上,其他均为近三年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有的是第一次接触班主任工作,缺乏班级管理经验和方法。二是班主任队伍相对稳定性较弱。由于教学工作需要、班主任自身等原因致使班主任更换次数较多,频率较高,对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带来许多不利因素。三是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生源较差,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管理难度较大,事务性工作多,家长配合力度不够,福利待遇不高等原因,致使班主任工作力度不大,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强。四是班主任培训工作不到位。
三、对策
(一)强化家长学校建设,提升家长教育理念。一是健全组织。在征求意见、集中评价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建立组织,健全机制,确保各项活动开展有序;二是强化培训。建立家长学校开课制度,一学期不少于2次,做到“五有”即有计划、有内容、有教材、有评价、有反馈;开设家长大讲堂,充分发挥家长的智慧和才能,邀请家长到校作专题讲座,介绍家教经验,传递正能量。三是建立家校对接制度,定期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亲子游园活动、亲子共读一本书、亲子共探险等活动,拉近父子(女)、母子(女)之间的距离,消除隔阂,培养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树立家长在孩子中的良好形象。同时每学期坚持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颁发证书和荣誉牌,给家长和孩子于自信,共建美好和谐家庭。
(二)诵经典美文,重知行合一。坚持“诵读与教学相结合”“诵读与行为养成相结合”原则,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晨诵活动、周一集体诵读、校园广播朗诵、诵读之星评比、诵读展示。制定方案,注重跟踪督查,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汲取精髓,感悟经典魅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树立全员育人理念,制定全员育人方案,建立定期汇报制度。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育人,担任导师,每个导师至少负责2名学生,建立“导学”关系,建立成长档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
(四)注重行为习惯养成的强化和训练。一是明确责任主体。少先队负责此项工作的具体督促和落实,其它处室做好配合协调工作。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班级导师和学生负总责。二是狠抓落实。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纠正自己的不足,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营造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氛围。开展主题月活动(1—2月传统文化月,3月雷锋活动月,4月行为习惯月,5月文明用语月,6月卫生保健月,7—8月实践活动月,9月入学教育月,10月体育运动月,11月科技制作月,12月才艺展示月),做到月月有主题,月月有重点。建立表扬和批评制度,做到周点评,月小结。
(五)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学习,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班主任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跳出思维定势,摒弃僵化认识;树立大局意识,积极宣传学校的各项管理和教师配备;拓宽交流渠道,鼓励班主任通过各种会议、业务培训、技能竞赛、作课、送教下乡等活动结识工作上的好战友;鼓励班主任通过上下关系、亲戚朋友、社会关系等各种渠道结识有志于教育的好朋友;利用外出学习、进修等机会认识教育系统的好伙伴;和学生家长交朋友,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积极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家长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帮手。二是强化培训,提升班主任工作艺术和方法。请进来,邀请相关专家和市级模范班主任就班主任工作艺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如何转化学困生等问题进行讲解、了解处理棘手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学困生的心理需求,解决工作中的困惑;走出去。了解信息,拓宽渠道,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班主任培训,通过听讲座、现场观摩、现场交流、拓展训练、外地考察等形式,开阔眼界,交流经验。三是坚持“五个一”制度。即每月一次集中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班主任的思想境界、辨别能力,改变为人处事的态度;每学期初一次工作研讨会、期末一次工作总结会,对新学期工作进行安排,对当学期工作进行总结;每月底一次总结、反思会,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制定措施,研究安排下月重点工作;间周一次协调会,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到疏堵结合。四是提高班主任地位和待遇。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维护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最大限度保障班主任的待遇。
关键词:务工子女;习惯养成;教育;现状
一、现状
我校是教育局属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指定学校,现有学生330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占全校学生的70%,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进城务工子女在学习、生活等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给学校的管理造成很多困难。针对进城务工子女的行为习惯,我们进行了调查问卷。从调查中发现:自己东西随手乱扔、乱放的占75%;随手扔垃圾、杂物的占65%;自私、不懂得关心别人的占60%;偏食、挑食的占45%;着迷电视、电脑,不遵守作息时间的占73%;遇到困难不能主动解决的占81%;书写习惯、姿势不端正的占78%。以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孩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自私、自理和自控能力差的现象令人担忧。
二、原因分析
(一)家长学历层次较低,教育理念陈旧,无能力关心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据调查:我校进城务工子女学生家长接受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的占13%,高中教育的占24%,初中以下教育的占63%。家长的受教育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学习。一是家长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粗暴简单,说教、辱骂、泄愤较多,孩子成了家长的发泄器;二是家长有重男轻女思想,疏于女孩的管理;三是个别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学习、管理、教育完全交给了长辈代管,出现缺位、错位、溺爱现象等,不利于孩子的习惯养成。
(二)家庭子女较多,工作不固定,无时间、精力关注孩子。一是这些孩子当中有1—2个兄弟姐妹的占85%,某种程度上家长在他们身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缺少爱的温暖;二是为了生计,为使孩子接受相对优质教育资源,大多家长只能一边让孩子上学,一边在城市工作。由于工作不稳定,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生活待遇低,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部分学生一天的生活都是自己在地摊上解决,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和健康。
(三)入学前在农村生活时间较长,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率相对较低。入学前在农村生活长大的占70%,30%的学生入学前只接受过1—2年的学前教育。从小接受正规的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较少,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从小养成,上小学后纠正和规范的难度较大、花费时间长,效果欠佳。
(四)教师全员育人意识不强。一是教师职责认识不全面。教师的任务和职责是教书育人。部分教师只注重自己的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育人工作,认为学生的德育教育、行为习惯养成、学生活动等工作主要有学生处(少先队)及班主任负责,与自己无关,偏面的认识导致任课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多,关心学生身心健康、行为习惯的少。二是與家长接触沟通机会较少,对学生基本情况了解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
(五)班主任队伍现状有待提高。一是缺乏班级管理经验和方法。在现有的6个班主任中,只有1人担任班主任工作20年以上,其他均为近三年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有的是第一次接触班主任工作,缺乏班级管理经验和方法。二是班主任队伍相对稳定性较弱。由于教学工作需要、班主任自身等原因致使班主任更换次数较多,频率较高,对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带来许多不利因素。三是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生源较差,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管理难度较大,事务性工作多,家长配合力度不够,福利待遇不高等原因,致使班主任工作力度不大,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强。四是班主任培训工作不到位。
三、对策
(一)强化家长学校建设,提升家长教育理念。一是健全组织。在征求意见、集中评价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建立组织,健全机制,确保各项活动开展有序;二是强化培训。建立家长学校开课制度,一学期不少于2次,做到“五有”即有计划、有内容、有教材、有评价、有反馈;开设家长大讲堂,充分发挥家长的智慧和才能,邀请家长到校作专题讲座,介绍家教经验,传递正能量。三是建立家校对接制度,定期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亲子游园活动、亲子共读一本书、亲子共探险等活动,拉近父子(女)、母子(女)之间的距离,消除隔阂,培养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树立家长在孩子中的良好形象。同时每学期坚持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颁发证书和荣誉牌,给家长和孩子于自信,共建美好和谐家庭。
(二)诵经典美文,重知行合一。坚持“诵读与教学相结合”“诵读与行为养成相结合”原则,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晨诵活动、周一集体诵读、校园广播朗诵、诵读之星评比、诵读展示。制定方案,注重跟踪督查,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汲取精髓,感悟经典魅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树立全员育人理念,制定全员育人方案,建立定期汇报制度。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育人,担任导师,每个导师至少负责2名学生,建立“导学”关系,建立成长档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
(四)注重行为习惯养成的强化和训练。一是明确责任主体。少先队负责此项工作的具体督促和落实,其它处室做好配合协调工作。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班级导师和学生负总责。二是狠抓落实。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纠正自己的不足,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营造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氛围。开展主题月活动(1—2月传统文化月,3月雷锋活动月,4月行为习惯月,5月文明用语月,6月卫生保健月,7—8月实践活动月,9月入学教育月,10月体育运动月,11月科技制作月,12月才艺展示月),做到月月有主题,月月有重点。建立表扬和批评制度,做到周点评,月小结。
(五)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学习,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班主任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跳出思维定势,摒弃僵化认识;树立大局意识,积极宣传学校的各项管理和教师配备;拓宽交流渠道,鼓励班主任通过各种会议、业务培训、技能竞赛、作课、送教下乡等活动结识工作上的好战友;鼓励班主任通过上下关系、亲戚朋友、社会关系等各种渠道结识有志于教育的好朋友;利用外出学习、进修等机会认识教育系统的好伙伴;和学生家长交朋友,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积极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家长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帮手。二是强化培训,提升班主任工作艺术和方法。请进来,邀请相关专家和市级模范班主任就班主任工作艺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如何转化学困生等问题进行讲解、了解处理棘手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学困生的心理需求,解决工作中的困惑;走出去。了解信息,拓宽渠道,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班主任培训,通过听讲座、现场观摩、现场交流、拓展训练、外地考察等形式,开阔眼界,交流经验。三是坚持“五个一”制度。即每月一次集中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班主任的思想境界、辨别能力,改变为人处事的态度;每学期初一次工作研讨会、期末一次工作总结会,对新学期工作进行安排,对当学期工作进行总结;每月底一次总结、反思会,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制定措施,研究安排下月重点工作;间周一次协调会,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到疏堵结合。四是提高班主任地位和待遇。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维护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最大限度保障班主任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