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遇见月球尘埃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t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明波 张 朵/译
  
  一个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爱上了索贝尔的朋友卡罗琳。这个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年轻人,冒着泄露国家机密和丢掉饭碗的风险,送给心上人一小撮来自月球的尘埃。
  身为科普作家的索贝尔得知此事,急切地追问卡罗琳:“你把它放哪儿了?给我看一下!”
  “都让我吃掉了。”卡罗琳诧异地望着索贝尔,顿了一下,又理直气壮地补充说:“总共就那么一点。”
  数十年后的今天,索贝尔在自己的新作《一星一世界》中,依旧在“嫉妒卡罗琳,得到了品尝月球样本的机会”。
  可现实生活中的卡罗琳,从未因此获得什么特异功能,既不能在黑暗中发光,也不会凌空漫步。她嫁给了一位兽医。那一小口月亮“美食”,无疑早就因为新陈代谢,在她体内了无踪影。
  那么,在这一小撮尘埃里,究竟包含些什么,让索贝尔魂牵梦萦了这么多年?
  科学家们很早就通过望远镜,看见月球表面的暗淡黑斑。天文学家们为它们取名叫“月海”,暗示它们和液态水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然而,当第一批月球漫步者踏上这些“海滩”时,却从那里带回了这些人们能想像到的最干燥的物质。
  月球的尘埃,为干燥度设定了一个新标准—— 一种完全缺水的状态。这些样本从未沾染过一滴水,也不带一个水汽泡,甚至连一丁点儿冰都没有接触过。
  人们用“干若枯骨”来描述这些月球尘埃。可事实上,它们比骨头干燥得多。因为骨头形成于地球湿润的生态系统中,在动物体死后很久,还会保持着水的痕迹。
  每个“阿波罗”号的宇航员,都挡不住这些尘埃的“骚扰”。它不请自来,无孔不入,在宇航员的白皮靴、太空服和手套上粘上薄薄的一层,又和他们返回了登月舱。在摘下泡状头盔的一瞬,宇航员们都闻到了类似硝烟或壁炉湿灰的气味。
  宇航员们还一度受到这些尘埃的“欺骗”。月球上的太阳光未经大气过滤,放射出不同于地球的光芒,扰乱了他们对色彩和深度的感觉。
  当他们望着月球朝阳的那面时,以为布满灰尘的月球表面,像沙滩一样呈淡茶色;可当他们转到月球的背面时,尘埃却变成了灰色;随后,他们将尘埃样本铲进了塑料袋,它又变成了黑色。
  与人类相似,胶卷也习惯了地球大气中的光线,它对月球表面这一新地貌的微妙色调,给出了自己的一套阐释。于是,宇航员们摄下的照片,和他们印象中在漫步月球时所看到的图景,存在着极大的色彩偏差。
  可如果没有这些“干燥而狡猾”的尘埃,人们将永远看不到皎洁的月光。根据科学家的观测,月球的光线反射率,其实和墨黑色的柏油马路的光线反射率差不多。幸好,在粗粝的月球表面上,布满了粗颗粒的月球尘埃,为它增加了无数反射光线的平面。那些茶色、灰色和黑色的尘埃,反倒为月球笼上了一层白色的光辉。
  这些月球尘埃,主要来自月球与其他天体撞击后形成的二氧化硅玻璃体。可在大约30亿年前,随着太阳的寿命进入稳定的“中年”,月球与来自太阳系的大型天体碰撞的机会,已经消除殆尽。于是,月球上所有的地质活动也随之停止。
  只是偶然间,还有一些微型的陨石,会落在这颗已进入死亡状态的星球上。因此,堆积在它表面的尘埃,每年会以百万分之一毫米的厚度递增。
  这一过程极为轻柔,基本上不会惊扰月球上干燥而死寂的环境——包括成排的科学仪器、分级火箭使用后留下的成堆空筒,以及三台静静停放着的探月车。
  在这些特意留在月球上的个人纪念品中,有一张某宇航员和他家人的快照。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人类还特地对那张照片进行了塑封。可是,在平静的月球表面上,它永远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因为在那里,一个留在尘埃中的脚印,可以完好地保留数百万年。
  只有那特殊的一小撮尘埃,会给人以“温暖和潮湿”的联想。它被妥善地安置在宇宙飞船的舱室内,又在火箭的推送下,穿越了24万英里的星际距离来到地球,然后被一位英俊的宇航员,亲手献给自己的心上人。
  (陈国彬摘自《中国青年报》)
其他文献
走出楼道口,一个脏脏的小男孩拦住我,给我鞠了个躬,拿着小本本和笔,非要我给他签个名!我笑了笑说:“小弟弟,认错人了吧?”咱不是领导,也不是明星,这算哪门子事啊。  小男孩认真地说:“阿姨,行行好吧。”我赶着上班,没空理他,顺手写了个假名,扬长而去。  到了单位,和同事一说这怪事,顿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有几个同事说,也碰到了那个小男孩要签名,可是大家都不认识他,也就不约而同地,胡乱给他签了个假名。有
期刊
北京,某校。上课铃声在校园里响出共鸣。铃声止息,所有的走廊都静悄悄。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这是学校里一个很好的班,学生们已坐得整整齐齐。  今天,英美教育专家要来这个班听课。他们已经来了,他们听到自己的皮鞋在教学楼宽敞的长廊里发出清晰的声响……陪同前来的还有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大家坐定,教课的老师走进来了。  同学们起立后坐下,老师侧立于黑板前,他的目光没有去巡视全班同学,而是望向窗外。老师的头上已
期刊
鲁迅:婉转的“伪作家”  当年,广州的一些进步青年创办的“南中国”文学社,希望鲁迅给他们的创刊号撰稿。鲁迅并不想写,于是就说:“文章还是你们自己先写好,我以后再写,免得人说鲁迅来到广州就找青年来为自己捧场了。”  青年们说:“我们都是穷学生,如果刊物第一期销路不好,就不一定有力量出第二期了。”  鲁迅风趣而又严肃地说:“要刊物销路好也很容易,你们可以写文章骂我,骂我的刊物也会销路好的。”  张大千
期刊
偶尔看到一则挺别致的短文,摘录如下:  看到劫匪,如果不能挺身而出,悄悄打一个110也是一种善良。  做为老板,如果不能提高员工待遇,按时发放工资也是一种善良。  作为员工,如果不能成为劳模,付出的劳动对得起工资也是一种善良。  看到人家墙要倒了,如果不能扶,不推也是一种善良。  看到别人喝粥,你在吃肉,如果不想让,不吧嗒嘴也是一种善良。  看到别人伤心落泪,如果不想安慰,不幸灾乐祸也是一种善良。
期刊
我们不久就要搬家,于是发现我们在这里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最后一次做了:  我们最后一次去附近那片海滩。  我们想最后一次去一下我们最喜欢的墨西哥餐馆。  我们想再四处走走,如果有机会,很可能会停在冰淇淋店里喝杯奶昔。  我最后一次在教堂的公告牌上写字; 最后一次去看我们的邻居。  我想再和朋友们打一轮高尔夫球。  我想在心里留下来不褪色的照片,想倾听每一句话,想留住每一位朋友的音容笑貌。平常一点也不重
期刊
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你知道“荆”指的是什么吗?  “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后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涂鸦”这一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孩提时喜欢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意涂抹
期刊
1、像一株向日葵吧  从前的校园广播只播学校不着四六的新闻,谁拣了钱包交公,谁在雨中收了国旗,诸如此类的。再不然,念点爱好文学的同学写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听着酸倒一片牙的小文章。  听,或者不听,都是一样的。  可是,那学期有了不同。校园广播站与时俱进开办了点歌栏目。  那天,阿兮从外面回来满面红光,端起杯子喝掉一杯子凉白开,见还是没有人问她怎么了,忍了忍,在床上躺了会,终于没忍住,起来走到大姐跟前
期刊
我们今天写一首诗,可以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宣传途径得以发表,那么唐代诗人的浩瀚诗篇,在当时是如何发表的呢?  1.即席赋咏  大历年间卢纶、李瑞等所谓的“十才子”,经常奔走于豪门权贵王公贵族的宴席,当场赋咏、朗诵自己的酬答附和之作,因而名声大振。  2.呈示寄赠  这是当时最普遍的方法,如李白的《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赠”“寄”为题,但也是赠送别人的,有些诗人直接
期刊
赖声川/编译    记得某个下午,我坐在尼泊尔寺庙的楼梯上。雨水把整个寺庙广场弄得泥泞不堪,我们在地上铺砖块做走道。  一位朋友边抱怨边踏着砖块走来。当她走到我面前,以一种极为不耐烦的态度环顾四周,然后说:“真恶心!如果我掉进这些脏水里怎么办?这个国家什么都脏!”  因为十分了解她,所以我谨慎地点点头,希望通过这无言的同情,令她舒服些。  几分钟后,另一个朋友拉斐尔也来到这个泥泞的广场前,她一面在
期刊
美国《发现》杂志上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物品不同的放置位置影响到人的健康。     最糟糕的放牙刷的地方:盥洗间的水槽  水槽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它与厕所的关系太密切了。根据亚利桑那大学环境微生物学教授、细菌专家查克杰巴博士的说法,通常抽水马桶每平方英寸含有320万个细菌。当你冲水时,带厕所臭味的水雾被喷到6英尺远,飞溅在地板、水槽和牙刷上。“如果你不喜欢冲厕所的水,就把牙刷藏在门背后,如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