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本地区颌面部骨折的病因、骨折类型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5—2011年共117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构成、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17例颌面部骨折中,男性111例,占94.87%,女性6例,占5.13%。30—39岁者最多,60例,占51.28%。致傷原因以工伤事故为主,有82例,占70.09%,交通事故次之。大部分患者伤后2周内进行开放内固定手术治疗,有68例,占87.18%。以下颌骨骨折为主要类型,有60例,占51.28%,面中部复杂骨折次之,53例,占45.30%。诊断方法全颌曲面断层及CT平扫,必要时CT三维重建。治疗方法以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为主,有78例,占66.67%,部分联合颌间牵引,颅颌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颌面部骨折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以工伤为主要受伤原因,下颌骨骨折为主要受伤类型,其次为面中部复杂骨。诊断多采用全颌曲面断层、CT平扫及CT三维重建等确定骨折的类型、方向、数目以及移位情况。治疗方法以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术为主,可达到精确稳定复位,患者痛苦少,疗效可靠。
关键词:颌面部骨折;坚固内固定;回顾性分析
颌面部位于人体最突出和最暴露的部位,在受到外力时发生骨折的机会较大,且损伤后如果诊治不当或不及时,往往会造成咀嚼功能障碍,面部畸形。有调查结果表明,在各类交通事故中,颌面损伤的发病率可高达80%,而颌面骨折发病率约占颌面损伤的35%[1]。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2005—2011年收住入院的颌面骨折117例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本地区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17例,其中男性111例,占94.87%,女性6例,占5.13%,男女比例18.5:1。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62岁,平均32岁。其中30—39岁者最多,60例,占51.28%。
2 年龄分布
表1 117例颌面骨折病例年龄分布(n %)
3、受伤原因
表2 117例颌面骨折病例受伤原因分布(n %)
%)
4、诊断及治疗方法
表3 117例颌面骨折诊断及治疗分布(n %)
5、手术情况
表4 117例颌面骨折手术时间分布(n %)
结 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颌面外形及功能均有明显改善,采取手术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术者78例,76例伤口Ⅰ期愈合,2例因伤口感染导致延期愈合。有39例因伤势较轻、骨折移位不明显采取保守治疗,其中有11例配合颌间牵引恢复正常咬合关系。
讨 论
1、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口腔颌面部位于人体突出暴露部位很容易受伤。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工具多样化,交通事故已上升为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主要原因[2]。本组病例中工伤事故为主要的受伤原因,有82例,占70.10%,交通事故次之,这可能与我院地处山西古交这个以煤炭产业为主的矿区有关。本组好发年龄为30—39岁,60例,占51.28%,男女比例18.5:1,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颌面部骨折,这是由于男性在社会生活中承担重体力劳动有关。与文献报道男女比例4.0-4.75[3]之间趋势一致。
2、在颌面部骨折中,下颌骨骨折占70%左右[4],由于下颌骨是颌面部体积最大的骨骼,位置较突出,占据面下1/3及两侧中1/3的一部分,易遭受损伤而导致骨折。本组病例中下颌骨骨折60例,占51.28%,与一般的报道基本符合。另外,由于面中部的解剖结构最为复杂,因此受伤较重、伤情复杂的面中部骨折如颧上颌骨骨折及上、下颌骨骨折也较多见,本组面中部骨折有53例,占45.30%。
3、临床诊断一般通过临床检查、X线平片和CT平扫容易确定。但随着CT三维重建的广泛应用,更能清晰显示颌面复杂骨折的立体解剖图象与空间结构关系,有利于确定颌骨骨折的位置、数量、方向、类型及骨折移位情况[5],不仅对诊断有重要作用,而且对骨折治疗也有指导作用。
4、目前颌面部骨折治疗以手术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术为治疗的主流。目的是重建骨骼的解剖结构和连续性,恢复患者正常的面部外形和咬合关系,建立正常的咀嚼功能,并保证骨折在限定时间内正确愈合,以恢复骨原有的形态和功能[6]。本组病例中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术有78例,占66.67%。随着影象技术、手术器械及内固定材料的发展与手术方式的改进,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逐步取代了单纯采用闭合复位联合单颌固定或颌间牵引、颅颌固定的治疗方式。同时坚固内固定在颌面部骨折中使用加速了骨折的愈合。
5、颌面骨折应早期治疗。面部的骨折处理应及早进行。一方面由于面部软硬组织有丰富血供,组织愈合快,骨折后3周即达到纤维愈合。另一方面,因骨折错位,软组织瘢痕收缩,使得Ⅱ期整复变的十分困难。早期骨折的复位与固定,并以恢复原有的咬合关系为标准。早期的治疗可以稳定骨折断端,消除骨折的疼痛及允许患者早期功能性无痛运动,有利于摄取食物、维持营养,缩短新陈代谢紊乱期,而且也有利于关节肌肉康复,防止“骨折病”的发生,实现了动静结合。本组中2周内进行手术者66例,占手术患者的84.62%。但对于复合伤的救治,原则上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为前提进行积极有效的抢救,使全身情况稳定或好转后再进行颌面部骨折的处理[7]。伤员昏迷期禁止作颌间固定,小儿及老年不适宜手术者可考虑保守治疗。
参考文献:
[1]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问声出版社,2005:176—183
[2]忻文雷,李耀俊,厉祯,等.口腔颌面部骨折88 例临床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20(3):192 - 195.
[3]薄斌,顾晓明,周树夏.交通事故颌面骨折病例回顾性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8,8(1):9—10
[4]李向利,王素云,李刚,等.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58 例[J].武警医学,2008,19(8):743.
[5]Heiland,D,Schulze G,A dam.etal.3D-imajing of the facial skeleton with an isocentric mobile C-arm system[J].Denromaxillofacial radiology 2003,(32):21—25
[6]张益,孙勇刚主编,颌骨坚固内固定[M].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62—163
[7]刘雨,孙世尧,李祖兵.颌面部骨折355例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26(5):302--303
关键词:颌面部骨折;坚固内固定;回顾性分析
颌面部位于人体最突出和最暴露的部位,在受到外力时发生骨折的机会较大,且损伤后如果诊治不当或不及时,往往会造成咀嚼功能障碍,面部畸形。有调查结果表明,在各类交通事故中,颌面损伤的发病率可高达80%,而颌面骨折发病率约占颌面损伤的35%[1]。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2005—2011年收住入院的颌面骨折117例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本地区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17例,其中男性111例,占94.87%,女性6例,占5.13%,男女比例18.5:1。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62岁,平均32岁。其中30—39岁者最多,60例,占51.28%。
2 年龄分布
表1 117例颌面骨折病例年龄分布(n %)
3、受伤原因
表2 117例颌面骨折病例受伤原因分布(n %)
%)
4、诊断及治疗方法
表3 117例颌面骨折诊断及治疗分布(n %)
5、手术情况
表4 117例颌面骨折手术时间分布(n %)
结 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颌面外形及功能均有明显改善,采取手术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术者78例,76例伤口Ⅰ期愈合,2例因伤口感染导致延期愈合。有39例因伤势较轻、骨折移位不明显采取保守治疗,其中有11例配合颌间牵引恢复正常咬合关系。
讨 论
1、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口腔颌面部位于人体突出暴露部位很容易受伤。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工具多样化,交通事故已上升为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主要原因[2]。本组病例中工伤事故为主要的受伤原因,有82例,占70.10%,交通事故次之,这可能与我院地处山西古交这个以煤炭产业为主的矿区有关。本组好发年龄为30—39岁,60例,占51.28%,男女比例18.5:1,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颌面部骨折,这是由于男性在社会生活中承担重体力劳动有关。与文献报道男女比例4.0-4.75[3]之间趋势一致。
2、在颌面部骨折中,下颌骨骨折占70%左右[4],由于下颌骨是颌面部体积最大的骨骼,位置较突出,占据面下1/3及两侧中1/3的一部分,易遭受损伤而导致骨折。本组病例中下颌骨骨折60例,占51.28%,与一般的报道基本符合。另外,由于面中部的解剖结构最为复杂,因此受伤较重、伤情复杂的面中部骨折如颧上颌骨骨折及上、下颌骨骨折也较多见,本组面中部骨折有53例,占45.30%。
3、临床诊断一般通过临床检查、X线平片和CT平扫容易确定。但随着CT三维重建的广泛应用,更能清晰显示颌面复杂骨折的立体解剖图象与空间结构关系,有利于确定颌骨骨折的位置、数量、方向、类型及骨折移位情况[5],不仅对诊断有重要作用,而且对骨折治疗也有指导作用。
4、目前颌面部骨折治疗以手术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术为治疗的主流。目的是重建骨骼的解剖结构和连续性,恢复患者正常的面部外形和咬合关系,建立正常的咀嚼功能,并保证骨折在限定时间内正确愈合,以恢复骨原有的形态和功能[6]。本组病例中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术有78例,占66.67%。随着影象技术、手术器械及内固定材料的发展与手术方式的改进,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逐步取代了单纯采用闭合复位联合单颌固定或颌间牵引、颅颌固定的治疗方式。同时坚固内固定在颌面部骨折中使用加速了骨折的愈合。
5、颌面骨折应早期治疗。面部的骨折处理应及早进行。一方面由于面部软硬组织有丰富血供,组织愈合快,骨折后3周即达到纤维愈合。另一方面,因骨折错位,软组织瘢痕收缩,使得Ⅱ期整复变的十分困难。早期骨折的复位与固定,并以恢复原有的咬合关系为标准。早期的治疗可以稳定骨折断端,消除骨折的疼痛及允许患者早期功能性无痛运动,有利于摄取食物、维持营养,缩短新陈代谢紊乱期,而且也有利于关节肌肉康复,防止“骨折病”的发生,实现了动静结合。本组中2周内进行手术者66例,占手术患者的84.62%。但对于复合伤的救治,原则上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为前提进行积极有效的抢救,使全身情况稳定或好转后再进行颌面部骨折的处理[7]。伤员昏迷期禁止作颌间固定,小儿及老年不适宜手术者可考虑保守治疗。
参考文献:
[1]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问声出版社,2005:176—183
[2]忻文雷,李耀俊,厉祯,等.口腔颌面部骨折88 例临床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20(3):192 - 195.
[3]薄斌,顾晓明,周树夏.交通事故颌面骨折病例回顾性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8,8(1):9—10
[4]李向利,王素云,李刚,等.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58 例[J].武警医学,2008,19(8):743.
[5]Heiland,D,Schulze G,A dam.etal.3D-imajing of the facial skeleton with an isocentric mobile C-arm system[J].Denromaxillofacial radiology 2003,(32):21—25
[6]张益,孙勇刚主编,颌骨坚固内固定[M].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62—163
[7]刘雨,孙世尧,李祖兵.颌面部骨折355例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26(5):3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