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针对中学物理教育教学中师生缺乏情感交流,学生对物理兴趣不浓,学习不主动,自信心不足的情况,本文从分析心理效应入手试图寻找改善这些情况的有效方法。教育技巧实际上是“怎样教”的工具,“心理效应”便是一种有效教育的技巧。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巧用这一技巧,将其蕴藏于无痕无形的教学中,柔和而不突兀,那么,“心理效应”将能释放出巨大能量,处处“生花”,使物理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效应 学习动机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89-02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物理教师能恰当的应用心理效应,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健全学生的人格,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心理效应综述及心理效应在物理教学中的影响
所谓心理效应,是指人、物、境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对人的影响所产生的心理效果。实践表明,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许多心理效应对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甚至可以夸张的把它比喻为教育教学的秘密武器。心理效应对中学物理教学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关键是看教师如何趋利避害、灵活恰当地运用。由于心理效应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笔者仅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心理效应为例,简要介绍。
(一) 荷花定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荷花定律,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不妥协、不放弃的人,才有机会“守得云开见月明”,在学习上能取得质的飞跃。
(二) 瓦拉赫效应。所谓的瓦拉赫效应,指的是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处和弱处,一旦找到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便可以取得惊人的成绩。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改变原先的生产“标准件”的教育方式,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将其发扬。
(三) 保龄球效应。行为科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保龄球效应”,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保龄球效应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把鼓励和期望看得比批评更重要,更能达到评价的目的。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真诚自然的肯定学生,才能唤起学生的真挚感、温暖感和友谊感,才能使他们真正喜欢上物理这门学科!
二、心理效应在物理教学实际中的实施原则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教育教学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我们大多数人都在有意或无意的运用着它。只有正确地了解、掌握并遵循心理效应的实施原则,充分发挥心理效应的功能,才能促进教育教学。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教学实践证明,不懂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懂得学生心理活动的特征和规律,物理教育、教学活动就只是呆板、机械和低效的劳动,所以,我们只有把心理学、心理效应理论切实有效的运用到物理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上课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见学生说小声话而且觉得很生气,学生可能是在讨论课堂的物理问题或生活中的趣事甚至可能是偶像明星,这时候我们无须大动干戈,直接摆出要讨伐学生的气势,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这个年龄阶段还活泼好动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可以用一些物理小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设法提醒他们,这样的物理课堂或許会让这些蓬勃的少年觉得更加有趣,更加吸引学生。
(二) 及时具体原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相信我们都已耳熟能详,纵观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陶先生作出了积极反应,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并且对给“四颗糖”的原因都给予了具体的说明,没有随意盲目的表扬和肯定,让学生了解懂得哪些是好的行为,以便能够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找准努力的方向,使被激励的行为获得放大、延伸的效果。只要教师善于从课堂教学繁杂的信息中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体验成功学习物理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信,这样就能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
(三) 公平一致原则。教师能否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对待每一个学生,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物理情感。在绝大多数学生看来,对他做出的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评价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评价是否公正、客观。评价不公,极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公正而客观的评价才能令人信服,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更要公平地对待,切勿心存偏见,在进行转化教育时,教师必须克服“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的思维定式。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对后进生多加由衷的赞扬激励并一直持续。我们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链式反应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这样经过教师的精心扶持,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 适度性原则。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任何事都有个度。心理效应的运用也是如此。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做到“张弛有度”。
总而言之,物理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时刻铭记心理效应是育人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物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心理效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时不能千篇一律,要公平一致,讲方式,讲场合,因人而异。不然,心理效应就会失去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林乐波,毕一星.教育心理效应解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8:2.
[2]潘东良.批评的心理效应及其策略[J].教育与管理.2004:2.
[3]刘春叶.课堂教学场效应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37.
[4] 《金梭丛书》编委会.中学课程改革巡礼[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心理效应 学习动机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89-02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物理教师能恰当的应用心理效应,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健全学生的人格,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心理效应综述及心理效应在物理教学中的影响
所谓心理效应,是指人、物、境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对人的影响所产生的心理效果。实践表明,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许多心理效应对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甚至可以夸张的把它比喻为教育教学的秘密武器。心理效应对中学物理教学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关键是看教师如何趋利避害、灵活恰当地运用。由于心理效应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笔者仅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心理效应为例,简要介绍。
(一) 荷花定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荷花定律,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不妥协、不放弃的人,才有机会“守得云开见月明”,在学习上能取得质的飞跃。
(二) 瓦拉赫效应。所谓的瓦拉赫效应,指的是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处和弱处,一旦找到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便可以取得惊人的成绩。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改变原先的生产“标准件”的教育方式,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将其发扬。
(三) 保龄球效应。行为科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保龄球效应”,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保龄球效应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把鼓励和期望看得比批评更重要,更能达到评价的目的。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真诚自然的肯定学生,才能唤起学生的真挚感、温暖感和友谊感,才能使他们真正喜欢上物理这门学科!
二、心理效应在物理教学实际中的实施原则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教育教学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我们大多数人都在有意或无意的运用着它。只有正确地了解、掌握并遵循心理效应的实施原则,充分发挥心理效应的功能,才能促进教育教学。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教学实践证明,不懂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懂得学生心理活动的特征和规律,物理教育、教学活动就只是呆板、机械和低效的劳动,所以,我们只有把心理学、心理效应理论切实有效的运用到物理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上课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见学生说小声话而且觉得很生气,学生可能是在讨论课堂的物理问题或生活中的趣事甚至可能是偶像明星,这时候我们无须大动干戈,直接摆出要讨伐学生的气势,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这个年龄阶段还活泼好动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可以用一些物理小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设法提醒他们,这样的物理课堂或許会让这些蓬勃的少年觉得更加有趣,更加吸引学生。
(二) 及时具体原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相信我们都已耳熟能详,纵观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陶先生作出了积极反应,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并且对给“四颗糖”的原因都给予了具体的说明,没有随意盲目的表扬和肯定,让学生了解懂得哪些是好的行为,以便能够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找准努力的方向,使被激励的行为获得放大、延伸的效果。只要教师善于从课堂教学繁杂的信息中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体验成功学习物理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信,这样就能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
(三) 公平一致原则。教师能否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对待每一个学生,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物理情感。在绝大多数学生看来,对他做出的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评价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评价是否公正、客观。评价不公,极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公正而客观的评价才能令人信服,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更要公平地对待,切勿心存偏见,在进行转化教育时,教师必须克服“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的思维定式。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对后进生多加由衷的赞扬激励并一直持续。我们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链式反应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这样经过教师的精心扶持,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 适度性原则。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任何事都有个度。心理效应的运用也是如此。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做到“张弛有度”。
总而言之,物理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时刻铭记心理效应是育人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物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心理效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时不能千篇一律,要公平一致,讲方式,讲场合,因人而异。不然,心理效应就会失去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林乐波,毕一星.教育心理效应解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8:2.
[2]潘东良.批评的心理效应及其策略[J].教育与管理.2004:2.
[3]刘春叶.课堂教学场效应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37.
[4] 《金梭丛书》编委会.中学课程改革巡礼[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