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覆盖广,信息快使得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在交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何在校友工作中加强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是进一步加强校友工作水平,提升服务校友质量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校友工作 新媒体 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新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更好为校友工作服务,是值得深思研究的课题。
1 新媒体的概念及其与校友工作的联系
1.1 新媒体的概念和特征
目前新媒体并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的新的媒体形态。狭义的新媒体可以被认为是新型或者新兴的媒体,是基于数字基础的,非线性传播的,能够实现交互,具有互联传播特性的媒体;广义的新媒体目前被称作为“第五媒体”,是指在新的技术支撑下出现的,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以多媒体(如电视、电脑、手机、显示屏等)为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交互的语言娱乐服务、远程教育等信息集成的新传播形式或手段的总称。正是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让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互动性、超文本、虚拟性、网络化、模拟性等特点,它实现了投放主体与使用主体之间使用交互性与即时性,信息海量性与共享性,需求个性化与社群化。
1.2 新媒体与校友工作的联系
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资源,校友在学校事业的发展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从不同方面与母校、其他校友、师长等发生着多方面的联系。因此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友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借助多种方式为校友服务。作为异军突起的新媒体技术便是校友工作更好开展的有力手段,同时在借助新媒体技术为校友服务时,要把握其特点,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注意规范化。
2 利用新媒体技术服务于校友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2.1 个性化更加突出
传统媒体由于技术的原因,基本上是考虑面向大众化的需求,往往忽略了不同群体、不同方面的需求。而利用新媒体技术为校友进行服务在个性化方面将更加突出。校友会可以通过新媒体根据自身工作定位和工作开展情况提供相关的新闻、信息、服务形成基本资源库,每个新媒体的受众校友手中最终可以接受到的统一定制的相同信息内容,也可以完全根据自身需求选取的差异化信息内容,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为校友提供其感兴趣的相关信息,进行个性化服务。
2.2 增大受众选择性
在新媒体中,人人都是校友工作过程参与的主体,既可以是信息接受对象,也可以是发布对象,同时在同一时间空间产生多行为活动。新媒体的运用可以做到将受众按照不同类型不同群体以及不同需求细分,甚至可以面向单一个体,形成点面结合的立体方式,打破统一由校友总会自上而下的灌输要求方式,充分满足校友对个性化、特色化校友工作的需求,进一步稳固和扩大校友工作受众的选择性。
2.3 形式多样化
新媒体通过对文字、音频、画面等扩展内容,突破传统媒体形式,形成多样化特点。除大容量外,新媒体还有“易检索性”的特点,可以随时存储、查找所需的内容,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方式,增加信息发布的渠道、容量,让更多校友了解母校的发展状况、参与母校的发展。反过来,各地校友也可通过新媒体技术为母校提供大量的科技信息和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信息,促进母校的发展。
2.4 时效性更强
传统媒体受到条件限制导致时效性不够,新媒体的使用真正具备了无时限特点,新媒体可以随时获取、加工和发布信息,也可以随时通过软件和网络形式实现全时段在线服务。利用多媒体技术校友总会能在第一时间内将与校友息息相关的信息快速传递到校友那里,更快捷、准确地为校友服务。
3 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在校友工作中运用新媒体技术
3.1 搭建信息集成平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在现阶段高校发展规模的情况下,传统校友信息收集、管理以及整合和利用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校友工作发展的趋势。利用新媒体技术扩展校友信息化平台和信息系统建设的功能,能建设整合多方(社会、学校、校友)资源,满足多方需求的集成体系,更好地提升校友工作能力。
通过完善校友信息集成平台建设,也可以让以院系、地区、行业为单位的分类校友会积极参与,弥补学校校友总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覆盖面不足,工作力度不够等缺陷,进一步加强校友会在传播学校文化、凝聚校友、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3.2 利用媒体新手段,扩大信息交流
独特的新媒体手段,从即时聊天工具QQ,到手机短信、飞信、彩信、邮件,再到现阶段的微博、微信等信息视频平台和SNS社交网络,形成了现阶段独特的校友信息交流沟通渠道。
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用户群体巨大和高时效性,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QQ用户已经达到6亿之多,微博的代表新浪微博自2009年8月28日推出服务以来,一直保持着爆发式增长,其注册用户在2011年4月底已经突破1.4亿,这些巨大的用户群体和高时效性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信息的扩散和交流的能力让传统媒体相形见绌。新媒体所构成的信息平台已经成为用户最多、互动最活跃、使用最频繁、沟通最即时的平台。在现阶段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必定成为校友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也能获得最大的影响力和实际效果。
3.3 结合新媒体技术,丰富校友文化建设
校友文化是大学精神在社会中的表征,她是母校和其培养人才之间共同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双方荣辱与共互惠互利发展的有机结合,她通过有效的沟通途径和交流网络传递,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友活动来得到展示。加强校友文化建设是校友工作开展的无形手段,是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凝聚校友的基础之一。通过在校友工作中利用新媒体技术,进一步扩展健全校友文化的沟通途径和网络,丰富校友活动开展的形式和种类,宣传母校成绩及校友成就,深化校友文化建设。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利用校友网站综合信息平台,建立校友论坛和校友分会网页,建设广大校友的虚拟家园,让网络缩减空间时间的距离;通过地区校友QQ群、短信平台、邮件平台、校友总会认证微博等新媒体技术,及时发布校友活动通知、反馈校友动态,发送校友电子刊物;通过新的平台和手段加强母校服务校友、校友回馈母校、互利合作等方式的活动开展等。
4 在校友工作中使用新媒体技术面临的问题
4.1 新媒体对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价值观念,是由社会存在的复杂多样的价值观通过长期融合,是体现一个社会关于一切价值立场和态度的价值体系,它反映了社会客观存在的经济政治结构和发展状况,寄托了社会人对自身理想发展和关系的期望。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标志着是社会结构特征的变化,在这其中存在着重要的社会学特征:即社会评价机制多样化和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价值在同一时空中并存。
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而新媒体称为网络发展的新驱动,尤其是手机终端称为网民数量增加的重要来源,在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等新媒体运用中有着良好的表现。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使用范围的宽度广度,已经形成了社会价值变化的重要社会学特征基础,不同的社会评价机制和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价值在新媒体技术中共生并存,这使得新媒体技术成为影响社会价值观的新途径。校友工作运用新媒体,就是利用其优势,把握校友作为新媒体参与和使用对象的特点,为校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丰富校友文化建设的内涵,充分扩大母校的影响力。
4.2 新媒体安全性需要加强
数字化的形式和网络化的平台,让传统的信息形式得以便利化,但也让传统形式信息的安全性大大降低,如未经加密的存储方式,众多的木马和病毒,随意的信息传播等,都会导致信息泄露或者导致损失。在运用新媒体为校友服务的过程中,因为新媒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特性,其安全性是需要加强和保证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尤其在对主体(学校)信息安全、校友信息资源安全、防止身份伪造、防止不良信息传播等方面。
4.3 新媒体缺乏有效监控引导
正是因为新媒体的优势,也逐渐暴露出新媒体的缺陷,尤其是存在缺乏公信力、媒体使用者缺乏明确的身份认证等情况下,新媒体所涵盖的海量信息、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准确性都得不到保证,新媒体对象的充分互动更是存在更大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目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大于对应管理机制和制度的完善速度,使得新媒体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这需要行业和新媒体提供者和使用者都在实践中进行摸索和总结。
总而言之,校友工作中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要尽量避免其存在的问题,在现有体制和制度下,规范新媒体的使用,在做好校友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倡导积极蓬勃的校友文化,传播大学理念,体现大学精神,承担大学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朱云.新媒体产业科技创新因素分析的建构[J].现代管理科学,2012.8:79-81.
[2] 朱军,张宁.反垃圾邮件技术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11:26-28.
[3] 冉庆美.浅议如何利用互联网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攀登,2005.24(3):133-134.
[4] 翟玉忠.信息时代 谁主沉浮——互联网中枢神经根服务器控制权之争[J].电脑爱好者,2005.16:6-8.
[5] 周艳玲.新经济的困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4):41-44.
[6] 徐振兰.大学生网络综合征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9.5:152-153.
[7] 王寿苹.电视纪录片网络市场的发展前景探析[J].声屏世界,2005.6:45.
[8] 郑利平,田艳晖.网络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和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7.7:241-242.
[9] 黄全明.挑战与对策:对新世纪学校德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7(2):18-21.
[10] 周任慧.如何使搜索引擎在网络营销中心充分发挥作用[J].兰州石化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05.5(2):49-51.
[11] 童文胜.企业年金制度创新与和谐社会重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5.5:120-122.
[12] 路红亚.文化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双重影响[J].求实,2006.2:68-71.
[13] 秦子文,罗标.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5.7(4):60-62.
关键词 校友工作 新媒体 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新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更好为校友工作服务,是值得深思研究的课题。
1 新媒体的概念及其与校友工作的联系
1.1 新媒体的概念和特征
目前新媒体并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的新的媒体形态。狭义的新媒体可以被认为是新型或者新兴的媒体,是基于数字基础的,非线性传播的,能够实现交互,具有互联传播特性的媒体;广义的新媒体目前被称作为“第五媒体”,是指在新的技术支撑下出现的,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以多媒体(如电视、电脑、手机、显示屏等)为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交互的语言娱乐服务、远程教育等信息集成的新传播形式或手段的总称。正是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让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互动性、超文本、虚拟性、网络化、模拟性等特点,它实现了投放主体与使用主体之间使用交互性与即时性,信息海量性与共享性,需求个性化与社群化。
1.2 新媒体与校友工作的联系
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资源,校友在学校事业的发展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从不同方面与母校、其他校友、师长等发生着多方面的联系。因此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友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借助多种方式为校友服务。作为异军突起的新媒体技术便是校友工作更好开展的有力手段,同时在借助新媒体技术为校友服务时,要把握其特点,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注意规范化。
2 利用新媒体技术服务于校友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2.1 个性化更加突出
传统媒体由于技术的原因,基本上是考虑面向大众化的需求,往往忽略了不同群体、不同方面的需求。而利用新媒体技术为校友进行服务在个性化方面将更加突出。校友会可以通过新媒体根据自身工作定位和工作开展情况提供相关的新闻、信息、服务形成基本资源库,每个新媒体的受众校友手中最终可以接受到的统一定制的相同信息内容,也可以完全根据自身需求选取的差异化信息内容,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为校友提供其感兴趣的相关信息,进行个性化服务。
2.2 增大受众选择性
在新媒体中,人人都是校友工作过程参与的主体,既可以是信息接受对象,也可以是发布对象,同时在同一时间空间产生多行为活动。新媒体的运用可以做到将受众按照不同类型不同群体以及不同需求细分,甚至可以面向单一个体,形成点面结合的立体方式,打破统一由校友总会自上而下的灌输要求方式,充分满足校友对个性化、特色化校友工作的需求,进一步稳固和扩大校友工作受众的选择性。
2.3 形式多样化
新媒体通过对文字、音频、画面等扩展内容,突破传统媒体形式,形成多样化特点。除大容量外,新媒体还有“易检索性”的特点,可以随时存储、查找所需的内容,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方式,增加信息发布的渠道、容量,让更多校友了解母校的发展状况、参与母校的发展。反过来,各地校友也可通过新媒体技术为母校提供大量的科技信息和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信息,促进母校的发展。
2.4 时效性更强
传统媒体受到条件限制导致时效性不够,新媒体的使用真正具备了无时限特点,新媒体可以随时获取、加工和发布信息,也可以随时通过软件和网络形式实现全时段在线服务。利用多媒体技术校友总会能在第一时间内将与校友息息相关的信息快速传递到校友那里,更快捷、准确地为校友服务。
3 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在校友工作中运用新媒体技术
3.1 搭建信息集成平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在现阶段高校发展规模的情况下,传统校友信息收集、管理以及整合和利用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校友工作发展的趋势。利用新媒体技术扩展校友信息化平台和信息系统建设的功能,能建设整合多方(社会、学校、校友)资源,满足多方需求的集成体系,更好地提升校友工作能力。
通过完善校友信息集成平台建设,也可以让以院系、地区、行业为单位的分类校友会积极参与,弥补学校校友总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覆盖面不足,工作力度不够等缺陷,进一步加强校友会在传播学校文化、凝聚校友、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3.2 利用媒体新手段,扩大信息交流
独特的新媒体手段,从即时聊天工具QQ,到手机短信、飞信、彩信、邮件,再到现阶段的微博、微信等信息视频平台和SNS社交网络,形成了现阶段独特的校友信息交流沟通渠道。
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用户群体巨大和高时效性,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QQ用户已经达到6亿之多,微博的代表新浪微博自2009年8月28日推出服务以来,一直保持着爆发式增长,其注册用户在2011年4月底已经突破1.4亿,这些巨大的用户群体和高时效性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信息的扩散和交流的能力让传统媒体相形见绌。新媒体所构成的信息平台已经成为用户最多、互动最活跃、使用最频繁、沟通最即时的平台。在现阶段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必定成为校友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也能获得最大的影响力和实际效果。
3.3 结合新媒体技术,丰富校友文化建设
校友文化是大学精神在社会中的表征,她是母校和其培养人才之间共同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双方荣辱与共互惠互利发展的有机结合,她通过有效的沟通途径和交流网络传递,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友活动来得到展示。加强校友文化建设是校友工作开展的无形手段,是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凝聚校友的基础之一。通过在校友工作中利用新媒体技术,进一步扩展健全校友文化的沟通途径和网络,丰富校友活动开展的形式和种类,宣传母校成绩及校友成就,深化校友文化建设。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利用校友网站综合信息平台,建立校友论坛和校友分会网页,建设广大校友的虚拟家园,让网络缩减空间时间的距离;通过地区校友QQ群、短信平台、邮件平台、校友总会认证微博等新媒体技术,及时发布校友活动通知、反馈校友动态,发送校友电子刊物;通过新的平台和手段加强母校服务校友、校友回馈母校、互利合作等方式的活动开展等。
4 在校友工作中使用新媒体技术面临的问题
4.1 新媒体对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价值观念,是由社会存在的复杂多样的价值观通过长期融合,是体现一个社会关于一切价值立场和态度的价值体系,它反映了社会客观存在的经济政治结构和发展状况,寄托了社会人对自身理想发展和关系的期望。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标志着是社会结构特征的变化,在这其中存在着重要的社会学特征:即社会评价机制多样化和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价值在同一时空中并存。
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而新媒体称为网络发展的新驱动,尤其是手机终端称为网民数量增加的重要来源,在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等新媒体运用中有着良好的表现。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使用范围的宽度广度,已经形成了社会价值变化的重要社会学特征基础,不同的社会评价机制和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价值在新媒体技术中共生并存,这使得新媒体技术成为影响社会价值观的新途径。校友工作运用新媒体,就是利用其优势,把握校友作为新媒体参与和使用对象的特点,为校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丰富校友文化建设的内涵,充分扩大母校的影响力。
4.2 新媒体安全性需要加强
数字化的形式和网络化的平台,让传统的信息形式得以便利化,但也让传统形式信息的安全性大大降低,如未经加密的存储方式,众多的木马和病毒,随意的信息传播等,都会导致信息泄露或者导致损失。在运用新媒体为校友服务的过程中,因为新媒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特性,其安全性是需要加强和保证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尤其在对主体(学校)信息安全、校友信息资源安全、防止身份伪造、防止不良信息传播等方面。
4.3 新媒体缺乏有效监控引导
正是因为新媒体的优势,也逐渐暴露出新媒体的缺陷,尤其是存在缺乏公信力、媒体使用者缺乏明确的身份认证等情况下,新媒体所涵盖的海量信息、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准确性都得不到保证,新媒体对象的充分互动更是存在更大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目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大于对应管理机制和制度的完善速度,使得新媒体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这需要行业和新媒体提供者和使用者都在实践中进行摸索和总结。
总而言之,校友工作中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要尽量避免其存在的问题,在现有体制和制度下,规范新媒体的使用,在做好校友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倡导积极蓬勃的校友文化,传播大学理念,体现大学精神,承担大学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朱云.新媒体产业科技创新因素分析的建构[J].现代管理科学,2012.8:79-81.
[2] 朱军,张宁.反垃圾邮件技术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11:26-28.
[3] 冉庆美.浅议如何利用互联网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攀登,2005.24(3):133-134.
[4] 翟玉忠.信息时代 谁主沉浮——互联网中枢神经根服务器控制权之争[J].电脑爱好者,2005.16:6-8.
[5] 周艳玲.新经济的困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4):41-44.
[6] 徐振兰.大学生网络综合征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9.5:152-153.
[7] 王寿苹.电视纪录片网络市场的发展前景探析[J].声屏世界,2005.6:45.
[8] 郑利平,田艳晖.网络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和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7.7:241-242.
[9] 黄全明.挑战与对策:对新世纪学校德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7(2):18-21.
[10] 周任慧.如何使搜索引擎在网络营销中心充分发挥作用[J].兰州石化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05.5(2):49-51.
[11] 童文胜.企业年金制度创新与和谐社会重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5.5:120-122.
[12] 路红亚.文化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双重影响[J].求实,2006.2:68-71.
[13] 秦子文,罗标.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5.7(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