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诗:良心的呼唤

来源 :学生导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说,“民以食为天”。传说中汉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就是作为“农业之神”而受到后世膜拜的。而翻开中国诗歌史,对农民生存状况的感叹和唏嘘不绝如缕,形成了“悯农”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诗歌主题。
  最负盛名的悯农诗
  史上最负盛名的悯农诗出自中唐诗人李绅之手,此诗甫一问世,不仅确立了“悯农”这一后继不绝的诗歌主题,而且“悯农”还成为文人士大夫“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招牌式心理,不是大诗人的李绅因此流芳千古!
  和李绅同时,提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理论主张的大诗人白居易也写过不少关心底层百姓的讽喻詩,《观刈麦》就是其中的名篇。“观”字十分微妙地泄露了作者的“旁观者”身份,这和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躬耕实践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大抵隋唐以后,汉魏六朝的庄园经济受到削弱,农民生活更加悲苦,所以陶渊明不仅能“守拙归园田”,以农耕为乐,甚至还写过多首劝农诗,而白居易却只有远远地旁观。诗的末尾,作者由目睹农家劳作的辛苦产生了深深的自责:“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悯农》二首(唐 李绅)
  其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其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最早的悯农诗
  说起悯农诗,通常都会追溯到《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首农事诗,《豳风·七月》细腻展现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全过程,农家之苦及收获之乐,阶级对立与贫富悬殊,无不有所表现,农人的勤劳和善良跃然纸上。我们熟悉的《伐檀》和《硕鼠》两篇,虽意在讥刺,字里行间也凝结着农夫的血泪、不平和愤懑。
  悯农诗涉及的题材很丰富,战争、徭役、苛捐杂税、天灾人祸以及横征暴敛等均在其列,可以说,反映底层百姓悲惨生活并寄寓深切同情的社会题材的诗歌,都可算作广义的悯农诗。“诗圣”杜甫的《兵车行》以及“三吏”“三别”就是反映战争和徭役之苦的悯农之作。
  《豳风·七月》(节选)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悯农诗重要作品
  《山中寡妇》(唐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仅凭诗歌的技巧,没有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怕是写不出这样含血带泪的悯农诗的。
  《吴中田妇叹》(宋 苏轼)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此诗揭露“官今要钱不要米”的王安石新法之弊,一场大雨浇灭了田妇的希望,因为采用农妇的视角和口吻,整首诗气脉贯通,感人至深。
  《蚕妇》(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用对比手法表现社会不公,也是悯农诗的一种类型。
  (留白)
其他文献
盖房子再也无需依赖人工?数字建造已不再是大学教授们在学术论坛上侃侃而谈的理念或实验了。工程领域的未来已来——上海临港,滴水湖畔,一片绿树丛中,一间首次运用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以机器人装备整体3D打印完成的建筑展品——“云亭”近日全新落成,开始向公众展示。  没有梁和柱,长11米、宽11米、高约6米的“云亭”犹如一张半透明空间之网,自然地撒落在大地上,体态轻盈、空间震撼,却又能稳固矗立。“云亭”出自同
期刊
我是一只小狗,我承认,我很普通,我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一个爱我的爷爷和一个爱我的奶奶。  我喜欢每天迎着阳光,睁开眼睛,它总是那么温暖,总是起得那么早,只可惜,我不知道它是什么颜色。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要好好看看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爺爷是个热心人,他经常会顺便扫扫楼梯过道,家里有什么水果啊、茶叶啊,都会分一点给邻居,所以左邻右里和我们都很熟,有时人们说起爷爷来,我也跟着沾光。如果有人问起:
期刊
全球互联网再次进入“乌镇时间”。12月3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贺信虽然篇幅很短,但是信息量却很大。习近平在贺信中两度提及“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他连续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强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围绕这个重点,习近平具体谈了五点。  一个判断: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  习近平指出,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
期刊
近些年来,许多機器人都在忙着从动物身上取经,学习它们的敏捷、高效和各种技能。研发人员有时会在机器人的设计中用到生物学,不过他们还有一种更直接的方式,那就是直接以生物为基础打造机器人。最近一款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机器甲壳虫则更加炫酷,它不但是世界上最小的机器昆虫,也是市面上可控性最强的产品。  通过比较,研究人员最终选择了黑甲虫,它体型小(2-2.5厘米)、重量轻(0.5克),可以存活三个月左右
期刊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美国宇航局透露称,现已开始准备建造新一代火星探测车,它被命名为“火星车2020”,将负责调查分析适宜微生物生存的火星远古环境,探索火星岩石中存在远古生命的证据。  同时,“火星车2020”将采集土壤和岩石样本,在未来太空任务中送回地面进行分析。经过大量审核过程以及重要技术发展,美国宇航局表示现已准备进行最终设计和建造阶段。  预计2020年夏季发射升空,2021年2月
期刊
华政著名的“帐篷精神”、学校教师参与“两案”审判的重要见证、“星期日工程师”大讨论……历时一年七个月,作为学校办学精神、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凝练,华东政法大学校史馆日前落成。展出的60余件实物、300余张照片,完整呈现了学校从创立、成长到壮大的发展历史。这些展品实质上也承载了中国法学教育发展之路。  其中,既有1952年华政首任院长魏文伯所写《祝华东政法学院成立》的诗歌原稿、1979年3月《关于恢
期刊
be caught doing 被发现做某事  be caught in the rain 淋雨  catch a bus/train 趕汽车/火车  catch a cold 伤风,感冒  catch one’s word 听懂某人的话  catch sight of 发现,瞥见  catch up with 赶上,追及,追上  decide,  make up one’s mind, sett
期刊
穿越一亿多年,一块镶嵌着215枚翼龙蛋、3.28平方米大的砂岩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带领着科考队在新疆哈密考察十余年,在戈壁发现了这份令科学家惊喜的化石标本。215枚翼龙蛋为椭圆形,长轴多约为6厘米。其中,有16枚含有三维立体的翼龙胚胎化石,系人类首次发现。  北京时间12月1日,中国与巴西的国际科研团队将这一科学发现与研究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上。  过去10多年间,翼龙蛋在中
期刊
我活在世上,爱着,感受着,思考着。我心中有一个世界,那里珍藏着许多往事,有欢乐的,也有悲伤的。它们虽已逝去,却将永远活在我心中,与我终身相伴。一个声音对我说:在无限宇宙的永恒岁月中,你不过是一个顷刻便化为乌有的微粒,这个微粒的悲欢甚至连一丝微风、一缕轻烟都算不上,刹那间就会无影无踪。你如此珍惜的那个小小的心灵世界,究竟有何价值?我用法国作家辛涅科尔的话回答:“是的,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對于
期刊
随着自动驾驶时代的來临,人们的出行方式变得明显不同,世界各地的基础设施、公共交通无论在外观设计还是体验上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避免在自动驾驶时代建造不必要的设施,最近加利福尼亚州的帕萨迪纳市反复斟酌了一些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市长以正在拟议的地下车库为例说道:“如果我们花费上千万美元建造一个使用期限为30年的设施,可能仅过10年就会被淘汰,这种规划是很不合理的。”同样,芝加哥和科罗拉多州等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