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在学校就占据了生源的相当多的比例,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也是班务工作中的核心工作之一。留守儿童缺少亲情的关爱,很多留守儿童性格懦弱,性情冷漠,行为习惯差,缺乏理想,学习缺少动力,这都是学校思想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思想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在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在学校也就占据了生源的较多的比例。作为班主任工作,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也是班务核心工作之一。
留守儿童,要么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在家陪伴学生为单亲,要么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陪伴学生的是爷爷、奶奶、外爷、外婆,要么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学生由其他亲属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近年来,我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深感留守儿童思想教育工作难做,通过这些年的不断探索、积累,谈谈自己的一些工作体会。
1 以爱心及热心唤醒冷漠
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中,较多的孩子不爱说话、不爱与同学与老师交流,学习上不喜欢参与讨论,容易发呆,对人比较冷漠。这也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少亲情的关爱,长期形成的自闭心理造成的。对于这一类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多给予关心、帮助,每逢有社会救助项目给予照顾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在班上多开展课外活动,多给予这些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多给一些激励,和城镇学生相比,他们更能吃苦耐劳、在运动会上,远足、野炊等活动中他们表现的更为活跃。通过激励与表扬,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树立自信心,节假日为他们送上一些小礼物,进行心灵的沟通,让他们感到被尊重,被重视。让他们的家长配合能每周或每月能通过电话与他们交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通过这些活动,让这些学生慢慢的变得活泼开朗,能与同学、老师沟通。
2 教会学生勇敢,走向坚强
留守儿童中,绝大多数学生家庭贫困,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迫不得已外出打工。生活条件与其他学生相比差别悬殊,生活缺少父母的关心,内心自卑,性格上表现懦弱,易受别人欺负。被威胁、被打、被敲诈不敢告诉老师、家长。对于这些学生,学校、老师、社会应多给与一些关心和帮助,同时教会他们勇敢,学会用法律、学会借助学校、老师、社会的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 以亲情教育,解除怨恨心理
在留守儿童中,由于家庭贫困,易产生自卑心理,也就有一些学生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我曾经带过一个班上的一个学生上初一时,春节过后离家出走,家长非常着急,找到我让我帮忙找找,后来通过同学找到.出走原因是该生因其父母春节过后又要外出打工,而该生不愿他们再外出而发生挣执而起,该生父母从他两岁起就外出打工,每年春节也只能在家待几天。她一直由奶奶带大,平时节假日父母不在身边也很少给打电话,很少给她买礼物。就认为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怨恨父母无情,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开学后,第一次主题班会就以《我怎样长大?父母为什么工作?我们为父母做了些什么?》进行讨论和交流,体会成长过程中父母付出的艰辛,要求学生要善于与父母交流,父母在外打工的同学应每周与父母通一次电话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关心关心自己的父母。同时也让家长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改善了,孩子也懂事了。
4 以主题班会为为载体,教育学生不乱花钱
留守儿童中不乏大手大脚无节制乱花钱现象,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学生的父母每年都要外出打工,春节才能回家与孩子团聚几天,父母为了弥补自己长期不能陪伴孩子,孩子要啥买啥,要钱就给钱。其中一个学生一月就花了两千多块钱,用于吃、喝、玩,而他父母打工辛苦一月也才积下两千来块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未直接批评这位学生,而是针对这一问题,我专门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调查父母的工作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是怎样挣钱的、一月挣多少钱?然后在班会课上进行交流。同时收集了矿山、建筑、工厂、服务行业工人工作的场景、时间,让学生体验挣钱的辛苦。并讨论我们应该怎样花父母的钱。通过这次活动后的观察,该生不再乱花钱了,其他一些学生用钱更节俭了。
5 用理想教育架起自信的桥梁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很多家长也认为孩子学好学不好无所谓,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很辛苦,考个大学也不容易,考上了上大学要花很多钱,上了大学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孩子再大一点也出去打工也好攒钱修房子找媳妇。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很多孩子在学校精力不放在学习上,上课不好好学习,违反纪律,课后不完成作业,少数留守学生打架、旷课、上网吧,撒谎习以为常。成为了班级管理头号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解决家长观念问题,每次在和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交流时,我会问,难道你们抛家舍业在外打一辈子工很少与老人、孩子在一起,还要让你的子代以后也像你们一样吗?为什么不让他们通过学习试着改变以下他们的命运呢?让家长对子女有好好学习的愿望,能给他们的学习寄以更大的关心和期望。而对于学生,通过让他们读书,多读一些名人传记,通过主题班会的交流讨论,名人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同时让他们了解现代的一些科学家、专业技术人员成功的案例,为国家作出的特殊贡献。让他们了解身边一些熟悉的人通过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事例,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让自己走出父辈年年丢下自己的家庭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老路,能让自己将来有一个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让后代不再像自己一样。通过理想教育,他们有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后,他们的不良习惯也就慢慢减少,农村孩子能吃苦的精神让他们的学习也就越来越优秀,学习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一些孩子初中毕业后,高中学习更努力,有不少学生考上了重点大学,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思想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在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在学校也就占据了生源的较多的比例。作为班主任工作,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也是班务核心工作之一。
留守儿童,要么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在家陪伴学生为单亲,要么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陪伴学生的是爷爷、奶奶、外爷、外婆,要么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学生由其他亲属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近年来,我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深感留守儿童思想教育工作难做,通过这些年的不断探索、积累,谈谈自己的一些工作体会。
1 以爱心及热心唤醒冷漠
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中,较多的孩子不爱说话、不爱与同学与老师交流,学习上不喜欢参与讨论,容易发呆,对人比较冷漠。这也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少亲情的关爱,长期形成的自闭心理造成的。对于这一类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多给予关心、帮助,每逢有社会救助项目给予照顾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在班上多开展课外活动,多给予这些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多给一些激励,和城镇学生相比,他们更能吃苦耐劳、在运动会上,远足、野炊等活动中他们表现的更为活跃。通过激励与表扬,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树立自信心,节假日为他们送上一些小礼物,进行心灵的沟通,让他们感到被尊重,被重视。让他们的家长配合能每周或每月能通过电话与他们交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通过这些活动,让这些学生慢慢的变得活泼开朗,能与同学、老师沟通。
2 教会学生勇敢,走向坚强
留守儿童中,绝大多数学生家庭贫困,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迫不得已外出打工。生活条件与其他学生相比差别悬殊,生活缺少父母的关心,内心自卑,性格上表现懦弱,易受别人欺负。被威胁、被打、被敲诈不敢告诉老师、家长。对于这些学生,学校、老师、社会应多给与一些关心和帮助,同时教会他们勇敢,学会用法律、学会借助学校、老师、社会的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 以亲情教育,解除怨恨心理
在留守儿童中,由于家庭贫困,易产生自卑心理,也就有一些学生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我曾经带过一个班上的一个学生上初一时,春节过后离家出走,家长非常着急,找到我让我帮忙找找,后来通过同学找到.出走原因是该生因其父母春节过后又要外出打工,而该生不愿他们再外出而发生挣执而起,该生父母从他两岁起就外出打工,每年春节也只能在家待几天。她一直由奶奶带大,平时节假日父母不在身边也很少给打电话,很少给她买礼物。就认为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怨恨父母无情,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开学后,第一次主题班会就以《我怎样长大?父母为什么工作?我们为父母做了些什么?》进行讨论和交流,体会成长过程中父母付出的艰辛,要求学生要善于与父母交流,父母在外打工的同学应每周与父母通一次电话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关心关心自己的父母。同时也让家长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改善了,孩子也懂事了。
4 以主题班会为为载体,教育学生不乱花钱
留守儿童中不乏大手大脚无节制乱花钱现象,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学生的父母每年都要外出打工,春节才能回家与孩子团聚几天,父母为了弥补自己长期不能陪伴孩子,孩子要啥买啥,要钱就给钱。其中一个学生一月就花了两千多块钱,用于吃、喝、玩,而他父母打工辛苦一月也才积下两千来块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未直接批评这位学生,而是针对这一问题,我专门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调查父母的工作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是怎样挣钱的、一月挣多少钱?然后在班会课上进行交流。同时收集了矿山、建筑、工厂、服务行业工人工作的场景、时间,让学生体验挣钱的辛苦。并讨论我们应该怎样花父母的钱。通过这次活动后的观察,该生不再乱花钱了,其他一些学生用钱更节俭了。
5 用理想教育架起自信的桥梁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很多家长也认为孩子学好学不好无所谓,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很辛苦,考个大学也不容易,考上了上大学要花很多钱,上了大学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孩子再大一点也出去打工也好攒钱修房子找媳妇。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很多孩子在学校精力不放在学习上,上课不好好学习,违反纪律,课后不完成作业,少数留守学生打架、旷课、上网吧,撒谎习以为常。成为了班级管理头号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解决家长观念问题,每次在和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交流时,我会问,难道你们抛家舍业在外打一辈子工很少与老人、孩子在一起,还要让你的子代以后也像你们一样吗?为什么不让他们通过学习试着改变以下他们的命运呢?让家长对子女有好好学习的愿望,能给他们的学习寄以更大的关心和期望。而对于学生,通过让他们读书,多读一些名人传记,通过主题班会的交流讨论,名人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同时让他们了解现代的一些科学家、专业技术人员成功的案例,为国家作出的特殊贡献。让他们了解身边一些熟悉的人通过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事例,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让自己走出父辈年年丢下自己的家庭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老路,能让自己将来有一个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让后代不再像自己一样。通过理想教育,他们有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后,他们的不良习惯也就慢慢减少,农村孩子能吃苦的精神让他们的学习也就越来越优秀,学习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一些孩子初中毕业后,高中学习更努力,有不少学生考上了重点大学,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