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当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3129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祸起洋人当
  “德亨当”是永春城典当行中的翘楚。老东家经营有方,伙计们遵守规矩,开张三十多年,拆当、收当、管当、赎当,从没出现过半点儿差池。然而,自打与洋人做了那桩买卖后,“德亨当”就彻底乱了套。
  那晚,“德亨当”打烊多时,忽有敲门声响起。老管家开门一看,门口停了一队车马,打头的是两个洋人,嘴里说着外国话,老管家听了半天一句没听懂,只得把略懂洋文的老东家董和请了出来。
  洋人又是一阵连说带比画,终于表达清楚要当货的意思。董和绕着车队走了一圈,扭头唤出全部伙计,让大家一齐动手把货物存库入当。
  伙计们面面相觑,老东家素来谨慎,今日怎么如此草率,货未开箱、物未估价,哪能直接收当?不过,老东家脾气大规矩多,大家谁也不敢多问。洋人的货物足有两百箱,伙计们干到半夜才干完,收拾停当,齐刷刷到董和面前听吩咐。董和嘱咐,任何人不得再靠近洋人的当货。而后,示意老管家筹备银子,由“票台”填写票子,其余人回屋休息。
  票台是个血气方刚的后生,搬货时已心生不快,现在更不乐意了:“东家您不能没章法,大朝奉还没鉴货估价,我可不敢迷迷糊糊乱写!”
  票台的声一高,打算回屋的大朝奉又折了回来,小声劝说:“洋人地位高,官府尚有忌惮,咱做生意的草民哪敢招惹,货不验也罢!”劝罢,大朝奉转到柜台里面,唱道:“洋人当货,货品不明,数目二百箱,当银六千两。”
  且不说洋人当货后伙计们情绪如何,也不说当货后的洋人怎么逍遥快活,这里单说“德亨当”的老东家董和。洋人离开后,董和性情大变,不是发呆,便是动怒,茶不思饭不想,经常半夜才睡,一醒就往外跑……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七八天,董和竟失踪了,一同失踪的还有账房里的大部分银子和票子。
  东家失踪与天塌无异,伙计们赶忙全体出去寻找,可是,一连几日也没找到人影。好不容易打听到一条线索,说董和失踪前与永春知县见过两次。伙计们想尽办法与知县见了面,结果却是枉费心机白费力。那知县把胡子一翘,说他压根不知道永春城有个开当铺叫董和的人……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老东家董和依旧音信全无。更要命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户们纷纷找上门来吵闹——东家都没了,他们的当品保不齐会出问题。老管家无计可施,就把在泉州求学的少东家接了回来。
  这少东家叫董明,虽未加冠,但自幼在当铺长大,耳濡目染,也学得了一些生意之道。茲事体大,董明回到永春,马上到“德亨当”给当户们宽心,说董家做生意以德为先,他敢以人品作保证,当品不会出问题。
  “保证没用,要么把你爹找来,要么还大伙儿东西……”有人带头起哄。
  墙倒众人推,起哄的竟是老东家董和的故交林秀才。林秀才一嚷,刚显安静的人群又躁动起来。董明情知不妙,掇条长凳站上去,抱拳道:“既然大家执意赎当,在下只好成全,请各位去取当票、银两。”
  伙计们暗自叫绝,少东家这招“缓兵之计”真高,听起来和气大度,实则是个狠招。跟当铺打交道的人,十有八九急需银钱,东西当了,银子花了,当期不到,总得花时间张罗钱吧!
  “诸位莫慌,”林秀才也踏到长凳上,“我林某颇有积蓄,你们尽管拿出当票,银子不够问我来借,日后慢慢还上即可……”
  林秀才夸了海口,当户们登时排起了长龙。事到如今,死扛无济于事,董明发下话去,但凡持当票、银钱者,不看当期,一律准赎。就这样,两三个月下来,当铺里除了洋人的二百箱货物外,其余所剩无几。“德亨当”江河日下,伙计们只能眼巴巴地等老东家回来。
  葫芦与花猪
  这天,董明和老管家正在查点账目,有伙计突然来报,林秀才与大朝奉吵起来了。二人忙抽身来到柜台前。
  见二人出来,林秀才指着地上的一个大葫芦咆哮:“你们大朝奉打破了我的宝贝,该怎么处置?”大朝奉也不甘示弱,大骂林秀才无赖。
  大朝奉的话不假,林秀才果真无赖。林秀才一早捧着葫芦来到“德亨当”,大朝奉估了价,票台要写当票时,他却说只是想让大朝奉给上个价,并不是要当葫芦。这不是玩人嘛!大朝奉没好气地把葫芦放在柜台上。这个大葫芦是个圆形的,底不平,放不住,大朝奉一撒手,葫芦一骨碌就滚到地上摔坏了。
  “秀才爷息怒,别因为葫芦伤了和气,多少银子,赔您!”董明道歉。
  “赔?这宝贝可是我花大价钱淘来的,打算送给广州十三行里洋商头头的,葫芦摔坏了,怎么送?”林秀才摆出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架势。
  董明对葫芦颇有了解,葫芦与福禄谐音,历来受官绅富贾的喜爱,他安慰了林秀才,捡起葫芦观看,拿在手里的瞬间,却惊出一身冷汗。林秀才的葫芦非同一般,是上好的葫芦雕,雕刻内容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每个人物虽只有寸许,却栩栩如生,神气活现。刀刻的线条明暗分明,粗细有度。可谓刀笔走龙蛇,妙手雕神奇,绝对是高人的手笔。
  前些天,董明已领教了林秀才落井下石的卑劣手段,当下的覆盆之冤也只能认了。最后,“德亨当”赔了一笔银子,董明与林秀才立了字据,保证半年内还林秀才一个一模一样的葫芦,这场闹剧才得以收场。
  林秀才走后,老管家问怎么还,董明说,他去找泉州城的王葫芦拜师学艺。王葫芦的雕刻技艺堪称一绝,人皆仰慕,传言,他的座上宾不乏总督道台一类高官。且说,王葫芦膝下无子,看董明乖巧懂事,当即把他收为义子,这是后话。
  这下,一向沉稳的老管家也乱了阵脚,老东家下落不明,少东家去泉州学艺,当铺一连两个月门可罗雀,只有干赔。老管家不得不做出狠心决定,在少东家董明的授意下,辞退了全部伙计。
  这一天,老管家坐在当铺里独自感慨,忽有壮汉破门而入,老管家问:“敢问客官,所来何事?”壮汉高叫:“来当铺不当东西,难道打劫不成!”说完,壮汉拽了一把手中的绳子,随后,走进一只瘦骨嶙峋的花猪。
  老管家笑着推辞说,“德亨当”营业至今,很少当过活物,更没收过猪。壮汉听了老管家的话,“嗖”地抽出大刀,扬言不收猪甭想安宁。老管家吓怕了,恳求壮汉明日再来,他要去泉州请示少东家。劝走壮汉,老管家快马加鞭赶到泉州王葫芦府上,找到了少东家,少东家听完事情的原委,当即做了收当的决定。   第二天,壮汉牵猪来当时,又额外提了古怪条件:当是死当,他铁定不会赎走花猪,不过,当铺必须善待他的花猪,要一个月之内把花猪养得膘肥肉厚,到时,花猪的斤两须保持在正正好好二百斤,不能多,不能少。接下来的日子,老管家像照顾孩子一样喂养花猪,还时不时找人给猪称重。喂得少,怕不上膘儿;喂得多,怕超出秤,别提多难了。
  折腾了一个月,终于把花猪养肥了,斤两控制得也好。正要松口气时,“德亨当”被一队官兵围了,那官兵头子进门就嚷:“仙岛的道爷算出你们养着一头整二百斤的花猪,速将此猪送往泉州知府衙门。”
  官府强横,老管家不敢拒绝,让邻居帮忙把猪装进笼里、放到车上,先去王葫芦府上接了少东家董明,再马不停蹄去了泉州知府衙门。
  泉州府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一打听才知是知府大人双喜临门,一喜纳妾续弦,二喜六十寿诞。二人把猪交给府里的差役,径直到后院的大堂,报上了来由,向知府行了跪礼。
  须臾,差役来报:“永春花猪,整重二百,道爷吉言果真灵验,预示大人长命百岁,百年好合。”这个彩头让酩酊大醉的知府非常受用,他连道几个“好”,晃着身子说:“请道爷作法祈福。”
  知府话音刚落,一个身着道袍、面涂朱砂、头戴扁平“混元帽”的老道进了屋。但见道士微闭眼睛,左手捻诀,右手轻甩拂尘,口中念念有词,开始围着花猪转圈。董明和老管家都吃了一惊,这道士的体貌与“德亨当”老东家董和倒有几分相似!
  道士转了七八圈,忽地收住脚步,双手掐诀,念诵咒语:“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大人冲太岁,灾星藏永春;需辨假与真,且看堂上豚。”诵罢,倒退出了屋。
  知府急命差役查看花猪。十多个差役一拥而上,看猪耳、扒猪毛、握猪脚……不多时,有差役大呼:“果如道爷所言,猪蹄壳上有字。”
  “快快读来!”知府揉了揉醉眼,大声喝令。
  花猪长有八个大蹄壳,每个蹄壳刻着一个字,差役看一个念一个,念完拼成一句话──若要太平,火烧德亨。
  “来人!”知府即刻发话,“速往‘德亨当’点火!”
  听闻此言,董明一下子瘫在地上。永春知县连忙跪地磕头:“大人使不得,‘德亨当’里可是有洋人的货……”
  “混账!”知府踉踉跄跄走过去,一脚把永春知县踹翻,“本府不管他羊人还是马人,本府只想百年太平!”
  自古民不与官斗,老管家深谙此理。于是,趁着知府呵斥永春知县之际,匆匆架起痛哭流涕的董明,一溜烟出了泉州府,直奔永春。
  洋文救命符
  老管家和董明来到“德亨当”,方知一切已晚,先到一步的官兵早一把火点燃了当铺。望着冲天的火光,二人趴在地上号啕大哭。
  董明和老管家正哭得悲戚,猛然间被人拽了一把,二人不约而同回头看,来者竟是林秀才。林秀才把二人叫到僻静之处,说:“尔等有性命之忧,不思解救,只顾哭啼有甚用处!”
  老管家虽不明白林秀才话里的意思,但回顾接二连三发生的稀奇事,也顧不得林秀才安的是好心还是坏心,赶紧询问如何解救。
  林秀才说了句“葫芦”,便招呼二人上了马车,飞驰至泉州王葫芦府上。王葫芦似乎早有准备,车一到,他就把自己雕刻的所有极品葫芦全搬上车,一行人连夜赶往广州十三行,董明这才想起几个月前林秀才要给洋商头头送葫芦的事。
  那洋商头头久居广州,说一口纯正的广府话,见几人带来了雕刻葫芦,啧啧称赞,看到兴头处,非要王葫芦现场雕一个。王葫芦笑着说自己年老眼花,这些葫芦都是义子董明雕刻的,该董明来雕。
  王葫芦此话一出,董明羞得满脸通红。他学艺时日不长,只学了个皮毛,别的不说,就连答应林秀才的功臣像,他也只能雕出三五个。如今义父说了大话,董明只得硬着头皮挑了自己拿手的一个功臣来雕。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董明雕完,洋商头头眼都直了,非要赏给董明银两。
  董明不知如何是好,林秀才插了话:“洋大人莫客气,这些葫芦全是董明孝敬您的,您若有心赏赐,就赐他一幅墨宝吧。”说到这里,林秀才对洋商头头附耳低语一番,洋商头头点了点头,提起笔来,一挥而就。董明不觉好笑,洋商头头写的哪是什么墨宝,分明像道士画的咒符。
  从广州回来,林秀才说的“性命之忧”得到了验证。此时,泉州城、永春城到处张贴了缉拿董明和老道士的告示,原因是董明管当不利、老道士妖言惑众,致使洋人的货物被烧。
  为避免殃及无辜,董明给了老管家一笔银两,让其另谋出路,他则同林秀才、王葫芦掩面进了王葫芦府邸。
  岂料,三人前脚到家,永春知县后脚跟了过来。王葫芦把董明护在身后,喝道:“朝廷王公大臣、十三行洋人也要给我王葫芦几分薄面,你们若敢撒野,小心我不客气!”
  王葫芦这嗓子威力无比,永春知县“哼”了一声,带人退走。谁想,这伙官兵走后不久,又来了一伙,这次领头的不是官员,而是两个洋人,嘴里生硬地嘟哝着“董明”二字。董明一时间不知所措,林秀才却并不慌张,他笑着把十三行洋商头头写的“墨宝”递过去,两个洋人轮换着看了几遍,摇头离开了。
  董明不解,问纸上写的到底是什么,怎么就镇住了这两个洋人。林秀才苦笑着说,能镇不住吗,收葫芦的洋商头头是他俩的顶头上司,署了洋商头头名字的纸上明白告诉他俩不准因任何事为难董明。
  到此,董明才知道林秀才不是歹人,可他却想不通林秀才当初带头挤赎、赖当葫芦的缘故。
  “实不相瞒,这都是你爹的主意啊。”林秀才无奈地说。接下来,林秀才把董和失踪、“德亨当”被烧的来龙去脉全讲了出来。
  原来,半年前,洋人当在“德亨当”的货物不是一般的货物,而是害死董明他娘和许多百姓的鸦片烟,洋人把鸦片当在当铺,是为了避风头,当时朝廷正下令销毁鸦片。老东家董和当晚就识破了洋人的伎俩,他急忙汇报给永春知县和泉州知府,谁料,两位官员怕日后有麻烦,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哲保身,就把董和轰出门外。正道走不通,只好走歪门邪道,他听说知府信仙道,就当了道士,在知府双喜临近之时接近知府,在花猪身上做文章,先博得知府欢心,再用禳灾之说,诱导大醉的知府火烧当铺……当然,在董和去泉州知府衙门之前,已做足了准备,为了保住当户们的当品,董和给了林秀才银子,指使林秀才带头挤赎;为了便于施展放火之计,董和又收买了一个壮汉,让壮汉强当花猪;至于林秀才“耍赖”一事也是有原因的,目的是逼迫董明跟着王葫芦学艺,为董明留条后路,一者,整个泉州敢得罪官府的只有王葫芦;二者,想以此换来喜好葫芦的洋商头头的救命符……
  可以说,林秀才对整件事情一清二楚,他之所以不说出来,是怕董明意气用事;或者让旁人知道,走漏了风声。
  “朝廷不是正在销毁鸦片吗?洋人怎么敢明目张胆威逼官府找我们?”董明又问。
  林秀才叹了口气,说,朝廷变卦了,因为洋人的坚船利炮攻到了天津大沽口,朝廷顶不住,准许鸦片继续交易……
  听了这些话,董明仰天长叹:“朝廷无能,官员苟且,国破家亡,奈之若何!”
  尾   声
  “德亨当”风波过后,永春恢复了宁静,林秀才拿出董和留下的银两交给董明,问董明有何打算。董明没有回话,只取了些许,剩下的全留给了林秀才。这之后,董明也失踪了。
  却说,那林秀才并没有把董家的钱据为己有,而是在“德亨当”的废墟上建了一所学堂,放弃功名,潜心教书育人。据传,多年后,学堂里来了一位会说洋文的先生,时常给学生讲授一些西方的学问,不过,没人知道先生叫什么,因为,他从不肯说出自己的名姓。
  选自《民间文学》2020.10
其他文献
朱元璋称帝之后,要封官行赏。对于那些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封赏比较容易,而对自己的亲戚朋友,朱元璋却发愁了。因为这部分人沾亲带故,人数众多,如果都封个一官半职,岂不成了见者有份,无功受禄;如果有所得罪,势必背后受到指责,落个六亲不认的骂名。  为此,朱元璋进退维谷,拿不定主意。这时军师刘伯温体察到了他的矛盾心理,欲直言进谏,又恐惹怒了朱元璋,左思右想,便画了一幅画进献给朱元璋。
期刊
艺人青河  王青河是凤凰集上最有名的耍猴人,他耍猴与普通的耍猴人不同。  猴子这畜生虽然聪明,但终究是野性难驯,所以普通的耍猴人多数一手牵链子,一手拿皮鞭,表演时总会时不时地给它们两下,用以规整教训。这些人真正当得起一个“耍”字,因为在他们的眼中,猴子不过是他们赚钱的工具罢了。可是王青河却对他的猴子爱护有加,这么多年来连链子都不曾套过,更别说打骂之类的了。  王青河饲养了一只小猴子,起名叫三儿。三
期刊
孙记毒案  月泉街发生命案,孙记茶庄的二公子孙天明被发现死在茶庄里,孙天明死状惨不忍睹,呕吐物沾满了全身,两眼突出,脸色红潮中挂紫。博山县捕头铁奎在现场转了转,并未发现有实质性线索,看来只能从尸检上做些文章,铁奎吼了声:“快点去人把老杜叫来。”  杜花豹是做了二十二年的老仵作,论待在县衙的年头,连老捕头铁奎都自愧不如。杜花豹带着徒弟毛头来了现场,先把无关人员赶到一边,杜花豹和毛头用带来的银针、镊子
期刊
康熙年间,羽山镇有个叫卢文起的大户,平日除了做生意,还爱好收藏,家里有个闲趣阁,专门布置四处搜集的古玩字画,闲时呼朋唤友,把酒吟赏。  一次,有同道对卢文起耳语:“阁中藏品,量虽多而质不佳,更缺少镇阁之宝,遗憾啊!”卢文起心里不高兴,嘴上却道:“我有宝物,只是不能给你看。”他暗自咬牙,怎能如此丢失颜面?  时隔不久,卢文起再邀群朋,一览其新近收藏的“镇阁之宝”。众人抬眼望去,不由眼前一亮——一只造
期刊
北宋仁宗年间,宋辽两国互争疆土,交兵不断,民不聊生。上自文武官员,下至黎民百姓,无不怨声载道,但又无可奈何。这年,边关告急,辽军再次来犯。多年征战,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文武大臣欲谏仁宗休战议和,但又深知仁宗争强好胜的秉性,故欲言又止。  仁宗召栋梁之臣包拯后花园议事。仁宗曰:“辽军犯境,包卿家有何退敌良策?”  包拯跪地曰:“请陛下恕罪,老臣尚无退敌之法。”  仁宗怒而曰:“大胆!你等大臣在朝为官
期刊
自流井因有能自动喷出盐水的井而得名,也因盛产井盐而富甲一方。  民国三十年间,四川各地许多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贫苦百姓,纷纷涌入“富庶甲于蜀中”的自流井来讨生活。这些人中有本钱的做点小买卖,更多的只能到盐场做工,靠下苦力来养活一家老小。  其中有个叫张大富的青年,母亲早亡,跟着父亲张德逃难到此,暂时在一间破庙里栖身。父子二人一个病体缠身,一个身形瘦弱,到盐场找活,老板嫌弃不要,想做生意又没有钱,眼看
期刊
郑成功在镇江一战大败清军,江南大震,南京城内的守军兵力薄弱,士气低落,周边各府县投靠郑成功的络绎不绝。消息传到北京后,顺治帝一度惊慌失措打算避避风头,遭到母亲一顿大骂,顺治帝一气之下拔剑将自己的御座砍成几块,誓要将郑成功斩落马下。冷静下来后,顺治帝命令安南将军达素、固山额真索洪等人率领一万多八旗兵从北京南下支援,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南京的守军还得靠自己。  对郑军而言形势是一片大好,郑成功手下的得力
期刊
画神李海英最擅画鸟,但他画鸟的作品却极少流传下来。  李海英年轻时,周游全国,遍访名师,决心以画救国,很快成为一代名家。这时期,李海英画的多是花草,色彩鲜明,十分灿烂。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李海英明显颓废了,闭门不出,很少作画,偶有所作,全是画鸟,色彩沉重,且一律不画眼睛,让人说不出的压抑。人问何故,他说,世界乱,鸟不忍看。  但李海英的名声却更大了,找他求画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托关系找熟人,李海英
期刊
一  在死亡之海罗布泊湖心附近,矗立着大大小小13块碑,其中有一块样子极为特别:大理石的碑身上雕刻着一只羊,羊头高高扬起。因为没有名字,所以大家就不约而同地给它取了个名字,叫作羊碑。  2006年5月2日,一支来自海滨城市青岛的探险队悄悄开进了罗布泊。作为随队的记者兼队员,我有幸参加了此次为期10天的徒步穿越罗布泊的探险活动。为我们担任向导的是新疆当地两位大腕级的人物:新疆国际旅行社的老总王威和副
期刊
光绪皇帝登基后,英姿勃发,不忍国况愈下,愤于洋虏逞威,决心重振朝纲。在珍妃和老师翁同龢先生的扶助下,与维新党人康有为、梁启超等来往甚密,试图变法图强。为了一扫清宫遗风,也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位文武兼济的政治家,光绪帝决心拜武林高手为师。这天,他在养心殿同翁同龢老师谈及此事,翁同龢缓缓答道:“中国是武术之乡,拳法各有千秋,但是最近兴起一种拳术,叫做八卦掌,这种拳术所有技法都用掌进行,脚踩八卦,手捧太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