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这对于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和整合工作成为当前教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很多学校都致力于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化人才。该文分析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的目标和任务,并分析了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优化与整合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3-0083-02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已经渗透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前国内高校为了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课程开展中,由于课程教学体系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技巧的操作,从而造成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薄弱,因此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势在必行。
1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的目标和任务
高校学生是重要的社会储备人才,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责,高校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之外,要具有很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把计算机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当前很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为薄弱,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和社会工作岗位需求出现脱节的现象,为了弥补这种需求的脱节现象,满足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各个高校开始调整其计算机教学策略,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设计算机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操作,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岗位技能为出发点,为社会提供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方案设计应当采取分方向的培养策略,针对社会需求对教学方案进行细化,着力培养应用型、专业化的社会人才。课程优化与整合应当实现多种形式并存,引导学生实践操作的主动性,设置各种信息搜集途径和分析方法,整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将课程教学纳入到素质拓展的范畴内,采用校企合作培养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岗位的适应能力,从而实现解决就业的问题,促进高校人才的就业引导。
2 当前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优化与整合应当贴近教学实际,认清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课程设置,培养技术性的应用人才,满足社会就业需求,当前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所示:
2.1 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脱节
计算机课程教学应当注重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的同步发展,在实践操作中夯实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并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当前很多学校针对应用专业课程教学设置了“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基础课程放在教学首位,其教学内容囊括了计算机入门知识、计算机操作、机器维护和软件应用等,在这一年的时间内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第二年的教学则侧重于理论知识方面的课程,教学的难度开始进行延伸,学生要注重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技巧的结合。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深度有限,无法完成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融合,很容易造成学生陷入到学习盲区中,影响了其操作能力的提升。
2.2 课程内容灵活度不足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由于计算机技术开放性较强,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开放思维,注重专业技能的延伸学习,但是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逐渐趋于固定化和程式化,课程设置完全按照教材教学要求,没有特色性的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缺乏沟通的桥梁,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再者,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繁琐,内容之间的穿插交汇没有侧重点,这种教学方内容设置缺乏灵活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往往认为计算机学习较为枯燥乏味,更谈不上对计算机课程学习产生兴趣。
2.3 学科独立性较强
计算机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其作为一个工具服务于其他工作开展,因此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和整合应当注重专业的融合性,将计算机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相结合。但是当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学科独立性较强,学科之间的渗透性较差,各个知识点之间不能相互融合,课程教学的狭隘性较强。在计算机的实际应用中,其解决实际问题要结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是课程教学很难引导学生树立学科知识点融合意识,学生在把握知识融合方面的能力欠缺,知识系统性和连贯性应用能力较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暴露了较多的问题。
2.4 缺乏完善的考核体系
对高等教育而言,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是决定课程教学优化和整合的关键所在,只有设置明确的考核点,才能引导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很多学校针对计算机课程考核依然停留在笔试考核的阶段,忽视了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核,这种不完善的教学质量考核往往会导致教师和学生被动应付考试,无法体现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展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能力被抹杀,长此以往就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学生无法清晰认知自我技能和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3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方案研究
3.1课程优化与整合基础设置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应当注重基础设置,对于高等学校而言,要建立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并以此反馈信息为依据来调整课程方案,计算机技术在今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学生应当具备全面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满足社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因此,课程优化与整合方案应当放在社会大环境下,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要素,课程设置和科学技术发展同步进行,实现课程优化与整合的职业化,并以此为教学基础进行教学深度延伸,让学生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将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来,在此基础上同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打造完整化的计算机教学方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2 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课程优化与整合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的目的和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就业,提升学生对社会岗位的适应度,当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计算机技术、销售、数据录入处理,但是这些就业方向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的低端工作,再这样的课程教学思路引导下,学生学习往往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输入程序,而对如何编写程序、阅读程序等则了解较少。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其对人才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其还需具备网络维护管理和多媒体制作的能力,这对于学生而言就需要提升自我的个人应用能力,因此计算机课程优化与整合应当发挥学校的引导作用,学校在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调整,侧重于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在学校内开展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技能操作中,采用以练带学的方式调动学生操作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确保高校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相吻合。
3.3 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课程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当前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程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方向,学生从实际问题解决学习入手,强化自身的应用能力培养。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应当提炼工作内容,以任务要求来带动学生学习,让学生明确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学习中应当掌握的内容和知识,从而引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例如课程实际中采用面向用户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熟练掌握程序操作的基础上,了解实际工作的任务需求,教学干预学生的任务教学,将课程内容进行细化,每一个课程阶段具有联动性和串联性,强化学生融会贯通的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消化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编写程序、阅读程序的能力,熟练掌握不同工作环境下所需的操作工具。计算机工作任务教学应当包含教学计划、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的工作过程,将计算机专业课程职业性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展现出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3.4 课程教学目标的凸显
计算机技术在社会领域中飞速发展,教师和学生都应当认清IT行业发展的趋势,明确行业内的对专业化人才的素质要求,学生要具备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教师更要明确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时刻思考如何完成计算机专业课程应用和工程的结合。另外,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以理论教学作为教学依据,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观念,通过采取多种方式积极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获取专业信息,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儿,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课程教学目标设置要在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整合,根据社会需求来调整课程内容,例如关于三维设计、数据库分析、编程技术、程序开发、音频处理、网络安全及服务器建设等内容的教学课程要增强其课程时间,并将科学规划理论教学时间和实践教学时间,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工作是当前教学的热点问题,其出发点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当前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脱节、教学内容灵活性不强、学科孤立性较强的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课程优化与整合应当从基础设置入手,以就业导向为基础引导课程改革,构建完善科学的教学内容,凸显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俊平.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J].通讯世界,2016(10).
[2] 席先杰.论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J].中国成人教育,2009(14).
[3] 张亚娟.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的初探[J].科技资讯,2011(30).
[4] 周勇.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J].科技信息,2011(1).
[5] 丁久荣.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策略[J].知识经济,2015(7).
[6]苏荣晨.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0).
[7] 史敏军,蔡玥.中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J].时代教育,2013(21).
[8] 王华,卢朝江.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双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0).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3-0083-02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已经渗透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前国内高校为了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课程开展中,由于课程教学体系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技巧的操作,从而造成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薄弱,因此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势在必行。
1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的目标和任务
高校学生是重要的社会储备人才,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责,高校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之外,要具有很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把计算机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当前很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为薄弱,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和社会工作岗位需求出现脱节的现象,为了弥补这种需求的脱节现象,满足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各个高校开始调整其计算机教学策略,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设计算机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操作,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岗位技能为出发点,为社会提供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方案设计应当采取分方向的培养策略,针对社会需求对教学方案进行细化,着力培养应用型、专业化的社会人才。课程优化与整合应当实现多种形式并存,引导学生实践操作的主动性,设置各种信息搜集途径和分析方法,整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将课程教学纳入到素质拓展的范畴内,采用校企合作培养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岗位的适应能力,从而实现解决就业的问题,促进高校人才的就业引导。
2 当前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优化与整合应当贴近教学实际,认清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课程设置,培养技术性的应用人才,满足社会就业需求,当前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所示:
2.1 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脱节
计算机课程教学应当注重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的同步发展,在实践操作中夯实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并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当前很多学校针对应用专业课程教学设置了“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基础课程放在教学首位,其教学内容囊括了计算机入门知识、计算机操作、机器维护和软件应用等,在这一年的时间内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第二年的教学则侧重于理论知识方面的课程,教学的难度开始进行延伸,学生要注重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技巧的结合。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深度有限,无法完成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融合,很容易造成学生陷入到学习盲区中,影响了其操作能力的提升。
2.2 课程内容灵活度不足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由于计算机技术开放性较强,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开放思维,注重专业技能的延伸学习,但是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逐渐趋于固定化和程式化,课程设置完全按照教材教学要求,没有特色性的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缺乏沟通的桥梁,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再者,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繁琐,内容之间的穿插交汇没有侧重点,这种教学方内容设置缺乏灵活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往往认为计算机学习较为枯燥乏味,更谈不上对计算机课程学习产生兴趣。
2.3 学科独立性较强
计算机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其作为一个工具服务于其他工作开展,因此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和整合应当注重专业的融合性,将计算机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相结合。但是当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学科独立性较强,学科之间的渗透性较差,各个知识点之间不能相互融合,课程教学的狭隘性较强。在计算机的实际应用中,其解决实际问题要结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是课程教学很难引导学生树立学科知识点融合意识,学生在把握知识融合方面的能力欠缺,知识系统性和连贯性应用能力较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暴露了较多的问题。
2.4 缺乏完善的考核体系
对高等教育而言,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是决定课程教学优化和整合的关键所在,只有设置明确的考核点,才能引导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很多学校针对计算机课程考核依然停留在笔试考核的阶段,忽视了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核,这种不完善的教学质量考核往往会导致教师和学生被动应付考试,无法体现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展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能力被抹杀,长此以往就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学生无法清晰认知自我技能和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3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方案研究
3.1课程优化与整合基础设置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应当注重基础设置,对于高等学校而言,要建立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并以此反馈信息为依据来调整课程方案,计算机技术在今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学生应当具备全面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满足社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因此,课程优化与整合方案应当放在社会大环境下,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要素,课程设置和科学技术发展同步进行,实现课程优化与整合的职业化,并以此为教学基础进行教学深度延伸,让学生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将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来,在此基础上同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打造完整化的计算机教学方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2 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课程优化与整合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的目的和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就业,提升学生对社会岗位的适应度,当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计算机技术、销售、数据录入处理,但是这些就业方向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的低端工作,再这样的课程教学思路引导下,学生学习往往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输入程序,而对如何编写程序、阅读程序等则了解较少。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其对人才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其还需具备网络维护管理和多媒体制作的能力,这对于学生而言就需要提升自我的个人应用能力,因此计算机课程优化与整合应当发挥学校的引导作用,学校在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调整,侧重于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在学校内开展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技能操作中,采用以练带学的方式调动学生操作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确保高校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相吻合。
3.3 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课程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当前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程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方向,学生从实际问题解决学习入手,强化自身的应用能力培养。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应当提炼工作内容,以任务要求来带动学生学习,让学生明确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学习中应当掌握的内容和知识,从而引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例如课程实际中采用面向用户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熟练掌握程序操作的基础上,了解实际工作的任务需求,教学干预学生的任务教学,将课程内容进行细化,每一个课程阶段具有联动性和串联性,强化学生融会贯通的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消化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编写程序、阅读程序的能力,熟练掌握不同工作环境下所需的操作工具。计算机工作任务教学应当包含教学计划、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的工作过程,将计算机专业课程职业性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展现出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3.4 课程教学目标的凸显
计算机技术在社会领域中飞速发展,教师和学生都应当认清IT行业发展的趋势,明确行业内的对专业化人才的素质要求,学生要具备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教师更要明确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时刻思考如何完成计算机专业课程应用和工程的结合。另外,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以理论教学作为教学依据,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观念,通过采取多种方式积极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获取专业信息,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儿,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课程教学目标设置要在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整合,根据社会需求来调整课程内容,例如关于三维设计、数据库分析、编程技术、程序开发、音频处理、网络安全及服务器建设等内容的教学课程要增强其课程时间,并将科学规划理论教学时间和实践教学时间,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工作是当前教学的热点问题,其出发点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当前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脱节、教学内容灵活性不强、学科孤立性较强的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课程优化与整合应当从基础设置入手,以就业导向为基础引导课程改革,构建完善科学的教学内容,凸显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俊平.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J].通讯世界,2016(10).
[2] 席先杰.论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J].中国成人教育,2009(14).
[3] 张亚娟.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的初探[J].科技资讯,2011(30).
[4] 周勇.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J].科技信息,2011(1).
[5] 丁久荣.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策略[J].知识经济,2015(7).
[6]苏荣晨.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0).
[7] 史敏军,蔡玥.中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J].时代教育,2013(21).
[8] 王华,卢朝江.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双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