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ch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邮箱里发现了一条社区葬礼的通知。
  “……请各位来宾于4月4日下午4时到达中心广场。”
  看到“中心广场”时,我不禁皱了皱眉。按照旧历习惯,葬礼这事似乎更应该在社区礼堂举行。通知附带的计数栏里登记的人不多,但我还是在计数栏里输入了我的“名字”,更确切地说,是编号。
  “最近这几天葬礼是越来越多了,不知道是不是受持续战争的影响……”我一边想着,一边收拾东西,走出了家门。
  正值初春时节,天色很阴,还淅淅沥沥地下着些小雨。
  早在战争开始之初,社区就变得人烟稀少。我倒不畏惧什么,自然也就没有搬走。大街上几乎没有行人,唯一可以看见的只有贴在电线杆上的通缉令,上面所通缉的目标倒是人尽皆知:著名人工智能创新家戴·霍门。新闻上说就是他革新了地球环境A.I.处理器的算法。通缉这“祸首”的原因虽未公开,但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尽管街上没多少行人,但为了安全起见,我还是裹了风衣,握紧了伞,快步向中心广场走去。
  广场布置得很简洁。与前几场葬礼不同,这场葬礼的与会者很少,只有三四个人打着黑伞,沉寂在角落里。看起来不少邮件中登记了的人似乎也没有到场。
  我挑了个中间靠前的座位,擦干水,坐了下来。
  “同胞们,大家下午好。”神父身着一袭黑袍,走上了讲桌。他没打伞,但雨水似乎对他没有影响。
  零星地响起了些掌声。
  神父仿佛并不在意,接着开口道:“今天的仪式是为了安葬我们的战争英雄:罗伊上校。”
  罗伊?战争之初似乎在新闻上见过他,那时我正在打扫我的屋子。据新闻报道,开战三个月,他一个人就击败了七十一个敌人。这在人类战士中,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战绩了。相较于他,更多的人都充当了炮灰。
  “尽管罗伊上校战绩卓越,但毕竟,人类的对手是战无不胜的。”仿佛读到我的心思一般,神父开始了演讲。
  “旧历公元2207年,新历66年,战争开始一年又三个月后,罗伊上校在执行任务时,不幸在欧洲牺牲。他生前所创造的功绩令许多人类战士汗颜,他是真正为了人类生存而战的战士。
  “战争的祸根要追溯到旧历公元2040年,戴·霍门革新了环境A.I.的算法后,世界因此进入了‘环改时代’。许多算法所计算的环境保护理念得以实现,地球环境有了初步改善。2141年也就成了新历元年。但人类所没有想到的,便是环境算法的准确性与强制性。”
  在场的人都静静地听着,面无表情。对于这段历史,我们都是见证者。
  场外似乎有着“嗒、嗒”的脚步声,但没人注意。
  “多年依靠环境算法A.I.的计算能力,导致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社会上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人类对此并不在意,甚至授权了环境A.I.最高行动能力:保护全球环境。这便是噩梦的开始。新历64年,环境AI连续四个月没有任何条目更新。人们都认为会有更宏伟的计划出现,这些人没有想错,只不过……”神父没有继续往下说。
  广场的远处有些许人影,可能是逃难的人们。
  “过去不必重提。亲爱的主耶稣,愿您善待罗伊的灵魂,愿人类战士罗伊永垂不朽。”神父与与会者们真诚地祷告着,“奉主耶稣之名祷告,阿门。”
  一段长久的静默后,神父抱起身边小讲桌上的匣子,上面印着罗伊上校的照片。照片上的他看不出任何表情,不知他心里是坚毅,还是迷茫?
  “罗伊上校,必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后的英雄。”顿了顿,神父又补充道,“但也仅仅只限于人类历史了。”
  “机械战士必胜!机械才是未来!”台下的人们躁动起来,纷纷站起来高呼着。神父无言地看着他们,缓缓放下了匣子。
  “愿神保佑我们,为了世界。”神父面色依旧庄严如初,“机械战士必胜。”
  我对这些战时动员不感兴趣。天色愈加阴沉,葬礼看起来似乎也快结束了,正当我撑伞准备离开时,我听到了一声惊呼。
  一回头,只见神父脖子上火花四溅,那颗机械头颅飞向一边。他残破的身躯背后,站着一个拿着长刀的黑袍男子。风吹着雨水,打在他的脸上。广场远处的灯光一闪一闪照在他的身上。一副坚毅的面孔藏在兜帽之中,若隐若现。
  直觉告诉我,他是人类。
  角落里的那些家伙跑得倒是挺快。但由于系统的年代问题,加之我所坐的位置太显眼,我还没走几步,来客已经站在了我的面前。
  我举起双手表示了我的诚意。看他把刀收起来后,我才开口道:“你是来自哪儿的人类战士?抑或者是……”
  “志愿军。”他答道。
  “我只是一個老旧的家庭机器人,也要像他们一样被赶尽杀绝?”我指了指台上神父的躯壳,它在雨水的拍打下变得破败不堪。
  “杀。”他冷眼看着我。
  “最后一个问题。”我意识到我已不能逃脱,便问道,“你们真的觉得凭借人类的力量可以打败A.I.?那东西把自己保护得很严密。”
  “为生存而战,你我都别无选择。说到这个,我倒是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他伸出了一个指头,“为何为人类举行葬礼?”
  “念旧。尽管是A.I.决定的战略,但你们在这段时间里仍是我们的主人,这也是我们对你们的敬意。”我一边回答他,一边开始准备作战。
  “第二,对没有人类的未来,你们机器人有考虑过吗?”
  我迟疑了一下,没有回答他的话,单手调出剔骨刀,向他刺去。
  呲——
  我看着我的右手落入地上的水洼里。
  关机前的一刹那,有些零星的想法掠过了我的脑海。
  我关闭了我的系统中枢。
  “机器人,也该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了……”
  【责任编辑:邓 越】
  小雪说文
  这一期的校园之星上刊作品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精巧。虽然有不少小作者提起科幻就想写一个星辰大海般波澜壮阔的小说,但往往因为笔力不足,导致整篇文章空洞而不合逻辑。而这一期刘彦博同学的《葬礼》就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怎样用一个小小的场景来写出一篇颇具余味的小说。全文仅出现了三个人物,“我”、神父和一位人类,他们甚至都没有名字。但通过对这三个人物的描写,我们可以以小窥大,感受到其背后轰轰烈烈的人机战争是怎样的如火如荼,而全文带给我们的思考也并不比所谓的“大制作”小说少。所以,在自己笔力尚有不足时,同学们可以先不忙着挑战“大制作”小说,好好地写一篇“小成本”小说,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其他文献
区块链(blockchain)一词来源于比特币,比特币区块链是最早的区块链,可视作区块链1.0的典型代表。区块链是一种不可变的、加密的、分散的分布式账本,是一个分布在全球各地、能够协同运转的数据库存储系统。区别于传统的数据库运作方式——读写权限掌握在一个公司或者一个集权手上(中心化的特征),区块链可以使每个中心化流程、活动和组织都完全自治。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消除中介和权威,从而精简每一项商业、政府和
二十五年戰争的最后一年。  木卫六,泰坦星。  太阳高悬,木星遮天,远处的山在燃烧,山巅的焰尾舔向天穹。  雪与冰雹一道砸在前挡玻璃上,风暴把这辆破车扭得咔咔响。  “你还能接收到信息吗?”被放在半旧军用吉普副驾驶座上的一颗脑袋转动了一下。  “可以。”驾驶座上的“士兵”动也没动,从战损处漏进车里的风通过粗糙的临时拼接缝吹透士兵的作战衣,将仿毛皮的保温材料吹得鼓起来。作为一个仿生士兵,他有很多和人
2020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授予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以表彰其“使用巧妙的数学方法证明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有力预测”。  这一则消息立即在科幻迷的圈子中引发一轮如潮热议,黑洞这一匹过去总出没在科幻中的“宇宙神兽”终于登堂入室,得到诺奖的肯定。更让小伙伴们眼前一亮的是,获奖者中有着一位颇具传奇色彩、我们科幻迷熟悉的老
好好读书,上大学,找份好工作,然后在城里安家,以前这是大多数农村青年的“中国梦”。在城市与故乡之间,他们来回往复。有一群人,他们曾渴望走向更大的世界,并且愿意为此背井离乡,但他们却没有从中找到更好的自己。他们在城里待过,现在不再返城,而是选择留守家乡。  杨阳就是其中的一员。2016年5月24日,新京报刊发摄影报道《悬崖上的村庄》,悬崖村由此进入大众视野。悬崖村的天梯和悬崖村的命运也因更多互联网因
幻迷交流板  【神经元(邮箱)】在阅读最近几期的《科幻世界》时,发现科幻小说的创作道路出现了向现实主义文学甚至是乡土文学靠拢的尝试,既内容上不再描绘幻想风格鲜明的叙事,主题上不再直接执着于哲学上的终极思考;而是以近现代的科技为工具,直接反映当下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变迁。比如2021年1期的《通济桥》,如果不是这篇文章出现在《科幻世界》上,我甚至很难把他归类为科幻小说(把这篇文章放到《人民日报》当成人物
不可一世的水滴  水滴学名“强互作用力宇宙探测器”,在《三体》中,它是一个无坚不摧的存在。末日之战时,它用最原始的撞击方式,在三十分钟内摧毁了太阳系舰队几乎全部战舰。  为了让读者理解水滴到底有多硬,大刘写道:“水滴不像眼泪那样脆弱,相反,它的强度比太阳系中最坚固的物质还要高百倍。这个世界中的所有物质在它面前都像纸片般脆弱,它可以像子弹穿透奶酪一样穿过地球,表面不受丝毫损伤。”  除了坚硬,水滴还
十年,对“新视野号”宇宙探测器而言,是地球到柯伊伯带的距离。  十年,对地球公民而言,是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的回归之期。  聚焦成都,近两百位中外科幻人齐聚一堂,共赴十年之约,如“新视野号”探测器冲出太阳系的前方,中国科幻將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无数的惊喜和期待,在未来等待着我们。  11月10日- 12日,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支持、科幻世界等单位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科幻大
前情提要  为了躲避游荡在银河系中的“狱卒”——行星粉碎者,人类举全球之力建设“天幕计划”,为此不惜将月球推进太阳,将地球关在壳子里永远告别浩瀚星辰。人类付出巨大牺牲之后,隐形天幕艰难落成,替代太阳的世界灯却在点亮之后向宇宙发送了一段信号。十一 审 判  发生在熔铁山脉上空的事情震动了整个世界,后来的历史书上将这次事件称为“漏光灾难”。  导致这场灾难的人很快就被联合政府逮捕。令我意外的是,这个人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纵使潇洒似谪仙之太白,也会在夜宴的觥筹交错间感喟人生迷离瞬息。若在百态浮生间发现幸福,怎能不给蜉蝣般的生命一点宽慰?  恬淡安逸的幸福,是对平淡生活的诗意点缀。古代隐士寄情山水,正因其善于发现创造山涧田园的乐事,终凝为中国传统士人的符号,如写出“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投身山林,深夜幽窗只身一人何其无聊?他却能独卧幽灯窗影下春听鸟
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永远是同一的,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永远不会丧失,因此,它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丽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的这句名言,在十三个世纪之前就已经颇为直截了当地说明了一件颇有些残酷的事实:相对于我们脚下的地球而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