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对高血压病病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我院托管的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区的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病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比干预前明显升高;适量运动、合理膳食者所占比例比干预前增高;收缩压、舒张压比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对防治高血压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收缩压;舒张压
【中图分类号】R45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56-02
高血压病指以体循环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95%)和继发性高血压(<5%),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患者逐渐增加,我国已超过一亿。治疗高血压可显著改善病人预后,降低并发症,减少病人、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高血压是社区居民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世界上流行最为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防治尚处在较低水平,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现象,即高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普遍存在着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1]。为了探讨社区护理措施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2010年间对我们龙南景园社区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了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及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9年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及干预。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并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3例,女127例;年龄35岁~82岁(46.7岁±5.7岁)。
1.2 方法:
1.2.1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标准[2],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 140 mmHg(1 mmHg=0.133 kPa) 和(或)舒张压≥90 mmHg(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如有2次或2次以上血压值达到该标准)。
1.2.2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定期组织高血压病病人参加知识讲座、观看相关录像、发放相应的宣传资料。社区护士和家庭医生每月到居委会或家庭访视病人1次。除测量血压外,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让病人了解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建议病人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每日摄盐6 g以下,食用低脂、低糖类食物,减少总热量的摄入;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饮食不宜过快、过饱。建议病人戒烟、戒酒。根据病人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值、运动习惯及运动耐受性为病人制订运动量,并嘱病人在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下休息。并及时、准确填写随访调查表。
1.2.2 服药干预:社区护士和医生应让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病人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能自觉按医嘱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和随意更换药物,当出现副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嘱病人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病人的血压情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病人避免长时间站立,坐起时动作宜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
1.2.3 心理护理:大多数高血压病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于高血压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在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还需社区、病人家属、亲朋好友等共同参与,督促病人的遵医行为,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社区医生和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体特征,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告诉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心情舒畅和稳定的情绪,培养宽容的态度,保持良好心态,切忌暴怒、焦虑、忧郁、悲观、恐惧,提高应激能力,保持心理平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2.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病人对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有显著提高;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病人相关行为有相对的改善;病人血压控制效果显著。
3 讨论
高血压非药物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应终生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病情恶化、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保证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在社区护理干预中,定期的、规范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促使病人逐渐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达到知晓、信任、行动的统一,最终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2]。高血压的发病大多与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有效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血压社区护理及干预受到病人的欢迎,病人能够接受社区医生和护士的随访,社区医生和护士通过一对一地交流,提出如何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病人基本上是接受的。
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措施,不仅可以加强高血压病知识的普及,防止高血压病发病率的上升,还可以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的意识。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慢性病防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条件,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是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社区慢性疾病防治探索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娜,贾建利,胡晓光.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4):475477
[2] 严冬,王招娣,宵党生,等.1 721例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6,18(9):1415
作者单位: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东海医院龙南景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收缩压;舒张压
【中图分类号】R45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56-02
高血压病指以体循环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95%)和继发性高血压(<5%),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患者逐渐增加,我国已超过一亿。治疗高血压可显著改善病人预后,降低并发症,减少病人、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高血压是社区居民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世界上流行最为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防治尚处在较低水平,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现象,即高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普遍存在着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1]。为了探讨社区护理措施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2010年间对我们龙南景园社区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了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及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9年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及干预。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并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3例,女127例;年龄35岁~82岁(46.7岁±5.7岁)。
1.2 方法:
1.2.1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标准[2],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 140 mmHg(1 mmHg=0.133 kPa) 和(或)舒张压≥90 mmHg(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如有2次或2次以上血压值达到该标准)。
1.2.2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定期组织高血压病病人参加知识讲座、观看相关录像、发放相应的宣传资料。社区护士和家庭医生每月到居委会或家庭访视病人1次。除测量血压外,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让病人了解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建议病人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每日摄盐6 g以下,食用低脂、低糖类食物,减少总热量的摄入;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饮食不宜过快、过饱。建议病人戒烟、戒酒。根据病人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值、运动习惯及运动耐受性为病人制订运动量,并嘱病人在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下休息。并及时、准确填写随访调查表。
1.2.2 服药干预:社区护士和医生应让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病人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能自觉按医嘱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和随意更换药物,当出现副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嘱病人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病人的血压情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病人避免长时间站立,坐起时动作宜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
1.2.3 心理护理:大多数高血压病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于高血压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在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还需社区、病人家属、亲朋好友等共同参与,督促病人的遵医行为,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社区医生和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体特征,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告诉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心情舒畅和稳定的情绪,培养宽容的态度,保持良好心态,切忌暴怒、焦虑、忧郁、悲观、恐惧,提高应激能力,保持心理平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2.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病人对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有显著提高;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病人相关行为有相对的改善;病人血压控制效果显著。
3 讨论
高血压非药物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应终生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病情恶化、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保证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在社区护理干预中,定期的、规范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促使病人逐渐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达到知晓、信任、行动的统一,最终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2]。高血压的发病大多与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有效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血压社区护理及干预受到病人的欢迎,病人能够接受社区医生和护士的随访,社区医生和护士通过一对一地交流,提出如何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病人基本上是接受的。
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措施,不仅可以加强高血压病知识的普及,防止高血压病发病率的上升,还可以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的意识。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慢性病防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条件,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是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社区慢性疾病防治探索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娜,贾建利,胡晓光.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4):475477
[2] 严冬,王招娣,宵党生,等.1 721例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6,18(9):1415
作者单位: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东海医院龙南景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