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园林的“人文氛围”营造

来源 :中华民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园林建筑,是由房屋、山水、花木等组成的综合建筑群体。人们常把“园艺造院”喻为“凝固的音乐”或“石头的史书”是不无道理的。特别是中国园林,融多项艺术于一体,为游人寻求一方“安闲幽美”的环境。特别是明、清以后的园林,不仅倾注了众多工匠的毕生心血,同时也融进了古代士人理想的人格完善。
  将江南诗词、绘画艺术注入园林建筑之中,把竹、松、梅、荷、山、石等自然景物融进庭院。昔日,能令古人从园林景观中获得安抚和感悟;今日,能使人感受到先祖的胸怀和意境,使无言的花卉楼台渗进了浓浓的人情。因而,“园林景物”也如同插上了翅膀,飞入人们的心中,同时炒起了一方的旅游人气。显而易见,在造园过程中,“人文氛围”的营造是不能忽视的一环。
  但是,现在人们造园大多只关注园艺的建筑、树木、花卉,庭院布景等等,缺少园林“文化背景”的塑造。众所周知,一个世人瞩目的“园艺精品”,不仅建筑设计极为重要,而且人文历史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缺少的。
  
  由绍兴“沈园”的文化积淀谈起
  
  提到园林的“人文氛围”,不少人会想到绍兴的“沈园”。因为沈园之所以具有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南宋词人陆游的那篇《钗头凤》,以及百年来人们根据陆游原作改编的戏剧,使沈园声名远播,百年流芳。
  游客注目的,多是沈园的文化沉淀和历史背景,陆游的《钗头凤》,词曲优美,凄切婉转,文字简炼、感人至深。历代以来,越剧、话剧《钗头凤》则更是在原词的基础上,大加渲染,剧情曲折凄离,情意绵绵。数百年来,曾令众多男女为之动容。
  相传,陆游年青时与表妹唐琬相爱成婚,郎才女貌。不料,陆母不喜唐氏,强令唐琬改嫁。数年后,陆游偶游沈园,不期与唐琬相遇。此时,二人都有他属。唐琬置酒相待,陆游旧情复燃,百感交集。在壁上题写了《钗头凤》词:“春如归,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等句。
  四十年后,陆游又重游沈园,故园依旧,人面全非。不由感慨万分,又写下了题为《沈园》的诗词:“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眼来。春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猗吊遗踪一泫然”,这是一段催人泪下的“儿女情长”故事。
  陆游作为一代文豪,一生坎坷,饱经风霜,忧国忧民,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词。但是在个人情感上,竟然也会和普通人一样有着抱恨终生的遗憾。
  寻常的花卉树木、寻常的楼台庭院,也因之添彩生情。无言的园林,因陆游诗文、戏剧的流传而成为“千古名园”,成为众多游客注目的旅游沸点。这就不能不令人思索了,在我们造园过程中,资金的投入,亭台楼榭、花草树木的设计,及建造和栽培固然重要,但是文化内涵、历史沉淀的挖掘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寻找“文化底蕴”
  
  一个园林建筑,一座楼台,或者仅仅一条长廊的设计或修建,需要耗费人们大量的心血和资金投入。我们建造的许多事台楼阁,外观秀雅,融江南园林和北方宫廷风格于一体。不少园林建筑,中西结合,甚至搬来了欧洲、印度、俄罗斯或中东的造园风格,创意别出心裁,不可不说是“精品”之作。但是名气不大,游人廖廖,很难形成一方的旅游气候,达到预期的人气和经济效益。究其原因,多数是因为缺少人文沉淀的挖掘,缺乏有创意的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是可以“创造”的,是可以“臆想”的,也是可以“寻找”的。比方说,杭州的雷峰塔,游人一到那里就不由想起白娘子的故事;飞来峰,人们马上会记得济公的传说。但是雷峰塔下是否真有白娘子?或者“飞来峰”是否真从印度“飞”来?无人追究。
  不言而喻,那是子虚乌有的事,是前人臆想出来的。但是这些曲折离奇的故事或传说,就是那么具有吸引力,就是能够炒起一方的旺盛旅游人气,就是能成为当地财源滚滚的“源泉”,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
  我们通常所说,江南园林的“四大名亭”,或者“八大名楼”等等,不少游人不远千里慕名来游。
  一篇优秀的文章,一个优美的故事,一段感人的传说,能让一座楼台、一个亭子、一所庭院,名扬四海,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海市蜃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进而带动一方经济。因此,我们在造园过程中,绝对不能轻视园林“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挖掘。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每一块土地都有厚实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地区都有特殊的人文历史,就看我们怎样去利用和创造了。
  
  刻意挖掘有创意的“人文源泉”
  
  近代以来,许多地方建造了众多颇有特色的亭台楼阁、园林庭院,但是不少园林建筑人气不旺,经济效益并不理想,有的秀雅楼台,竟然只能作为旅游景点附设的小卖部或者茶室来处理。游人经过这里,或许会瞟上一眼,说一句:“这个小楼设计倒是不错,只是用作购物亭,可惜了!”
  也有的地方,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只是还没有被人“发现”。
  比方说,杭州旧有的“望海楼”,地处湖畔凤凰山麓,其山襟江带湖,楼阁立于山巅。游人登楼、前赏西湖秀色,后观大江东去。古人称之:“临镜映西子,听涛倚钱塘”。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山中旧有胜景“凤山望月”。昔日凤凰山为吴越国治所在,南宋又是皇室禁苑之地。相传,山顶的“望海楼”,初建于唐代,始称“东楼”。唐宋时期,钱塘江水面宽阔。登楼,远望烟波浩渺、渔舟出没,江水一望无际,水面一直延伸到凤凰山脚。立于山麓,可眺望钱江大潮,白浪滚滚,宛若汪洋,蔚成奇观、可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其楼阁,独占湖、海、山之胜,故而名之“望海楼”。
  据载,望海楼高踞山崖,雄奇壮丽,飞檐翘角,气势磅礴。倚楼远眺,江、湖、城,一览无余。白居易、苏轼最喜登临此楼,留下许多传世佳作。不过,最出名的还是宋代柳耆卿的名篇《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会都,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堤绕堤沙,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等,为西湖构划了一个壮丽的轮廓。此曲流播后,金主完颜亮“闻曲观画,逐萌南侵之想”,立誓要“投鞭断江,立马西湖,方遂生平壮志”。诗词寄情西湖山水,荷艳桂香,词曲优美,广为流传,使得“望海楼”的声名也不胫而走,扬名天下。
  厚实的人文环境、动人的史实,为园林造景衬托了浓浓的人文氛围,如同沈园、如同望海楼、如同雷峰塔一样源远流长。游人进入园林,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无声的庭院,无言的园林,仿佛正在弹奏一曲动人的民乐,奏出了意想不到的重音。
  其次,一些历史名园现在大多处在闹市之中,寸地寸金,周边高楼林立,噪声不绝于耳,商业气氛浓厚,与传统庭院刻意营造的氛围格格不入。因此,在园林造景中,对于周边环境氛围的营造也是需要考虑的内容之一,“名园”更应如此。尽量避开现代建筑物的侵扰,而保持原有的韵味。
  美丽的园林建筑,无疑能为城市的容貌增辉添彩,为市民寻找到一块休闲胜地,及拓展旅游项目,进而带动地方经济起飞。漫步园林庭院,是都市人最好的闲暇方式之一。但是也有的城镇,修建了不少园林庭院,装饰华丽,点缀在湖山之中。令城市增色,令山河添彩,游人凭栏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就是缺少文化层面的挖掘。
  同样,走进湖南的“岳阳楼”,人们马上会想到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辞文优美抒情,由“写楼”到“写景”,由“写景”进而到“写人”,继而,引出“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感慨,道出了先贤的襟怀和抱负,不愧为千古佳作。
  家父年过八旬,体弱多病,常感叹,壮年时“未能一睹岳阳楼胜景,为人生一憾!”。可见,一篇范文所起的作用,对于一个景物所产生的影响,不可等闲视之。
  毫无疑问,要使“园林景观”扬名天下,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景点,除了庭园的设计与建造之外,还必须在“人文背景”挖掘上下工夫。
  江南,真不愧是一块人文积淀深厚的土地,即使是走在沈园这样一个小小庭院里,也能感受到历史脉搏的跳动,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在沈园长廊上,我见到一位长者端坐在曲尺宽的书桌后,替游客在扇面上题诗作画。并且声称能用每一个游人的姓名做诗,吾女名“龚励”,先生听说小女仍在大学就读。当场赋诗二句:“龚家淑秀智慧颖,励精学勤读经纶”,将“龚”、“励”二字巧妙地缀入诗句。虽然,这只是一段小插曲,却也能看出沈园的文传脉络,细处见微。也许,这就是庭院人文氛围的营造了。
  因此,我们在园林建筑的创景、造园时,不仅要在构建上“费尽心机”,创出精品,而且还要在人文的挖掘上“竭尽全力”,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口上、用在文化上、用在民俗化的特色上,让我们的园林艺术插上新的翅膀,飞向每一个人心中,创造出一个个千古不朽的“文化精品”,留给游人,留给后人。
  如同沈园,历经千秋,仍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是作者结合设计经验,以及具体工程案例,主要针对案例中的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设计做出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设计;生态设计;绿化节点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21-0097-02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日益注重城市环境状况的改变和提倡城市设计来寻求城市特色化的今天,人们对目前居住区园林景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7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21-0116-02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翻译成现代文:大老鼠大老鼠,不要掠夺我的粮食!多年来侍奉你,却一丁点不体恤人。发誓要摆脱你,到那个舒心的地方。那地方那地方,才寻得理想的处所。……  读过《诗经》中《魏风·硕鼠》的人都知道,这首诗反映了劳动人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从日常家居生活入手,对可能出现的设计问题进行了叙述,并且将设计要点归类,结合相关资料,对完善建筑给排水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TU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21-0124-02  建筑给排水设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从开展科学房屋卫生技术到新型排水设备的投入使用,如今建筑给排水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现时园林事业的快速发展,而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也在日益增多中。但我国园林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尤其是工程成本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管理水平不高、制度不完善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由于园林工程通常涉及多项不同的内容,如:园路、假山、绿化栽植、给排水、造地型等,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到交叉作业是很正常的。因而,若在施工现场工程成本控制管理不善、管理施工配合,均会影响到工程成本、施工进度甚至工程的质
期刊
摘要:GPS RTK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测量定位技术,由于具有精度高、效率高、方便、经济效益高等诸多优势,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实时定位,动态监测等领域。本文对GPS RTK的工作原理做了相应的阐述,论述了GPS RTK目前存在的缺陷并对其应对措施加以阐述。  关键词:GPS:RTK:地形测图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21-0274-02
期刊
一座城市在决定要“做自己”之前,必须先“认清自己”,进而“定位自己”,才能规划出完善的,既不丢失历史,又可诠释一个全新的自己——因此,从一成不变到改头换面都有可能。  城市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城市不仅是历史的记忆,也是情感的载体。  真正建设美好的、有特色的城市规划和布局,关键的问题是,政府相关部门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缜密的调研,要多听听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生态学家、以及建筑设计大师、地
期刊
生态建筑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并巧妙地利用自然和环境资源,且给人类的居住带来一场新的革命。而居住新概念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建筑选址;二是绿色低碳。  建筑选址是最原始的生态链条,它不仅牵涉到生存环境的学问,还有关于风水学说的学问,而且是中国古代先民从长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中积累总结出来的学问。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风格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北京建工学院教授、易学与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韩增禄指出
期刊
毗卢寺座落在石家庄市新华区上京村东,占地约二十三亩,是市区仅有的一座古代寺院。毗卢寺内现仅保存有古代建筑两座,即释迦殿和毗卢殿。另有十余幢明、清重修碑记、府帖。  据明万历五年《真定县志》寺观条记载:“毗卢寺县西南 唐建”;清光绪元年《真定县志》,寺庙条记载:“毗卢寺在城西唐天宝中建”。又据寺院内弘治已未十二年季秋重修毗卢禅寺功绩圆满慶讚碑记记载:“真定府真定县西南距城一舍之地原属邵同社上京东,有
期刊
古秦州天水,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和中国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天水古民居,既有北国的情怀,又有江南的风韵。在粗犷中蕴藏着温柔,柔情中表露出豪放朴拙,融南北艺术风格于一体,在中国建筑艺术中独具一格。  天水的建城史可上溯至秦武公十年(前688年)所置的县城,千百年来,古城多有兴废,而城址始终在今天水市城区,明末形成了独特的东西五城相接形制。由于天水地处中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位置,为南北东西四方辐
期刊
近年来,由于气象异常等自然因素而导致的山体滑坡、山洪和泥石流等气象地质灾害接连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伤害和损失,而地质灾害在今年更是频发。  在11月3日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场会上,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表示,2010年1至10月全国地质灾害已经造成2909人死亡或失踪。其中贵州关岭、甘肃舟曲等5起特大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超过总数2/3,其余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基本与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