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twong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是什么?是美学的中心问题,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又是一个直到今天大家都还在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分析了四种关于美的本质的不同的看法加以论述。
  关键词:美学;美的本质;主观与客观;社会性
  在20世纪50、60年代国内的学术界发生了一场美學大讨论,讨论的中心问题就是美是什么?换言之即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个问题是从哲学领域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性的问题引到美学领域里的。即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在美学领域成了美是主观的还是美是客观的,是美决定美感,还是美感决定美。在当时参与讨论的学者心目中这个问题牵扯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李泽厚有个很好的概括:“美学科学的哲学基本问题是认识论的问题。”这句话很重要,他把美学问题归结为认识论的问题。“我们和朱光潜的美学观的争论,过去是现在也依然是集中在这个问题上:美在心还是在物?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美感决定美还是美决定美感?”李泽厚为什么把朱光潜提出来?是因为那一场的讨论是从批判朱光潜先生过去美学观点开始的,在当时国内有一个批判唯心论的运动--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学习马克思主义、批判唯心论。在美学领域就是批判朱光潜先生的美学,当时认为朱先生的美学是主观唯心论的。当时很多人都在批判朱先生,朱先生自己也写文章来自我批判,虽然都是批判朱光潜但是大家的观点不一样,在讨论中学者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个就是蔡仪先生的观点,他认为美是客观的,自然物本身就有美。例如一株梅花的美,美就在梅花本身,和人没有关系,梅花是客观的,梅花的美也是客观的。蔡仪说:“美在于客观的现实事物,现实事物的美是美感的根源,也是艺术美的根源。物的形象是不依赖于鉴赏者的人而存在的,物的形象的美也是不依赖于鉴赏的人而存在的。”蔡仪明确肯定美是在物,美是客观的,那么物的什么特性使它成为美呢?蔡仪认为是物的典型性:“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
  第二派主张美是主观的。认为美在心不在物。从美和美感的关系来讲是美感决定美。梅花的美在于观赏者,而不在梅花。吕荧认为:“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高尔泰认为:“有没有客观的美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客观的美并不存在。美只要有人感受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到,它就不存在。”高尔泰承认美感的产生要有一定的对象,但是这个对象之所以成为美感的条件是因为他被人化了。高尔泰在论述他的观点的时候强调美和美感的统一性:“美和美感实际上是一个东西。”“美产生于美感,产生以后,就立刻溶解在美感之中,扩大和丰富了美感。美与美感虽然体现在人物双方,但是绝不可能把它们割裂开来。超美感的美是不存在的。”在当时的讨论中由于把高尔泰的观点简单归结为美是主观的,也由于当时大家的理论眼光的局限,高尔泰的论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第三是李泽厚一派的观点: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认为:“蔡仪看到了美的客观性而忽视了美的社会性。朱先生看到了美的社会性而忽视了美的客观性。所以二者的观点都是片面的,我把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统一了起来。”比如一株梅花,梅花的美就在梅花本身,这是美的客观性,但是梅花的美并不在梅花的自然性,并不是梅花这一自然物,而在于梅花的社会性。梅花本身有一种社会性,这很多人很难理解,这个梅花有什么社会性?蔡仪就批评李泽厚,说在没有人的时候就有月亮了,月亮有什么社会性?但是李泽厚回答说:“是没有人的时候就有月亮了,但是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之后,月亮就纳入了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所以月亮就客观的具有了一种社会性。”那么这种社会性是什么呢?李泽厚就说:“所谓社会性,就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李泽厚的观念在当时收到很多人的赞同,大家认为朱光潜是唯心论,蔡仪是唯物论,而李泽厚即承认了美的客观性又承认了美的社会性所以李泽厚是辩证唯物论,所以当时很多人都赞同李泽厚。
  第四是朱光潜主张的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他认为美不全在物也不全在心,而在心和物的关系上,他认为美感的对象是物的形象而不是物本身。物的形象是物在人的主观条件的影响下反映到人的思想意识中的结果,物的形象作为审美对象不同于原来那个产生形象的那个物。朱先生有这么一段话:“物甲只是自然物,物乙是自然物的客观条件加上人的主观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所以已经不纯是自然物,而是夹杂着人的主观成分的物,换句话说,已经是社会的物了。”朱先生也讲社会性,但是他的社会性和李泽厚的社会性不一样,李泽厚的社会性是在梅花本身,而朱光潜所讲的社会是在主观“美感的对象不是自然物而是作为物的形象的社会的物。美学所研究的也只是这个社会的物如何产生,具有什么性质和价值,发生什么作用;至于自然物则是科学的对象。”这段话明确的指出审美对象不是物而是物的形象,这个物的形象不同于物的感觉映像和表象,借用郑板桥的概念,物的形象不是眼中之竹而是胸中之竹。朱光潜先生讲的物的形象不是眼中之竹而是胸中之竹,就是朱光潜之前所讲的“意象”。朱先生说:“表象”是物的模样的直接反映。而物的形象是根据“表象”来加工的结果。物本身的模样是自然形态的东西,物的形象是“美”这个属性的本体,是艺术形态的东西。“他明确的说美的本体是物的形象而不是物本身,其实这是朱先生自从写文艺心理学《谈美》以来一贯的观点,参加大讨论的学者和朱先生自己都把这种观点概括成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我认为如果准确一点的话这个观点应该概括为“美在意象”。他一再指出:“时代、民族、社会形态、阶级以及文化修养的差别不大能影响一个热人对于‘花是红’的认识,却很能影响一个人对‘花是美’的认识。”“美的社会性不在自然物本身,而在审美主体。”朱先生没在社会性的这个观点上是比较合理的,审美意象受文化、环境、历史的制约,例如中国人欣赏梅花、兰花,而西方人对梅花、兰花就不想中国人这样欣赏。
  笔者个人认为朱先生的观点最为贴切,关于美的本质的问题任何时代任何人物都不可盖棺定论,因为它会随着时代、背景等诸多因素不断改变。
  参考文献:
  [1] 《美学散步》:宗白华,[M].上海人民出版社。
  [2]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M].北京大学出版社。
  [3] 《中国美学史》:李泽厚,刘纪纲著,[M].安徽文艺出版社。
  [4] 《美的历程》:李泽厚,[M].三联书店。
  作者简介:
  安梦帆(1994.9~)女 河北省石家庄市 大连工业大学(17级硕士)当代艺术方向;
  郭煜奎(1999.10~)男 辽宁省大连市 大连工业大学16级美术学系公共艺术方向;
  高拂晓(1997.8~)女 河北省石家庄市 大连工业大学16级美术学系当代架上绘画方向。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新课程指标要求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之外,教师应当提升小学道德教育的进行质量,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育完善,满足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求。随着国学教育思想在小学教育中的使用,道德教育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针对国学启蒙教育视野之下的小学生道德教育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国学启蒙教育;小学生道德教育  引言  当前小学启蒙教育中,国
期刊
摘 要:弹唱即自弹自唱。它是一个合格的幼教生所必备的基本功,是幼教生将来能否胜任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弹唱;培养;训练;主体;主导  现今各幼儿园招聘部门对招收的幼儿教师毕业生进行了严格的基本功过关考核,证明了弹唱能力的重要性。在幼师琴法教材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首弹唱曲,没有具体文字要求。所研究对幼师弹唱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幼师弹唱的特点  1.以两条线为主。所谓两条
期刊
摘 要:根据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需要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实现中职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如何顺利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成为摆在广大中职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之后针对具体的渗透策略及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希望相关措施建议可以有效提高中职体育教育的整体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技术型及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的飞速进步使得现代社会对一个人的阅读能力要求很高,每一个寻求发展与进步的人都应该意识到阅读这一个性化的思维活动可以有效拓展自身的眼界与知识,是保证自己不被时代淘汰的基本活动。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绘本读物培养与提升幼儿的前阅读能力,为幼儿的未来成长做好充足准备。本文将从根据幼儿需求选择绘本读物、整合幼儿自主阅读与教师指导、组织亲子绘本阅读活动三个角度分析幼儿教师应该如
期刊
摘 要:开放式教学是为了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而兴起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兴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更为深刻的体验科学、感知知识。本文在新课改要求下探讨了开放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明确传统教学的弊病同时努力克服。教师要在理解原则、明确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创新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小学科学;课堂应用  引言
期刊
摘 要:在小学阶段教学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阅读、写作、诗词鉴赏等能力。而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中逐渐强调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凸显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文就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能力;培养  引言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重要的身心发展阶段,对世界充
期刊
在西方美学史中,鲍姆嘉通第一次命名了“美学”并将之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拉丁文中,美学一词的译文是“Aesthetica”,愿意为感性学。感性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感性认识,并将感性学与研究人理性认识的逻辑对立起来。因为二者在认识活动对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具有本质的差异,前者运用的是感性的形象思维,而后者所运用的是抽象的理性思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科学被确立的时间不过二百多年,但是美学思想,不论是
期刊
摘 要:“1+X”群文阅读能更高效地实现对文本语言表达方式与表达效果的体味。本文将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重新思考教学内容,重构阅读课堂教学,将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明文教学为例,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分析、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估三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1+X”群文阅读;重构;学情  当前的阅读课教学过分地重视了精读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其他多种阅读策略的训练。“1+X”群文阅读是教师在一个特定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学生主动、快乐、自由地学,使课堂教学达到审美化的境界。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审美化教学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初步探索。  一、审美化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教学需要美,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教学却常常忘却了“美”,远离了“美”。多少年来,我们的教学忽略了“美”的功能、“美”的力度。缺乏美感的教学,失却了师生间生命对话的勃勃生机,失却了对儿童幼小心灵的润泽,
期刊
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它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功能,快速地进入课堂并成为一种先进的、深受学生喜爱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它不仅使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并且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它还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该如何充分运用多媒体,如何恰当地用好媒体,真正发挥媒体的功能,搞好语文教学呢?鄙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巧用多媒体,诱发情感体验  1.借助音乐,引发情感共鸣  鲁迅的《故乡》,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