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的普及,为社交网络发展奠定基础。社交网络本身起源于20世纪初期,由于当时互联网并未普及,导致其社交形式也没有得到全面普及。但随着社交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使得其逐渐带动不同领域进步,金融社交网络也由此形成。本文将明确伪卡欺诈概念,并以此讲述伪卡欺诈控制思路,还会阐述如何将金融社交网络应用在伪卡欺诈发现中,希望以此减少伪卡欺诈现象,从而推动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并确保金融社交网络秩序。
【关键词】金融社交网络;伪卡欺诈;应用
引言
社交网络与金融一直在共生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也因此形成新的金融业态。这种环境下,如何加强支付环境保护,一直是社会各界重点关心问题,对支付安全隐患进行针对性解决,可以推动金融行业发展,减少金融风险。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支付的存在,为人们带来诸多便捷,也有利于新业态经济发展。由此可见,金融发展过程中,应在伪卡欺诈发现中,应用金融社交网络,并以此规避和减少安全隐患。
一、伪卡欺诈概念
金融社交网络是指将金融融入社交网络中,并利用客户交易信息,构建相关社交网络,以加强对客户潜在关系的深入挖掘。金融社交网络可以应用于产品推荐、风险预警、风险监控。本文会将其应用于伪卡欺诈发现,并以此充分挖掘该项技术潜力。而伪卡欺诈在我国也被称为克隆卡欺诈,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相关不法手段,盗取卡号及密码,并通过技术手段仿制伪卡。伪卡制作后,会利用其进行取现和消费,导致客户产生损失。随着我国用卡客户的不断增加,伪卡存在的几率也逐渐增大。值得深入探讨的是,欺诈交易类似于病毒传播,其增长速度不断增长,这也说明我国应加强对伪卡欺诈的针对治理。目前,我国一般会通过分析用户数据,发现欺诈交易,本文希望加强对金融社交网络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伪卡欺诈发现中,以肃清用卡环境。
二、伪卡欺诈控制思路
(一)积极进行人工筛选
对于伪卡欺诈,可以积极进行人工筛选。例如,可疑商户、新商户等等,都可采用这一方式进行筛选。筛选过程中需要对商户资料信息、交易情况、交易单据等等展开科学比对。对存在的不成功交易,要密切关注其不成功代码。通过对伪卡欺诈案例进行分析,发现频繁提示“没收卡”,则有可能是伪卡交易。同时人工筛选过程中,可对同一终端不成功交易次数进行累计,当不成功比例较高时,也说明其风险较高,这时需要重点观察。观察时会对商户综合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可疑资金进行及时控制,这有利于伪卡欺诈行为的及时发现。
(二)展开系统监测与现场核查
我国银联系统针对伪卡交易,展开系统性监测。例如,银联风险侦测、商户风险监控、商户风险管理、反洗钱监控等等,都是针对用卡欺诈行为的监测。中国银联希望通过监测系统,防范交易风险,以确保金融环境健康。当然,在系统监测的基础上,相关工作人员会到营业场所进行具体核查。现场核查,包括经营情况核查、单据留存情况核查等等,现场核查也是减少伪卡欺诈现象的有效手段。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金融社交网络的进步。人工筛选、系统监测、现场核查等等,都属于控制伪卡欺诈的有效手段,对金融环境肃清具有良好成效。
三、金融社交网络在伪卡欺诈发现中的应用
(一)建立金融社交网络模型
构建完善的金融社交网络模型,有利于伪卡欺诈行为的发现。首先,可以对伪卡欺诈交易行为进行数据收集,通过收集,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整合处理,整合处理后可以得知相关验证算法。虽然伪卡欺诈交易数据属于虚拟的假数据,但通过抽样分析,能具体了解验证算法和相关变换数据;其次,利用金融社交网络,能快速得知金融社交关联。例如,金融社交网络完善时,可以对固定期限内交易数据进行整合分析,通过分析可以详细了解交易日期、交易账户等等,这能对下一步工作展开奠定基础;最后,在对伪卡欺诈账户和数据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可以将已知的欺诈行为和欺诈数据作为起点,并逐渐扩大网络搜寻范围,对客户进行积极筛选,以达到确定目标群体的目的。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完善现有金融社交网络模型,还能确保对现有伪卡欺诈数据的综合整理和分析。
(二)积极探究伪卡欺詐规律
金融社交网络模型建立时,可以利用相关违法交易数据,了解伪卡客户间可能存在的关联,这有助于了解伪卡交易规律。例如,模型建立后发现,一般在金融社交网络中,距离伪卡交易客户越近,身边存在伪卡交易客户的可能性越大,存在伪卡欺诈现象也越多,这些群体发现伪卡欺诈交易的几率极高。通过这一现象得知,应对伪卡客户数量较多的群体,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伪卡欺诈行为。而且,当发现这一规律时,可以得知,伪卡欺诈行为本身存在传染性,交易对手越多,风险系数越大。笔者在了解这一规律后,又继续探索伪卡客户联系频繁度,是否与欺诈概率有关。经过对一年内的伪卡交易金融关系进行分析和收集,发现频繁与伪卡客户进行接触,的确会增加风险概率,这也从侧面印证伪卡欺诈行为的传染性。通过推算不难发现伪卡欺诈行为规律,得知规律后,可以对金融社交网络进行积极探索,利用探索尽可能及早排查,伪卡欺诈隐患。一般造成伪卡欺诈行为传染性的原因,包含两种:第一种是伪卡欺诈规则的违法传播,有可能误导客户,要加强对这一行为的严格监管,避免这一现象出现的可能;第二种是由于客户交易环境有可能存在隐患。中国银联和政府部门要积极加强对交易环境的肃清,避免此类现象发生。
四、结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利有弊,必须正确认知伪卡欺诈的存在,才能在金融社交网络中,减少伪卡欺诈现象。防范支付风险,营造和谐支付环境,这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银联的努力方向。金融社交网络在蓬勃发展时,建立完善的金融社交网络模型,能对伪卡欺诈规律进行探索,这能及时发现伪卡欺诈行为,也能肃清金融社交网络环境,推动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确保用卡安全。
参考文献:
[1]张芸芸,方勇,黄诚. 基于Neo4j图谱的信用卡欺诈检测[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21):23-25.
[2]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银行卡盗刷案件审判思路探析--以案件相关主体间的法律关系分析为重点[J]. 法律适用,2017(03):43-48.
[3]侯洪涛. 论伪卡交易中银行与用户的责任划分[J]. 河北法学,2017,35(03):181-190.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金融欺诈防范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S202010823026)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系2020年度长沙医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基于大学生兼职管理系统微信小程序的开发”(项目编号:长医教[2020] 26号--121)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蔡文洁,2002年4月21日,女,汉族,湖南省益阳市,本科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指导老师:刘海燕,1983年8月25日,女,汉族,湖南邵阳,研究生,副教授。
第二作者:易术明,本科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第三作者:易文清,本科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第四作者:黄伟华,本科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作者单位:长沙医学院)
【关键词】金融社交网络;伪卡欺诈;应用
引言
社交网络与金融一直在共生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也因此形成新的金融业态。这种环境下,如何加强支付环境保护,一直是社会各界重点关心问题,对支付安全隐患进行针对性解决,可以推动金融行业发展,减少金融风险。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支付的存在,为人们带来诸多便捷,也有利于新业态经济发展。由此可见,金融发展过程中,应在伪卡欺诈发现中,应用金融社交网络,并以此规避和减少安全隐患。
一、伪卡欺诈概念
金融社交网络是指将金融融入社交网络中,并利用客户交易信息,构建相关社交网络,以加强对客户潜在关系的深入挖掘。金融社交网络可以应用于产品推荐、风险预警、风险监控。本文会将其应用于伪卡欺诈发现,并以此充分挖掘该项技术潜力。而伪卡欺诈在我国也被称为克隆卡欺诈,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相关不法手段,盗取卡号及密码,并通过技术手段仿制伪卡。伪卡制作后,会利用其进行取现和消费,导致客户产生损失。随着我国用卡客户的不断增加,伪卡存在的几率也逐渐增大。值得深入探讨的是,欺诈交易类似于病毒传播,其增长速度不断增长,这也说明我国应加强对伪卡欺诈的针对治理。目前,我国一般会通过分析用户数据,发现欺诈交易,本文希望加强对金融社交网络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伪卡欺诈发现中,以肃清用卡环境。
二、伪卡欺诈控制思路
(一)积极进行人工筛选
对于伪卡欺诈,可以积极进行人工筛选。例如,可疑商户、新商户等等,都可采用这一方式进行筛选。筛选过程中需要对商户资料信息、交易情况、交易单据等等展开科学比对。对存在的不成功交易,要密切关注其不成功代码。通过对伪卡欺诈案例进行分析,发现频繁提示“没收卡”,则有可能是伪卡交易。同时人工筛选过程中,可对同一终端不成功交易次数进行累计,当不成功比例较高时,也说明其风险较高,这时需要重点观察。观察时会对商户综合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可疑资金进行及时控制,这有利于伪卡欺诈行为的及时发现。
(二)展开系统监测与现场核查
我国银联系统针对伪卡交易,展开系统性监测。例如,银联风险侦测、商户风险监控、商户风险管理、反洗钱监控等等,都是针对用卡欺诈行为的监测。中国银联希望通过监测系统,防范交易风险,以确保金融环境健康。当然,在系统监测的基础上,相关工作人员会到营业场所进行具体核查。现场核查,包括经营情况核查、单据留存情况核查等等,现场核查也是减少伪卡欺诈现象的有效手段。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金融社交网络的进步。人工筛选、系统监测、现场核查等等,都属于控制伪卡欺诈的有效手段,对金融环境肃清具有良好成效。
三、金融社交网络在伪卡欺诈发现中的应用
(一)建立金融社交网络模型
构建完善的金融社交网络模型,有利于伪卡欺诈行为的发现。首先,可以对伪卡欺诈交易行为进行数据收集,通过收集,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整合处理,整合处理后可以得知相关验证算法。虽然伪卡欺诈交易数据属于虚拟的假数据,但通过抽样分析,能具体了解验证算法和相关变换数据;其次,利用金融社交网络,能快速得知金融社交关联。例如,金融社交网络完善时,可以对固定期限内交易数据进行整合分析,通过分析可以详细了解交易日期、交易账户等等,这能对下一步工作展开奠定基础;最后,在对伪卡欺诈账户和数据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可以将已知的欺诈行为和欺诈数据作为起点,并逐渐扩大网络搜寻范围,对客户进行积极筛选,以达到确定目标群体的目的。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完善现有金融社交网络模型,还能确保对现有伪卡欺诈数据的综合整理和分析。
(二)积极探究伪卡欺詐规律
金融社交网络模型建立时,可以利用相关违法交易数据,了解伪卡客户间可能存在的关联,这有助于了解伪卡交易规律。例如,模型建立后发现,一般在金融社交网络中,距离伪卡交易客户越近,身边存在伪卡交易客户的可能性越大,存在伪卡欺诈现象也越多,这些群体发现伪卡欺诈交易的几率极高。通过这一现象得知,应对伪卡客户数量较多的群体,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伪卡欺诈行为。而且,当发现这一规律时,可以得知,伪卡欺诈行为本身存在传染性,交易对手越多,风险系数越大。笔者在了解这一规律后,又继续探索伪卡客户联系频繁度,是否与欺诈概率有关。经过对一年内的伪卡交易金融关系进行分析和收集,发现频繁与伪卡客户进行接触,的确会增加风险概率,这也从侧面印证伪卡欺诈行为的传染性。通过推算不难发现伪卡欺诈行为规律,得知规律后,可以对金融社交网络进行积极探索,利用探索尽可能及早排查,伪卡欺诈隐患。一般造成伪卡欺诈行为传染性的原因,包含两种:第一种是伪卡欺诈规则的违法传播,有可能误导客户,要加强对这一行为的严格监管,避免这一现象出现的可能;第二种是由于客户交易环境有可能存在隐患。中国银联和政府部门要积极加强对交易环境的肃清,避免此类现象发生。
四、结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利有弊,必须正确认知伪卡欺诈的存在,才能在金融社交网络中,减少伪卡欺诈现象。防范支付风险,营造和谐支付环境,这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银联的努力方向。金融社交网络在蓬勃发展时,建立完善的金融社交网络模型,能对伪卡欺诈规律进行探索,这能及时发现伪卡欺诈行为,也能肃清金融社交网络环境,推动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确保用卡安全。
参考文献:
[1]张芸芸,方勇,黄诚. 基于Neo4j图谱的信用卡欺诈检测[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21):23-25.
[2]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银行卡盗刷案件审判思路探析--以案件相关主体间的法律关系分析为重点[J]. 法律适用,2017(03):43-48.
[3]侯洪涛. 论伪卡交易中银行与用户的责任划分[J]. 河北法学,2017,35(03):181-190.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金融欺诈防范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S202010823026)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系2020年度长沙医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基于大学生兼职管理系统微信小程序的开发”(项目编号:长医教[2020] 26号--121)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蔡文洁,2002年4月21日,女,汉族,湖南省益阳市,本科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指导老师:刘海燕,1983年8月25日,女,汉族,湖南邵阳,研究生,副教授。
第二作者:易术明,本科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第三作者:易文清,本科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第四作者:黄伟华,本科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作者单位:长沙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