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广泛实施下,教师已经普遍意识到学生主体性阅读的重要性。主体性阅读分类很广,批判性思维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将就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行简要探究。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典型的理性思维,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性质、精确性、真实性进行判断的一个过程。该种思维能力是建立在理想思维基础上,学生可以以此为基础对事物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价与分析,并可以时刻进行真实、全面的自我反省。
初中阶段是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同时,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适宜情景,引导质疑心态
中学阶段学生的年龄为12~15岁,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向师性,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也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考虑到这一因素,教师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激发出学生的质疑意识,保护好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教师就需要利用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素材,让学生产生联想,从而在内心深处形成疑问,再自己想方设法对其进行解决。种种实践均表明,该种教学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而且对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敬畏自然》的教学中,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敬畏自然”,这篇文章的结构清晰,但是文章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性,初中七年级学生阅读起来还是有着一些难度的。况且,这种文章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并不大,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鼓励学生自行去收集与文章有关的生活实例,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样才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待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即可提出以下的问题:大自然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大自然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呢?人们应该使用怎样的应对方式呢?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就会积极的投入到思考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做得较好的学生一定的鼓励,这些受到鼓励与表扬的学生会非常高兴,同时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效仿。
二、明确教学立意,关注兴趣发展
再老的阅读材料,只要教师能够多花费心思,总是会找到新的教学内容。考虑到这一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寻找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内容。教师不仅要深入的钻研教学材料,还需要从材料中选择符合学生发展的突破口,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与心理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批判、体验与感受,从而更加明确教学立意。
例如,在朱自清《背影》的教学中,可以将最后5分钟作为提问时间,让学生对老师进行提问。有的学生会问道:“老师,假如我是作者,如果看到自己的父亲这么困难的爬下站台来为我买橘子,我不会单单坐在车上流泪,我一定会主动去买。”在学生提出这一问题与疑惑后,教师即可鼓励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投票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投票完成后,教师不用急着公布讨论结果,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在第二天的课堂中展开辩论,让学生利用事例与道理来证明自己支持的观点。采取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阅读材料
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一般情况下,青少年阅读兴趣的变化会经历几个阶段,即幼儿故事阶段、神话阶段、寓言阶段、童话阶段、故事阶段、传记阶段、文学阶段、思索阶段,其中文学阶段为14~17岁,思索阶段为17岁以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文学阶段与传记阶段之间,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感,渴望与他人不同,渴望得到其他同学、教师与家长的认可。在这一阶段,学生对于传记类的读物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在这些传记中找到他人的成功渠道。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擅长描写人物心理变化情况的爱情小说与校园小说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有鉴于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仅仅依靠课堂中有效的素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年龄特征选择适宜学生发展的阅读材料。
考虑到以上的因素,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应该严格遵循循序渐进与从易到难的原则。针对七年级学生,应该多介绍一些历史故事、寓言、童话、名人传记、神话等阅读材料,针对八年级与六年级的学生,应该介绍学生阅读一些与人生哲理有关的课外材料。例如,考虑到学生判断能力与批判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简·爱》《水浒传》《三国演义》《骆驼祥子》之类的内容多元化、复杂性的作品,帮助学生深入的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思考方式。待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诸如《苏菲的世界》、《朝花夕拾》等主旨深刻、描写深入的作品,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品读,从而引导学生将批判性思维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
四、注重学生内省式思维的培养
批判不仅仅针对他人,更应该针对自己。学生在初读文章时,会将自己的成长体验与人生经历融入到阅读过程中,这样就很容易与阅读材料中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产生分歧,这种分歧会对学生的自我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这种影响造成的自我不平衡会为学生的发展带来一些驱动力,这种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发展过程,就属于批判性阅读。
例如,在《阿Q正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重点为学生传达文中的“精神胜利法”,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发表出自己的看法。同时,让学生归纳出阿Q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及人物命运,并深入分析其中的心理描写法,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辩证地分析“精神胜利法”的合理与不合理性,并鼓励学生概括出在《阿Q正传》中获取的启示。这样,既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内省能力,帮助学生反省自己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以及动机,又能使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考虑,客观理性的对待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学生的阅读观念,创设好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选择适宜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典型的理性思维,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性质、精确性、真实性进行判断的一个过程。该种思维能力是建立在理想思维基础上,学生可以以此为基础对事物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价与分析,并可以时刻进行真实、全面的自我反省。
初中阶段是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同时,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适宜情景,引导质疑心态
中学阶段学生的年龄为12~15岁,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向师性,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也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考虑到这一因素,教师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激发出学生的质疑意识,保护好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教师就需要利用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素材,让学生产生联想,从而在内心深处形成疑问,再自己想方设法对其进行解决。种种实践均表明,该种教学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而且对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敬畏自然》的教学中,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敬畏自然”,这篇文章的结构清晰,但是文章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性,初中七年级学生阅读起来还是有着一些难度的。况且,这种文章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并不大,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鼓励学生自行去收集与文章有关的生活实例,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样才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待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即可提出以下的问题:大自然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大自然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呢?人们应该使用怎样的应对方式呢?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就会积极的投入到思考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做得较好的学生一定的鼓励,这些受到鼓励与表扬的学生会非常高兴,同时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效仿。
二、明确教学立意,关注兴趣发展
再老的阅读材料,只要教师能够多花费心思,总是会找到新的教学内容。考虑到这一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寻找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内容。教师不仅要深入的钻研教学材料,还需要从材料中选择符合学生发展的突破口,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与心理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批判、体验与感受,从而更加明确教学立意。
例如,在朱自清《背影》的教学中,可以将最后5分钟作为提问时间,让学生对老师进行提问。有的学生会问道:“老师,假如我是作者,如果看到自己的父亲这么困难的爬下站台来为我买橘子,我不会单单坐在车上流泪,我一定会主动去买。”在学生提出这一问题与疑惑后,教师即可鼓励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投票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投票完成后,教师不用急着公布讨论结果,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在第二天的课堂中展开辩论,让学生利用事例与道理来证明自己支持的观点。采取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阅读材料
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一般情况下,青少年阅读兴趣的变化会经历几个阶段,即幼儿故事阶段、神话阶段、寓言阶段、童话阶段、故事阶段、传记阶段、文学阶段、思索阶段,其中文学阶段为14~17岁,思索阶段为17岁以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文学阶段与传记阶段之间,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感,渴望与他人不同,渴望得到其他同学、教师与家长的认可。在这一阶段,学生对于传记类的读物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在这些传记中找到他人的成功渠道。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擅长描写人物心理变化情况的爱情小说与校园小说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有鉴于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仅仅依靠课堂中有效的素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年龄特征选择适宜学生发展的阅读材料。
考虑到以上的因素,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应该严格遵循循序渐进与从易到难的原则。针对七年级学生,应该多介绍一些历史故事、寓言、童话、名人传记、神话等阅读材料,针对八年级与六年级的学生,应该介绍学生阅读一些与人生哲理有关的课外材料。例如,考虑到学生判断能力与批判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简·爱》《水浒传》《三国演义》《骆驼祥子》之类的内容多元化、复杂性的作品,帮助学生深入的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思考方式。待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诸如《苏菲的世界》、《朝花夕拾》等主旨深刻、描写深入的作品,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品读,从而引导学生将批判性思维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
四、注重学生内省式思维的培养
批判不仅仅针对他人,更应该针对自己。学生在初读文章时,会将自己的成长体验与人生经历融入到阅读过程中,这样就很容易与阅读材料中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产生分歧,这种分歧会对学生的自我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这种影响造成的自我不平衡会为学生的发展带来一些驱动力,这种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发展过程,就属于批判性阅读。
例如,在《阿Q正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重点为学生传达文中的“精神胜利法”,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发表出自己的看法。同时,让学生归纳出阿Q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及人物命运,并深入分析其中的心理描写法,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辩证地分析“精神胜利法”的合理与不合理性,并鼓励学生概括出在《阿Q正传》中获取的启示。这样,既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内省能力,帮助学生反省自己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以及动机,又能使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考虑,客观理性的对待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学生的阅读观念,创设好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选择适宜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