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祖国下一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主旋律。选择较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正成为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探究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关键词】探究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多年,但就目前而言,各个层次的教育实行的仍然是以考试为指挥棒的传统教学方法,此类情况又以农村初中为甚。即“学生是个筐,有用无用往里装”,师生教学效率低下,教得无味,学得无趣,一言以蔽之,应试教育阴魂不散。探究法教学优点十分明显,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探究法的运用对学生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极有帮助。
所谓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或特定的社会现象,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探索、讨论、研究,各抒己见,相互质疑,相互启发,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界定课程性质的实践性时指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里既要求 “从学生实际出发”,又强调了“社会实践”,笔者认为,这就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切入点。实践证明,探究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适度运用,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探究法是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教师充分发挥导的作用,从而真正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如,在学习“成长中的我”的内容时,可采用探究法教学。
【探究案例一】由教师通过历史事实设计问题,教师先讲述相关链接资料:《三国演义》中谈到曹操马踏麦田,按律当斩,他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要“割发以代”?由此引发探讨;再进一步提出,古时候人们对“自我”(身体)是怎样评价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继而由古到今,由他及我,每个人写出对自己的评价,然后分组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你是怎样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的意思的?最后形成班级发言材料。通过以上探究,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升华,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
其次探究法是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在探究中,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编者之间的呼应与信息交流,从而获取信息交流的最大值。
【探究案例二】如何解读余光中《乡愁》这首诗?学生甲说:“《乡愁》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国各民族人民在情感、风俗习惯和心理上相互认同、血肉相连的文化气息。”学生乙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经牢牢地印在我国的民族意识之中,《乡愁》就是这种民族意识的现代诠释。”学生丙说:“哪里是‘乡愁’,明明是‘国愁’。”学生丁说:“诗中强烈反映了长期以来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无限思念之情,实现祖国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然后教师与学生一道总结出: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意义: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又次,探究法要求学生在掌握了文本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收集信息及对问题进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及现成答案,一旦独立面对问题,自然就感到束手无策。而探究法教给学生如何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并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探讨。长此以往,学生能通过课堂氛围,耳濡目染,逐步形成分析、推理的技能,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得到质的飞跃。
【探究案例三】通过讨论学习香港和澳门回归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一国两制”的深刻历史意义,从而使学生自然联想起台湾问题,并自觉地通过信息网络等手段查阅有关台湾的史实,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如列举历史原由:①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②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③清朝施琅挫败分割台湾的阴谋。④18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⑤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在国际上明确无误地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这些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在此基础上,文本的重点得到凸显: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最后探究法给了学生之间更多接触和合作的机会,从而使每个人都有了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从而强化了他们的自主意识,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很有帮助。
综上所述,探究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使学生通过探索、讨论、分析、运用课内外知识而达到训练学生自学能力、推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的目的。这无疑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满足当今与未来社会的需要。但探究法也仅仅是方法之一,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建立在优秀的传统基础之上,如何除旧布新,将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探究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多年,但就目前而言,各个层次的教育实行的仍然是以考试为指挥棒的传统教学方法,此类情况又以农村初中为甚。即“学生是个筐,有用无用往里装”,师生教学效率低下,教得无味,学得无趣,一言以蔽之,应试教育阴魂不散。探究法教学优点十分明显,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探究法的运用对学生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极有帮助。
所谓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或特定的社会现象,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探索、讨论、研究,各抒己见,相互质疑,相互启发,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界定课程性质的实践性时指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里既要求 “从学生实际出发”,又强调了“社会实践”,笔者认为,这就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切入点。实践证明,探究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适度运用,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探究法是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教师充分发挥导的作用,从而真正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如,在学习“成长中的我”的内容时,可采用探究法教学。
【探究案例一】由教师通过历史事实设计问题,教师先讲述相关链接资料:《三国演义》中谈到曹操马踏麦田,按律当斩,他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要“割发以代”?由此引发探讨;再进一步提出,古时候人们对“自我”(身体)是怎样评价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继而由古到今,由他及我,每个人写出对自己的评价,然后分组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你是怎样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的意思的?最后形成班级发言材料。通过以上探究,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升华,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
其次探究法是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在探究中,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编者之间的呼应与信息交流,从而获取信息交流的最大值。
【探究案例二】如何解读余光中《乡愁》这首诗?学生甲说:“《乡愁》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国各民族人民在情感、风俗习惯和心理上相互认同、血肉相连的文化气息。”学生乙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经牢牢地印在我国的民族意识之中,《乡愁》就是这种民族意识的现代诠释。”学生丙说:“哪里是‘乡愁’,明明是‘国愁’。”学生丁说:“诗中强烈反映了长期以来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无限思念之情,实现祖国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然后教师与学生一道总结出: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意义: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又次,探究法要求学生在掌握了文本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收集信息及对问题进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及现成答案,一旦独立面对问题,自然就感到束手无策。而探究法教给学生如何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并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探讨。长此以往,学生能通过课堂氛围,耳濡目染,逐步形成分析、推理的技能,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得到质的飞跃。
【探究案例三】通过讨论学习香港和澳门回归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一国两制”的深刻历史意义,从而使学生自然联想起台湾问题,并自觉地通过信息网络等手段查阅有关台湾的史实,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如列举历史原由:①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②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③清朝施琅挫败分割台湾的阴谋。④18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⑤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在国际上明确无误地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这些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在此基础上,文本的重点得到凸显: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最后探究法给了学生之间更多接触和合作的机会,从而使每个人都有了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从而强化了他们的自主意识,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很有帮助。
综上所述,探究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使学生通过探索、讨论、分析、运用课内外知识而达到训练学生自学能力、推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的目的。这无疑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满足当今与未来社会的需要。但探究法也仅仅是方法之一,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建立在优秀的传统基础之上,如何除旧布新,将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