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的六大恶习,你占多少?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hao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转笔
  此习惯是判断你有没有走过学生时代最权威的标准——几乎没有哪个学生不会转笔。
  上高中时,同桌女生会转笔,所以她非常鄙视我。我为了不被她鄙视,发狠心开始学。刚开始转,笔老是掉在桌上,一次又一次,发出令人烦燥的声音。我在上课时转笔,下课时转笔,晚自习转笔,上体育课时都握一支笔转。最后坐在我周围的男生终于受不了噪音,一起把我打了一顿。我挨打之后没有两天,终于学会转笔了!
  高中时代,我们班几乎人人都有此恶习。有一次政治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个问题,让我们看书找答案,然后她就绕着走了一圈。回到讲台,她说:“好,同学们,把头抬起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一个问题:你们在看书的时候,为什么每个人都在转笔?”
  这个问题一直让老师们困惑不解。其实我们也很困惑,转笔就转笔,哪有什么为什么?
  不过这倒是一个标准,你要是大学毕业还是不会转笔,真的会被人鄙视。
  2.听音乐做作业
  这个恶习,我想大多数学生都有吧?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做作业的时候,都喜欢戴着耳机。如果哪天听不成音乐,那么作业就会做得很不自在。
  家长和老师对此恶习都很愤怒,只要抓到,就会把随身听没收,轻的也会上前阻止。于是这渐渐成了一种地下活动。我在高中时,晚自习只要听音乐,就把耳机线从衣服里面伸出来,然后用头发盖住耳机。就这样还被抓住不少次。
  3.在桌上刻字
  这一恶习是学生手痒的表现,更是学生創造力的表现。在我们的学生时代,不知道有多少课桌惨遭小刀蹂躏。但是没有人心疼,因为课桌拿不回家,是学校的财产。而老师也不把它们当回事,于是就任我们蹂躏它们。
  刻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未来主席的课桌。”“王大呆爱李小傻(还用一个心形图案把字圈起来,真浪漫!)。”“谁看到这一行字谁是孙子(难道他自己要做自己的孙子吗?)!”……
  我上高中第一年,给我用的课桌上就有着沧桑的岁月磨痕,那是我的前任们留下来的。我看着一阵悸动,决定这三年的青春也不留白,我得刻它三年!
  4.粉笔头砸人
  此恶习不限于男生,事实上是女生先开始的。
  在枯燥的高中生活中,学生们青春的欲火无法掩盖,只好通过伤害别人来发泄。而砸粉笔头既安全又时尚,于是成为青春期男女的首选发泄之物。
  每次老师把两盒粉笔放在讲台上离去,到第二天再来,讲台上就只会剩下几支——那还是给班主任留的面子。这个时候老师就会皱着眉头,说:“我就搞不懂,粉笔有什么好拿的?你们又没有黑板!”
  他不知道,这一恶习阻止了多少错误的发生啊!
  5.烧东西
  我说的烧东西不是指聚集一堆易燃物,然后就放火烧。这太没有诗意了。学生的恶习之一,烧东西,可是很讲究艺术的。
  高中时代,大多数人都没学会抽烟,但是已经有不少人对火越来越感兴趣了。上课无聊的时候,比如政治课,就有坐在最后几排的人拿着打火机东烧西烧。
  我对这个话题是心有余悸的,因为吃过这方面的苦头。高中时我坐在倒数第二排,坐在最后一排有个男生特别喜欢放火。我怕的不是这个,因为重要的不在于他喜欢放火,而在于他喜欢放火烧什么。一般来说,他在无聊的课上,总是将塑料纸、头发丝、纸屑等等混合在一起,点火。我和其他人都害怕这种味道,但是没人敢吱声,因为他是那么强壮……
  6.上课吃东西
  这个恶习,我想百分之百的人都有过。要知道,上课吃东西并不纯是因为肚饿,这是向威权的一种挑战。
  我曾经和同学比赛过,在一个变态老师的课上吃瓜子,看谁吃得多。这个老师的眼睛和耳朵都变态地灵光,在他的课上吃东西要冒很大的风险,被抓住可没有好事。
  那一节课我和同学心惊胆战地吃了半袋瓜子,最后还是被老师发现了。他问:“你们在吃什么?”
  我说:“瓜子。”
  老师气得发抖:“好哇,吃了还有脸说!”
  同学说:“这有什么没脸说的,又不是……”
  老师问:“又不是什么?”
  我们谁也不吭声。老师迭声问道:“又不是什么?又不是什么?又不是什么?说呀!说呀!”
  把老子当病猫!我把头一抬,大声说:“又不是搞流氓行为,有什么没脸说的!”
  结果那一个学期,我和那个同学都不被准许上那个老师的课。
其他文献
以最慵懒最松散的状态深陷年味浓郁的寒假中。大雪封门,正好围炉读书;日出晴暖,则走亲访友。如此,日日是好日,时时是良辰,不知不觉中,把个假期消磨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暖意洋洋春意盎然。  春耕啰——某个午后,正当我习惯性于火桶里打坐昏昏欲睡之际,不知是谁于窗外的春阳下一声吆喝,吓我一跳,宛如听到集结号,是春耕集结号了!不由惊觉,咱业余爱鼓捣把玩的小文字呢?似乎全然抛却在脑后,冬眠了一样。即使冬眠也该醒来
期刊
近读“怎样走过人生的六个坎”一文感触颇深,文中将人生的六道坎和盘托出:20岁之前谈梦、20岁以后谈理想、上了30岁谈责任、40岁谈事业、50岁开始谈经验、60岁以后谈往昔。  那么我们该如何迈过这人生的六道坎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从容。从容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从容是一种境界,需要修炼。曾有一位大师告诫弟子们说:只有抛弃了内外、生死、善恶、是非、祸福、利害、明暗等一切相对,不偏执拘束
期刊
那一年的8月,我刚满21岁。  刚刚雨过天晴后的阳光像在张扬自己的热情,肆意地将它的光芒播撒在还滚动着雨珠的叶子上。闭上眼,深深地呼吸,乡间那带着泥土与庄稼气息的空气就鲜鲜地沁入心脾。这样的美景显然没有打动前来送我报到的父亲和司机,他们不时嘀咕抱怨着乡间道路的泥泞。就这样,一路颠簸,汽车扭着秧歌终于把我送到了即将掀开我工作生涯的地方──一所乡村中学。  斑驳的院墙、早已褪色的匾额、依稀可见的大字、
期刊
算起来,从跨出师范学校的校门成为一名教师,到今天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年。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中,我体会到了为人师的辛苦,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平凡,却也体会到了这份辛苦和平凡中别人无法体会的快乐和幸福。  记得刚出校门的时候,对这份不引人注目的工作我颇不以为然,因为教师的辛苦和困窘我早有耳闻。然而短短的几年农村从教生活却改变了我。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堪称人师的教师。在那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他们认真而固执地坚守
期刊
在我们鲁北,管棉花叫娘花。好多年,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不叫棉花,而叫娘花。开始我以为是发音的缘故,后来我明白了,不是音发不准,而是故意为之。棉花本来就是娘的花啊,从一生下来就与娘有关。从棉籽埋进土里,到拱出幼芽,再到分蘖、打岔、灭顶芯,哪一项不与娘有关呢?尤其是那白花花的棉花桃子云霞一样绽放的时候,更是娘的节日啊。娘会戴上围裙,用两只灵巧的手,把这些可爱的小东西摘下来,带回家,在炕角堆成一个小小的
期刊
农家生活有勤苦,有纠纷,也有爱。母爱儿女,爱得有声有色,一会儿嫌破了衣衫,抱怨声中捏起了针线;一会儿嫌脏了手脸,边训斥边轻轻擦洗……  父爱有别于母爱。在我们家,也不能说父亲不爱他的三个儿女,但他在田野上的时候多,似乎是更爱水稻。  分田到户时,我家分到了7亩水田,父亲好高兴。他说,有了水田就可以种水稻,种好水稻就有饭吃有钱供儿女读书,能过上好日子。父亲老实本分,除了种水稻,没别的能耐。  人勤地
期刊
当皮斯托里斯在这个普通的南非家庭出生时,全家人的喜悦简直无法言状。然而,不久之后,高涨的喜悦就被撕心裂肺的痛苦替代了。皮斯托里斯只有11個月大的时候,因为意外受伤而不得不进行截肢手术,双腿自膝盖以下全部截肢,从此只能靠义肢才能独立行动。  时光飞快地流逝着,转眼之间,皮斯托里斯已经成为了翩翩少年。有一段时间,皮斯托里斯的父母明显感觉到他的举止有些反常——以前每天放学之后按时回家的他,现在常常很晚才
期刊
1943年,国民党胡宗南部集结了几十万大军进逼延安。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率军区主力急赴陕北,保卫延安。此时,一个人不得不与他的队友们挥手告别了:“你们先走吧,我会跟上你们的……一切要服从杨司令指挥……见到毛主席、朱总司令千万要转达我的问候。”  他不是不愿走,而是病倒了。当战友们来到延安时,他已经离开了人世。周恩来挽其:“民族英雄,我党战士”。毛主席挽其:“马本斋同志不死。”  肃穆的马本斋纪念
期刊
那天晚上他充满了怨恨,他是那样地怨恨。这个城市这样华丽,人们的生活是那么富有,他们兴高采烈地将那么多的物品丢到购物车上,连价钱都不看。而他,却要不回来自己辛苦一年挣得的为数并不多的血汗钱。  春节临近的时候,他跟着工友一次次去要钱,又一次次被拒之门外,而最后一次,竟然是人去房空。他出来了一年,手里,就只剩下了68块钱,都不够回家的车票钱。  他才17岁半,要过完了年又过完春天才到18岁。读到高中,
期刊
我们的祖先认为凡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掌管。《易经?系辞》载:“神者,天地之本,万物之始也。”民谚云:“举首三尺见神明。”说明神并非远在天边,而是近在眼前,就在人们世俗的生活之中,故又可以称之为俗神。俗神具有两重性--神性和人性,它既有超人的力量和威严,又有凡人的相貌和性格。俗神之中,尤以门神、土地神、灶神和财神与人们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亦颇富情趣。  现分述如下——  门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