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伍以来,他先后当过排长、作训参谋、作训股长、营长、师侦察科长,不仅每个岗位干得出色,更精通团里的所有专业。
新疆军区某装甲团参谋长桑建斌。入伍22年,他先后6次荣立三等功、2次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参加新疆军区比武,夺得装甲专业“四会”教学金牌,被两级军区表彰为优秀“四会”教练员。任参谋长3年,司令部连年被评为先进机关,他个人也被表彰为优秀参谋长。
“不懂训练。如何当一名称职的指挥员”
在官兵眼里,桑建斌是个资深的“军事通”。入伍以来,他先后当过排长、作训参谋、作训股长、营长、师侦察科长,不仅每个岗位干得出色,坦克射击专业考取特级,通信、驾驶专业考取一级,更精通团里的所有专业。
“只有真正懂训练,才能当好指挥员。”这句话写在桑建斌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扉页上。而这个笔记本被司令部的参谋私底下奉为“武功秘籍”。因为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团队的诸多训练问题、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特别是涉及实弹射击方面的记录,甚至精确到了当日的风速、温度,单车、单炮弹着点在第几象限、怎么校正等。
“参谋长平时研究的全是训练大纲、指导法、战例等军字号书籍,训练上的事难不倒他。”作训参谋段晓强讲了一件事,由于经常有连队咨询训练着装问题,他就准备制定一份指导规定,但由于团队兵种专业多,单课目携带装具各有不同,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找全所有专业的着装规定。无奈之下,他找到桑建斌,不仅当场得到答案,更了解到准确出处,让他十分佩服。
桑建斌给司令部定了一条规矩:无论工作再忙,也要每周考核三遍汉字录入、一次微机标图,若本周对比上周没有进步,就必须加班。一次,桑建斌汉字录入成绩有所退步,监考的参谋担心这个成绩让一直保持第一的他难堪,准备加分公布。桑建斌断然拒绝,并和其他参谋一起加班练习。
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桑建斌不抽烟、不喝酒,没事喜欢练习图头字,办公室里长年摆放一张行军床。训练中,他走到哪个场地,就训练什么课目,团里的专业技术骨干几乎都给他当过老师。和桑建斌一起住过的人都知道,他精神特别大,凌晨两点之前都在学习军事理论、研究经典战例,“开夜车”是家常便饭,官兵送外号“铁人”。
这些年,上级组织参谋业务考核,司令部每次集体第一,桑建斌更是每项第一。他还在军事杂志和军内报纸上发表理论文章18篇,被《现代兵种》、《坦克兵学刊》等多家报刊评为优秀撰稿人。
“不挤水分,怎么让训练成为战争的预实践”
“装甲兵是铁拳头,训练必须实打实。如果平时抓空,将来上了战场肯定吃败仗。”桑建斌觉得,“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不能只喊在口号上,更应正视训练中与实战不相符的问题,切实转变训风,挤干训练中的水分。
“用打仗的尺子量长短”是桑建斌抓训练的一贯特点。他刚当参谋长不久,就在战备拉动考核中,将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的装步三连判了个不及格。自认发挥出色的三连官兵不服气,他就带着考核组来到连队召开“曝光”会。“战备拉动,炊事班携带提前备好的熟食。”“疏散隐蔽,虽然掩体、伪装都很好,但车辆的隐蔽点靠近公路,开车路过一眼就能看穿。”“步战车行进中,2名驾驶员打开驾驶窗探头驾驶,违反操作规定。”……会还没开完,三连官兵早已听得面红耳赤、低下了头。
“要让官兵适应未来战场,就必须首先适应战斗着装。”桑建斌认为,这种做法不仅是人为降低标准、训风不实的表现,更是对官兵生命的不负责。故而,身为训练督导组组长的他,抓训练着装问题毫不含糊。身高1.73米的坦克一连中士付强,2011年士官学校毕业时,体重82公斤,现在已减到了69公斤。小付说:“刚穿戴战斗着装时,总是磕磕碰碰,稍微一出汗,衣服就沾到身上,非常难受。现在不仅减肥成功,五公里跑进了21分钟,紧急集合的速度也提升了不少。”
以往野外驻训,全部按照时间节点进行,官兵还没驻训就知道了撤回时间,今年野外驻训,该团装步营却因训练成绩不达标被推迟半个月撤回。原来,为了严把训练质量关,桑建斌上报团党委批准,下发了一份规定:凡是训练课目没有完成、全团排名靠后和成绩不达标的单位,一律推迟撤回。与此同时,他还将以往的机关组考变为营连互考。
硬起手腕,立竿见影,各单位野外驻训抓军事训练的劲头明显增强。往年的一些弱训、漏训、难训课目全部出现在训练场上。由于训练排名决定撤回时间,各单位谁都不想垫底丢人,交叉互考的标准卡的非常严。一次400米障碍考核,有个单位半夜跑到训练场把低桩网上的铁丝倒刺给捏平了;第二天监考的另一个单位发现后,愣是将倒剌给掰了回来。
“不动脑筋。咋能带出一群能打胜仗的兵”
该团团长冯世清曾对桑建斌这样说过:“真正的战斗是体能、技能、心理素质的综合较量,训练场上的好成绩不代表战场上能打胜仗。只有尽量在训练场和战场之间划等号,才能让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年轻官兵快速成长。”但如何让官兵在训练中体验到身临战场的感觉,面对这个风险极高的课题,桑建斌想了很多办法。
往年,该团野外驻训时进行轻武器实弹射击,都要统一返回营区内配套齐全的靶场。浪费时间、物力不说,也违背了野外驻训的初衷。今年4月,桑建斌向团党委提出了“依托自然地貌开设野外靶场”的建议,得到一致通过后,他带领人员在天山腹地找到一处无人区当做轻武器实弹射击场。这个靶场不做任何修饰,完全保持“原生态”地貌。射击时,靶子依地势而立,高低不齐,官兵或脚踩戈壁沟壑,或被杂草、灌木遮挡视线,需自行选择最佳位置,有了战场的味道,大家连呼过瘾。
为了让训练强度更好的与战场对接,桑建斌紧接着又推出了一个实战化“训练套餐”。但这次,却不像第一个建议那样顺利通过。原因是他要在野外将五公里武装越野、装甲分队战斗射击、400米障碍、手榴弹投准、战术基础动作、自动步枪精度射击等6个课目捆在一起进行连贯考核。如此大的训练强度,官兵能否吃得消,会不会发生安全问题?虽说训练不能前怕狼后怕虎,但也不能拿官兵的身体甚至生命开玩笑,质疑声不无道理。为此,桑建斌带领司令部全体人员,在野外率先进行训练,反复检验身体耐受力,周密制定保障方案。最终将一份数据详尽的方案交到团党委手中,这才获得通过。
6个科目连贯考,加之全部利用野外地形,第一次全团普考,合格的官兵不到三分之一。“刚开始组织这样的高强度训练,大家一下子吃不消,不合格属正常。”虽然成绩不尽人意,但桑建斌并没有着急,而是定期不漏一人的对‘训练套餐’进行考核,让官兵在量的积累中实现质的突破。现在,该团能吃下“训练套餐”的官兵已超过三分之二。
三年来,桑建斌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训练场上,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他,因常年与坦克尾气和戈壁风沙打交道,失去了嗅觉。但付出,换回的是累累硕果。去年,他带领团队训练尖子经过半年强化训练,在兰州军区创破纪录比武竞赛中一举摘得3枚装甲专业金牌,其中两项还包揽了兰州军区的前三名;今年,他按照实战标准组织的合成营战斗演习,不仅受到将军观摩团的高度肯定,更为新疆军区所有部队做了示范。
新疆军区某装甲团参谋长桑建斌。入伍22年,他先后6次荣立三等功、2次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参加新疆军区比武,夺得装甲专业“四会”教学金牌,被两级军区表彰为优秀“四会”教练员。任参谋长3年,司令部连年被评为先进机关,他个人也被表彰为优秀参谋长。
“不懂训练。如何当一名称职的指挥员”
在官兵眼里,桑建斌是个资深的“军事通”。入伍以来,他先后当过排长、作训参谋、作训股长、营长、师侦察科长,不仅每个岗位干得出色,坦克射击专业考取特级,通信、驾驶专业考取一级,更精通团里的所有专业。
“只有真正懂训练,才能当好指挥员。”这句话写在桑建斌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扉页上。而这个笔记本被司令部的参谋私底下奉为“武功秘籍”。因为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团队的诸多训练问题、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特别是涉及实弹射击方面的记录,甚至精确到了当日的风速、温度,单车、单炮弹着点在第几象限、怎么校正等。
“参谋长平时研究的全是训练大纲、指导法、战例等军字号书籍,训练上的事难不倒他。”作训参谋段晓强讲了一件事,由于经常有连队咨询训练着装问题,他就准备制定一份指导规定,但由于团队兵种专业多,单课目携带装具各有不同,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找全所有专业的着装规定。无奈之下,他找到桑建斌,不仅当场得到答案,更了解到准确出处,让他十分佩服。
桑建斌给司令部定了一条规矩:无论工作再忙,也要每周考核三遍汉字录入、一次微机标图,若本周对比上周没有进步,就必须加班。一次,桑建斌汉字录入成绩有所退步,监考的参谋担心这个成绩让一直保持第一的他难堪,准备加分公布。桑建斌断然拒绝,并和其他参谋一起加班练习。
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桑建斌不抽烟、不喝酒,没事喜欢练习图头字,办公室里长年摆放一张行军床。训练中,他走到哪个场地,就训练什么课目,团里的专业技术骨干几乎都给他当过老师。和桑建斌一起住过的人都知道,他精神特别大,凌晨两点之前都在学习军事理论、研究经典战例,“开夜车”是家常便饭,官兵送外号“铁人”。
这些年,上级组织参谋业务考核,司令部每次集体第一,桑建斌更是每项第一。他还在军事杂志和军内报纸上发表理论文章18篇,被《现代兵种》、《坦克兵学刊》等多家报刊评为优秀撰稿人。
“不挤水分,怎么让训练成为战争的预实践”
“装甲兵是铁拳头,训练必须实打实。如果平时抓空,将来上了战场肯定吃败仗。”桑建斌觉得,“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不能只喊在口号上,更应正视训练中与实战不相符的问题,切实转变训风,挤干训练中的水分。
“用打仗的尺子量长短”是桑建斌抓训练的一贯特点。他刚当参谋长不久,就在战备拉动考核中,将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的装步三连判了个不及格。自认发挥出色的三连官兵不服气,他就带着考核组来到连队召开“曝光”会。“战备拉动,炊事班携带提前备好的熟食。”“疏散隐蔽,虽然掩体、伪装都很好,但车辆的隐蔽点靠近公路,开车路过一眼就能看穿。”“步战车行进中,2名驾驶员打开驾驶窗探头驾驶,违反操作规定。”……会还没开完,三连官兵早已听得面红耳赤、低下了头。
“要让官兵适应未来战场,就必须首先适应战斗着装。”桑建斌认为,这种做法不仅是人为降低标准、训风不实的表现,更是对官兵生命的不负责。故而,身为训练督导组组长的他,抓训练着装问题毫不含糊。身高1.73米的坦克一连中士付强,2011年士官学校毕业时,体重82公斤,现在已减到了69公斤。小付说:“刚穿戴战斗着装时,总是磕磕碰碰,稍微一出汗,衣服就沾到身上,非常难受。现在不仅减肥成功,五公里跑进了21分钟,紧急集合的速度也提升了不少。”
以往野外驻训,全部按照时间节点进行,官兵还没驻训就知道了撤回时间,今年野外驻训,该团装步营却因训练成绩不达标被推迟半个月撤回。原来,为了严把训练质量关,桑建斌上报团党委批准,下发了一份规定:凡是训练课目没有完成、全团排名靠后和成绩不达标的单位,一律推迟撤回。与此同时,他还将以往的机关组考变为营连互考。
硬起手腕,立竿见影,各单位野外驻训抓军事训练的劲头明显增强。往年的一些弱训、漏训、难训课目全部出现在训练场上。由于训练排名决定撤回时间,各单位谁都不想垫底丢人,交叉互考的标准卡的非常严。一次400米障碍考核,有个单位半夜跑到训练场把低桩网上的铁丝倒刺给捏平了;第二天监考的另一个单位发现后,愣是将倒剌给掰了回来。
“不动脑筋。咋能带出一群能打胜仗的兵”
该团团长冯世清曾对桑建斌这样说过:“真正的战斗是体能、技能、心理素质的综合较量,训练场上的好成绩不代表战场上能打胜仗。只有尽量在训练场和战场之间划等号,才能让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年轻官兵快速成长。”但如何让官兵在训练中体验到身临战场的感觉,面对这个风险极高的课题,桑建斌想了很多办法。
往年,该团野外驻训时进行轻武器实弹射击,都要统一返回营区内配套齐全的靶场。浪费时间、物力不说,也违背了野外驻训的初衷。今年4月,桑建斌向团党委提出了“依托自然地貌开设野外靶场”的建议,得到一致通过后,他带领人员在天山腹地找到一处无人区当做轻武器实弹射击场。这个靶场不做任何修饰,完全保持“原生态”地貌。射击时,靶子依地势而立,高低不齐,官兵或脚踩戈壁沟壑,或被杂草、灌木遮挡视线,需自行选择最佳位置,有了战场的味道,大家连呼过瘾。
为了让训练强度更好的与战场对接,桑建斌紧接着又推出了一个实战化“训练套餐”。但这次,却不像第一个建议那样顺利通过。原因是他要在野外将五公里武装越野、装甲分队战斗射击、400米障碍、手榴弹投准、战术基础动作、自动步枪精度射击等6个课目捆在一起进行连贯考核。如此大的训练强度,官兵能否吃得消,会不会发生安全问题?虽说训练不能前怕狼后怕虎,但也不能拿官兵的身体甚至生命开玩笑,质疑声不无道理。为此,桑建斌带领司令部全体人员,在野外率先进行训练,反复检验身体耐受力,周密制定保障方案。最终将一份数据详尽的方案交到团党委手中,这才获得通过。
6个科目连贯考,加之全部利用野外地形,第一次全团普考,合格的官兵不到三分之一。“刚开始组织这样的高强度训练,大家一下子吃不消,不合格属正常。”虽然成绩不尽人意,但桑建斌并没有着急,而是定期不漏一人的对‘训练套餐’进行考核,让官兵在量的积累中实现质的突破。现在,该团能吃下“训练套餐”的官兵已超过三分之二。
三年来,桑建斌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训练场上,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他,因常年与坦克尾气和戈壁风沙打交道,失去了嗅觉。但付出,换回的是累累硕果。去年,他带领团队训练尖子经过半年强化训练,在兰州军区创破纪录比武竞赛中一举摘得3枚装甲专业金牌,其中两项还包揽了兰州军区的前三名;今年,他按照实战标准组织的合成营战斗演习,不仅受到将军观摩团的高度肯定,更为新疆军区所有部队做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