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又踏上了一个新的旅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困生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个问题也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组织教学时感到头疼的问题。而笔者的这篇论文就将围绕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学困生问题,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困生的表现、造成学困生出现这样表现的因素以及教师在面对学困生时可以实施的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工作,推行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表现;成因;教学策略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
新課程标准在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上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使小学生拥有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其有创新和实践的力量。存在着的数学学困生,每一位教师都有义务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能学会学习和喜欢学习,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和网上搜集资料,丰富自己的研究内容,对后面的工作打好基础。
2.观察法
通过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思考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行为与其他学生有什么不同之处。
3.访谈法
通过与部分教师、学生与家长的面对面谈话,从而找到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学困生进行更好的转变,使其更好地成长。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的概述
国外布卢姆从教育学理论角度出发,通过目标管理、社会评价等方法,来使学生通过特定的方式完成一定的任务,进而提高学困生对学习的认知程度。[1]
2.国内研究的概述
国内对学困生的认识有两种观点:第一是学习障碍,第二是学业不良。学习障碍生理功能缺陷的中枢神经系统,学习上吃力。学业不良则指学习成绩低下,即在群体中学生的智力水平属于正常或较高水平,但看实际成绩时是中下水平。[2]大部分教育学学者将第一种情况视为特殊教育的范围。而笔者研究的是学困生中的第二种情况。
二、概念界定
(一)学困生的概念
学困生一般是指学生缺少相比而言的习惯和方法加上心理品质等方面有缺陷,趋势得不到健康方向,对课程标准能力达不到。他们的矫正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来进行,从而能够使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并健康成长。[3]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概念
小学数学学困生是因为学生对学习并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知识掌握弱,从而使他们的能力目标、学习目标和知识目标统统没有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4]在观察中笔者发现,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不是学生的智力问题,而是非智力问题。
三、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表现
(一)运算能力较差
学困生的运算能力较差,在学习数的运算时,并不能进行正确的运算。
(二)逻辑思维能力差
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好,他们缺乏对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建立清晰的分析。
(三)注意力差
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较差,控制不住自己去认真听课,集中不了。
(四)学习习惯不好
学困生书写时潦草且不规范,作业不及时完成甚至不会不做。
(五)性格不好
在性格方面,学困生往往过于暴躁自大或过于胆怯自卑。
四、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造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困难的原因有来自家庭、社会的、学校、学生自身等,但笔者认为学校教育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最重要的因素。
(一)教师的师德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过明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学好数学,得到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
(二)教师的教学形式
数学学科的教学吸引不了孩子的眼球,启发不了大脑,反之,学生提不起精神,学习效果就不好,现在的理念中 “用教材教”,不是为了教材而教,而是为了学生而教。[5]
(三)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每个学校的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教师的组成结构也不同,例如,援疆教师、师域支教、志愿者、特岗、大学生实习等面对着各个不同特点的孩子,作为教师的组织与管理也对学生影响很大,学困生在组织与管理时要因材施教。
(四)教师缺乏相应引导
数学学习时,学生要预习课本、表达课堂小结、反思收获、多动脑等。小学学习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教师要加强适当引导。
五、对策建议
(一)要加强家校沟通合作的力度
通过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校外生活,也能给与孩子更加全面的指导。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促进学困生进行转化
1.关注学困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2.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关注每位学生
3.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遵循循序渐进和温故知新的原则
(三)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学习的过程是像大山,那学生在爬山,需要意志,要不然就离山顶很远。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的能力
(1)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的预习,能够让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明白哪些内容是自己不会的或不明白的。
(2)培养课内认真听讲的习惯
因为每一堂课所学的新内容以及数学能力和数学方法的培养都是在这一堂课上完成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和培养孩子的听讲习惯。
(3)培养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论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要养成及时复习,复习知识的习惯。
(4)培养写“错题集”的习惯,及时检验
参考文献:
[1]陈栩,郭斯萍.国外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06(06):37-39.
[2]赵微,王津,吴师伟.我国学习困难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6(01):91-96.
[3]高红新,任娜.学习困难研究的述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4(09):14-16.
[4]金岐凤.小学数学学困生认知结构与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D].硕士,东北师范大学,2002.
[5]杨自芳,杨培英.要正确把握”用教材教”的内涵[J].基础教育课程,2008(11):26-27.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表现;成因;教学策略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
新課程标准在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上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使小学生拥有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其有创新和实践的力量。存在着的数学学困生,每一位教师都有义务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能学会学习和喜欢学习,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和网上搜集资料,丰富自己的研究内容,对后面的工作打好基础。
2.观察法
通过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思考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行为与其他学生有什么不同之处。
3.访谈法
通过与部分教师、学生与家长的面对面谈话,从而找到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学困生进行更好的转变,使其更好地成长。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的概述
国外布卢姆从教育学理论角度出发,通过目标管理、社会评价等方法,来使学生通过特定的方式完成一定的任务,进而提高学困生对学习的认知程度。[1]
2.国内研究的概述
国内对学困生的认识有两种观点:第一是学习障碍,第二是学业不良。学习障碍生理功能缺陷的中枢神经系统,学习上吃力。学业不良则指学习成绩低下,即在群体中学生的智力水平属于正常或较高水平,但看实际成绩时是中下水平。[2]大部分教育学学者将第一种情况视为特殊教育的范围。而笔者研究的是学困生中的第二种情况。
二、概念界定
(一)学困生的概念
学困生一般是指学生缺少相比而言的习惯和方法加上心理品质等方面有缺陷,趋势得不到健康方向,对课程标准能力达不到。他们的矫正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来进行,从而能够使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并健康成长。[3]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概念
小学数学学困生是因为学生对学习并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知识掌握弱,从而使他们的能力目标、学习目标和知识目标统统没有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4]在观察中笔者发现,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不是学生的智力问题,而是非智力问题。
三、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表现
(一)运算能力较差
学困生的运算能力较差,在学习数的运算时,并不能进行正确的运算。
(二)逻辑思维能力差
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好,他们缺乏对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建立清晰的分析。
(三)注意力差
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较差,控制不住自己去认真听课,集中不了。
(四)学习习惯不好
学困生书写时潦草且不规范,作业不及时完成甚至不会不做。
(五)性格不好
在性格方面,学困生往往过于暴躁自大或过于胆怯自卑。
四、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造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困难的原因有来自家庭、社会的、学校、学生自身等,但笔者认为学校教育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最重要的因素。
(一)教师的师德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过明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学好数学,得到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
(二)教师的教学形式
数学学科的教学吸引不了孩子的眼球,启发不了大脑,反之,学生提不起精神,学习效果就不好,现在的理念中 “用教材教”,不是为了教材而教,而是为了学生而教。[5]
(三)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每个学校的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教师的组成结构也不同,例如,援疆教师、师域支教、志愿者、特岗、大学生实习等面对着各个不同特点的孩子,作为教师的组织与管理也对学生影响很大,学困生在组织与管理时要因材施教。
(四)教师缺乏相应引导
数学学习时,学生要预习课本、表达课堂小结、反思收获、多动脑等。小学学习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教师要加强适当引导。
五、对策建议
(一)要加强家校沟通合作的力度
通过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校外生活,也能给与孩子更加全面的指导。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促进学困生进行转化
1.关注学困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2.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关注每位学生
3.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遵循循序渐进和温故知新的原则
(三)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学习的过程是像大山,那学生在爬山,需要意志,要不然就离山顶很远。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的能力
(1)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的预习,能够让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明白哪些内容是自己不会的或不明白的。
(2)培养课内认真听讲的习惯
因为每一堂课所学的新内容以及数学能力和数学方法的培养都是在这一堂课上完成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和培养孩子的听讲习惯。
(3)培养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论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要养成及时复习,复习知识的习惯。
(4)培养写“错题集”的习惯,及时检验
参考文献:
[1]陈栩,郭斯萍.国外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06(06):37-39.
[2]赵微,王津,吴师伟.我国学习困难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6(01):91-96.
[3]高红新,任娜.学习困难研究的述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4(09):14-16.
[4]金岐凤.小学数学学困生认知结构与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D].硕士,东北师范大学,2002.
[5]杨自芳,杨培英.要正确把握”用教材教”的内涵[J].基础教育课程,2008(1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