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分析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s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其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朗读教学中的问题也表现的较为显著。如教师讲解占据大半课堂时间,朗读时间极少。基于此,文章重点论述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相关对策,以期能够对教师相关工作地开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分类号:G623.2
  引言: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朗读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不论是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方面,亦或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上,朗读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就当前教学状况来讲,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这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1.引导学生融入文章情感中
  生活中,要想使人收获感动,需要用深情的话语动之以情。同样,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是核心内容。朗读文章的过程中,投入自身情感,能够切实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意境,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学生如何将自身情感融于文章中,教师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1]。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营建教学情境,他们的情感表达就如同指挥棒一般,牵动着学生的心绪,让学生心中泛起一片波澜。教师的作用是给予学生一定启发和引导,只有在教学中综合运用手势、表情、音调等多种表达形式,才会将自身感受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从而实现与学生在心灵上的沟通,引发情感上的共鸣。由教师情感的传达,到学生的体会,最终到学生和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教学才是朗读教学的本源所在。以《背影》一文为例,文章运用白描的写作方式对事实加以陈述,没有任何修饰。初读文章虽然感到文章平淡无奇,然而在细致品味过后就能够感受到文中处处流露着父亲对自己的关爱,父亲伟大的爱。例如描写父亲给自己送行一处,文章中提到父亲早已对我说不给我送行,找熟悉的茶房送我,并且再三叮嘱,即便如此,父亲最终还是亲自来给我送行,从这一段内容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父亲对作者的关怀之情。但是这样情感的表达,学生最初也许无法感受到,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引导,让学生从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字眼中感受父亲对作者的爱,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学生再次阅读文章时便能够将情感投入其中。
  2.丰富朗读形式,提高朗读质量
  2.1齐声朗读
  是指所有学生一起朗读文章,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建良好的朗读氛围。对于诗歌,是非常适合齐声朗读的。比如,教学《海燕》一课的过程中,对海燕不畏惧暴风骤雨在海面之上飞行的情境加以描述时,朗读中一些词汇需要提高音调,如:闪电、苍茫等。课文开始之处便说明了海燕身处的环境条件,“苍茫”这一词汇可以充分展现天空的灰暗,所有学生齐声朗读中需要用雄浑厚重的声调表征暴风骤雨即将到来的海面,以烘托出海燕勇敢、无畏,同风浪搏击的品质。
  2.2分角色朗读
  也就是在班级中选出几名学生对同一篇文章进行朗读,一名同学扮演文章中的一个角色,同时使用这些人物的语气进行文章的朗读。例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教师便可以挑选班级中的几名同学分别扮演皇帝、大臣、骑士等角色,在学生朗读之前需要弄清文章中各个人物的特点,这样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便能够知道哪些地方需要变换语气,以便对其他同学形成有效吸引,同时学生对人物的性格以及文章内容会有更加深入地理解。
  2.3配乐朗读
  音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情绪。最近几年,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信息技术得到了普遍运用,一些教师将音乐融入到文章的朗读中。何谓配乐朗读?具体指的是文章朗读中播放一曲与文章感情相契合的背景音乐,营造朗读气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意境。比如,在朗读《乡愁》这样的文章时,可以播放节奏相对缓慢的音乐,朗读《春》的过程中,可以播放轻快类型的音乐,选取的音乐类型需要符合课文内容,起到强化朗读效果的作用。
  3.即兴范读,提升朗读效率
  优秀的范读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倘若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充满情感的声音就更加能够形成对学生的吸引。教师在开展语文朗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感情地对文章进行范读,使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更为深入[2]。作为语文教师,要具备一定专业性,不但要能够范读情感较为容易把握的诗词与散文,也要能够对议论文与说明文进行范读,使学生可以掌控不同类型文章的思想情感。学习语文的意义在于实际中对其加以应用,教师的教授能够让学生看到语文知识的价值。文章的范读中,学生能够梳理其中的生僻词汇,弄清文章的脉络结构,鉴赏其中的经典名句。比如,教师在讲解《春望》一课的过程中,在朗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时需要运用悲惋凄壮的声调,表明国家残破状态下,草木都处在没有人打理任其自由生长的情况,而在读到“破”与“在”两字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声调,由于“城”与“山河”的词性都是名词,这样教师在读到“破”与“在”这两字时,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山河依然存在,然而国家破败,过往美好的事物已不复存在,凄凉之感由此迸发。朗读过程中需要从作者的视角出发,这样不但可以表达作者的心绪,同时能够展现鲜明的对比。教师的范读能够使学生的心绪受到感染,对学生的情感产生影响,从而实现理想的朗读效果[3]。
  结束语: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根本上强化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在观念上作出一定改变,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确保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谌红梅.解析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7,21:30-31.
  [2]马南.初中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05:86.
  [3]赵晓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95-96.
其他文献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教师应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学生理解得快,接受得快,学习效果自然好.因此,如何用教师多样的“教”来促进学
在2011年奉化市小学数学毕业模拟测试中,学生的计算题失分率高达15.7%,生均失分7.2分,这还不包括在填空、判断、解决问题中的计算错误。从失分情况中可明显看出,只有约五分之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间教学资源共享有效缓解了师资的结构性矛盾,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提高了办学社会效益,节约了办学成本。
“计算”是由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也就没有计算的必要。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计算应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也就是说,计算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感受,体验、认识运算的实际意义,并利用问题的现实背景经历,体会探索算法的
利用三维地幔对流模型计算了在当今板块构造运动的驱动下地幔对流的形态和演化过程,并由此分析对流作用下地幔物质的混合程度。模拟发现:1)地幔的混合程度主要受板块驱动作用的影响;2)上地幔的混合程度高于下地幔。极型场加环形场的情况下,有80%左右的上地幔区域经受过两条以上的对流轨迹曲线穿入,同时下地幔相应的穿入率也达到60%以上;3)混合程度受对流时间影响较明显。时间越长,混合程度越高,但混合程度的增长
摘要:初中英语口语锻炼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往往没有对学生的口语锻炼予以足够的关注,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个问题,文章结合人教版八年级英语口语教学实际情况,就如何强化对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能力;教学优化  分类号:G623.31  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