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0年:文联是我家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v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家小传
  高运甲,1936年11月出生,江苏泰州人。曾任文化部部长助理、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近日,光明日报《新天地》杂志社采访了中国文联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高运甲先生。身着白色衬衣的高老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始终保持着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的节律。
  高老的革命之路开始得很早。在1952年,年仅16岁的他就当上江西省九江市青年团的干部,参与到建设新中国的历程中。他于1986年调任文化部部长助理,也曾多年担任中国文联的领导工作,在2001年离开第一线工作岗位,中国文化建设每一步历程,他都参与其中,满怀激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请进来”,高老率队组团走遍五大洲,做了大量工作。
  在文艺界,高老不仅是德高望重的领导,也是一位卓有建树的文化工作者、书法艺术家,他以楷、行、草体见长,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继承传统中不拘泥古法,在追求新意中不失源流。他的楷书笔力遒劲,豪放大气;行草潇洒飘逸,独具一格。墨迹清隽、飘洒、豪放,在现代书坛享有盛名。他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展览、书画拍卖和重大的书法交流活动,在中国美术馆和十大城市举办过个展,引起较大反响。
  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文联成立70周年,高老对中国文联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对后生晚辈谆谆嘱托。
  “文联是我家,青春无悔、奉献文联、耄耋奋蹄、不忘初心”,这是我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文联成立70年而创作的一幅书法作品。中国文联成立于1949年7月,是由解放区、国统区两部分文艺工作者汇集团结而成的文艺工作者群众组织,她是党领导下的文艺家之家。我在退休之前的30多年,一直在宣传文化战线工作,我对党的文艺事业充满着眷恋与热爱。
  为了文联工作的需要,在1995年5月,我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我们一方面要抓繁荣、抓队伍,一方面要抓创收、增实力。除了文联机关的日常工作、干部配备、协会换届等等,我们还搞了很多有声有色的活动。各地文艺工作者和各级文联看到这些成果,对中国文联的信心倍增,对中国文联党组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繁荣文艺,是文联第一要务。文联不同于行政机关,她是以繁荣文艺来团结文艺家,发挥文艺家的作用。我们给文联确定了会风:“团结人和、诚实守信、工作扎实、办事认真”。我下定决心,不当“官老爷”,实实在在为中国文联和文艺家们多做一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干出成绩来。
  我在任期间,中国文联积极倡导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艺术家万里采风活动。自1995年,中国文联开创性地举办了“文艺家万里采风”活动,百余位成就突出的文艺家组成近几十个团队,奔赴10余个省份,深入工厂、农村、矿山、海港、油田、革命老区采风创作。这项旨在让文艺走近基层、贴近群众、从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的活动,坚持数年,数以万计的文艺家迈开双脚来到工厂、农村、部队和老少边区,感受时代气息,采撷生活浪花,创作出一批贴近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崇高人格的优秀作品,受到群众欢迎和好评,也推动了我国文艺创作的繁荣。“文艺家万里采风活动”得到百姓的欢迎,也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和鼓励。
  创新是文艺工作的生命。中国文联党组十分重视各艺术门类的繁荣。为了出人才、出作品,经中宣部批准,中国文联和所属的各相关文艺家协会主办了各类艺术评奖项目:“中国戏剧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美术奖”“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杂技金菊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等,这些文艺大奖涵盖了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11个艺术门类,涌现了一大批各艺术门类的领军项目、领军人才,极大地繁荣了文艺百花园,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是中国文联于2003年创建的一个文化活动品牌,它是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联欢,也是全国文艺工作者一年一度的“全家福”。在“文联春晚”上,来自影视文学曲艺音乐等各个方面的大家、后生,纷纷登台献艺。田华、刘秉义、蒋大为等德高望重的艺术前辈们个个精神矍铄,冯巩、廖昌永、张也等中青年藝术家和一些艺术新秀的表现也呈现出了时代的风采。中国文联每年精心打造“文联春晚”这一艺术盛会,加深友谊、凝心聚力,让中国文联成为文艺工作者们的家,让他们感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在工作中处处注重人文关怀,团结文艺工作者,是中国文联工作的一个重点。著名画家黄永玉是湘西凤凰人,早年曾去法国学画,中国画和西洋画都享誉中外,他曾打算移居国外。1997年春节,我们与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央领导专程看望黄永玉,我们劝慰他留居北京,在艺术创作上不要有顾虑。后来,黄永玉在北京郊区定居,开画展、写自传,为故乡酒厂设计包装,老艺术家的创作激情犹如泉涌。
  做好文艺家的后勤保障工作,这是文联的责任和天职。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文艺工作者住房十分困难。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和别人同住一个单元房,晚上演出结束后,常常要等同一单元的另一家人入睡,才能洗漱卸妆,十分不便。当时我还在文化部工作,亲自去看了她的住所,了解她的实际困难,想方设法从文化部的住房中调剂一套住房分配给她。无奈杯水车薪,众多文艺工作者的实际困难还是难以解决。由于这种情况,我到中国文联工作后,为文艺工作者们争取优惠政策,关心他们的住房和职称问题。我专门向国家计委等相关单位申请,争取盖了两幢楼房,分给缺房的文艺工作者。
  从1949年7月6日毛泽东主席亲临第一次文代会并发表讲话,至今已经整整70周年,中国文联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砥砺奋进,取得了辉煌成就。光阴荏苒,如今我已是83岁的耄耋老人,回忆往事历历在目,我与中国文联的发展壮大同在,面对成绩,我喜悦自豪、倍加努力;面对困难,我迎难而上、不知疲倦。
  我欣喜地看到,我们迎来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新的辉煌。“后来诸君多努力,捷报频传告乃翁”。我希望中国文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沉下身子、勤奋工作,为中国文艺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文经本人审定)
其他文献
八一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为永远纪念南昌起义的辉煌日子,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瑞金颁布了“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紧接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7月1日作出了“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规定以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就
期刊
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海龙,在上半年的读者来信中,我们经常会收到如“小课堂活泼有趣”“小课堂很耐读,看着看着半天就过去了”的表扬,但也有部分讀者发来了“这满篇的二维码是什么”“我每次看到这两页,也没读懂就翻过去了”的困惑。  那么,我就在这里和大家做一次详细解读,《新天地小课堂》是一个视频栏目,用手机扫杂志页面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为大家晚年生活支招的趣味短视频,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多彩,今天让我来
期刊
五次反“围剿”期间,江西瑞金农民杨荣显将8个儿子送去当红军,最后全部牺牲的壮举,荡气回肠。2019年6月21日,根据“赣南中央苏区真实事件改编”、新中国70周年华诞十大献礼片《八子》在全国公映,“一家八子,满门忠烈;十万英魂,舍生赴死”的背后,是对2019年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典型梳理和历史回望。  为国牺牲敢惜身  在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保存着一张19
期刊
今年的8月7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七夕因牛郎织女故事的融入,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在这一中国的传统情人节,古代人都是如何表达情意的呢?  芍药传情  “去时芍药才堪赠,看却残花已度春。只为情深偏怆别,等闲相见莫相亲。”在古时,中国花文化中以芍药来代言爱情。青年男女赴河边约会,人人手拿兰草和芍药,怀揣羞涩心事。宋朝词人秦观曾有诗云
期刊
专家简介:  张海峰,医学硕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复兴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工作,熟悉各种危重病抢救与综合治疗。  酷暑时节,老年朋友常互相嘱咐:“天儿太热,别出门了,小心中暑。”然而,老年人在室内也会中暑,但往往被忽视。为此,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复兴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海峰,请他为老人安然度夏做指导。  现象:老人室内中暑频发  记者事先搜集了几个事例,帮助大家了解
期刊
北方民间有立秋后“贴秋膘”的习俗,也就是说立秋以后适当进补。很多人总担心进补无方不够健康,《新天地》温馨提醒,掌握以下7条“黄金法则”,就可以做到营养身体也不长肉了。  黄金法则1:多吃白肉,少吃红肉。牛羊肉是秋季进补的常见食材,脂肪含量比猪肉低很多。以虾、蟹、贝类为代表的海鲜,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对身体有不错的滋补作用。为了避免摄入过多热量,尽量减少食用猪肉,多食用一些牛羊肉和
期刊
活動报名方式  提交的作品请注明:参赛姓名+联系方式+作品名称。在截稿期9月30日前提交到《新天地》杂志社编辑部邮箱:[email protected]
期刊
阳光灿烂的八月,欣欣向荣、姹紫嫣红。在这个充满希望和回忆的月份里,“新天地小课堂”也会继续用轻松愉快的趣味短视频,为叔叔阿姨们的晚年生活支招。请和我一起拿出手机微信,扫一扫杂志上的二维码,一同开启本月的“夕阳必修课”吧。  历史小课堂  ——军装的演变历程  8月1日是我国的建军节。每次在阅兵仪式上,中国军人气势排山倒海,军姿飒爽豪迈,激起我们满腔的爱国热情。让我们和彦达一起来了解,中国军装的演变
期刊
古代有没有近视眼?答案是肯定的。近视产生后,今天的人们只需佩戴眼镜即可。中国关于近视眼镜的留存史料并不多,明代画家仇英所绘的《南都繁会景物图》中有一老者戴着眼镜的片段,可以算是近视眼镜在中国的最早表现。  但在明朝之前的宋代文人也会近视眼,他们却无法像明朝的文人那樣佩戴眼镜。比如唐代的白居易,宋代的杨万里、欧阳修都是眼疾重症患者。尽管史料中未曾明确他们所患眼疾的具体症状,但从有关诗作中可以得知,这
期刊
7月15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中国文联成立70周年文联干部职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开幕。本次活动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机关党委、中国文联离退休干部局承办,光明日报《新天地》杂志受邀参加。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中国文联党组成员董耀鹏,以及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准、杨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