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延伸,它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文学素养和完善其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导致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缺乏课外阅读的资源,更失去了课外阅读的欲望,造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两大硬伤:对语文课程产生厌烦情绪,写作材料贫乏、语言表达苦涩。 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但笔者以为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素养,借助课堂这个媒介,去感染学生,改变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钱理群先生就曾说:“许多人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都会发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往往是语文教育,或者是语文老师。就我而言,决定我一生发展的是我的中小学的两位语文教师。”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辨能力,更能从教师的身上汲取到正能量,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激起课外阅读的欲望。
那么,语文教师的哪些素养与学生的课外阅读欲望有关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究:
一、教师的文学素养对学生课外阅读欲望的影响。
从语文学科的教学角度来讲,教师的文学素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新课标视野下,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语文教学的重心从单纯的工具性知识传授,转变为文学修养与之并重,甚至文学素养的提升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教师只有拥有一眼清泉,才能够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溪流。教师的文学素养可促进学生利用其中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标准去审视和决定自己的行为,影响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个性,从而得到文学的熏陶和人生的感悟。
另外,语文教师一旦有了文学的味道,情感与语言就会是丰沛富饶的土地,是充满引力与诱惑的“吸铁石”,是花样层出不穷、永远令人期待而又充满惊喜的魔盒。而语文课堂,重要的媒介还是语言,语文教师的语言呢,除去判断与指令,同时还肩负着感染与熏陶的责任,除了教材,教师语言也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语文老师语言的丰沛、幽默、诗意,能化解学生日常学习中内心的焦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唐风宋韵,流水淙淙,泉水叮咚,语文首先是美的,其次才是可感的,灵性的,温度的,湿润的。如此,学生才能在文学的语言中,获得语言的浸润与文化的陶冶。当学生从语文教育中获得享受的时候,学生就会自然的喜欢,甚至热爱文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是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当学生对文学有兴趣时,他就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二、教师的阅读能力对学生课外阅读欲望的影响。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最基本的素养是自己读书,并能引领学生读书。读书,首先要读教材。读通、读熟、读透本学期所教教材,课文要读,课后作业也要读,学生习惯培养更要读,最好是新旧教材对比读。不仅要读本学期教材,而且要读整个学段的教材。其次,要读教参。教参能帮助我们明确教材的重难点,为我们提供教学建议。再次,要读教育学、心理学。尽管我们在学校里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但有了一段的教育教学经历后,再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体会绝对不一样。另外,要读“杂书”。天文地理,古今中外,都要读。这样,上起课来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语文教师除了自己要读书,用自己的读书经历影响学生外,还要引领学生读书,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课外阅读看似简单,实则不然,阅读习惯有好坏之分,读书效率有高低之分,教师应作一定的方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并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保持一定的速度(一般现代文的阅读每分钟应不少于600字);古人也有一些好的读书方法值得借鉴,如 “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做眉批、点评、摘抄等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课外读物具有材料的广博性、内容的丰富性、思想的多面性等特征,对此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或精读,或泛读。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也就少了阅读障碍,这样课外阅读的欲望才能得到保证。
三、教师的审美选择能力对学生课外阅读欲望的影响。
细心的人也许早就发现,高中语文新教材厚了许多,各种配套的选修教材应有尽有,阅读量翻了几倍,而且60%以上的选文都是新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选择,选择出适合教育目标和情境的教学资源,以便更有效的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因为中学生的世界观还未完全定型,理解水平不强,辨别能力较弱,教师必须予以指导,帮助他们选择哪些读物适合中学生阅读,哪些必须摒弃。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成长需求,一方面鼓励学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文学名著,另一方面还应向他们推荐一些品位和格调俱高、文质兼美的富有时代感的作品,如科普科幻读物,政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让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积淀在课外阅读的促进下,均进一步得到提高。另外还可利用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快餐”式的优秀报刊的力量,让学生喜欢上一本读物,保持一定的阅读欲望。如《读者》《青年文摘》等具有时代性、信息化的读物,既切合中学生生活实际,又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能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踏准时代节奏,是“与时俱进”的好读物。
四、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学生课外阅读欲望的影响。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好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语文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工作,语文教师就是教学管理人员,语文教师的管理就是实现学生语文活动的自动化管理。目前,大多数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随意性较大,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性。因而,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动力。教师应围绕课外阅读组织学生开展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如举行阅读比赛,要学生就同一类型的课外篇目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阅读,比谁读得多、快、准,并以答题方式考查。又如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每两到三周举行一次,请学生观摩、评论,并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还让荣誉获得者介绍经验,以便共同提高。再如召开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还要复述、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此外,还可举行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智力抢答等,让学生不断体会课外阅读带来的甜,让每次丰富多彩的活动化为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不竭动力。
为了达到阅读的有效性,教师还要经常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检查、督促、评价,以促使学生形成课外阅读习惯。成立班级阅读小组,制定小组阅读规章、读书笔记检查制度等,以便更好地检查、督促课外阅读。发现好的典型,要及时表扬、评价,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就是一块巨大的磁石,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强大动力。我们语文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养,力求使课外阅读活动能在实践中得到更扎实、有效的实施。
那么,语文教师的哪些素养与学生的课外阅读欲望有关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究:
一、教师的文学素养对学生课外阅读欲望的影响。
从语文学科的教学角度来讲,教师的文学素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新课标视野下,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语文教学的重心从单纯的工具性知识传授,转变为文学修养与之并重,甚至文学素养的提升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教师只有拥有一眼清泉,才能够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溪流。教师的文学素养可促进学生利用其中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标准去审视和决定自己的行为,影响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个性,从而得到文学的熏陶和人生的感悟。
另外,语文教师一旦有了文学的味道,情感与语言就会是丰沛富饶的土地,是充满引力与诱惑的“吸铁石”,是花样层出不穷、永远令人期待而又充满惊喜的魔盒。而语文课堂,重要的媒介还是语言,语文教师的语言呢,除去判断与指令,同时还肩负着感染与熏陶的责任,除了教材,教师语言也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语文老师语言的丰沛、幽默、诗意,能化解学生日常学习中内心的焦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唐风宋韵,流水淙淙,泉水叮咚,语文首先是美的,其次才是可感的,灵性的,温度的,湿润的。如此,学生才能在文学的语言中,获得语言的浸润与文化的陶冶。当学生从语文教育中获得享受的时候,学生就会自然的喜欢,甚至热爱文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是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当学生对文学有兴趣时,他就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二、教师的阅读能力对学生课外阅读欲望的影响。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最基本的素养是自己读书,并能引领学生读书。读书,首先要读教材。读通、读熟、读透本学期所教教材,课文要读,课后作业也要读,学生习惯培养更要读,最好是新旧教材对比读。不仅要读本学期教材,而且要读整个学段的教材。其次,要读教参。教参能帮助我们明确教材的重难点,为我们提供教学建议。再次,要读教育学、心理学。尽管我们在学校里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但有了一段的教育教学经历后,再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体会绝对不一样。另外,要读“杂书”。天文地理,古今中外,都要读。这样,上起课来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语文教师除了自己要读书,用自己的读书经历影响学生外,还要引领学生读书,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课外阅读看似简单,实则不然,阅读习惯有好坏之分,读书效率有高低之分,教师应作一定的方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并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保持一定的速度(一般现代文的阅读每分钟应不少于600字);古人也有一些好的读书方法值得借鉴,如 “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做眉批、点评、摘抄等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课外读物具有材料的广博性、内容的丰富性、思想的多面性等特征,对此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或精读,或泛读。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也就少了阅读障碍,这样课外阅读的欲望才能得到保证。
三、教师的审美选择能力对学生课外阅读欲望的影响。
细心的人也许早就发现,高中语文新教材厚了许多,各种配套的选修教材应有尽有,阅读量翻了几倍,而且60%以上的选文都是新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选择,选择出适合教育目标和情境的教学资源,以便更有效的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因为中学生的世界观还未完全定型,理解水平不强,辨别能力较弱,教师必须予以指导,帮助他们选择哪些读物适合中学生阅读,哪些必须摒弃。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成长需求,一方面鼓励学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文学名著,另一方面还应向他们推荐一些品位和格调俱高、文质兼美的富有时代感的作品,如科普科幻读物,政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让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积淀在课外阅读的促进下,均进一步得到提高。另外还可利用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快餐”式的优秀报刊的力量,让学生喜欢上一本读物,保持一定的阅读欲望。如《读者》《青年文摘》等具有时代性、信息化的读物,既切合中学生生活实际,又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能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踏准时代节奏,是“与时俱进”的好读物。
四、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学生课外阅读欲望的影响。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好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语文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工作,语文教师就是教学管理人员,语文教师的管理就是实现学生语文活动的自动化管理。目前,大多数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随意性较大,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性。因而,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动力。教师应围绕课外阅读组织学生开展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如举行阅读比赛,要学生就同一类型的课外篇目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阅读,比谁读得多、快、准,并以答题方式考查。又如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每两到三周举行一次,请学生观摩、评论,并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还让荣誉获得者介绍经验,以便共同提高。再如召开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还要复述、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此外,还可举行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智力抢答等,让学生不断体会课外阅读带来的甜,让每次丰富多彩的活动化为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不竭动力。
为了达到阅读的有效性,教师还要经常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检查、督促、评价,以促使学生形成课外阅读习惯。成立班级阅读小组,制定小组阅读规章、读书笔记检查制度等,以便更好地检查、督促课外阅读。发现好的典型,要及时表扬、评价,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就是一块巨大的磁石,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强大动力。我们语文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养,力求使课外阅读活动能在实践中得到更扎实、有效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