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谚语,其中实际的意义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觉得语文教学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从而更好 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朗读的情境氛围
营造朗读的情境氛围,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激起内心的感情共鸣,让学生自然而然有一种想读的冲动。情境的营造可以通过声像、 表演、再现生活等方式营造一种氛围。比如我在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就在网上找了一个FLASH 动画,一开始上课我先播放了这个FLASH 动画。由于FLASH 动画制作精良,无论是人物的造型还是词作的演唱都与原词作妥贴吻合,已将作者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人的感情得到表达,与学生内心的情感产生了碰撞,自然就有了朗读的冲动,个个跃跃欲试,想要把自己领会到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声音传达出来。一首词还没开讲,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师带头作经典示范
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提到梁任公讲古诗《箜篌引》,全诗“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以至作者“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可见范读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师的范读是最为直接和亲切的,是火种、是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并有了要试一试的冲动。在讲解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时,学生很难把握鲁迅先生在文中所表现的复杂的情感,我就示例朗读了文章的第一节与第二节,把鲁迅先生的大悲,大哀,大愤,大怒演绎了一番,为整堂课营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朗读和学习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也有腔有调,有板有眼地将全篇课文诵读完毕。
三、科学正确地指导评价
朗读教学过程中,仅仅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楚、声音洪亮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朗读技巧方面加以指导和训练。 要正确处理好停顿、重音、语调、语速几个环节,这样才能将一篇课文的情感表达到位。比如在讲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我先对这首诗中所体现的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进行介绍,尤其是音乐美,其中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是反复的,加强了节奏感,且用了多个叠词,再者每句诗的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再是音尺,“轻轻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 要注意停顿。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学生们也抑扬顿挫地朗读起来,此时还有什么文章不能懂的呢?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了朗读这种教学手段,不仅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还会使语文课轻松愉快、充满生机。
一、营造朗读的情境氛围
营造朗读的情境氛围,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激起内心的感情共鸣,让学生自然而然有一种想读的冲动。情境的营造可以通过声像、 表演、再现生活等方式营造一种氛围。比如我在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就在网上找了一个FLASH 动画,一开始上课我先播放了这个FLASH 动画。由于FLASH 动画制作精良,无论是人物的造型还是词作的演唱都与原词作妥贴吻合,已将作者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人的感情得到表达,与学生内心的情感产生了碰撞,自然就有了朗读的冲动,个个跃跃欲试,想要把自己领会到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声音传达出来。一首词还没开讲,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师带头作经典示范
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提到梁任公讲古诗《箜篌引》,全诗“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以至作者“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可见范读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师的范读是最为直接和亲切的,是火种、是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并有了要试一试的冲动。在讲解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时,学生很难把握鲁迅先生在文中所表现的复杂的情感,我就示例朗读了文章的第一节与第二节,把鲁迅先生的大悲,大哀,大愤,大怒演绎了一番,为整堂课营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朗读和学习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也有腔有调,有板有眼地将全篇课文诵读完毕。
三、科学正确地指导评价
朗读教学过程中,仅仅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楚、声音洪亮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朗读技巧方面加以指导和训练。 要正确处理好停顿、重音、语调、语速几个环节,这样才能将一篇课文的情感表达到位。比如在讲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我先对这首诗中所体现的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进行介绍,尤其是音乐美,其中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是反复的,加强了节奏感,且用了多个叠词,再者每句诗的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再是音尺,“轻轻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 要注意停顿。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学生们也抑扬顿挫地朗读起来,此时还有什么文章不能懂的呢?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了朗读这种教学手段,不仅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还会使语文课轻松愉快、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