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教材中已经添加了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但是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几何形成一定的初步印象,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所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关键,必须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对图形的认知结构。笔者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经历和经验,对小学数学中如何给学生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做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空间与
图形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7.081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对于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学习,小学数学教材中已经添加了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年龄小,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几何形成一定的初步印象,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所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关键,必须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对图形的认知结构。所以,在制定教学的目标、确定教学的内容时,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使用一些教学策略。笔者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经历和经验,对小学数学中如何给学生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做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一、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为了给学生的未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思考方式是教学的重要之处。要想使教学效果好,教学效率高,必须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按照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
首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初级认知水平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只能讲出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形状,并且还要依靠自己的想象加上对物体的真实触觉,才能正确说出物体的形状。二是中级认知水平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可以看到图形的外观,不会刻意去了解图形的形状,只能对图形的外观有直接的感知。并且此阶段时,学生分不出平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也就是说,此时学生眼中的正方体和正方形是一样的。三是高级认知时期,此阶段学生能识别并画出简单图形,还可以简单描述不同几何图形的区别。结合以上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结合实物,让学生多观察、多感知,促进学生将获得的直观感受,转化为对图形学习的经验。
二、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
1.联系生活,选择学生熟悉的实物举例。由于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求是要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简单的图形。结合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学进行安排,多从生活中选择一些学生常见的物品,例如学生经常使用的文具、玩过的足球、篮球等,通过这些物品,加深对教师教学的图形的认识。
2.加强操作联系,多动手,促进形成空间观念。教师多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了解,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对于课本中简单的测量知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来测量自己文具的长度、课桌的高度、讲台的长度、学生的身高等。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同小组完成不同的测量任务。这个过程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合作习惯。又如,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剪刀剪出一些常见图形或者用纸折出,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水平。
3.利用多媒体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和想象。学生的想象能力有限,对于一些复杂图形,学生并不能马上就想出。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多媒体的优点是方便、图文声像并茂,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调节课堂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对图像的直观认识,将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调动起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高都非常有帮助。
4.利用游戏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游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都喜欢玩,喜欢做游戏,一听到教师要跟学生玩游戏,都瞬间活跃起来。所以,游戏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比如,教师在教学“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时,可以和小学生一起玩游戏:教师出示一张作品,要求学生回答这个作品是依据哪个形状画出的,这个作品又是什么形状,谁回答得最快,就奖励谁一个小星星,学生都积极参加,踊跃回答。
小学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的年龄小,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制定适合学生水平的教学目标,运用教学策略,将这部分知识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就可以打好、打实,因为在未来的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都要继续学习几何知识,越早对几何形成认识,越早知道如何运用思维去思考和想象空间图形,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很大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发挥教学智慧,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教学充满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晓玲.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创意与策略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2).
[2]辛玉兰.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及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5(1).
[3]林茂辉.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5(1).
(责编 赵建荣)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空间与
图形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7.081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对于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学习,小学数学教材中已经添加了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年龄小,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几何形成一定的初步印象,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所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关键,必须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对图形的认知结构。所以,在制定教学的目标、确定教学的内容时,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使用一些教学策略。笔者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经历和经验,对小学数学中如何给学生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做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一、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为了给学生的未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思考方式是教学的重要之处。要想使教学效果好,教学效率高,必须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按照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
首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初级认知水平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只能讲出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形状,并且还要依靠自己的想象加上对物体的真实触觉,才能正确说出物体的形状。二是中级认知水平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可以看到图形的外观,不会刻意去了解图形的形状,只能对图形的外观有直接的感知。并且此阶段时,学生分不出平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也就是说,此时学生眼中的正方体和正方形是一样的。三是高级认知时期,此阶段学生能识别并画出简单图形,还可以简单描述不同几何图形的区别。结合以上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结合实物,让学生多观察、多感知,促进学生将获得的直观感受,转化为对图形学习的经验。
二、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
1.联系生活,选择学生熟悉的实物举例。由于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求是要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简单的图形。结合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学进行安排,多从生活中选择一些学生常见的物品,例如学生经常使用的文具、玩过的足球、篮球等,通过这些物品,加深对教师教学的图形的认识。
2.加强操作联系,多动手,促进形成空间观念。教师多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了解,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对于课本中简单的测量知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来测量自己文具的长度、课桌的高度、讲台的长度、学生的身高等。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同小组完成不同的测量任务。这个过程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合作习惯。又如,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剪刀剪出一些常见图形或者用纸折出,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水平。
3.利用多媒体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和想象。学生的想象能力有限,对于一些复杂图形,学生并不能马上就想出。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多媒体的优点是方便、图文声像并茂,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调节课堂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对图像的直观认识,将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调动起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高都非常有帮助。
4.利用游戏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游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都喜欢玩,喜欢做游戏,一听到教师要跟学生玩游戏,都瞬间活跃起来。所以,游戏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比如,教师在教学“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时,可以和小学生一起玩游戏:教师出示一张作品,要求学生回答这个作品是依据哪个形状画出的,这个作品又是什么形状,谁回答得最快,就奖励谁一个小星星,学生都积极参加,踊跃回答。
小学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的年龄小,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制定适合学生水平的教学目标,运用教学策略,将这部分知识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就可以打好、打实,因为在未来的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都要继续学习几何知识,越早对几何形成认识,越早知道如何运用思维去思考和想象空间图形,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很大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发挥教学智慧,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教学充满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晓玲.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创意与策略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2).
[2]辛玉兰.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及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5(1).
[3]林茂辉.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5(1).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