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年段就明确提出了识字学习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避免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的枯燥乏味,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乐趣呢?如何让学生主动识字,让识字课堂灵动起来呢?
一、利用多种有趣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文字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等相关的直观形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
1.借助猜字谜
如:学习了生字“上” 与“下”,可让学生猜谜:说上不是“上”,说下不是“下”,“上”“下”合起来,这字读啥(卡)?学了“日” 和“月”后可以设计猜谜:西边太阳落,东边月亮升,你猜是个什么字(明)?学习了“日” 和“门”后可编出类似“太阳进家门”(间)之类的谜语帮助学生多认字。字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2.利用竞赛法
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还可以把各种练习寓于竞赛之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
3.找“朋友” 游戏
让学生利用偏旁、部首卡片进行组合新字的游戏也是认字、识字的好方法。
二、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汉字的形体,千变万化,字字都有差别。在现代汉语中,形声字占90%,其余的基本属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三大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探究的能力。如:教象形字“日”、“木”等时,先出示这些字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事物,再让学生观察这些字与图片的联系,最后出示其他的象形字,让学生自己去猜一猜,课后再找一找相关的字,这种“认一认、猜一猜、想一想”的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的识字量大大增加,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除了象形字、会意字、指示字,形声字也是教学的重点,这些字的声旁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根据字意的不同来匹配形旁。教学时,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加偏旁、减偏旁和换偏旁等形式积累识字方法。
三、利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在课外识字
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包含的东西实在太有限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生活中接触很多的广告牌、商品包装袋、各种报刊杂志等,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将这些收集起来,就成了他们自己喜爱的“课外识字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自主完成了一个创造的过程。但是随着孩子识字数量的增多,如不及时巩固运用,会渐渐遗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导孩子制作了“识字袋”,让他们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一张纸卡上,会画画的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画,然后装进袋里。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这样,孩子们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这样,识字课堂才能灵动起来!
一、利用多种有趣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文字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等相关的直观形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
1.借助猜字谜
如:学习了生字“上” 与“下”,可让学生猜谜:说上不是“上”,说下不是“下”,“上”“下”合起来,这字读啥(卡)?学了“日” 和“月”后可以设计猜谜:西边太阳落,东边月亮升,你猜是个什么字(明)?学习了“日” 和“门”后可编出类似“太阳进家门”(间)之类的谜语帮助学生多认字。字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2.利用竞赛法
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还可以把各种练习寓于竞赛之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
3.找“朋友” 游戏
让学生利用偏旁、部首卡片进行组合新字的游戏也是认字、识字的好方法。
二、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汉字的形体,千变万化,字字都有差别。在现代汉语中,形声字占90%,其余的基本属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三大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探究的能力。如:教象形字“日”、“木”等时,先出示这些字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事物,再让学生观察这些字与图片的联系,最后出示其他的象形字,让学生自己去猜一猜,课后再找一找相关的字,这种“认一认、猜一猜、想一想”的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的识字量大大增加,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除了象形字、会意字、指示字,形声字也是教学的重点,这些字的声旁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根据字意的不同来匹配形旁。教学时,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加偏旁、减偏旁和换偏旁等形式积累识字方法。
三、利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在课外识字
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包含的东西实在太有限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生活中接触很多的广告牌、商品包装袋、各种报刊杂志等,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将这些收集起来,就成了他们自己喜爱的“课外识字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自主完成了一个创造的过程。但是随着孩子识字数量的增多,如不及时巩固运用,会渐渐遗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导孩子制作了“识字袋”,让他们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一张纸卡上,会画画的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画,然后装进袋里。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这样,孩子们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这样,识字课堂才能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