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06115 文献标识码:A
项目来源:2014黑龙江大学学生创业创新省级项目(项目编号:2014JJ01)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中国情景下的股权激励方式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得出宏观因素、中观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包括政府监管力度、控股股东性质。中观因素包括企业所处行业及行业竞争程度。微观因素包括公司绩效、股权结构集中度、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成长性及生命发展周期、公司负债程度、公司规模、公司现金流动性、高管年龄。
关键词:中国情境;股权激励;影响机理
一、股权激励概念界定
股权激励是一种长期薪酬激励方式,它通过授予高管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使高管以公司股东的身份获得公司的剩余索取权。
长期激励薪酬方式是以股票期权为代表的将高管个人利益与股东长期利益捆绑的一种方式。股票期权作为股权激励的基本模式指的是股东与激励对象以签订合同的形式,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激励对象行使期权获得股票之后,可以在事先约定的限售期结束后转让这些股票,从而获得股票市价与行权价之间的差价收益。
二、股权激励的激励作用
股权激励的激励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股权激励能够在高管信息与董事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维持高管利益与董事会利益的一致性。二是股权激励能够吸引有才能的管理者。股权激励使高管的才能与报酬挂钩,使管理者获得自己应得的适当的报酬。三是股权激励能够缓解高管退休前的视野短视化问题。高管退休前具有短视化行为,如高管会减少研发支出以便维持当期的会计利润,因为现在的研发支出只会使将来的利润增加而会使现在的利润减少,而股权激励是一个长期性激励指标,会避免高管这一短视化行为。
三、中国情境下股权激励决策的影响因素及机理
(一)宏观因素
1、政府监管力度 在政府监管力度大的企业,企业高管的决策自由度相对较低,更大的受到国家政策的制约,企业一般身处维持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获利并不是其唯一目标。这样的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方式对于高管并无太大激励效果。因此,政府监管力度越大越不易采用股权激励方式。
2、公司控股股东性质 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多的采用了股权激励方式,一方面是因为国有企业高管并没有压力和动力去为企业绩效的提升而努力工作。而民营企业则以效率为重,更加注重企业绩效和价值的提升,实施股权激励会获得明显的效果。另一个原因是:国有企业控股股东多为企业法人,易于监督,没有必要设立股权激励机制。而民营企业控股股东多为自然人,不易于监督,可采用股权激励方式降低监督成本,同时获得较好的激励效果,激励经理人为企业绩效努力。因此,当公司控股股东为企业法人,不宜采用股权激励。
(二)中观因素
1、企业所处行业 根据采用股权激励公司数占总上市公司比例,处在农林牧渔行业的公司,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在经营发展中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且该行业的上市公司较少,多为行业巨头,因此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房地产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行业整体业绩较好,有条件采用股权激励。高新技术产业虽在创办初期可能会陷入现金短缺的境地,但是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好,宜采用股权激励鼓励高管人员为公司整体价值的提升而努力工作。
2、行业竞争程度 在完全竞争行业环境下,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会受到来自新进入企业的压力,同时在行业内部各企业竞争激烈,可替代商品和服务较多,因此,企业的成本和利润趋于一致。企业的业绩水平更大的依赖于高管的努力程度和能力水平,这时采用股权激励方式能够调动高管人员的积极性,令其为公司的业绩而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业绩,更好的发挥激励效果。
(三)微观因素
1、公司业绩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公司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代理人存在着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通过对代理人进行股权激励可以使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一致,使经营者的预期利益与公司业绩紧密挂钩,有效的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因此公司业绩与是否实施股权激励密切相关。且当公司的业绩水平较高时,公司的股价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管理者更愿意享有更多的股权,股权激励也更具有吸引力。
2、股权结构集中度 当企业的股权集中度较集中时,其他股东与第一股东难以抗衡,内部治理不完善,难以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难以发挥股权激励的作用。且这时股东对管理者的监督能力很强,没有必要建立股权激励机制保障股东和管理者利益的一致。而当公司的股权结构较分散时,若企业的投资机会较多,管理者的投资决策行为则难以监督,这时宜采用股权激励方式维持管理者利益与股东利益一致,提高公司绩效。
3、公司治理水平 公司治理水平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股权激励中高管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管理层持有本公司的股份越多,其对董事会的控制权就越大,在制定的股权激励方案中高管的自利行为就越明显。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对高管的约束就越大,股权激励方案中其自利行为就越不明显。
4、公司成长性及生命发展周期 新兴产业、公司成长性好意味着公司的业绩在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股价的上升空间较大,这会给经营者在心理上形成一定的未来预期,这时采用股权激励就会使经营者为公司未来绩效努力工作,在创造公司利益的同时获得自身利益,保障了经营者利益与所有者利益的一致性。且新兴产业的利润指标波动较大,股价信号被用来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股东的努力程度直接决定获得自身利益的多少,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调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更多的采用股权激励。而成熟企业的股价较稳定,更倾向于基本工资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性。且成熟企业的利润指标较稳定,现有的财务指标体系就可作为评价经营者业绩的充分依据,较少采用股权激励。
5、公司负债程度(资产负债率) 当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高时,公司会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未来的不确定性较高,而股权激励是一种以公司未来绩效为基础的激励方式,具有一定的递延性,兑现期限较长,如果采取股权激励更会增加未来的不确定性,公司对于采取股权激励也比较保守。且在公司负债程度较高时,债权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实施监督,降低了对于实施股权激励的需求。而资产负债率较低的公司则不存在以上风险且债权人的监督作用较弱。因此,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越易采用股权激励方式。
6、公司现金流动性 在公司发展的不同时期所需的现金也不同,在创业初期,公司需要购买大量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在公司现金短缺或内部流动性较差时,意味着公司缺乏投资资金,公司更倾向于采用股权激励方式,采用股权激励方式没有现金流出,可以有效的缓解现金流动性约束,从而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节约大量营运资金,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激励作用。而当公司的现金流动性较强时,公司不需要刻意减少现金的流出。因此,公司现金流动性越差,越宜采用股权激励。
7、公司规模 一种观点认为:公司规模越大,高管所遇到的问题的复杂性就越高,当高管所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多时,由于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经营者与所有者信息不对称,股东难以对高管进行监督,股东可能会利用机会主义谋求自身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这时就需要采用股权激励机制保障股东和高管利益的一致性。这样既能使高管为股东及自身利益而努力工作,又能够降低监督成本。因此公司规模越大越易采用股权激励方式。
参考文献:
[1]张颖 我国民营企业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 2012.12
[2]曹 榕 , 李 洋, 赵楠楠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探析,燕山大学学报 2006
[3]金静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河北企业 2008
[4]丁保利 王胜海 刘西友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我国发展方向探析 会计研究 2012
项目来源:2014黑龙江大学学生创业创新省级项目(项目编号:2014JJ01)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中国情景下的股权激励方式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得出宏观因素、中观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包括政府监管力度、控股股东性质。中观因素包括企业所处行业及行业竞争程度。微观因素包括公司绩效、股权结构集中度、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成长性及生命发展周期、公司负债程度、公司规模、公司现金流动性、高管年龄。
关键词:中国情境;股权激励;影响机理
一、股权激励概念界定
股权激励是一种长期薪酬激励方式,它通过授予高管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使高管以公司股东的身份获得公司的剩余索取权。
长期激励薪酬方式是以股票期权为代表的将高管个人利益与股东长期利益捆绑的一种方式。股票期权作为股权激励的基本模式指的是股东与激励对象以签订合同的形式,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激励对象行使期权获得股票之后,可以在事先约定的限售期结束后转让这些股票,从而获得股票市价与行权价之间的差价收益。
二、股权激励的激励作用
股权激励的激励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股权激励能够在高管信息与董事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维持高管利益与董事会利益的一致性。二是股权激励能够吸引有才能的管理者。股权激励使高管的才能与报酬挂钩,使管理者获得自己应得的适当的报酬。三是股权激励能够缓解高管退休前的视野短视化问题。高管退休前具有短视化行为,如高管会减少研发支出以便维持当期的会计利润,因为现在的研发支出只会使将来的利润增加而会使现在的利润减少,而股权激励是一个长期性激励指标,会避免高管这一短视化行为。
三、中国情境下股权激励决策的影响因素及机理
(一)宏观因素
1、政府监管力度 在政府监管力度大的企业,企业高管的决策自由度相对较低,更大的受到国家政策的制约,企业一般身处维持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获利并不是其唯一目标。这样的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方式对于高管并无太大激励效果。因此,政府监管力度越大越不易采用股权激励方式。
2、公司控股股东性质 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多的采用了股权激励方式,一方面是因为国有企业高管并没有压力和动力去为企业绩效的提升而努力工作。而民营企业则以效率为重,更加注重企业绩效和价值的提升,实施股权激励会获得明显的效果。另一个原因是:国有企业控股股东多为企业法人,易于监督,没有必要设立股权激励机制。而民营企业控股股东多为自然人,不易于监督,可采用股权激励方式降低监督成本,同时获得较好的激励效果,激励经理人为企业绩效努力。因此,当公司控股股东为企业法人,不宜采用股权激励。
(二)中观因素
1、企业所处行业 根据采用股权激励公司数占总上市公司比例,处在农林牧渔行业的公司,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在经营发展中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且该行业的上市公司较少,多为行业巨头,因此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房地产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行业整体业绩较好,有条件采用股权激励。高新技术产业虽在创办初期可能会陷入现金短缺的境地,但是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好,宜采用股权激励鼓励高管人员为公司整体价值的提升而努力工作。
2、行业竞争程度 在完全竞争行业环境下,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会受到来自新进入企业的压力,同时在行业内部各企业竞争激烈,可替代商品和服务较多,因此,企业的成本和利润趋于一致。企业的业绩水平更大的依赖于高管的努力程度和能力水平,这时采用股权激励方式能够调动高管人员的积极性,令其为公司的业绩而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业绩,更好的发挥激励效果。
(三)微观因素
1、公司业绩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公司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代理人存在着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通过对代理人进行股权激励可以使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一致,使经营者的预期利益与公司业绩紧密挂钩,有效的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因此公司业绩与是否实施股权激励密切相关。且当公司的业绩水平较高时,公司的股价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管理者更愿意享有更多的股权,股权激励也更具有吸引力。
2、股权结构集中度 当企业的股权集中度较集中时,其他股东与第一股东难以抗衡,内部治理不完善,难以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难以发挥股权激励的作用。且这时股东对管理者的监督能力很强,没有必要建立股权激励机制保障股东和管理者利益的一致。而当公司的股权结构较分散时,若企业的投资机会较多,管理者的投资决策行为则难以监督,这时宜采用股权激励方式维持管理者利益与股东利益一致,提高公司绩效。
3、公司治理水平 公司治理水平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股权激励中高管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管理层持有本公司的股份越多,其对董事会的控制权就越大,在制定的股权激励方案中高管的自利行为就越明显。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对高管的约束就越大,股权激励方案中其自利行为就越不明显。
4、公司成长性及生命发展周期 新兴产业、公司成长性好意味着公司的业绩在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股价的上升空间较大,这会给经营者在心理上形成一定的未来预期,这时采用股权激励就会使经营者为公司未来绩效努力工作,在创造公司利益的同时获得自身利益,保障了经营者利益与所有者利益的一致性。且新兴产业的利润指标波动较大,股价信号被用来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股东的努力程度直接决定获得自身利益的多少,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调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更多的采用股权激励。而成熟企业的股价较稳定,更倾向于基本工资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性。且成熟企业的利润指标较稳定,现有的财务指标体系就可作为评价经营者业绩的充分依据,较少采用股权激励。
5、公司负债程度(资产负债率) 当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高时,公司会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未来的不确定性较高,而股权激励是一种以公司未来绩效为基础的激励方式,具有一定的递延性,兑现期限较长,如果采取股权激励更会增加未来的不确定性,公司对于采取股权激励也比较保守。且在公司负债程度较高时,债权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实施监督,降低了对于实施股权激励的需求。而资产负债率较低的公司则不存在以上风险且债权人的监督作用较弱。因此,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越易采用股权激励方式。
6、公司现金流动性 在公司发展的不同时期所需的现金也不同,在创业初期,公司需要购买大量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在公司现金短缺或内部流动性较差时,意味着公司缺乏投资资金,公司更倾向于采用股权激励方式,采用股权激励方式没有现金流出,可以有效的缓解现金流动性约束,从而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节约大量营运资金,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激励作用。而当公司的现金流动性较强时,公司不需要刻意减少现金的流出。因此,公司现金流动性越差,越宜采用股权激励。
7、公司规模 一种观点认为:公司规模越大,高管所遇到的问题的复杂性就越高,当高管所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多时,由于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经营者与所有者信息不对称,股东难以对高管进行监督,股东可能会利用机会主义谋求自身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这时就需要采用股权激励机制保障股东和高管利益的一致性。这样既能使高管为股东及自身利益而努力工作,又能够降低监督成本。因此公司规模越大越易采用股权激励方式。
参考文献:
[1]张颖 我国民营企业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 2012.12
[2]曹 榕 , 李 洋, 赵楠楠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探析,燕山大学学报 2006
[3]金静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河北企业 2008
[4]丁保利 王胜海 刘西友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我国发展方向探析 会计研究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