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对水产本科卓越人才的迫切需求,针对预定的水产本科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系,充分利用水产养殖学科的科研项目优势、平台优势和技术力量,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探索卓越人才培养的路径,依托学科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水产养殖本科生学习、研究和社会适应能力,取得了显著的预期效果。该文总结2011~2013年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学工作,旨在探讨依托产业的本科教学在水产卓越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产业;水产本科;卓越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S-01;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1-300-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Excellent Talent Cultivation of Aquatic Undergraduates towards Industry: A Case Study of Aquaculture Major in Guangxi University
ZHANG Man, LI Wenhong*, CHENG Guangping et al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5)
AbstractThe aquaculture major of Guangxi University revolved around the urgent requirement of national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the excellent talent of aquatic undergraduates, aimed at the predetermined objective system of talents, mad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scientific projects, platforms and technology,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nded effects were significantly achieved by improving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exploring the approach of excellent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promoting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as well as the learning, research and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ies of aquatic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ubject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system.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which relied on the industry in the cultivation of aquatic talents, through summing up the teaching on aquaculture major of Guangxi University from 2011 to 2013.
Key words Industry; Aquatic undergraduate; Excellent talent cultivation
基金項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105);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
张曼(1986-),女,山东禹城人,讲师,博士,从事水生生物健康养殖研究。*通讯作者,教授,博士,从事水生动物健康养殖与养殖环境监测研究。
收稿日期20141106
高等教育是由国家主管当局批准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各类中等教育后水平的学习、培训或研究性培训[1]。它是为人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及职业转变做准备的,是让人们以受过教育的公民身份奉献于社会,而不仅仅是作为掌握技能、训练有素的员工服务于经济。其中,不同于着眼于研究生的专业教育,大学本科教育一直被视为是基础教育,是培养本科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与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本科层次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包括基础素质与技能、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三个方面。其中“基础素质与技能”是基础,“专业知识”是卓越人才从业的前提,“职业技能”是卓越人才展示其创新性、应用性和国际化能力的关键所在。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根据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于2011~2013年开展本科卓越人才培养,历经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预期成果。
1 依托学科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提升教学能力
重点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学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的地位,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作用。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利用特色水生资源为发展方向,强化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能力。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创建于1977年,目前在校本科生约230人,学制4年。水产教研室教师15人,开设本科生专业领域课程20门。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10人具有博士学位;广西科技特派员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岗位专家2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1人,东盟水产品市场贸易跟踪专家1人。拥有广西高校水产动物养殖重点实验室和校内水产教学实习基地1个,2012年在研科技项目共23项,其中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总经费约483万元;发表论文和著作30篇(部),其中SCI1篇,核心期刊21篇。2011年获水生生物学科博士点,同年成立广西大学海洋研究中心;2011年中国本科教育排行榜上,全国48所院校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中,广西大学排名25(B);2012年教育部水产养殖学硕士点评估广西大学排名12。2012年获确定为广西大学校级重点学科,2014年获确定为广西高校水生生物健康养殖与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 通过整合水产养殖教研室的现有资源,2013年该教研室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合作,在现有水产动物病害实验室基础上共建“广西水生动物疾病诊断实验室”,并与全区30多个市(县/区)的水产动物疫病实验室实行联动和资源共享,开展全区范围内的公益性技术服务。通过改革实验室的建设和运作模式,提升了广西水产动物病害诊断实验室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服务水平。建于2006年的广西教育厅水产养殖学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通过广西教育厅评估。此外,获教育部中西部高校提升规划投资50万元的广西沿海水产技术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
教师队伍中90%以上专家、教授作为团队的骨干教师,长期深入产业第一线学习、培训、合作研发和调查研究,并坚持在本科理论和实践教学第一线,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保障学生教学、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多数教师主持或负责过相关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的研究、校企合作科技平台的共建,以及发明专利和成果奖励等校企联合申报。其中,2011年度《亚热带水产养殖主导品种寒灾监测预警技术研究》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罗非鱼脂肪肝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2013年《水产养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企业互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获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2011~2012年获广西大学实验设备处实验教改项目4项,其中《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获2011~2012年广西大学实验教改成果一等奖,《养殖水环境化学》获2012年广西大学优秀课改示范课。此外,还鼓励年轻教师进修深造或出国进修研讨,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探索建立“学校-企业-学校”,以及“国内-国外-国内”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提升学科的软实力。目前入选《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计划》2人,专职教师中有5人正在参加《在线课程培训》。程光平、李文红分别获2011、2013年“三育人”先进个人。师资队伍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强,满足教育部对卓越教育计划的“本科四年内要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有5年以上实践经历的教师主讲”的要求。
水产养殖专业还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组建教授导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科研创新团队,指导本科生开展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训练;充分信任并重用本科生,让他们参与到选题、研究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科研结果分析和学术论文撰写各个方面,对本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采取传帮带的学习形式,对每位本科生都安排由研究生指导日常实验,并且手把手地传授技艺,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强化了科研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教授鼓励本科生多出科研成果,撰写高质量研究报告,争取发表学术论文,形成整体竞争合作的培养机制和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
更重要的是,学科和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成果还可以转化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优质教学资源。例如根据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养殖水体水质指标的定期实时监测结果,用淡水池塘实测水质指标更新和完善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并制成多媒体实验课件。通过播放录像和课件讲授方式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熟悉相关实验的“动手环节”、掌握养殖池塘水质指标监测分析的基本技能[3]。课外新设“解决一个问题”的综合实验设计和《水质监测技能实训》等开放创新实践环节。同时将产业建设中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开放创新实验,如《温度对巴马拟缨鱼饥饿代谢的影响》、《罗非鱼排泄对水质的影响》等。
2 改革课堂教学、创新培养卓越人才
在本科高等教育中,第一课堂是课堂内教学,偏重于核心理论知识的教学;第二课堂是实习和学科竞赛等专业实习实践训练;第三课堂是在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等活动中的体验与学习。近年来,广西大学水产养殖学科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明确第一、二、三课堂的教育理念及其分工作用,并把三个课堂较好地结合起来,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该专业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形式,如采取讲座式授课,以生产现场讲解或将生产中的问题作为案例进行讲授,吸纳学生参与实施导师承擔的科研项目研究,使学生在科研项目研发中,全面接受研究方法和开发能力的训练,成为本科教育中的卓越人才。
2.1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新版2012级教学计划制定
据统计,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2007、2008级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7%、94%,其中70%就业岗位为企业,2012、2013年毕业的本科生进入事业单位和考取“村官”人数增加。随着毕业生进入水产企业技术服务岗位及就业人数的增加,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受到关注。为此,该学科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对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调整必修和选修课程设置,将知识能力的培养与学校课程教学环节和企业培养环节对应起来。在面向行业、面向应用制订的2012年新版水产养殖专业教学计划中,学生实践时间累计达到一个学年左右,包括实训实践31.5周和454学时实验课,实践类课程类型丰富,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教学内容上新增水产免疫学、水产病理学和水产药理学课程,旧的区情教育课程更新为水产养殖技术专题讲座,同时将本专业特色实践教学《校内基地周年养鱼训练》纳入创新学分项目。
2.2 培养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研究性教学
教育部2005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4]。研究性教学是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教学。名副其实的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围绕实际问题、案例和项目,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按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堂教学。通过实践和科研项目训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和有关专业知识的集成应用能力[5-6]。
2.2.1
案例教学。每个知识模块选择生活和实践中发生的1~2个案例,以课程基本概念和理论为基础开展讨论[7]。
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的讨论式教学以2012年的广西龙江镉污染作为案例,探讨水中重金属对养殖鱼类的影响及养殖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介绍我国重金属水质基准的最新研究进展;以低碳新兴产业“碳汇渔业”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其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8];通过《微孔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视频案例,复习和讨论增加氧气的溶解度提高养殖水体单位面积产量的技术原理。 2.2.2
项目教学。借助现实科研项目,以师生合作、互动的形式,围绕项目的组织实施开展教学,完成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践训练[9]。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任课教师利用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的机会开展多维度实践教学:为适应现代化水产饲料生产和销售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课堂上对水产动物营养的最新研究成果、饲料安全和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发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补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安排学生到饲料厂参观,感性认识各种饲料原料和饲料类型;引导学生假期走出学校,深入饲料生产和销售一线。
《水质监测技能实训》:来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的水质监测有每月一次的《南宁淡水池塘水质监测项目》以及每两个月一次的《大化岩滩库区罗非鱼大水面养殖水质监测》,针对相关项目的测定指标及要求,学生自行制定水质采样和测定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野外水质采样和监测,学会水样采集、保存和运输方法,以及实时测定和数据初步分析。
《基地周年养鱼创业训练》: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随时接触生产实际的机会,为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或学习之余参观、直接参加池塘养殖操作提供便利。养殖专业课教师据此组织本科生开展《周年养鱼创业训练》,鼓励和支持学生自筹资金、自拟生产计划、自行安排养鱼生产及综合管理,使学生对水产养殖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避免教学过程的分段性造成的学习脱节[10]。
《水产动物病料综合性临床诊断实验》:水产动物疾病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传统的独立实验忽视了水产动物疾病诊断中思维过程的连续性和综合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维和创新意识。结合“广西水生动物疾病诊断实验室”的病料送检情况,任课老师安排学生开展综合性临床诊断实验,激励本科学生掌握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 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
十七世纪Richard Holdworth在对大学生的指导意见里说,“与你们从自己的导师那儿得到的东西相比,你们会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的结果能让你们更满意,并且印象更深刻”。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针对教师准备的问题、案例和项目提出各自的分析思路、处理意见和解决方案。现代社会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广阔空间,移动通讯技术为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学习、研究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升[11-13]。
2011、2012年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升研率均在15%,就业率在94%以上,毕业论文与科研结合率为74%~76%;2012年水產养殖专业获广西自治区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9项,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6项;学生参与科技创新训练人数约占2009~2011级在校本科生人数的36%;近三年水产养殖本科生发表核心论文10篇。其中,黄琳同学的研究性实验课题《温度对巴马拟缨鱼饥饿代谢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可为开展人工养殖提供最佳养殖水温和人工饲料配方成分选择参考,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具有显著的应用性特点,该同学结题答辩结果获评优秀,发表学术论文获得加分,获保送到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此外,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还通过企业连线和校际合作交流,分别尝试与泰国梅州大学、越南河内农业大学商谈学生交流及合作培养协议,探索东盟特色的国际化交流和社会实践。2011~2012年邀请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利洋水产技术服务公司主要负责人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来校君武大讲坛作学术报告或进行行业技术交流。2009级黄秀芸同学和2010级吴祥祥同学分别获得2013年首届全国高校水产实习征文二等奖和优秀奖。在校本科生独立主办了由粤海、海大水产企业赞助的第八、九、十届水产杯篮球赛;作为志愿者参加第一、第二届中国东盟渔业文化周;暑期三下乡服务北部湾经济区特色渔业;主办了能让不同班级分享成果的创新训练、考研、选二专、女生就业等专业性经验交流会。水产养殖本科生自主组织和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社会能力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卢晓中.高等教育:概念的发展及认识[J].高教探索,2001(3):60-63.
[2] 黄钧,程光平,李文红,等.通过课外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1, 20(1):74-77.
[3] 李文红,程光平,马瑞宁.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课程改革途径初探[J].高教论坛,2012(4):74-7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5(2): 4-5.
[5] 谢秉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辽宁教育研究,2005(6): 55-57.
[6] 覃志彪,郭亚芬.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27(S1):102-104.
[7] 李晓梅,李由明,贺立静,等.《水产养殖概论》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 34(10):49-52.
[8] 肖乐,刘禹松.碳汇渔业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和实际意义,碳汇渔业将成为新一轮渔业发展的驱动力[J].中国水产,2010(8):4-8.
[9] 宗亚妹,李建启.系列化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44-46.
[10] 程光平.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探索[J].广西高教研究,2002(3):86-88.
[11] 任天波,雷鸣选.高校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与整合策略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20-23.
[12] 李艳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J].现代情报,2007(3):200-201.
[13] 王淑霞,王增强.基于网络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应用模型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 34(2):89-90.
近年来,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对水产本科卓越人才的迫切需求,针对预定的水产本科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系,充分利用水产养殖学科的科研项目优势、平台优势和技术力量,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探索卓越人才培养的路径,依托学科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水产养殖本科生学习、研究和社会适应能力,取得了显著的预期效果。该文总结2011~2013年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学工作,旨在探讨依托产业的本科教学在水产卓越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产业;水产本科;卓越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S-01;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1-300-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Excellent Talent Cultivation of Aquatic Undergraduates towards Industry: A Case Study of Aquaculture Major in Guangxi University
ZHANG Man, LI Wenhong*, CHENG Guangping et al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5)
AbstractThe aquaculture major of Guangxi University revolved around the urgent requirement of national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the excellent talent of aquatic undergraduates, aimed at the predetermined objective system of talents, mad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scientific projects, platforms and technology,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nded effects were significantly achieved by improving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exploring the approach of excellent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promoting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as well as the learning, research and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ies of aquatic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ubject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system.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which relied on the industry in the cultivation of aquatic talents, through summing up the teaching on aquaculture major of Guangxi University from 2011 to 2013.
Key words Industry; Aquatic undergraduate; Excellent talent cultivation
基金項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105);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
张曼(1986-),女,山东禹城人,讲师,博士,从事水生生物健康养殖研究。*通讯作者,教授,博士,从事水生动物健康养殖与养殖环境监测研究。
收稿日期20141106
高等教育是由国家主管当局批准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各类中等教育后水平的学习、培训或研究性培训[1]。它是为人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及职业转变做准备的,是让人们以受过教育的公民身份奉献于社会,而不仅仅是作为掌握技能、训练有素的员工服务于经济。其中,不同于着眼于研究生的专业教育,大学本科教育一直被视为是基础教育,是培养本科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与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本科层次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包括基础素质与技能、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三个方面。其中“基础素质与技能”是基础,“专业知识”是卓越人才从业的前提,“职业技能”是卓越人才展示其创新性、应用性和国际化能力的关键所在。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根据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于2011~2013年开展本科卓越人才培养,历经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预期成果。
1 依托学科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提升教学能力
重点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学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的地位,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作用。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利用特色水生资源为发展方向,强化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能力。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创建于1977年,目前在校本科生约230人,学制4年。水产教研室教师15人,开设本科生专业领域课程20门。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10人具有博士学位;广西科技特派员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岗位专家2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1人,东盟水产品市场贸易跟踪专家1人。拥有广西高校水产动物养殖重点实验室和校内水产教学实习基地1个,2012年在研科技项目共23项,其中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总经费约483万元;发表论文和著作30篇(部),其中SCI1篇,核心期刊21篇。2011年获水生生物学科博士点,同年成立广西大学海洋研究中心;2011年中国本科教育排行榜上,全国48所院校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中,广西大学排名25(B);2012年教育部水产养殖学硕士点评估广西大学排名12。2012年获确定为广西大学校级重点学科,2014年获确定为广西高校水生生物健康养殖与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 通过整合水产养殖教研室的现有资源,2013年该教研室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合作,在现有水产动物病害实验室基础上共建“广西水生动物疾病诊断实验室”,并与全区30多个市(县/区)的水产动物疫病实验室实行联动和资源共享,开展全区范围内的公益性技术服务。通过改革实验室的建设和运作模式,提升了广西水产动物病害诊断实验室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服务水平。建于2006年的广西教育厅水产养殖学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通过广西教育厅评估。此外,获教育部中西部高校提升规划投资50万元的广西沿海水产技术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
教师队伍中90%以上专家、教授作为团队的骨干教师,长期深入产业第一线学习、培训、合作研发和调查研究,并坚持在本科理论和实践教学第一线,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保障学生教学、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多数教师主持或负责过相关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的研究、校企合作科技平台的共建,以及发明专利和成果奖励等校企联合申报。其中,2011年度《亚热带水产养殖主导品种寒灾监测预警技术研究》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罗非鱼脂肪肝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2013年《水产养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企业互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获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2011~2012年获广西大学实验设备处实验教改项目4项,其中《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获2011~2012年广西大学实验教改成果一等奖,《养殖水环境化学》获2012年广西大学优秀课改示范课。此外,还鼓励年轻教师进修深造或出国进修研讨,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探索建立“学校-企业-学校”,以及“国内-国外-国内”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提升学科的软实力。目前入选《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计划》2人,专职教师中有5人正在参加《在线课程培训》。程光平、李文红分别获2011、2013年“三育人”先进个人。师资队伍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强,满足教育部对卓越教育计划的“本科四年内要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有5年以上实践经历的教师主讲”的要求。
水产养殖专业还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组建教授导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科研创新团队,指导本科生开展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训练;充分信任并重用本科生,让他们参与到选题、研究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科研结果分析和学术论文撰写各个方面,对本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采取传帮带的学习形式,对每位本科生都安排由研究生指导日常实验,并且手把手地传授技艺,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强化了科研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教授鼓励本科生多出科研成果,撰写高质量研究报告,争取发表学术论文,形成整体竞争合作的培养机制和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
更重要的是,学科和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成果还可以转化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优质教学资源。例如根据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养殖水体水质指标的定期实时监测结果,用淡水池塘实测水质指标更新和完善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并制成多媒体实验课件。通过播放录像和课件讲授方式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熟悉相关实验的“动手环节”、掌握养殖池塘水质指标监测分析的基本技能[3]。课外新设“解决一个问题”的综合实验设计和《水质监测技能实训》等开放创新实践环节。同时将产业建设中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开放创新实验,如《温度对巴马拟缨鱼饥饿代谢的影响》、《罗非鱼排泄对水质的影响》等。
2 改革课堂教学、创新培养卓越人才
在本科高等教育中,第一课堂是课堂内教学,偏重于核心理论知识的教学;第二课堂是实习和学科竞赛等专业实习实践训练;第三课堂是在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等活动中的体验与学习。近年来,广西大学水产养殖学科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明确第一、二、三课堂的教育理念及其分工作用,并把三个课堂较好地结合起来,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该专业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形式,如采取讲座式授课,以生产现场讲解或将生产中的问题作为案例进行讲授,吸纳学生参与实施导师承擔的科研项目研究,使学生在科研项目研发中,全面接受研究方法和开发能力的训练,成为本科教育中的卓越人才。
2.1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新版2012级教学计划制定
据统计,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2007、2008级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7%、94%,其中70%就业岗位为企业,2012、2013年毕业的本科生进入事业单位和考取“村官”人数增加。随着毕业生进入水产企业技术服务岗位及就业人数的增加,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受到关注。为此,该学科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对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调整必修和选修课程设置,将知识能力的培养与学校课程教学环节和企业培养环节对应起来。在面向行业、面向应用制订的2012年新版水产养殖专业教学计划中,学生实践时间累计达到一个学年左右,包括实训实践31.5周和454学时实验课,实践类课程类型丰富,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教学内容上新增水产免疫学、水产病理学和水产药理学课程,旧的区情教育课程更新为水产养殖技术专题讲座,同时将本专业特色实践教学《校内基地周年养鱼训练》纳入创新学分项目。
2.2 培养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研究性教学
教育部2005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4]。研究性教学是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教学。名副其实的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围绕实际问题、案例和项目,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按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堂教学。通过实践和科研项目训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和有关专业知识的集成应用能力[5-6]。
2.2.1
案例教学。每个知识模块选择生活和实践中发生的1~2个案例,以课程基本概念和理论为基础开展讨论[7]。
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的讨论式教学以2012年的广西龙江镉污染作为案例,探讨水中重金属对养殖鱼类的影响及养殖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介绍我国重金属水质基准的最新研究进展;以低碳新兴产业“碳汇渔业”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其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8];通过《微孔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视频案例,复习和讨论增加氧气的溶解度提高养殖水体单位面积产量的技术原理。 2.2.2
项目教学。借助现实科研项目,以师生合作、互动的形式,围绕项目的组织实施开展教学,完成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践训练[9]。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任课教师利用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的机会开展多维度实践教学:为适应现代化水产饲料生产和销售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课堂上对水产动物营养的最新研究成果、饲料安全和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发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补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安排学生到饲料厂参观,感性认识各种饲料原料和饲料类型;引导学生假期走出学校,深入饲料生产和销售一线。
《水质监测技能实训》:来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的水质监测有每月一次的《南宁淡水池塘水质监测项目》以及每两个月一次的《大化岩滩库区罗非鱼大水面养殖水质监测》,针对相关项目的测定指标及要求,学生自行制定水质采样和测定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野外水质采样和监测,学会水样采集、保存和运输方法,以及实时测定和数据初步分析。
《基地周年养鱼创业训练》: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随时接触生产实际的机会,为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或学习之余参观、直接参加池塘养殖操作提供便利。养殖专业课教师据此组织本科生开展《周年养鱼创业训练》,鼓励和支持学生自筹资金、自拟生产计划、自行安排养鱼生产及综合管理,使学生对水产养殖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避免教学过程的分段性造成的学习脱节[10]。
《水产动物病料综合性临床诊断实验》:水产动物疾病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传统的独立实验忽视了水产动物疾病诊断中思维过程的连续性和综合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维和创新意识。结合“广西水生动物疾病诊断实验室”的病料送检情况,任课老师安排学生开展综合性临床诊断实验,激励本科学生掌握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 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
十七世纪Richard Holdworth在对大学生的指导意见里说,“与你们从自己的导师那儿得到的东西相比,你们会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的结果能让你们更满意,并且印象更深刻”。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针对教师准备的问题、案例和项目提出各自的分析思路、处理意见和解决方案。现代社会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广阔空间,移动通讯技术为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学习、研究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升[11-13]。
2011、2012年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升研率均在15%,就业率在94%以上,毕业论文与科研结合率为74%~76%;2012年水產养殖专业获广西自治区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9项,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6项;学生参与科技创新训练人数约占2009~2011级在校本科生人数的36%;近三年水产养殖本科生发表核心论文10篇。其中,黄琳同学的研究性实验课题《温度对巴马拟缨鱼饥饿代谢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可为开展人工养殖提供最佳养殖水温和人工饲料配方成分选择参考,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具有显著的应用性特点,该同学结题答辩结果获评优秀,发表学术论文获得加分,获保送到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此外,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还通过企业连线和校际合作交流,分别尝试与泰国梅州大学、越南河内农业大学商谈学生交流及合作培养协议,探索东盟特色的国际化交流和社会实践。2011~2012年邀请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利洋水产技术服务公司主要负责人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来校君武大讲坛作学术报告或进行行业技术交流。2009级黄秀芸同学和2010级吴祥祥同学分别获得2013年首届全国高校水产实习征文二等奖和优秀奖。在校本科生独立主办了由粤海、海大水产企业赞助的第八、九、十届水产杯篮球赛;作为志愿者参加第一、第二届中国东盟渔业文化周;暑期三下乡服务北部湾经济区特色渔业;主办了能让不同班级分享成果的创新训练、考研、选二专、女生就业等专业性经验交流会。水产养殖本科生自主组织和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社会能力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卢晓中.高等教育:概念的发展及认识[J].高教探索,2001(3):60-63.
[2] 黄钧,程光平,李文红,等.通过课外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1, 20(1):74-77.
[3] 李文红,程光平,马瑞宁.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课程改革途径初探[J].高教论坛,2012(4):74-7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5(2): 4-5.
[5] 谢秉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辽宁教育研究,2005(6): 55-57.
[6] 覃志彪,郭亚芬.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27(S1):102-104.
[7] 李晓梅,李由明,贺立静,等.《水产养殖概论》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 34(10):49-52.
[8] 肖乐,刘禹松.碳汇渔业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和实际意义,碳汇渔业将成为新一轮渔业发展的驱动力[J].中国水产,2010(8):4-8.
[9] 宗亚妹,李建启.系列化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44-46.
[10] 程光平.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探索[J].广西高教研究,2002(3):86-88.
[11] 任天波,雷鸣选.高校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与整合策略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20-23.
[12] 李艳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J].现代情报,2007(3):200-201.
[13] 王淑霞,王增强.基于网络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应用模型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 34(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