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是孕育我们民族精神的源泉。要想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就必须学会阅读文言文。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语言本身的变化发展,以及语言环境的不同,文言文阅读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偏重字词句的详细讲解与死记硬背,偏重于对文章内容进行先人为主的分析,而严重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研究与品味.忽视了学生的自身体验与欣赏过程,因而使文言文的学习变得更加枯燥无味,成了老师腻、学生烦的“困难大户”。如何改变文言文教学的这种现状,让学生能够轻松的、愉快的学习文言文,掌握好这把打开民族文明宝库的金钥匙呢,关键是要掌握好的方法。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从人类自身的发展来看,“学会学习”已经成了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未来社会的强者,不是以力取胜者,不是捷者,而是智者。在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目的,才能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专家学者认为,教是“用来激活和支持内部学习过程的外部事件的安排”.学是“由于经验引起的学习者的变化”。而经验在于积累,只有学习主体在学习中体验,在实践中总结,才能真正悟出学习的规律,掌握学习的方法。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学习文言文的最佳方法。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是经过数千年教学实践验证过的。不过这反复诵读并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逐步深入的。按照人们的习惯,阅读任何文章都要先了解文章大意,然后才能理解文章内涵。而阅读文言文首先就要解决文字障碍,疏通文意,然后才能探讨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文言文的阅读过程可以设计为“仿读一解读—悟读一品读一美读”五个步骤。其中“仿读”就是让学生先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自己模仿、试读,解决读准字音和把握语句停顿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解读”就是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通过小组讨论和相互质疑,疏通不理解的词句;“悟读”主要是结合对文章的整体阅读,师生共同分析、探讨,研究文章主旨,这一步不求精深,只求让学生知道;“品读”就是学生反复品读关键语句,探究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及其丰富的内涵,并体味语言的优美和修辞的巧妙;“美读”就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力求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将文章的内涵传达出来,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构建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认知理论也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可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还要从挖掘课文本身人手。有故事情节的,可以组织学生练习复述,或者指导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有对话的,可以分角色朗读;介绍物品或描绘风景的,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画图,然后为全班同学讲解;还可以通过小竞赛、或综合活动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论那一种形式,都要力求多样.而且要经常变化,富有新鲜感,但是无论怎样变化,都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对阅读方法和阅读思维的训练。例如,在学习《公输》时,让学生通过试读,分析墨子、公输、楚王三人说话时的心理变化,并根据他们的身份、地位、目的的不同。细心揣摩他们说话的语气、语调,从而把握人物性格。又如《核舟记》一文,介绍的是一件工藝品,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讨论,按照课文内容画一幅核舟的示意图。并提醒同学们要仔细研究文中的说明,这样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就可以逐步了解文意了。在学习蒲松龄的《山市》时,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叙述山市的奇景,力求生动逼真;再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物理知识,来分析山市形成的原因,并写成小论文,在同学们中间交流。学习《荔枝图序》,让学生顺便调查调查荔枝保鲜的方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三、师生互动、促发情感、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学生是教学的动态因素,而动态因素的互动则是促成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人际交往,一种信息互动。在文言文教学巾也应该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而合作学习则是实现多向互动的最佳形式。因为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而且它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而且把竞争引入课堂,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在考察或测试时,以小组总成绩作为评价依据。例如,在学习字词和语句翻译时,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助,解疑释难,但是在测试中,每个人必须独立完成,最后以每个成员的成绩之和来评出优胜小组。有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所有的小组考察起来不是很方便,就可以把几个小组组合在一起,进行重新分工,以大组成绩来评判。小组的任务分配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每个成员的任务相同,不同的是每个成员的水平或特长,只有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全组才能取得好成绩;一种是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需要各自独立完成,但是只有把每个人的学习成果综合起来才有可能完成小组任务。前一种形式多用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或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因为这是每个学生文水平提高的前提。二种形式多用于竞赛或综合实践活动中,目的是给每个小组成员的以展示的机会。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够提高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师生互动,实现双赢。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从人类自身的发展来看,“学会学习”已经成了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未来社会的强者,不是以力取胜者,不是捷者,而是智者。在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目的,才能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专家学者认为,教是“用来激活和支持内部学习过程的外部事件的安排”.学是“由于经验引起的学习者的变化”。而经验在于积累,只有学习主体在学习中体验,在实践中总结,才能真正悟出学习的规律,掌握学习的方法。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学习文言文的最佳方法。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是经过数千年教学实践验证过的。不过这反复诵读并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逐步深入的。按照人们的习惯,阅读任何文章都要先了解文章大意,然后才能理解文章内涵。而阅读文言文首先就要解决文字障碍,疏通文意,然后才能探讨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文言文的阅读过程可以设计为“仿读一解读—悟读一品读一美读”五个步骤。其中“仿读”就是让学生先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自己模仿、试读,解决读准字音和把握语句停顿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解读”就是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通过小组讨论和相互质疑,疏通不理解的词句;“悟读”主要是结合对文章的整体阅读,师生共同分析、探讨,研究文章主旨,这一步不求精深,只求让学生知道;“品读”就是学生反复品读关键语句,探究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及其丰富的内涵,并体味语言的优美和修辞的巧妙;“美读”就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力求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将文章的内涵传达出来,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构建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认知理论也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可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还要从挖掘课文本身人手。有故事情节的,可以组织学生练习复述,或者指导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有对话的,可以分角色朗读;介绍物品或描绘风景的,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画图,然后为全班同学讲解;还可以通过小竞赛、或综合活动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论那一种形式,都要力求多样.而且要经常变化,富有新鲜感,但是无论怎样变化,都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对阅读方法和阅读思维的训练。例如,在学习《公输》时,让学生通过试读,分析墨子、公输、楚王三人说话时的心理变化,并根据他们的身份、地位、目的的不同。细心揣摩他们说话的语气、语调,从而把握人物性格。又如《核舟记》一文,介绍的是一件工藝品,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讨论,按照课文内容画一幅核舟的示意图。并提醒同学们要仔细研究文中的说明,这样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就可以逐步了解文意了。在学习蒲松龄的《山市》时,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叙述山市的奇景,力求生动逼真;再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物理知识,来分析山市形成的原因,并写成小论文,在同学们中间交流。学习《荔枝图序》,让学生顺便调查调查荔枝保鲜的方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三、师生互动、促发情感、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学生是教学的动态因素,而动态因素的互动则是促成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人际交往,一种信息互动。在文言文教学巾也应该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而合作学习则是实现多向互动的最佳形式。因为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而且它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而且把竞争引入课堂,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在考察或测试时,以小组总成绩作为评价依据。例如,在学习字词和语句翻译时,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助,解疑释难,但是在测试中,每个人必须独立完成,最后以每个成员的成绩之和来评出优胜小组。有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所有的小组考察起来不是很方便,就可以把几个小组组合在一起,进行重新分工,以大组成绩来评判。小组的任务分配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每个成员的任务相同,不同的是每个成员的水平或特长,只有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全组才能取得好成绩;一种是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需要各自独立完成,但是只有把每个人的学习成果综合起来才有可能完成小组任务。前一种形式多用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或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因为这是每个学生文水平提高的前提。二种形式多用于竞赛或综合实践活动中,目的是给每个小组成员的以展示的机会。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够提高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师生互动,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