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的公共支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公共支出中每阶段公共支出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为使公共支出达到应有的支出效果,我们必须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调整,使之充分发挥在国民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关键词] 公共支出 范围 结构调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公共支出由传统的偏重于经济建设的供给模式逐渐向公共服务和宏观调控的方向转化。公共支出,作为公共财政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公共支出又称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取得所需物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的支付。公共支出反映了一国政府的政策选择,代表着执行这些政策的成本。公共支出的结构和调整,对国民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市场经济环境中公共支出的特征
1.公共服务性
政府日常的公共支出活动表现为多种多样具体的现象形态,但是不管其具体的活动形态如何,它们都是公共支出,都是政府弥补市场失效,或者说,都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而安排的支出,因而都具有公共服务性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支出是以公共服务为其根本目的的。
2.非市场盈利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个人的活动,都表现为是市场活动,是出售自己的产品和劳务.获取市场价格并实现盈利的活动,它具有市场盈利性,是在盈利动机的刺激和诱导下展开的。相反,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支出却不能索取市场价格,不能追求市场盈利,不能在盈利动机的引导下安排自身的活动。换言之,具有市场盈利能力的活动不属于公共支出的范围,具有市场盈利能力的领域公共支出不应介入。
3.计划性
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公共支出作为随市场经济而产生和发展变化的一种财政类型,它主要是借助于国家预算这种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的形式来进行活动的。国家预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天然的政府公共支出运作形式,从公共支出本身来看,它从来都是有计划的。
二、公共支出的作用
公共支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支出作为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扩张本身就意味着总需求的扩张,尤其是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态势下,其对经济增长具有的意义;二是公共支出具有典型的外部正效应,公共投资的先期扩张可为经济增长带来累积效应;三是共支出的一些特殊领域,如教育和科技基础设施投资,本身就是技术进步的源泉,因此公共支出的意义有一部分通过技术进步的作用体现出来。
三、现阶段我国公共支出结构及调整
从公共投资支出的构成来看我国社会基础投资比重最低,基本建设支出的比重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财政对重点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支出增长相对缓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来看,特别是从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要求来看, 这样的公共投资支出行业结构都是很不合理的。我国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把有限的公共投资资金尽可能地用在基础设施上。
另外,从公共支出本身的效果来说,政府投资竞争性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只具有短期效应,从长期看,由市场自发调节市场主体对竞争性行业投资才具有高效率和长期发展的可能。因此,公共支出的投资性支出应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这些领域投资的增加,可以使国民经济具有坚实的基础,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2007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共支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首先,公共支出向教育支出倾斜,教育解决的是国民素质问题,是发展基石。在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其次,加大了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社会保障是事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根据当前存在的困难与不足,调整公共支出分配结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强,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下岗职工增多,就业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国家在动员社会力量,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的同时,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增加公共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加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改革,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同时加强财政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统一管理,建立社会保障预算,有利于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建立统一、完整、社会化、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
再次,加强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公共支出。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难点和重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公共支出政策的支持。一方面,需要不断扩大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在广大農村地区公共资金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问题,解决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问题;另一方面,东、中、西部由于地缘关系而存在的地区性差异需要通过国家财政扩大转移支付的力度来解决。而这一制度的建设,不仅需要增加转移支付的规模,更重要的是优化制度设计,通过公式化、规范化和透明化的转移支付体系使用于贫困地区人口的支出绩效最大化。
最后、控制和压缩不合理的公共支出。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
参考文献:
[1]何振一: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0)
[2]陈 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李成威 马海涛: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框架[J].当代财经,2004,(9)
[关键词] 公共支出 范围 结构调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公共支出由传统的偏重于经济建设的供给模式逐渐向公共服务和宏观调控的方向转化。公共支出,作为公共财政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公共支出又称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取得所需物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的支付。公共支出反映了一国政府的政策选择,代表着执行这些政策的成本。公共支出的结构和调整,对国民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市场经济环境中公共支出的特征
1.公共服务性
政府日常的公共支出活动表现为多种多样具体的现象形态,但是不管其具体的活动形态如何,它们都是公共支出,都是政府弥补市场失效,或者说,都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而安排的支出,因而都具有公共服务性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支出是以公共服务为其根本目的的。
2.非市场盈利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个人的活动,都表现为是市场活动,是出售自己的产品和劳务.获取市场价格并实现盈利的活动,它具有市场盈利性,是在盈利动机的刺激和诱导下展开的。相反,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支出却不能索取市场价格,不能追求市场盈利,不能在盈利动机的引导下安排自身的活动。换言之,具有市场盈利能力的活动不属于公共支出的范围,具有市场盈利能力的领域公共支出不应介入。
3.计划性
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公共支出作为随市场经济而产生和发展变化的一种财政类型,它主要是借助于国家预算这种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的形式来进行活动的。国家预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天然的政府公共支出运作形式,从公共支出本身来看,它从来都是有计划的。
二、公共支出的作用
公共支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支出作为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扩张本身就意味着总需求的扩张,尤其是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态势下,其对经济增长具有的意义;二是公共支出具有典型的外部正效应,公共投资的先期扩张可为经济增长带来累积效应;三是共支出的一些特殊领域,如教育和科技基础设施投资,本身就是技术进步的源泉,因此公共支出的意义有一部分通过技术进步的作用体现出来。
三、现阶段我国公共支出结构及调整
从公共投资支出的构成来看我国社会基础投资比重最低,基本建设支出的比重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财政对重点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支出增长相对缓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来看,特别是从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要求来看, 这样的公共投资支出行业结构都是很不合理的。我国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把有限的公共投资资金尽可能地用在基础设施上。
另外,从公共支出本身的效果来说,政府投资竞争性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只具有短期效应,从长期看,由市场自发调节市场主体对竞争性行业投资才具有高效率和长期发展的可能。因此,公共支出的投资性支出应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这些领域投资的增加,可以使国民经济具有坚实的基础,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2007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共支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首先,公共支出向教育支出倾斜,教育解决的是国民素质问题,是发展基石。在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其次,加大了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社会保障是事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根据当前存在的困难与不足,调整公共支出分配结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强,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下岗职工增多,就业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国家在动员社会力量,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的同时,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增加公共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加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改革,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同时加强财政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统一管理,建立社会保障预算,有利于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建立统一、完整、社会化、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
再次,加强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公共支出。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难点和重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公共支出政策的支持。一方面,需要不断扩大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在广大農村地区公共资金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问题,解决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问题;另一方面,东、中、西部由于地缘关系而存在的地区性差异需要通过国家财政扩大转移支付的力度来解决。而这一制度的建设,不仅需要增加转移支付的规模,更重要的是优化制度设计,通过公式化、规范化和透明化的转移支付体系使用于贫困地区人口的支出绩效最大化。
最后、控制和压缩不合理的公共支出。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
参考文献:
[1]何振一: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0)
[2]陈 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李成威 马海涛: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框架[J].当代财经,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