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水鹿
─台湾特有亚种
学名:Cervus unicolor swinhoei
英名:Formosan Sambar
特征:台湾原产体型最大的草食性动物,头躯体长约120~185厘米,体重约140~250公斤。水鹿全身具黄褐色密毛,雄鹿有叉角,成年雄鹿拥有一对两叉三尖的鹿角,鹿角主枝比梅花鹿角短而粗,每年皆有鹿角脱落更新的形态。雌鹿头顶不长角,体型也较雄鹿娇小。
分布:台湾水鹿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林中,以能高安东军山区与中央山脉南段分布较多,台湾东部低海拔山区偶尔可见到其踪迹。
台湾梅花鹿
─台湾特有亚种
学名:Cervus nippon taiouanus
英名:Formosan ika deer
特征:台湾最美丽的鹿科动物,头躯体长约120~160厘米,体重约60~100公斤。梅花鹿是因为毛皮上有白色似梅花斑点分布于身上而得名;毛色以淡褐色为主。雄鹿体型较大,成年的雄鹿头顶长有鹿角,雌鹿体型较小,与台湾水鹿的雌鹿一样,头上不长角。
分布:主要栖身于海拔300米以下的草原、山麓及丘陵地带。台湾从早期鹿群遍野,到后来因过度滥捕及栖息地开发缘故,1960年代之后,渐渐自野外灭绝消失;现仅存于动物园、私人养殖场。而今在垦丁国家公园设有复育区,且在绿岛亦有经人工养殖后野放的族群。
台湾山羌
─台湾特有亚种
学名: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
英名:Formosan Muntjac
特征:台湾产最小型鹿科动物,一般体重在6~12公斤之间,头躯体长约40~70厘米。山羌的体毛短而柔软,毛色呈暗褐色,额部有黑色条纹,腹面为白色。雄山羌头部有角,角型不分叉,雌山羌则无角,但额部有骨质隆起。
分布:遍布全岛山区。由低海拔至海拔3200米山区均有分布。以海拔500~2000米的天然阔叶林或混合林内较常发现,是台湾三种鹿科动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
台湾水鹿拍摄注意事项
一、水鹿的嗅觉敏锐,尽可能站在下风处拍摄,避免因气味引起水鹿的注意。
二、接近水鹿时,身体尽量避免过大的动作与声响,尤其需避免眼神接触。
三、避免穿着色彩过于鲜艳的服饰。
四、见到水鹿跺脚及尾巴上翘时,代表水鹿正处于警戒,建议立刻停止拍摄动作。
五、高海拔山区早晚温差大,观察拍摄时需注意保暖。
六、请勿喂食水鹿,以免改变野生水鹿的生态习性。
─台湾特有亚种
学名:Cervus unicolor swinhoei
英名:Formosan Sambar
特征:台湾原产体型最大的草食性动物,头躯体长约120~185厘米,体重约140~250公斤。水鹿全身具黄褐色密毛,雄鹿有叉角,成年雄鹿拥有一对两叉三尖的鹿角,鹿角主枝比梅花鹿角短而粗,每年皆有鹿角脱落更新的形态。雌鹿头顶不长角,体型也较雄鹿娇小。
分布:台湾水鹿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林中,以能高安东军山区与中央山脉南段分布较多,台湾东部低海拔山区偶尔可见到其踪迹。
台湾梅花鹿
─台湾特有亚种
学名:Cervus nippon taiouanus
英名:Formosan ika deer
特征:台湾最美丽的鹿科动物,头躯体长约120~160厘米,体重约60~100公斤。梅花鹿是因为毛皮上有白色似梅花斑点分布于身上而得名;毛色以淡褐色为主。雄鹿体型较大,成年的雄鹿头顶长有鹿角,雌鹿体型较小,与台湾水鹿的雌鹿一样,头上不长角。
分布:主要栖身于海拔300米以下的草原、山麓及丘陵地带。台湾从早期鹿群遍野,到后来因过度滥捕及栖息地开发缘故,1960年代之后,渐渐自野外灭绝消失;现仅存于动物园、私人养殖场。而今在垦丁国家公园设有复育区,且在绿岛亦有经人工养殖后野放的族群。
台湾山羌
─台湾特有亚种
学名: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
英名:Formosan Muntjac
特征:台湾产最小型鹿科动物,一般体重在6~12公斤之间,头躯体长约40~70厘米。山羌的体毛短而柔软,毛色呈暗褐色,额部有黑色条纹,腹面为白色。雄山羌头部有角,角型不分叉,雌山羌则无角,但额部有骨质隆起。
分布:遍布全岛山区。由低海拔至海拔3200米山区均有分布。以海拔500~2000米的天然阔叶林或混合林内较常发现,是台湾三种鹿科动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
台湾水鹿拍摄注意事项
一、水鹿的嗅觉敏锐,尽可能站在下风处拍摄,避免因气味引起水鹿的注意。
二、接近水鹿时,身体尽量避免过大的动作与声响,尤其需避免眼神接触。
三、避免穿着色彩过于鲜艳的服饰。
四、见到水鹿跺脚及尾巴上翘时,代表水鹿正处于警戒,建议立刻停止拍摄动作。
五、高海拔山区早晚温差大,观察拍摄时需注意保暖。
六、请勿喂食水鹿,以免改变野生水鹿的生态习性。